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 >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问题是幼儿探索行为的方向盘

栏目: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
时间:2021-06-27 15:42:48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问题是幼儿探索行为的方向盘》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探究源于好奇、探究开始于问题。在幼儿科学教育中,问题是幼儿探索行为的方向盘,是幼儿探究学习的出发点,是引导幼儿思考、探索的锁链和核心,是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保证。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问题情境,注重引发幼儿关注问题,以问题为导火线,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循着问题的线索主动探索发现,进而解决问题。
  一、 好问、质疑,发现问题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好问、质疑是多么重要啊!它是探究和学习的内动力和内驱力。幼儿真正的主动探究和学习是从有问题开始的。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鼓励幼儿好奇好问,善于质疑是很重要的。在主题探究活动《昆虫》中,为了更方便观察、探索蚂蚁,我们决定抓几只蚂蚁来饲养? “怎么抓,蚂蚁这么小,一捏就死了。”“那怎么办呀?”孩子们犯难了。教师:“我们可以把蚂蚁引到盒子里。”幼儿:“那用什么办法把蚂蚁引进盒子里。”孩子们都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把盒子放在蚂蚁洞口,蚂蚁就爬进去了。”“我们可以弄一些面包屑在盒子里,蚂蚁很喜欢吃面包屑。”“蚂蚁最喜欢吃甜的了,我们可以准备一些糖果、白糖。”……教师表扬幼儿:“你们提的建议可真好,我们可以利用蚂蚁喜欢吃的食物,来引诱蚂蚁”。于是第二天,孩子们纷纷带来了饼干、蛋糕、米饭、红豆、绿豆、糖果、面包等食物以及装蚂蚁的器皿,教师引导孩子们分组把蚂蚁喜欢吃的食物放在瓶子里,盒子里;教师:“这些瓶子和盒子方便我们观察小蚂蚁吗?”孩子们马上提出问题:“我们不方便看到小蚂蚁,这可怎么办呢?”孩子提议把盒子换成透明的瓶子“矿泉水瓶子”“玻璃杯”,有的孩子开始质疑:玻璃杯容易被摔破;矿泉水瓶子的洞口这么小,又没有贴着地面,蚂蚁会来找吃的吗?教师表扬鼓励幼儿:“小朋友提的问题很好。那有什么办法让瓶子的口,变大,又能贴着地面。”庄梁提出“把这个地方割掉,像我们植物角种豆子的盒子那样”蔡元方提出反对意见“割掉那个口那么大。小蚂蚁一下就跑掉了”皓皙建议:“找一个东西来盖起来”。“用什么东西盖呢?”孩子们又面临着新的问题。用“纸张”“布”不能很方便地看见蚂蚁,正当幼儿犯难时,教师建议:“我们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袋来盖呀!”这得到孩子们的赞同。 于是我们开始了改造瓶子,收集透明塑料袋,忙了半天,终于可以正式开始捕捉小蚂蚁了。在这段探索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对蚂蚁充满了探索兴趣,商定用蚂蚁喜欢吃的甜食来引诱、捕捉蚂蚁,讨论如何使用透明的瓶子装蚂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创设“让幼儿主动探究、大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环境与氛围,始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鼓励幼儿质疑,促进幼儿主动探索,最终成功捕捉到蚂蚁。
  二、师生互动,深究问题
  幼儿科学教育必须成为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合作探究的关系,引导幼儿围绕问题层层深入探索,在自主的探索中,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孩子们不仅获得了知识经验、也懂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连续几天的大雨后,草地上来了不速之客—蚯蚓,我们把蚯蚓饲养起来,孩子们一直在讨论 “蚯蚓的嘴巴在哪里呀?”“他的眼睛呢?”经过教师的提醒,孩子们匆匆去拿放大镜,一睹蚯蚓风采,他们发现蚯蚓的嘴巴长在身体的前端,可怎么找,怎么看也看不见他的眼睛;孩子们开始质疑:“蚯蚓是不是没有眼睛呀?”“是不是他的眼睛太小了,放大镜还是不能看清楚?”教师:“我们可以去查查资料;蚯蚓的身上有什么东西呀?”经过教师的提示,孩子们发现蚯蚓体表有许多毛。孩子们又有新的问题:“蚯蚓怎么有这么多毛?这些毛有什么作用呢?”教师:“蚯蚓身上怎么有很多的毛?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得想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孩子们决定去查查书、上网找资料、请元方回去问他爸爸。第二天,孩子们通过资料共享,知道了蚯蚓是没有眼睛和耳朵的,身体由环节组成的;蚯蚓身上的毛叫刚毛,是帮助蚯蚓固定住身体的前端和尾端,帮助它钻土和爬行。教师还和孩子们查阅到: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都吃。”一个问题解决了。可是一只蚯蚓太孤单了,我们再去找找有没有蚯蚓?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在墙角、菜地里开始挖找,在挖的过程中,不知道是谁,不小心把蚯蚓挖断了,一下子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只受伤的蚯蚓身上。“一条蚯蚓变成两段,到底能不能活?”老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孩子们的想法不尽相同。我们决定一起来实验证明一下。幼儿拿来两个小盒子,装两条蚯蚓,把它们放在饲养角。蚯蚓没有死,过了将近一小时,两段蚯蚓已经停止流脓,伤口愈合,一天、两天、三天前一段的蚯蚓的尾部长出新的一节(新长出的节颜色比较浅,很容易看出来),后一段的蚯蚓的头部也长出两节。
  在主题探究活动《蚯蚓》中,师生围绕着“蚯蚓的眼睛嘴巴在哪里?—→蚯蚓身上的毛是什么?有什么用呢?—→一条蚯蚓断成两条蚯蚓,还能活吗?”等问题,层层深入探究。教师在活动中起着“导”的作用,不急于干预或回答幼儿的疑问,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寻找答案,去解决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让他们在质疑、验证中,解决问题,再发现新的问题,再探索解决问题,启发引导幼儿逐步深入地探索。
  三、猜想、验证,解决问题
  《幼儿园教育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南》指出“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基本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尝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只有猜想,没有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是无法获得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因此在科学教育中教师重点要引导幼儿运用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的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在中班科学活动“磁力的穿透性”中,教师提出问题:“磁铁能否隔着纸张、木头、玻璃、布、陶瓷等来吸住回形针、铁钉、铁夹子等各种含铁的东西呢?”,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假设,96%的幼儿认为磁铁是不能隔着纸张、木头、玻璃、布、陶瓷等来吸住回形针、铁钉、铁夹子等含铁的东西。科学最重要的是讲证据,不是幼儿的主观臆想,不是以赞同的人多人少来衡量的。于是孩子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并带着问题去研究,验证自己的“猜想”。孩子们在分组操作实践中,惊叹声、欢呼声连连,这实在是太神奇了——磁铁居然能隔着纸张、木头、玻璃、布、陶瓷等来吸住回形针、铁钉、铁夹子等含铁的东西。孩子们正是在猜测中、在验证中,获得有关“磁力穿透性”的信息。
  又如:自然角的蚕宝宝引发幼儿极大的兴趣。“蚕宝宝是怎么吐丝的呢?” “蚕宝宝有多少只脚呢?” "蚕宝宝是怎么变成飞蛾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认真观察、细心照料这些蚕宝宝。在饲养的过程中,孩子们比较难采摘到桑叶来喂养蚕宝宝,有的孩子甚至提出可以让蚕宝宝吃点别的吗?不要让它吃桑叶?但有的孩子又认为蚕宝宝一定要吃桑叶,不然它会死的。面对着孩子们的争论,教师及时地介入引导:“那你们可以分两组来做实验呀,看看哪一组的猜想是正确的。”教师的提议得到孩子们的同意,教师和那组提出给蚕宝宝吃别的食物的小朋友商定:决定抓几只蚕宝宝在一个纸盒子里喂养,并拿来了草、树叶、菜叶给蚕宝宝吃,一天、两天过去了,蚕宝宝都无精打采的,对周围的食物不理不睬的,而那些吃桑叶的蚕宝宝,却每天津津有味地享受它们的桑叶“美食”;几天过去了吃桑叶的蚕宝宝长大了,没有吃桑叶的蚕宝宝却死了一只,为了挽救剩下几只饥饿的蚕宝宝,孩子们给它们桑叶吃,果然这几只蚕宝宝又振作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了实验证实了:蚕宝宝最喜欢吃桑叶,其他草、菜叶它们不喜欢吃。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是这样一次次地通过猜想、实践操作,验证,来解决问题。
  就这样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学会了如何猜想,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在不断的猜想和验证中,孩子们不但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还养成了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态度。
  四、 分享、记录,过程与结果
  在《纲要》中提出“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交流分享是幼儿合作学习重要内涵之一,它不仅是一个经验互动、经验共享的过程,更是师幼之间,幼幼之间感情交流、分享快乐的过程。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实验,把自己预想、探索的过程,探索的结果,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师还要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可以用图画形象表达、或形体动作表达、或口头语言表达等)表达、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如:中班科学活动 “纸的吸水性”。教师和幼儿收集了各种不同的纸:牛皮纸、打印纸、宣纸、面巾纸、玻璃纸、纸皮等等,刚开始孩子们对“各种纸的吸水性”进行猜测,教师就引导孩子们把自己的猜测,记录在记录表里。对于孩子们不同的意见,教师不给予肯定与否定,而是引导孩子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于是幼儿把各种各样的纸放在水里,观察纸在水里的变化,通过了操作实践,他们发现:“玻璃纸不会吸水;”“牛皮纸、打印纸会吸水,但吸水速度慢;”“面巾纸和宣纸吸水的速度最快,吸的水最多。”教师再而引导他们把自己探索的结果记录下来,并与猜测的记录表进行对比,孩子们发现猜测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有些是不一样的。从孩子的记录表来看,你会发现孩子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语言。有的孩子用“……”表示吸水多,用“﹌”表示吸水多,用“︽”表示吸水多,“ⅲ”来表示吸水多,用“▓”表示吸水多……孩子们的记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积极主动地跟同伴介绍自己的记录表格,和同伴交流着自己的猜想与验证的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通过孩子们自主的探索“纸张的吸水性”,尝试了错误,积累了经验,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如“蚕宝宝的成长过程”,有的孩子用表格记录,有的用拍照的形式记录,有的用图画形象表达记录,还有的用故事表演的形式表现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记录观察、操作的结果,有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到结论。
  刘占兰老师在《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一书中,明确提出:“要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儿童终身的学习,更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在科学教育中,我们以问题为导火线,推进幼儿主动探索,引导幼儿亲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方案——表达交流——得出结论”这一科学探究的过程,这样他们不仅激发了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还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更是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推荐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
  • 科学活动中找到了纸趣的“味”——《快快鼓起来》反思
    科学活动中找到了纸趣的“味”——《快快鼓起来》反思

    纸趣艺术与其他各领域有机整合,是幼儿园纸趣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次设计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活动中,科学教育与纸趣教学自然地相互渗透。教材分析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让幼儿明显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是我们小朋友游戏的好伙伴。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幼儿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本次活动就是围绕幼儿的好奇心:怎样吹让纸球鼓起来要快?大纸球与小纸球比赛。调动起幼儿探索的愿望,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结论,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后以

    07-21
  • 在科学活动中运用尝试教学的思考
    在科学活动中运用尝试教学的思考

    秦海燕 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是让教学对象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由老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模仿做,而是先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尝试练习,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尝试取得成功。幼儿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幼儿就开始进行尝试教学有利于培养一个人的尝试精神和创造精神。 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一般都采用教师提问,

    07-21
  • 科技教育点滴
    科技教育点滴

    内容摘要: 如何引导幼儿在玩中寻找科学、了解科学、获取科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在环境中渗透科学;在游戏中体验科学带来的神气的奥秘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在活动中探究科学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科技活动,感受科学气息。 我园是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科技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让幼儿在玩中寻找科学知识、获取科学知识。如何让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主动探索,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科技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07-21
  • 实际工作中对幼儿科学活动的探索
    实际工作中对幼儿科学活动的探索

    实际工作中对幼儿科学活动的探索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在: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兴趣;科学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存在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空间,教师可因势利导,抓住契机,灵活进行科学教育,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形成幼儿对人、事物的正确态度;幼儿在科学活动中需要调动各种认知功能,积极参与,观察、比较、分类、操作、思维等,从而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培养

    07-21
  • 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
    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

    最近,我开始学习《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一书。本书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针对幼儿教师遇到的科学教育环境创设方面的问题,谈幼儿园科学区、自然角和科学发现室的创建。第二单元主要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谈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指导。刚看到第一单元第一节里介绍的幼儿园里的科学教育一文,了解了一些有关科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幼儿实施良好的科学教育,能为其以后继续接受科学教育并提高科学素

    07-21
  • 读“幼儿科学活动环境的创设”
    读“幼儿科学活动环境的创设”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科学环境,是影响孩子对科学活动兴趣很重要的因素。在网络上看到一篇《幼儿科学活动环境的创设》的文章,感觉对我们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科学环境很有帮助。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关于自然角和科学活动室的创设方法。 比如,文中说一个理想的自然角应是一个丰富 而鲜活的微缩自然界,应该有以下几类内容: 1.小动物饲养。如鱼类 (泥鳅、小 鲫鱼、金鱼、热带鱼等)、小龟、蝌蚪、蚕、菜青虫、蜗牛、田螺等。 2.小植物种植。(如文竹、吊兰等小花卉,蒜苗、萝卜白菜花、豆芽等小蔬菜或幼苗培育)然后再移植到园地里),等等。 3.

    07-21
  • 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记我班的自然角
    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记我班的自然角

    不知不觉,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午餐后,我带领孩子们散步,欣赏着校园里的美景。哇,好漂亮啊!几个孩子情不自禁感叹道。为什么这里这么美?我问。因为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花和草,还有桃花呢!一个小宝贝兴奋地指着自己的发现。我觉得海棠花最漂亮!蝴蝶兰好看!小草绿油油的孩子们议论纷纷。老师,我想把这些花搬到教室!放在自然角里!对,帮自然角装扮!孩子们急切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我顿时被他们美好的心意感动了。在孩子们的提议下,一场关于自然角的改革便应运而生了! (一) 回到教室后,我与孩子们一起讨论

    07-21
  • 探索科学活动——读《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
    探索科学活动——读《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作为我们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是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来说,教学经验还是不够,特别是在如何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究环境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阅读这本《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后,我获益匪浅,以下是我的所感所悟: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的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热情,他们好奇、好问,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地探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