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园共育 >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 

“素质差”的家长

栏目: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19-12-15 16:30:03

《“素质差”的家长》可能是您在寻找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和一个年轻老师聊天,跟我聊起她假期外出,听到路边两位家长的谈话,主要内容是指责老师不负责任,把该做的都推到家长身上。她很不满地告诉我:“你看这些家长,素质真差。”她又跟我聊起她们班的家长们,因为不少家长做小生意,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意识淡薄,教育方法缺失,所以家长很少有配合学校教育的,她再次感叹:“家长素质真差!”我告诉她不要着急,家长需要引导,需要培训,她却依然坚决地认为这些家长“素质太差,引导不了”。
    老师常常说有些家长“素质差”,原因是“家长不会教育孩子”“家长推卸责任”“家长不明事理”“家长没有文化”等等,老师这样的评价是不无道理的,的确有不少家长不可理喻、歇斯底里、故意找茬、推卸责任等等,老师不愿意和这样的家长打交道,因为跟他们“缠不清”“说不明”,所以往往敬而远之,不愿意“多说一句话”。作为同行,我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工作二十多年的经历,让我看到各类奇葩的家长,但是,我非常想对年轻的老师说:“请耐心走近,理解他们。”
    我去过卖废品孩子的家庭、打烧饼孩子的家庭、卖小商品孩子的家庭、离异孩子的家庭、父母亲在外地工作的家庭,当你的脚迈入他们的家的时候,你才会知道他们的家长是怎样的生存状况,你会理解家长为什么做不到我们要求的那样。我记得那个打烧饼的黑脸大汉在炎热的夏天,大汗淋漓地在烤炉前揉面做饼,我跟他交流都要趁着买烧饼的人少一点的时候,人多的时候,他的生意是不能停的。他非常麻利地忙着,又很感激地想和老师交流,短短几句话,我就知道他是个实在人,想到他平常接孩子的时候不太搭理老师,其实是不好意思的缘故。我记得那个卖废品孩子的妈妈,腰里斜挎着收钱的包,忙不迭地在磅秤前忙活,听孩子说她要从早晨忙活到晚上十点钟。我告诉她要多关心孩子,不要光想着赚钱,生意再好也不能忽略了孩子,她文化层次低,不知道说什么,只是笑。孩子平常一日三餐的时间都不能保证,再跟她谈孩子的学习,她是完全顾及不上的。我也曾经接触过一位离异的母亲,她和孩子爸爸离婚后到外地打工,孩子多日不见她,想念的课都上不下去,我趁她在徐州的时候把她找来,告诉她孩子的情况,这位母亲捂着眼睛掉眼泪,哽咽地说她有多难,自身难保,实在顾不上孩子,难过而又内疚的眼泪打湿了她的衣衫……
对于他们,我们做老师的能说什么呢?谴责他们不负责任吗?用我们的要求去衡量他们吗?其实,他们的“难”对他们而言是真的“难”,如果不深入到每个家庭中去,是了解不到他们的难处的,是不知道他们对教育如何一片空白的。唯有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才能理解他们,而后才可能引导他们。因为生活环境、教育程度、家庭背景造就了这样的家长,我们在尝试理解中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这是第一步,然后才能根据他们的认识水平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
    去年见过一位这样的家长,他的孩子从一楼半往操场跳,年轻的刚接班的老师把爸爸请来,又高又壮的爸爸看起来的确是不懂教育的,当听到老师告诉他孩子跳楼的情况,他竟然哈哈大笑地说:“这算什么,我都鼓励我儿子从三楼往下跳,没事,摔不到他。”老师顿时目瞪口呆,但还是从孩子安全的角度和学校守纪的角度给爸爸耐心讲解,同时也讲述了孩子在学校犯的其它错误,这位爸爸很生气地对儿子说:“你再犯错误,你等着,你不是喜欢咱家的狗吗,行,我把狗的皮扒了,从楼上往下扔!”你看,有这样教育孩子的吗?孩子平时的攻击性强是有明显来源的。那位年轻的老师直接指出家长的行为过于血腥,同时告诉他这样做对孩子的影响,家长虽然不服气,但是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态度上还算是尊重老师。后来这位年轻老师和配班老师商量如何引导这位家长,他们虽然觉得家长属于那种“素质差”的人,但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还是不断和家长耐心沟通,给他讲明白道理,让他知道先要调整自己的行为,才能教育好儿子。尽管是个粗鲁的人,但是把儿子送到学校,他还是希望儿子能学好的,在老师一次次的引导下,这位家长有了很大的转变,虽然不能改变粗鲁的性情,但是能够做到“按老师要求做”了,孩子自然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我想对年轻的老师说,当你遇到你认为的“素质差”的家长,一定不要对他们失去信心,要多理解他们,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慢慢引导他们,尽可能争取他们在原有的程度上有些微的进步,从而带动他的孩子能够不断进步。
推荐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科技教育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科技教育

    21世纪已经到来,科技兴国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作为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适当渗透科技教育内容,已显得十分必要。 在活动中,应注意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加上家长适当的点拨指导,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使幼儿知道知识是通过探索得到的,这样才能使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而且,要让孩子都有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鼓励每个幼儿都能大胆探索、发挥并参与讨论。同时,要准备各种具启发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的活动材料,使幼儿动手操作机会增多,涉及面广。随着兴趣的提高,孩子就能获

    07-21
  •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

    先说一则真实的故事: 1995年12月27日上午,某市郊中心学校一名一年级学生放学回家,路过新舍大桥时,不小心从四米高的桥上摔了下去,小腿骨摔断昏迷过去。约摸过了一个小时,上百名围观者多是议论无人去救。 路过此地的一位中学生李红华,见状推开人群,去桥下抱起已经苏醒在雪中向堤上爬的小孩,大声说:小弟弟,你别哭,我来救你!他使尽力气把小孩抱上了桥,叫来一辆三轮车,可车主见他没钱,不拉。无奈,他含泪背起小孩找到小孩的家,小孩脱险了。 先别去议论谴责某些人的行为,我们要赞颂李红军的见义勇为,这种道德上形成的本能行

    07-21
  • 家长怎样教宝宝搭积木
    家长怎样教宝宝搭积木

    (1)、先给孩子示范搭2~4块积木,让他模仿着搭,每加一块都夸奖他。 (2)、先用大积木垫底,再依次用较小的积木,或磁性积木以保证他容易成功。 (3)、如果孩子不感兴趣,你可先搭2—3块积木,只让他搭最后一块,必要时抓着他的手腕让他搭,搭好后,立刻称赞他,并可让他推倒作为鼓励。 (4)、可先手把手地教他,然后换成语言指导,最后提出任务:“搭高楼”。 (5)、学会搭3~4块积木后,为巩固成果,保持兴趣,可变换方式让孩子继续练习手眼协调地搭高物品的能力。如将积木换成棋子、小瓶子的包装盒、硬皮书、罐头盒等,也可

    07-21
  • 有效发展小孩子的思维能力
    有效发展小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 思维是思索与判断的过程。在心理学上,一般把思维定义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并且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 为了提出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孩子们在思维活动中进行着各种心智操作,也就是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它们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61656;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性,并加以认识的过程。 #61656;综合:是指把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结合成为某个整体。 #61656;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

    07-21
  • 早期教育要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早期教育要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目前在早期教育中的普遍现象是,衡量一个孩子聪明程度的标准,主要看孩子是否在入学前接受了提前教育,是否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并会数许多数,能进行简单加减运算,至于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情感品质及性格特征怎样,就较少过问了。这是对学前教育和儿童学习的狭隘理解,曲解了学前教育的本意。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前教育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正规教育,其作用是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使智力得以显现,身体、情感、智力、意志当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发展。 二、唤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意识

    07-21
  • 培养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
    培养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

    今天的读书会上,我让孩子们说说近段时间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并向同学们推荐一些书籍。孩子们都争先恐后,都愿意把好书奉献给同学们。与大家分享,才是最快乐的。 叶宇豪说,这段时间他在研究叶圣陶先生的散文,他爸爸妈妈开始看书了,正在看孙云晓的〈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是在实验小学家庭节的活动上买的。叶宇豪是个非常优秀的男孩子,当我在课堂上介绍叶圣陶后,他就去买了这本书,他不是一般地阅读,正如他所说的,研究,书上时不时来一些批注,他的散文处女作也问世了,洋洋洒洒几千字,你绝对看不出这是四年级的孩子写的。今天,我要

    07-21
  • 家庭生活方式对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影响
    家庭生活方式对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影响

    家庭生活方式(家长在一定的社会意识指导下,所呈现的衣食住行、休息、学习、娱乐等方面的状况)对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如何强化其有利因素,化解其不利因素,以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2000年4月,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为教师问卷,一份为家长问卷;5月进行了预测,后经修改,又于6月在上海随机抽取闸北、南市、浦东、南汇四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两所全日制幼儿园,每所幼儿园抽取1个班;由带班教师分别为每个幼儿的两份调查问卷写上相同学号,一份发给家长填写,另一份由教师自己填写。

    07-21
  • 尊重孩子──教育孩子的良方
    尊重孩子──教育孩子的良方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的训练、教育,不断地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现在有些年轻父母由于自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需求认识得比较到位,在日常生活中能尊重孩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虽说也知道一些尊重孩子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做不到。在他们眼里,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子女必须一切听从大人的安排。这样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置于完全依附家长自己的位置上,没有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一旦孩子的行为与他们的意志相左,或达不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