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 >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科学概念的建构

栏目: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
时间:2015-06-12 16:40:08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科学概念的建构》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太仓市沙溪镇幼教中心利泰幼儿园徐美芳   参加太仓市第三期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后,与太仓市名师研修班的老师一起,跟随着省教科院幼特教研究所博士叶晓红导师一起学习,获益匪浅。尤其是本次围绕着《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科学概念的建构》的主题以每人准备、抽签决定执教人员的形式进行科学领域中某一个活动的教学,更是令每一个老师都能聚焦于科学领域,使研究更深入。很幸运的是,我被抽中了。由于分科教学的缘故,执教大班科学《会倒立的小丑》,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工作至今的第一个科学集体活动。从接触此内容开始,分析每一环节、每一种材料甚至教师每一个提问,思考并反复推敲背后的意图,也凭借着这些年观摩科学活动、学习科学理论文章(包括《指南》等),尝试着做一些调整,并在今天进行呈现,这是一个对科学活动的认识和建构的过程。
对于研讨话题“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科学概念的建构”,我收集了一些文章,尤其是学习了郑永爱老师撰写《幼儿科学概念的获得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一文,有所启示。文中从“幼儿科学概念”的界定、幼儿科学概念获得(包括概念获得的主要方式、主要途径、幼儿科学概念获得的显著特点)以及对科学教育的启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首先关于“幼儿科学概念”的界定。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或者是代表一类享有共同特征的人、物体、事件或观念的符号,如花、草、树木等都是概念。而我们要研究的“儿童概念”不同于成人的概念,他是一种简单层次上的抽象概括。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概念是一种简单概括,是对事物共同特征的概括,这里的概括有多种层次,可以是知觉层次上的,可以是动作层次上的,也可以是符号层次上的,但大部分是较低层次上的概括。
其次是幼儿科学概念的获得。概念的获得,实质意义上是指理解了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属性。在概念的获得过程中,幼儿不是被动的、消极地等待各种刺激的出现以形成联想,而是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究这一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假设——检验来发现这一概念。就如科学活动《会倒立的小丑》中,每一个环节中基本上都是以先思考猜想、再实验验证的方法进行,比如在第二环节“探索、发现硬币贴的位置和小丑倒立的关系。”在了解“硬币贴在小丑的两只手的手心上就倒立了起来”的基础上,引发问题: “是不是只要有银币,小丑就一定可以倒立呢?如果硬币贴在小丑的其他地方也能倒立吗?”,鼓励幼儿思考猜想,而猜想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运用思维和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告诉幼儿“光猜想是不行的,要像科学家一样反复的实验才行!请你们用硬币在刚才你们说的手腕、腰、头等身体部位都试试,看看贴在哪里能让小丑成功倒立。”鼓励幼儿大胆试一试,并多试几个地方,在积极、主动地亲身实践中去验证自己猜想的准确性,获得“原来并不是只要有硬币就行,硬币贴的位置很重要,只有贴在小丑头部下面、两边的位置小丑才能倒立起来。“的认识。
另外概念的形成是自下而上的过程。也就是说,是通过各种具体的例证上升到概念的过程。在《会倒立的小丑》的活动中,影响小丑倒立的因素有两点:即辅助物的位置和轻重。而我也是分别通过探索硬币贴什么位置可以倒立?夹子和回形针哪一种材料能让小丑倒立,逐渐帮助幼儿形成关于重心和平衡的倒立原理。尤其是最后的想办法解决回形针让小丑倒立的环节,更是幼儿在获得新概念后的拓展和提升。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其各种经验比较具体而贫乏,认知能力的发展还处于初级水平,他们主要是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来习得和理解成人所用的概念,他们可以通过观察、辨别、比较、测量等操作过程的方式来获得平衡、重心、力等相关概念。这与《指南》中提出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精神相契合。如《会倒立的小丑》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有效地理解“硬币贴的位置和小丑倒立的关系”,我通过在小丑的身体部位上用红、蓝两色圆片作标记(红色表示能成功倒立;蓝色表示不能成功倒立),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红片成功的位置和小丑的头部位置,通过这种显性的呈现幼儿能比较清晰地发现硬币位置和小丑头部位置的关系。
幼儿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有日常经验和科学活动。日常经验是指不经过专门的教学而在日常交往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中获得的概念,维果斯基称为“日常概念”,儿童不会毫无根据地构建他们的日常概念,他们的日常经验会受到家长和大众传媒的影响。可见家长自身专业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大数据时代下各种传媒自身也是肩负着教育的影响和传递作用。
而科学教育活动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自主性科学活动,指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自发进行和自主控制的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活动内容、方式和实践等,在活动进行中没有教师或成人参与,一日活动各环节中都有可能发生,比如散步时幼儿发现了西瓜虫,不由自主蹲下去开始观察,并边观察边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发现:“西瓜虫身上一节一节的?”“为什么叫西瓜虫?”“是不是因为卷起来像西瓜一样!”“他平时住在哪里?喜欢吃什么?”等,另一种是支架性科学活动,是教师在幼儿自主性活动时,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他们的活动,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满足他们的需要,给予支持和帮助,支架幼儿的学习。这就如叶导师引导我们做观察案例一样,观察幼儿的游戏,发现问题和价值点,适当地引导或给予恰当的支持。最后一种结构性科学活动,是指教师来选择、计划和组织并给予直接指导的活动,就如本活动《会倒立的小丑》。
幼儿科学概念获得对科学教育的启示中指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日常概念的科学化。教师应明确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的异同,在教学中以日常概念为基础,经过过滤、提取,最终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概念。教师能否,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精心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法,澄清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的区别,阐明科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是概念教学是否收到实效的关键。我们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女性教师,往往是比较感性的,对科学概念的认识模糊或存在偏差,这就需要向小学、中学的科学教师请教,或是通过网络去加强学习,一定要在明确科学、准确地科学概念的前提下去帮助幼儿形成概念!
二是认识到孩子先知经验的重要性。儿童科学概念的获得是一个建构和再建构的过程,我们必须重视儿童的先知经验,因为这是他们建构和再建构的基础。今天的活动中对于孩子先知经验的了解我还是比较欠缺的,没有提早或通过与班级教师的沟通去了解这些孩子对重心、平衡等经验,甚至是探索习惯、记录方式等。今天章丽园长说过,在猜想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孩子的经验水平,并在幼儿的操作探索中可以有侧重地观察部分经验水平存在问题的孩子,并在交流中给予他机会。对于这点我确实是没有想到的,确实,如果让概念偏差的孩子在操作后分享经验和看法,这无疑对这些孩子的概念建构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而已经有了初步经验认识的孩子再去表达交流,这是“锦上添花”,而“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重要!
这段时间,对科学活动从“模糊”到“了解”甚至逐渐“清晰”,这是在学习、磨课以及思维的碰撞中逐渐建构起来的,希望能以这次活动为起点,获得科学活动的再建构!
推荐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
  • 如何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如何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摘要:教育的内容应是幼儿熟悉的;尽量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的材料;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把 幼 儿放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开展活动时,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儿童 科学 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仅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

    07-21
  • 大班科学教育:昆虫世界去探秘
    大班科学教育:昆虫世界去探秘

    围绕本周的主题《有趣的昆虫》,我带孩子们走近大自然去寻找昆虫,聆听昆虫的声音,体验昆虫的生活,让幼儿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增长知识,萌发初步的科学意识,养成探索精神。如:我请幼儿说说:蚂蚁是住在哪里的?幼儿回答有:是住在树洞的、是住在墙壁与地面交接的石头缝处、是住在树叶堆里的、是住在草里的、住在泥洞里的说说看到过的蚂蚁是怎样的?幼儿说:有大的、有小的,有黑色的,也有咖啡色的、还有红色的那为什么会有大蚂蚁和小蚂蚁?是蚂蚁妈妈和蚂蚁宝宝,蚂蚁妈妈和它的许多孩子;大蚂蚁是大兵,小蚂蚁是小兵;大蚂蚁是皇后,是公主,女

    07-21
  • 培养小班幼儿科学活动的兴趣
    培养小班幼儿科学活动的兴趣

    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因此,我们老师要引导孩子运用自身的多种感官去感知周围的物质世界,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探索的方法。例如有一天,我班的倪凯澄小朋友带来了两只小鸭,小朋友很兴趣,于是我们就开展了认识鸭子的系列活动。小朋友听到小鸭子嘎嘎叫时,小朋友都很关心,有的幼儿说,小鸭子可能看见人多害怕了;有的幼儿说,小鸭子可能肚子饿了;有的幼儿说,要喂吃的给小鸭子,它肚子饿得呱呱叫了听着孩子们的议论声,我就请孩子们先讨论小鸭子要吃什么东西

    07-21
  • 在指导科学探索活动中的有效策略
    在指导科学探索活动中的有效策略

    听了袁迎春老师的《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的讲座,我颇为感触,袁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由此,我也想到由我主持的(现在已经结题)一个有关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研究》的苏州教育学会的课题,让我重新审视在组织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时的一些有效的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园有关科学探索方面的园本特色活动。通过课题研究,我总结了些许在指导科学探索活动中的有效策略: 一、诱发幼儿探索问题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

    07-21
  • 小班科学活动《猜猜哪杯是清水》案例分析
    小班科学活动《猜猜哪杯是清水》案例分析

    清水,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这些对我们大人来说,是再清楚不过了,但是对我们初踏上科学道路的孩子来说,在对水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之后,便要开始通过实验操作了解有关水的特性。于是,科学活动《猜猜哪杯是清水》便开始了孩子们对水的基本特性的探索。 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是: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体验探索的乐趣。2.能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这两个目标在活动中体现的十分清楚,而且活动的环节也是步步紧扣,不仅有孩子观察的,也有让孩子亲自闻一闻尝一尝的,使孩子们在实验中体会到乐趣。 当然

    07-21
  • 中班科学《有趣的弯洞旅行》听后感
    中班科学《有趣的弯洞旅行》听后感

    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首先是对一个教材的成功选择,那么什么样的教材是成功的教材呢?我觉得首先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要有可挖掘的高度或者是深度,要给幼儿能力提高的空间。在本次沈老师的科学活动《有趣的弯洞旅行》中,这两点就体现得很明显。 首先是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所谓的弯洞是用幼儿平时的积木组装起来的,孩子们爱玩积木是普遍现象,但是谁又会在意这个弯洞呢?沈老师就注意到了这个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点,让幼儿通过操作尝试将多种材料通过弯洞。对这些熟悉的材料产生的新任务,孩子们当

    07-21
  • 让孩子在玩中体验科学活动蕴涵的无穷魅力
    让孩子在玩中体验科学活动蕴涵的无穷魅力

    我来自荣成市俚岛镇中心幼儿园。今天很荣幸,能来参加学前教育发展论坛现场经验交流会。我园依山傍海,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广阔的活动天地,再加上孩子们好奇心、求知欲、动手的愿望特别强烈,他们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总是有着千奇百怪的想法,有着问不完的为什么。因此,多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引领下,我们致力于玩中学科学特色活动的开展,高度重视科学教玩具的开发与利用,让孩子在玩中体验科学活动蕴涵的无穷魅力,让科学活动走进孩子特有的色彩斑斓的生活世界。特别是2009年国家级课题儿童科学教育模式研究

    07-21
  • 科学活动中的细节指导
    科学活动中的细节指导

    《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中,详细介绍了科学区活动的材料准备、教师指导建议。一般来说,科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预定的活动目标,促进幼儿的发展。科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科学知识的学习。我感到:在科学区活动的很多环节中,教师都可以根据情况对幼儿进行各种细节的指导。 例如:在科学活动秋天的颜色活动中。其中有一个目标是: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出秋天里其他事物的颜色。在这个目标中,教师可以教育幼儿做事情要有先后的顺序,即先要观察,然后再进行描述。而且观察要比较全面,不能只观察一部分的内容。同时可以教育幼儿在观察的时候应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