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教师探索论文 > 

“爱的课堂”理念下学习方式的探索

栏目:幼儿园教师探索论文
时间:2019-01-02 14:11:41

《“爱的课堂”理念下学习方式的探索》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探索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小研究学习:“小研究”学习指儿童带着研究的视角和眼光, 以一系列富含“研究”意蕴的小问题为抓手, 进行自主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活动。“小研究”学习给儿童的就是一个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发现世界的机会, 并藉此让其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 进而在学习中敢于分享、乐于分享。

小研究学习是为核心知识而设计的。小研究内容的选择凸显一个“小”字, 聚焦学习内容中的核心知识, 清晰学习目标, 根据学习材料的特点精选研究内容, 有效设计研究问题。

小研究学习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在设计中有研究方法的提示, 有呈现形式的建议, 激活儿童的经验世界, 以研究萌生学习的问题和动力, 让学生经历自主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过程。

根据课堂学习的不同实施阶段, 我们将小研究学习分为三种进行设计, 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进程的需求。

1. 课前自主性小研究———低入、开放、有方法

课前自主性小研究, 定位在学生已有发展区, 不同于我们平常理解的预习, 它的目的是组织儿童以研究的方式面对将学的内容, 对学习内容整体感知, 敞亮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带着对分享研究心得的期待与自信投入课堂学习。设计的问题有较大的覆盖面, 能涉及课文大部分, 指向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同时又有充分的思维空间, 答案是多元开放的, 在小研究的完成上还要考虑便于学生操作, 有一定的方法指导, 为学生提供多种思考路径, 便于个性言语发展。例如在教学《螳螂捕蝉》 (苏教版12册) 一课时, 设计课前小研究:根据故事的情节, 将故事中的事物关系图画出来。

2. 课堂协同性小研究———聚焦、提升、有强度

课堂协同性小研究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由教师当堂抛出, 学生进行现场的协同性研究, 或独立思考、或伙伴商量、或教师点拨, 让学生深入地学习。在内容设计上聚焦学习内容的核心价值,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标要求, 提取出最具学习价值的内容, 找到课堂研究的提升点, 这样的研究内容有合适的思维强度, 能激发课堂的生成性思考, 需要学生借助伙伴或老师的共同力量研究。例如:在STEM课程《降落伞》中, 老师让学生自由分组后, 给出一个小研究:利用棉绳、塑料袋等提供的材料, 如何做出一个降落时间最长的降落伞?这就需要学生们借助小伙伴的力量, 分工合作, 测算出降落伞制作的具体尺寸, 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速度测试。又如:美术教师上课前, 让学生欣赏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接着将课堂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 共同设计理想中的园林结构, 画出简笔图。再分头寻找身边可以寻觅到的材料, 精心构建, 分工合作, 完成园林主题的大型美术作品。

3. 课后拓展性小研究———延伸、探索、有思辨

    课后拓展性小研究, 定位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区, 在课堂结束时教师适时提出, 将学生的视角引向课外, 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之上, 引发疑窦、引发探究、引发思辨。用小研究的形式将学生的视角引向课外探索, 做到课内外无缝对接, 让学生在强大的思维诱惑力下继续沉浸在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完《开天辟地》一课后, 设计小研究:在信息闭塞的远古, 在地球的不同角落, 却都有各自的神话, 这些神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对这些异同你有怎样的发现?让学生带着研究问题拓展阅读。在音乐课学完打击乐器后, 老师请学生回去寻找身边的物品, 制作打击乐器, 再到班级参加自制打击乐器展示活动。

二、小伙伴学习

“小伙伴”学习指儿童运用合作的思维和方法, 以个体研学、小组互学、全班共学为平台, 进行合作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活动。小伙伴之间可以互相对话、启迪、争辩、挑战, 小伙伴学习让学生互学互教、边教边学、教学相长。教师要努力的就是促成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小伙伴学习的核心是“互教互学”。在学习时, 小伙伴们以能者为师, 互教互学, 取长补短, 互为先生, 互为学生。

小伙伴学习的方向是“不教而教”。“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 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老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成功的教学是达到不教而能自主学习的状态。小伙伴学习的最终方向更希望达到一种自能反思, 反能教其他人的状态。在小伙伴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学生对自己要“教”的内容, 学习热情极其高涨, 而对曾经带领伙伴们学习过的内容也掌握得最牢固。

1. 小伙伴学习组织的建设策略———灵活、多元、自由

小伙伴的学习组织不是一层不变的, 不同于一般的四人小组学习, 小伙伴的组成是灵活多样的, 组合也是自由的。有以座位作为区分的四人小组, 运用异质分组原则, 将小伙伴按照不同的个性特长、性格特征进行合理搭配, 如将善于读、写、说、画、演、主持的孩子有机结合, 小伙伴团队的能力更加全面;也可以将学习能力高低不等的孩子有机搭配, 让互教互学有基础, 也可以在学习中组成临时小组, 遵循同质分组原则, 让相同层次的孩子在一起共同研究或完成学习相应的任务, 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共同读一本书的孩子一起完成读书研究单, 教学作文时可让选择相同素材的孩子一起共同研究如何修改等;还有临时两两搭配的帮扶小组, 如课堂上小伙伴交流时没有听懂的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请教相应的主讲人。

2. 小伙伴学习场域的创设策略———安全、多样、和谐

研究表明:交流场域的优劣深刻影响着学习与交流的速度和深度。爱的课堂上正襟危坐的被动聆听与教师追问下的小心翼翼的回答, 被小伙伴间的交流与展示取而代之, 安全的伙伴学习场域, 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轻松愉悦。爱的课堂固定节目“课前三分钟”就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充分准备后的个人演讲环节。教学中, 在交流课前研究单的时候, 就可以让小老师上台教字词。当堂研究时, 视研究任务的难易程度而灵活选择。任务简单时, 安排二人互教互学, 可将自己不同的数学解题思路教给对方, 也可互相检查学习效果。任务复杂时, 可安排四人小伙伴合作研究。如语文教学, 可将长的课文内容分块, 四个小伙伴各自选择一个片段研究, 最后小伙伴间将自己的研究与发现教给组内其他人。多样的学习场域让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补充质疑, 人人做老师;主动接纳、乐于欣赏、掌声不断……教师特别注重学生对于他人回答问题的反馈表现, 表扬会鼓掌的孩子, 表扬会赞赏别人的孩子, 和谐的学习场域让小伙伴们自信大方。

3. 小伙伴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合作、倾听、表达

    组内小伙伴合作学习阶段, 教师要指导学习小组合理分工, 各用所长, 互学互教。有所得者, 可向组内成员展示自己的见解;有所惑者, 可向组员陈述自己的疑问, 以寻求同伴的帮助。进行全班共学时, 要指导小组根据小伙伴特点选择相应的任务:读、写、说、画、演等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老师的交流要求、听小伙伴的发言、听出值得欣赏之处、有误之处、有补充之处……倾听的训练是有层次的:先教学生学会有准备地听, 保证听到:教师可以用一些小口令来提醒全班同学准备好小耳朵倾听;再教学生学会安静地听, 保证听清:用让学生复述老师或同学发言的方式加以强化;最后教学生学会思考地听:教师表扬会补充、会夸奖、会质疑的孩子, 激发学生倾听的热情和智慧。同时渗透小伙伴交流的言语表达技巧:先教给学生入格的表达技巧, 如:开场白:下面由我 (我们小组) 来和大家交流;交流语:谁要给我 (我们小组) 补充?我有“表扬、疑问、补充、提醒、反驳……”;回应语:谢谢你的“补充、提醒、鼓励……”;求助语:谁来帮帮我?等等。在小伙伴学习开展的初期, 我们用一些言语表达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 伙伴间的言语的表达会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发展倾向, 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先入格, 再出格。
推荐幼儿园教师探索论文
  • 想象力培养论文:让幼儿的想象开花结果
    想象力培养论文:让幼儿的想象开花结果

    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创新来源于生活和实践,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离不开一日活动,因此我们在一日活动中设置一定的情景游戏,为他们提供一些蕴含教育意义的适合他们的材料,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采取像游戏一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唤起幼儿内在的自发的冲动,让孩子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通过体验过程交流经验来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案例一:有一天户外活动,我带孩子们在院子里做《流星上天》的游戏,我先向孩子们讲解游戏的玩法,将拴着长线的沙包投向天空,看谁投的高投得远,然后进行

    06-22
  • 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语言提示法
    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语言提示法

    在我们日常的各项教育教学中,教师们经常会采用语言提示法,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知识。但是,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语言提示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前段时间,我们分园进行了一次幼儿律动教学的磨课和展示交流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两位年轻教师执教,对于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小,各方面的习惯和行为等都还尚未形成,对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弱。因此,成人的暗示语言和榜样作用非常重要,他将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此时教师如何把握好暗示语言的作用,及时地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和引导,是我们每位教师所要

    06-22
  • 幼儿园过渡式教育初探
    幼儿园过渡式教育初探

    过渡式教育是指在学习第二种语言之初先用母语或部分使用母语,然后转变为只使用汉语进行教学,这种教育有利于学生加强学习内容的印象,为下一步学习汉语打下理论基础,而在我们学前双语教育阶段所采用的大多为渗透式教育,渗透式教育是指在正常教学活动中,适当穿插大部分汉语教学,有的是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有的是将一些单词术语传授给学生。并适当辅以维语解说。这两种双语教育模式各有千秋,相对于语言基础薄弱的地区,受家庭环境,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原因的影响,我认为,在小班或中班开班第一学期,使用过渡式教学模式较为妥当,究其原因有

    06-22
  • 幼儿文学活动中的几点尝试与反思
    幼儿文学活动中的几点尝试与反思

    在《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中,谢老师提到幼儿文学的形式有很多,包括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生活故事、图画书等等,而实施途径更是需要多样化,包括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日常活动和亲子阅读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在不同的实施途径中进行过一些尝试,收获了一些良好的策略。 一、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以大班语言活动《顽皮的小雨滴》为例 《顽皮的小雨滴》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通过几幅活泼可爱的情景图向孩子们展示着雨滴娃娃的顽皮形象,蕴藏着丰富的价值,既是幼儿讲述的载体,也是优美散文的再现。因此

    06-22
  • 浅谈家庭中幼儿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的克服
    浅谈家庭中幼儿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的克服

    一、背景 习得性无能这一词最初由塞利格曼(Seligman,1967)研究动物行为时提出的。他发现当动物无法避免有害或不快的情境而获得失败经验时,会对日后应付特定事物的能力起破坏性效应。经深入地研究发现,人类也同样有这种行为。如拿两组幼儿作被试,一组顺利地完成终止噪音的任务,而让另一组无法终止噪音,结果使后一组在最初的任务中产生习得性无能。接着,让两组幼儿猜谜语,结果表明有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的被试者,猜谜成绩不如前者。可见,所谓习得性无能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新的困难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

    06-22
  • 对日常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对日常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日常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最具常规性和真实性。所谓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教师一直努力追求的。结合自己的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是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师要反复研读教学内容,对教学活动中认知对象(内容)、认知主体(幼儿)、认知策略三要素的整合性思考。有了这样的思考,教师才能确切地表述幼儿学什么、怎样学的目标问题,确定

    06-22
  • 幼儿在游戏与学习中的快乐发展
    幼儿在游戏与学习中的快乐发展

    蒙台梭利说过:游戏就是小孩的工作。 孩子天生就爱游戏,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游戏不仅是一种玩耍,也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生活。游戏是幼儿基于内在动机的选择,没有固定模式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过程。游戏的实质在于幼儿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够在活动中实现。如果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活动,那么就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在《快乐与发展》课程用书中提出:从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总体发展水平出发,尊重每个孩子的实际身心发展水平,是我们实施保教工作的前提。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中

    07-20
  • 运用爱心浇灌花朵,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运用爱心浇灌花朵,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教工幼儿园 刘安梅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班级建设的指导者,是孩子健康和谐成长的引领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所以说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虽然我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但从事幼教工作还只有几年的时间,谈不上有什么经验,下面就我自己在幼儿园里担任班主任时谈谈点滴感受吧! 一 班级教师团结协作,增强凝聚力 如何让家长感到更放心、更满意,如何让孩子感到班级氛围更温馨、更快乐,我觉得以良好的班级形象展现给他们是最好的一剂良药,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班级凝聚力。教师在工作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