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教学策略论文 > 

浅谈幼儿状告行为及指导策略

栏目:幼儿园教学策略论文
时间:2019-07-01 22:06:40

《浅谈幼儿状告行为及指导策略》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学策略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作者:班杨文 朱会娟来源:临沂市沂南县第三实验幼儿园, 摘要:爱告状是学前儿童在幼儿期常见的特征,这是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又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表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所以,家长和教师要采用适宜的方式对待幼儿的告状现象。对于幼儿的告状现象,一方面,教师应该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正确、理性的对待幼儿告状;另一方面,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为幼儿创造诉说的机会。本论文就幼儿园经常出现的幼儿告状现象,进行全面剖析,追究其原因,剖析其现象,给与指导。

  关键词:幼儿 ,告状行为,指导策略

  引言:告状现象在幼儿园层出不穷,每天都会有幼儿去老师面前告状。面对幼儿的告状,教师要及时给予回应,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为今后的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

  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不符合老师的要求时,从而向老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

  (一)主观原因

  1. 幼儿道德情感发展水平的影响。

  幼儿在3岁以前是道德情感的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不必遵守社会秩序,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社会性交往不断发展,其道德情感也逐渐成熟,于是他们逐渐掌握并遵守各种社会规范。他们会因为遵守老师的要求而感到满足,并且开始关心别人是否也遵从老师的要求,一旦发现有人不遵从老师的要求或者破坏社会秩序时,幼儿就会向老师“告状”,告状行为也就因此产生。

  2. 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他律”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幼儿,对于命令、权威是无条件的服从。因此幼儿对于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非常弱,大多依靠成人来判断一些人或者一些事。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时,幼儿就会用“告状”的方式向老师寻求帮助。

  3. 幼儿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模仿榜样和观察习得。因此,“告状”行为也可以由其他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习得。

  (二)客观原因

  1. 家长教养方式带来的影响。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有些家庭会华为大量的金钱让幼儿经常性的参加特色班,着重培养孩子的智力,从而忽视了孩子友爱、互助等社会性的发展,导致有些孩子养成了粗鲁、自私、好吃懒做等不良行为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就会让幼儿脱离集体,从而产生“告状”行为。

  2. 网络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信息化的时代会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幼儿通过观看暴力动画视频,就会潜移默化的模仿里面人物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攻击性行为,将会导致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

  二、幼儿告状的类型

  幼儿的告状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其告状动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寻求帮助型告状

  当幼儿的利益受到威胁或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时,幼儿就会采用告状的方式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例如:在构建区和阅读区游戏读书时,就难免会出现很多告状现象,“老师,她把我搭好的城堡给推倒了。”“老师,小红把我看的书抢走了。”

  (二)检举型告状

  幼儿的道德情感在幼儿期不断发展,有些幼儿道德感比较强,为了维护社会规范,他们会检举一些不遵守社会秩序的幼儿。例如:“老师,他把水洒在了桌子上。”

  (三)嫉妒型告状

  幼儿有时候会出于嫉妒的心理而产生告状心理。幼儿期,孩子难免会有一些争强好胜的心,如果自己最后结果不满意,幼儿就会嫉妒别人,希望通过告状来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从而使自己得到快感。

  (四)表现型告状

  在幼儿园中,当幼儿看到其他小朋友表现不好时,他们就会向老师告状,想要以此获得老师的关注和赞赏。例如:“老师,明明把书给撕了。”言外之意,明明撕书是不好的行为,而“我”没有撕书,是个好宝宝。

  (五)试探型告状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比较特殊,幼儿经常会对一些事情判断不清,为了试探老师对这件事的态度,幼儿往往会借助“告状”来进行。例如:“老师,小红把手伸出窗外。”如果教师对这件事情不作出处理,就说明教师允许小朋友们把手伸出窗外,那么以后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也会把手伸出窗外。

  三、幼儿告状行为带来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教师能够透过幼儿的告状行为发现隐藏的教育影响和安全隐患。

  教师是人不是神,也会有筋疲力尽、观察力不佳的时候,此时教师对待幼儿就不会面面俱到。偶然的告状行为就会让幼儿摆脱危险境地。如:午休期间,教师检查每位幼儿手中无异物,能够安全入睡,一段时间后突然萱萱大声告状“老师,小明把扣子放进嘴巴里!”教师听后立刻制止该行为,并对小明进行了批评教育。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及时制止异物入口的行为,将会发生什么样无法挽回的事情。因此幼儿的告状行为有时候在教育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不可以忽视并对幼儿的告状行为置之不理。

  四、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

  (一)耐心聆听,做出回应。

  在幼儿的世界,事件的发生不分大小,因此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幼儿就会赶紧去教师面前告状,有时候教师忙碌一天真的会很累,不想听这些小事,于是有的教师就会装作没听见,对幼儿的告状行为置之不理,这种做法非常不对。尽管再劳累,师幼间的互动也是必须的。幼儿向老师告状是信任老师的表现,教师要给与告状幼儿足够的耐心,认真倾听幼儿的表达,培养幼儿的信心。

  (二)因人而异的对待告状行为。

  幼儿告状无非就是为了寻求保护和帮助,教师在一日生活中一定要明确幼儿的告状动机,因人而异的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对于“嫉妒型”的告状行为,教师要给予鼓励和关爱,让其取消嫉妒心理,积极向上,努力成为一个榜样。

  (三)宽容对待,尊重幼儿。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享有自由言论的权利。教师要宽容的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对每位幼儿微笑以待。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向好的方向发展,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做幼儿值得信任的好朋友。

  (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面对幼儿花样百出的告状现象,教师也要摆出一副以一敌百的心态。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呢?那就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一个独立性较强的孩子,在行为举止上就会比较收放自如。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幼儿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如:让幼儿独立选择自己喜欢穿的衣服,让幼儿帮助做家务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幼儿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性,才不会过多的依赖别人,反而会主动帮助弱者,因此告状行为发生的频率也将减少。

  总结:

  在幼儿园中,幼儿告状现象屡见不鲜,幼儿的告状行为是社会性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幼儿关爱他人良好品质的表现。身为教师,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幼儿告状行为,坚持正确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并采用适宜的方式方法。把幼儿的每次告状看成是一次教育契机,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左倚嘉.幼儿园告状行为的案例分析[J].安徽: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第24卷第4期.

  [2]李静.正确认识和对待学前儿童告状行为[J].山东:淄博师专学报,2010年第3期.

  [3]赵亚.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特点及原因探析[J].云南: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2007第16卷第3期.

  [4]魏晓萍.解决幼儿“告状”问题的计策[J].2011年6月28日.

  [5]顾燕萍.谈幼儿的“告状”行为与疏导[J]. 浙江: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8月.

  [6]刘丽菊.幼儿“告状”的原因浅析[J].2009年3月.

  [7]何楠.幼儿们为什么爱“告状”[J].2008年8月.
推荐幼儿园教学策略论文
  • 依托绘本发展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
    依托绘本发展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可见,幼儿园必须注重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且对社会交际或人际关系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它包括分享、同情、合作、帮助等内容,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所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其成长发展具

    06-22
  • 在“拒绝”与“被拒绝”行为中提升幼儿情绪能力
    在“拒绝”与“被拒绝”行为中提升幼儿情绪能力

    钱塘春晓幼儿园 钟月明 【摘要】幼儿情绪能力是指幼儿察觉、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表达、调节和控制,以帮助自己应对挑战、达成目标以及有效参与社会互动的适应性情绪反应。情绪能力低的幼儿,在面对挑战时往往很难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到人格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甚至会导致无法与同伴和教师进行有效互动。 本文结合幼儿间的拒绝与被拒绝行为的特点及影响,从情绪表达、情绪识别、情绪调节三方面讨论幼儿情绪养成策略,以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拒绝;健康人格;情绪

    06-22
  • 浅析艺术主题中家园共育实施的经验前置策略
    浅析艺术主题中家园共育实施的经验前置策略

    陈鹤琴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是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正如《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要有效达到家园同步、共育、同构,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形式来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一种合

    06-22
  • 追随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追随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勤一针见血的说: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无疑给中国教育界、以及众多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敲响了警钟。由此联想到寒假中听到的上海的李汉云校长讲座中提及的课堂教学十大关系中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关系。反思我们的教育重结果而轻过程,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倡导为幼儿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会表达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及其活动空间。 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她)总是以主体的身份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

    06-22
  • 如何培养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观察能力

    许玲 隆昌山川幼儿园 642150 【摘要】观察力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能力。一切认识过程都是从对各物和现象的具体观察入手,幼儿认识世界从具体感知活动开始,他们观察具有事物、区别事物的特征和变化,从而发现事物简单明显的联系。观察力是幼儿在感觉与知觉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能力,幼儿通过观察激起求知欲,好奇心、为主动获取知识。《纲要》指出:尽量为幼儿创设探索和学习的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幼儿自主探索学习世界具有重

    06-22
  •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措施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措施

    在我从事幼教这几年的工作中,经常遇到一类幼儿,对班里的幼儿发起攻击。有时甚至对几名幼儿发起攻击行为,常常惹的幼儿家长都来告状,教师们最感到头疼, 仔细分析起来,造成一个孩子攻击性强的原因不外乎有这样几个方面: 1、孩子的年龄特点。3-6的幼儿缺乏社会交往的技能经验。当他与其他幼儿交往时,往往会依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来行动,结果违反了社会交往规则还不自知。 2、孩子的性格。有的孩子个性强,易冲动,蛮横,遇到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时,会因无法控制自己而与别的幼儿产生冲突与矛盾。 3、家庭教育与周围不良环境

    06-22
  • 三合体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力更提
    三合体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力更提

    改进教学方式,这不得不让我想到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精神总是牵引着我们这些奋战在幼教前线的老师们。拜读着、学习着、感悟着、反思着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突然觉得其实我们的每种教育即是单独的,又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三者合一,才能更好地提升孩子的学力。 生活即教育 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

    06-22
  • 学会赏识幼儿交流活动:找“头疼”孩子的亮点
    学会赏识幼儿交流活动:找“头疼”孩子的亮点

    前不久,我园围绕找头疼孩子的亮点这一主题开展了一次教师交流活动。找头疼孩子的亮点实质是要求教师学会赏识幼儿,《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我觉得赏识教育可以作为幼儿园的一个教育理念。 赏识应该是面向全体幼儿的,而不只是少数一些学习好,听话、懂事的小朋友。如果一个幼儿经常受到表扬他自我感觉就好,对自己充满自信心;相反,如果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他就可能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丧失信心,活动时,表现不积极或者有意捣乱。 每个幼儿都需要被认可、被赏识,那些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