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 > 

激发中班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有效性策略——运用 “教学做合一”思想实践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方案)

栏目: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
时间:2014-11-25 11:32:15
文章:自带光芒 分享

《激发中班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有效性策略——运用 “教学做合一”思想实践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方案)》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丰富社会经验,在促进幼儿发展中,激发幼儿学习、探索自然等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应该从小学科学、爱科学。在中班激发幼儿动手学科学的兴趣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指异策略是十分关键的。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括起来有二句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介”“生活教育”理论主张以人的生活欲望,人的生活要求作为教育的根据;在方法上提倡用自动的方法、启动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和教学做介的方法指导学习;强调解放学生的头脑、双眼、嘴巴、眼睛,使他能想、能干、能看、能淡,并要解放学生的空问,使他能在大自然、大社会取得史丰富的学问,要解放他的时问。《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是开展活动的首要前提。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如果能引发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探索、求知,这些探索行为能很好地帮助建构其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针对中班幼儿思维特点主要以自我为中心,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而我们的主要目的就偏向于如何激发中班幼儿动手学科学的兴趣。
二、课题的假说
 课题的界定
(1)什么是科学探究活动呢?
     科学探究活动既包括自然与人类世界的知识,又包括发现该知识的技巧,还包括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从呱呱坠地开始,他们就对周围得世界充满着惊奇,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这也决定了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由于年龄小,比之中大班的孩子更为稚嫩,他们的世界是游戏的、梦想的,充满艺术和童话的世界。他们更渴望去探究和发现世界的新奇,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则更有必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充足材料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观察和实践获得一些科学知识,为树立幼儿正确的科学观、发展其科学探究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强调要关注学生,即有效教学必须坚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强化自主学习,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3)教学有效性: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组长余文森教授的解释是: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是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学习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
三、理论依据
1、科学探究学习对幼儿而言,是主动经历世界,从自己的周遭生活和教师提供的环境中主动地观察和尝试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依靠直接经验进行探索,获得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由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以感性经验为基础,探究学习是帮助幼儿形成直接经验的有效方式。幼儿在活动中带着问题www.smtxjs.com和已有经验自主操作材料、亲身感受与直接体验、发现并自己得出结论,形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这种学习方式对幼儿科学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两年来的实践研究,我们从案例研究入手,探讨了如何通过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以支持幼儿主动探究,让幼儿带着问题或任务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方案、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表达交流——得出结论”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本文借助科学活动案例的剖析和研讨,来阐明我们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中对活动的程序设计、内容的难易程度、材料的结构性、问题的设计等方面的认识与思考。
2、科学探究“做中学”是幼儿有效学习的主要方式。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学生自己获取的任何知识,他自己解决的任何问题,因为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做到的,所以比其他任何方法得到的知识更为扎实牢靠。”他特别指出:“过去被看成无目的的举动、游戏、调皮捣蛋那些事,现在看来是获得以后知识的基础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进一步提出“从做中学”的主张,他说:人们最初的知识,最不能令人难忘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学生应该经由做事来学习,从做中学习,做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美国当代教育家卡尔·罗杰斯则进一步指明了做与学的关系,他提出这样的学习原则:A、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是从干中获得的;B、学生负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才会促进;C、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入人心的一种学习。可见,做的过程就是学习方法掌握的过程、做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幼儿的学习特点(对新奇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探究的方式具有试误性等)也显现了“做中学”是幼儿有效学习的主要方式。
四、研究对象与时间
1、研究对象:中2班全体幼儿
2、研究时间:2013、9----2014、9
五、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科学探索活动认识周围世界,丰富社会经验,获得学习、探索自然等现象的兴趣和求知欲。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3、对科学探索活动充满兴趣,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愉快感和满足感。
(二)主要内容:
1、营造宽松和谐氛围
 《纲要》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中,教师应注意给子中班幼儿个宽松和谐、有安全感、能大胆尝试探索的心理环境。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使有目的的教育与孩子的兴奋点相致,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何营造宽松和谐氛围呢?本人认为要支持中班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索,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支持策略,建立支持型朋友关系。
   首先是教师应热情支持鼓励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里,注意给孩子充分的自山活动与探索空问,不过分干扰和限制孩子们的行为,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始终把幼儿放在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同时,应注意自己的语气是否亲切、语速是否适中。中班幼儿需要宽松和谐氛围的环境,他们觉得有安全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也才可能真正大胆尝试、探索、发现和创造
   其次是爱护幼儿的探索“成果”,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探究活动不仅是师幼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注意捕捉幼儿点滴的成功,及时给子鼓励,使其获得成功的愉快体验与满足感。这样,不仅能调动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幼儿得到个性化的发展,而且还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激起幼儿再次探究的欲望。
2、选择适宜科学活动内容
    首先,选择内容要生活化。就如“做中学”九大原则中所倡导的,教师确立的内容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小是涉及到高科技的深奥的内容才称之为科学。脱离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内容,距离幼儿的时代比较遥远,幼儿己经对此失去了兴趣,就谈不上应怎样学习了。因此,教师要结介中班幼儿的生活,从中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的特点出发,寻找和挖掘些生活化的内容让中班幼儿学习。比如说是中班幼儿熟悉的磁铁、水、玩具等,如中班科学活动《磁铁能吸什么》,在中班幼儿熟悉磁铁的基础上,通过玩玩说说试试,发现磁铁的磁性,能吸住铁制品。
    另外,在内容选择上还要注意选择具有时代性、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内容。新奇、趣味的内容,对小班幼儿的大脑皮层能产生强烈的刺激,引起小班幼儿探究的兴趣。因此,寻找和挖掘些具有童真或时代感的科学活动内容让中班幼儿学习。可以是中班幼儿之间不断生成的沉浮、影子等;可以是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并反复寻找孩子们的有价值、有意义的兴趣点与主题相结合的活动。
3、提供可操作材料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其实质就是要让幼儿在学习中“手脑联盟”,那么,操作材料就是支持幼儿进行实践操作的物质前提,它就如同“一位随时出现在幼儿身边的教师”,为幼儿的探究活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幼儿是通过接触材料、动手操作材料、充分感知材料、反复体验材料来学习科学的。《纲要》对科学教育提出“提供丰富的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这表明了教师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应合理、科学、有序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所投放的材料应具有可操作性,不应是只供幼儿观察,能解放幼儿的头脑,解放幼儿的双手,这样中班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更强。幼儿在与具体丰富的科学材料的互动中提高科学尝试教育质量,促进了幼儿能力的发展。反之,过于现成的材料反而会降低了幼儿学习的价值。
4、创设游戏情境
   创设游戏情境,让中班幼儿在游戏中开展探究。《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既是科学活动的内容,又是科学活动的实施途径让幼儿在玩中学科学,在愉快的体验中学科学。因此,如果把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中班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让中班幼儿在愉快体验中学科学,教育效果更加。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生活性原则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 科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教育,贴近生活的教育更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
2、互动性原则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困难,你会的也许是他不会的,他会的也许是你不会的,老师就要促进互动,包括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有时是互相帮助,有时也会是各持己见,相互争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帮助孩子展开讨论进行比较,最终发现谁的方法最好,并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同样也可以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还能促进他们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还会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增强合作和互助意识。
3、差异性原则
幼儿之间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一些差异。对于科学探究活动中能力稍落后的幼儿,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也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给他们当老师,对他们始终给予信任和宽容之心,关心、爱护他们,及时发现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使每位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共同发展。有了成功的体验,才能帮助孩子积累更强的自信心。这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原则。
4、创造性原则
陶行知语: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50万年与环境斗争所流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所以创造力是人才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它是人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是一种高级的、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时代的发展都需要创造力,创造力开发得越早,其发展潜力越大,因此创造力的开发应从幼儿开始。陶行知指出“重视科学实验,玩科学把戏,以此来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六、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先进理念,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提供可靠的支撑性理论;在研究过程中,把本园的研究与其它类似的研究进行比较,于比较中找出异同点,探索课题研究新的生长点和深化的切入点。
2、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及时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撰写有关的论文,把研究过程作为反思过程,以不断深化研究。
3、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了解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材料,确定正确的方向。
4、个案研究法: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幼儿作个案研究,及时写好个案研究报告。
(二)研究过程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教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确立课题实施内容与方式方法。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教学活动是不够的,一间教室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幼儿渴求知识的热情。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积极为幼儿的科学活动配套充足的物质条件,提供多层次的探索材料,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随时满足幼儿求知的需要。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教师修改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及时反馈实验信息,收集实验资料。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幼儿开展科学游戏活动或探索活动,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尝试:
1、创设良好的探索环境与氛围
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实现主动建构周围物质世界的认识的中介和桥梁。同时,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认识事物需要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丰富的环境刺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进而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所以,教师应及时提供丰富的充足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索的条件和机会。同时,教师应提供操作性强、多变化、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引起不同水平幼儿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探究活动更为丰富和深入。教师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是幼儿探究学习的必要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要营造民主、宽松、鼓励幼儿探究的氛围,创设鼓励幼儿探究的心理环境,使幼儿乐于探究,敢于探究,大胆发现。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看法和见解,要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使幼儿获得安全感,从而放开手脚大胆地去探索。教师要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和尝试,鼓励幼儿的探究热情,允许幼儿犯错误,对幼儿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幼儿才会主动大胆地去探索。
2、开展多样的探索活动与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教师要把游戏贯彻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在组织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时,我们同样可以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活动。中班孩子竞争意识逐渐加强,他们有了初步的集体意识,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就可以组织一些竞赛性的游戏,孩子们在多种游戏中巩固了科学知识,也体会到了与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有些科学探索活动,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难以实现目标,我们就可以利用区域活动组织。
3、进行多元的探索指导与评讲
科学活动中,幼儿应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索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角色和身份,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幼儿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成为幼儿科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环境条件的创设者、提供者。教师要转变观念,相信幼儿探究科学的能力和潜力,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我们要注重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观察、体验、探索和发现中学习,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强调幼儿的积极参与,让幼儿在主动探究活动中建构知识经验。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引导儿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通过自主的操作,在与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如:磁铁能吸住什么材料?颜色是怎样配成的?这些问题可以是幼儿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幼儿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幼儿提出了问题,就产生寻找答案的愿望,就促使幼儿主动去探究。幼儿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想,提出自己的看法,那么幼儿猜想假设是否符合科学事实,这需要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应鼓励幼儿通过操作实验,大胆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通过相互作用、操作、实验,引导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与事实是否一致。在探究的过程中,幼儿会有所发现,得到一定的结果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如果验证自己的想法与事实一致,幼儿获得了科学的知识和经验,如果不一致幼儿要调整原有的认识。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观,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为目标。多元智能理论使教师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教师应尊重和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应考虑到每个儿童的需要、兴趣,要尊重每个幼儿的学习、探究的不同形式,尽量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允许幼儿以多种方式操作材料,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给每个幼儿操作和表现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幼儿的优势智能,使每个幼儿优势智能得以全面发展,从而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对每个幼儿的优势给予积极肯定,使每个幼儿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信心,让每个幼儿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教师收集活动方案、图片等,整理相关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研究论文及课题总结。同时在幼儿掌握一定的探索方法后,激发幼儿尝试创新,鼓励幼儿举一反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六、预期研究成果
1、教师每学期撰写出一篇有一定质量的课题论文、活动案例。
2、教师随笔集
3、收集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完成的科技作品,完整记录作品名称,作者姓名、性别以及教师的评价。
相关内容
  • 课堂问题要少而精,尽量避免低层次的问题发问
    课堂问题要少而精,尽量避免低层次的问题发问

    2020年5月13日晚上7点30分,我们全校老师再次通过腾讯视频会议聆听了魏宏聚教授的培训讲座,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心灵的碰撞,虽然只有一个半小时的学习,但是给予的收获和感触却很多。 魏教授这次培训的主题是有效提问。他结合教师的视频教学案例详细地给大家讲解了影响提问的五要素、提问的类型、提问的层次及要求。通过学习,感受最深的是两种提问类型,为了教的提问和为了学的提问。为了教的提问无须考虑全员性,无须提问多人,可以采用

  • 方案快乐的中秋节反思
    方案快乐的中秋节反思

    1、方案快乐的中秋节反思  幼儿园里的教学活动渗透在生活中的角角落落,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此次中秋活动中我们从主题墙、区角、走廊环境以及家长联系栏等多处对幼儿进行活动教育,此次活动以幼儿作为

  • 方案运动会详细方案宝贝总动员
    方案运动会详细方案宝贝总动员

    1、方案运动会详细方案宝贝总动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比赛,感受亲子运动会的快乐  2.激发幼儿参加体育运动性的积极性,发展幼儿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幼儿的体质锻炼  3.发展幼儿的观察、

  • 课堂上不妨“懒”一把
    课堂上不妨“懒”一把

    近期大复习,孩子们疲乏,老师们累,并且埋怨效果低下,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教师多一点懒,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天的课堂对于我们师生来说印象都非常深刻。题目是这样的: ( ):( )==( ):15 =20:( )=( )% 我觉得这道题已经讲了n遍,但学生还是不会。我也觉得奇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干脆让学生讲吧! 班上的科代表李XXX站到讲台上,像个小老师一样,给同学讲:大家看着道题,先从哪里入手? 张A赶紧说:

  • 课堂实录:传统与革新
    课堂实录:传统与革新

    1.出课原因: 我们的课题研究需要上汇报课,于是对高中美术鉴赏的教材进行筛选,对于西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在反复思考之下选择了巴洛克艺术进行出克,这一时期的作品多数取材于希腊神话,画家们大胆创新与变革,使画面充满戏剧性和激烈性的运动感,特殊的表现形式及题材深深的吸引着我,使我对巴洛克风格美术更加着迷,这是一次新的尝试也是对自己的挑战,抱着与其他老师相互学习的态度,决定尝试一下,对于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交流沟

  • 课堂有限,思考无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课堂有限,思考无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三年级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几何图形,但都不是较精准的知识学习。孩子的数学学习是带着个人的原有经验,有的经验来自旧知的掌握,有的来自生活中的观察,而这些知识是奠定以后学习的基础。生活中的数学经验并不是数学中的概念,比如,数学中,角在长方形、正方形图形中是其中一个特征,是90度的角,是直角,而在生活中可以是墙角、菱角等,这样就可以看出生活中的一些经验会给教学带来困扰。 在课堂中,为了渲染良好教学气氛,引发学生的

  • 课堂教学改革计划
    课堂教学改革计划

    1、课堂教学改革计划课堂教学改革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年我校课改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县局的工作要求,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

  • 运用多种形式提高XX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个案研究
    运用多种形式提高XX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个案研究

    研究的意义:幼儿期是口语发展、口语学习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对于幼儿而言,口语表达能力对其日后的生活会造成直接性的影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对幼儿口语表达进行适当的指导与训练,给幼儿创造各种优化的、有效的口语表达机会且提供不同的口语练习情境,使幼儿敢说、爱说、能说。 我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很差,只会讲简单的两个字的词语,在成人帮助下能够复述五个字以内简单的词组,并且无法准确表达自

  • 课堂交流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乐于做一个倾听者和引导者
    课堂交流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乐于做一个倾听者和引导者

    寒假中,我读了《人与课堂》一书,引发了我诸多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对课堂交流和传统的提问应答式的教学模式的界别有过困惑。于是在困惑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思考、探索、实践,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课堂交流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乐于做一个倾听者和引导者。 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中心视野,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而且,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也是靠学生来完成,因而课堂交流要以学生为主体。语文教学要创设交流型的课堂文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

  • 运用“李氏情境教学”模式进行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读书心得
    运用“李氏情境教学”模式进行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读书心得

    徐州市泉山区光荣巷小学 孙玥,通过研习李吉林老师《小学语文情情境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我深入思考,感受颇多。在本书当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语文教学改革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向我们阐述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和情境教育基本模式。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结构优化思想,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情境教学的理论对于阅读、作文教学的指导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的情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