您的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 > 

小班学习故事:“面包新语”里趣事多

栏目: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
时间:2018-10-08 13:27:39

《小班学习故事:“面包新语”里趣事多》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3岁儿童已在游戏中萌发了象征功能,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于是,为了满足小班幼儿对角色扮演游戏的需求,开学初期,我们就创设了一系列的角色游戏,如哆哆家、二元便利店、哆哆美发沙龙、面包新语等,使孩子在模仿现实、情景迁移中逐步减轻“分离焦虑”,在与同伴、老师的互动中建立起积极的情感态度。
但在孩子们初期的角色扮演游戏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争抢游戏道具、工作人员之间为了谁收钱而吵架、每次游戏重复地做一件事情等。以下就是其中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
紫颐和昕宝两个人是面包新语的工作人员,紫颐一进到面包新语的店里就赶紧站在收银机前并且很霸道的不让昕宝靠近。当有客人来的时候,紫颐总会对昕宝说:“你不要动看,我来。”而昕宝也只是无奈的站在一旁,看着紫颐一会帮客人拿蛋糕一会儿再收银机上按按准备收钱。对于紫颐来说“面包新语里的蛋糕”都是他的,他人勿动。
镜头二:
我正在排队取钱,突然听到承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承然看见我来了连忙走过来抽泣着对我说:“我是收钱的!呜呜呜。”而站在一旁的家豪也不甘示弱的说:“是我,我是收钱的。”
镜头三:
今天来到面包新语我惊奇的发现,文浩十分有礼貌的问我:“请问你要买什么啊!”我问他你们这里什么最好吃。文浩认真想了一下说:“我觉得什么都很好吃,不过你看这个蛋糕很漂亮,上面还有草莓呢?如果你要我就送给你!”看这个小家伙多么认真的在给我推荐啊!俨然是一副老板的样子。
从以上这几个镜头中,我们不难看出,小班上学期的孩子已经在游戏中萌发了象征功能,他们能模仿成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动作,运用代替物的游戏能力增强,出现了角色扮演的行为和意识,但这种意识是模糊的、朦朦胧胧的,对角色的认知是粗浅的,随意的。镜头一中的紫颐独占意识比较强,认为所有的这些都是自己一个人的别人不应该插手。而这一现象正式当今很多的00后所共有的。她们自我意识浓厚,不考虑别人也不会合作。镜头二中的两个小店员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无法进行合作游戏,说明他们对“小店员”的角色只停留在行为、动作的模仿和表现上,却对“店员”这个角色行为的职责和角色之间的关系还不理解;镜头三中的孩子,她虽然表现出了模仿的行为,且模仿地很形象具体,但他扮演的是“店员”,对“顾客”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做这种事情是不可思议的,是会亏本的。
幼儿角色扮演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循着一条规律展开的,即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角色认知,小班幼儿刚处于角色扮演的萌芽期,所以出现以上的行为实属正常。作为教师既要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同时也要根据孩子游戏的年龄特点,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材料,成为孩子游戏的支持者。
分析了孩子们出现这些状况背后的原因之后,我对面包新语的一些材料进行了增添和调整,如针对孩子爱争抢游戏玩具的情况,我将角色进一步细化,并体现在角色游戏的挂牌方面。现在我们了两种不同的挂牌。一个是收银员的挂牌,一个是工作人员的挂牌。我觉得细化成这样已经可以了,如果在细化下去可能会抹杀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同时为了能丰富孩子的角色行为和对这些角色的认知,如收银员做的事情、店员说的话、顾客是如何做客的等等,我从家长那里收集了他们所拍下的家庭生活片段,请孩子们说说生活到面包店我们是怎么样进行购物的?宝宝又应该怎么做?宝宝可不可以去抢面包?店员能不能抢收银等,让孩子们在欣赏、观察、倾听中理解这些角色的涵义,丰富了他们的认知经验。
同时我们也针对小班孩子爱进行重复操作,爱摆弄游戏材料的特点。我们为孩子提供提供了一些由海绵制作而成的三明治半成品,请店员根据客人的要求现场制作新鲜的三明治。这样活动的可操作性更强了,孩子们之间的角色交往也较以前深入。
经过我们的努力,“面包新语”中不和谐的争吵声少了,孩子们在“面包新语”里的行为、语言越来越丰富,经常能给我们老师带来意外的惊喜。
推荐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
  • 小班表演区故事表演《春天的电话》
    小班表演区故事表演《春天的电话》

    在《春天的电话》活动结束以后,根据孩子的兴趣,我们将小动物的胸饰投放到了表演区,引导孩子继续进行故事的表演。游戏一开始,看到这些头饰的雅洁、妮妮、小宝、佳琪马上来到了表演区,把胸饰挂了起来,四个小家伙戴上了胸饰别提多开心了,不断地介绍我是小熊我是小兔子这里还有小鸡没人怎么办?佳琪发现了多的胸饰说。我马上自告奋勇地说:我来做小鸡吧?于是我戴上了小鸡的胸饰,和孩子们一起开始了故事的表演表演时,雅洁忘记了,小宝马上在旁边提醒喂,你好,你是小兔吗? 幼儿能很快的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将胸饰挂在身上,将自己融

    08-22
  • 中班观察记录:差点错失孩子的一个兴趣点
    中班观察记录:差点错失孩子的一个兴趣点

    观察实录:星期一的早上,孩子们都聚在一起聊天,不知道是哪个小朋友先提起了菠萝,立马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大家对于菠萝都议论纷纷,好吃不好吃,酸的甜的,妈妈是怎么弄给我吃的,这个时候宁宁正好进入班级,听见大家都在讨论菠萝,一看就是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老师我也好想吃菠萝吗?你能给我种菠萝吃吗?当时也没多想,便答应了孩子,之后也没有真的考虑怎么种菠萝。 第二天早上,小家伙有腻到我身边来,脸上笑眯眯的看着我,老师,你是不是忘记了要给我种菠萝吃呀!我顿时觉得有点惭愧,有想到之前在网上看到用菠萝顶花便可以种植菠萝,于是便

    09-09
  • 6月大班观察记录:了解恐龙知识
    6月大班观察记录:了解恐龙知识

    观察对象:部分小朋友 和往常一样,入区活动一开始,孩子各玩各的,许诺和祺祺在捏饺子、乔乔在做饼干、扬扬在捏怪兽、妮妮在捏恐龙。妮妮捏好恐龙后,她兴奋的叫起来:你们看,像不像鸭嘴龙? 真的很像,就是脖子有点短了。许诺说。那,我再加点!扬扬看到妮妮捏的恐龙很有趣,也有捏恐龙的想法了,她说要捏个剑龙。接着,其他孩子也捏起了恐龙。不一会儿,桌子上的彩泥恐龙又多了几只。可是全是趴着的,平面的。只有一只小剑龙是站着的。祺祺好委屈的问:老师,我的恐龙站不起来? 对呀,只有小剑龙站得起来,我们的大恐龙都站不起来, 乔乔一

    09-12
  • 幼儿园中班建构区观察记录:宝贝,你懂得分享和合作了!
    幼儿园中班建构区观察记录:宝贝,你懂得分享和合作了!

    海口市机关幼儿园 范亚萍, 观察对象:小衡, 发生了什么: 早上的区角活动时间,小衡在建构区搭建着自己喜欢的东西,正在这时,旁边的小远不小心碰到了他的作品,瞬间,作品倒塌了,当时,我心里真的好着急呀,因为小衡平时总是非常讨厌别人碰到他的东西,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会用武力解决,说过多少次,都没有效果。 没想到,小衡看着小远笑了一下说:没关系,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接着,他又专注的重新搭自己的作品。 看到他这样,小远说:我们一起来搭吧。说完,还主动把小衡的积木拿到了自己玩的地方,看着他们两个相互合作的搭建着他们心中

    03-31
  • 小班教学札记——快乐的剪纸
    小班教学札记——快乐的剪纸

    剪纸之一:剪纸活动开始了,今天剪得是红绿灯,让小朋友用剪刀剪出三个圆形,然后按颜色排序,红、黄、绿,活动开始的时候,我只见岩岩小朋友拿起剪刀,从她的眼中透入出了一份自信,她努力的手握剪刀,咔嚓、咔嚓,剪了一小段,再张开剪刀的小嘴巴,继续往下剪,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她努力地把两个红绿灯剪好了,虽然她剪得不是很圆,但还是鼓励了一下,看得出她的脸上洋溢着微笑,表现地很高兴。最后,还有一个黄灯,这时的她剪得更加细致,黄灯要比她先前的两个光滑、比例适当,接下来她就更有自信的把剪好的红绿灯粘贴好。这次活动她完成自己的作

    09-24
  • 活动中,华华碰到困难时的行为表现
    活动中,华华碰到困难时的行为表现

    环 境:建构区中的积木、盒子等搭建材料;美工区中的手工材料一盆水果、固体胶、橡皮泥等;阅读区中的水果图书以及数学区中的水果卡片等。 观察目的 华华在区域活动中的选区情形以及在活动中与操作材料的互动情况。 观察目标 ⒈华华会选择的活动内容以及完成活动的情况。 ⒉活动中,华华碰到困难时的行为表现。 观察记录 早晨,华华来到活动室后,就站在一边看着小朋友活动。我上前问道:华华,你想玩什么呀?他一声不响。这时,他走到美工区,看到轩轩、彤彤他们在做手工一盆水果,他就上前去抓起一张手工纸,彤彤急得叫起来:这是我的。边

    07-15
  • 在户外活动时,幼儿运动能力与运动量
    在户外活动时,幼儿运动能力与运动量

    观察实录:晨间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操场上。孩子开始选择玩具了,轮到馨馨这一组选择的时候,馨馨站在一边,一直等其他小朋友选择好了,他才开始选择。他从筐子了拿了一个皮球抱在手里,过了一会儿,他把皮球放到地上滚了两下,接着把皮球追了回来,又抱在手里,看着其他小朋友玩。这时,佳依走到他的身边,说:馨馨,你怎么不玩啊?馨馨没有吭声,佳依又说:皮球给我玩玩,好吗?馨馨点了点头,把皮球递给了佳依

    11-21
  • 责任感的培养要我们从小关注,从小事抓起
    责任感的培养要我们从小关注,从小事抓起

    区域游戏结束以后,孩子们都整齐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咦?那里的一个空位是谁的?谁还没有回到位置上?我有点生气的问。老师,是晨晨,他两遍音乐结束了还没有回到位置上。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告诉我。我一回头看见欢乐书屋中的晨晨正迷茫的看着我。你怎么还没有回来?晨晨一脸委屈的说:我是图书管理员,我正在理书呢!我看着图书架上整齐的图书与地上的散落的图书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终于知道了孩子没有回来的原因。 当班级中的常规与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