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 > 

论文:大班教学活动中幼儿消极反馈行为研究

栏目: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
时间:2014-07-21 07:35:28
文章:亦夏 分享

《论文:大班教学活动中幼儿消极反馈行为研究》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反馈行为状态对教学活动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对教师积极的反馈行为状态会使得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反之,幼儿对教师消极的反馈行为状态会使得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幼儿自身的发展都大打折扣。为了找出幼儿出现消极反馈行为的差异及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该研究抽取了某幼儿园大班五大领域各六次的教学活动及幼儿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进行研究,得出幼儿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的差异及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与教师的指令、活动的性质、幼儿自身因素等有关。
关键词:消极行为; 反馈行为; 指令; 个性特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理论意义
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卢梭的《爱弥儿》到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以及到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儿童本位的思想一直被提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强调儿童的中心地位,首先要重视儿童的状态,儿童,作为一个未成熟的个体,其生长是内外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教师在为儿童营造适宜环境,提供适宜指导的同时,也必须要重视儿童的内部状态。
学前期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是其内部状态的某种表现,积极反馈行为表现突显出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消极反馈行为表现则突显出幼儿消极的情绪情感状态,因此,了解幼儿的反馈行为状况也是了解其内部状态的必然要求。
1.1.2 实践意义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兴致盎然地参与活动,经常有幼儿表现出“不满意”或“不高兴”等消极反馈行为,这些消极反馈行为使得教学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使得幼儿自身的情绪受到影响。比如有时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幼儿因不满意教师安排的某一角色的表演,在活动进行中表现出不积极的情绪和懒散的行为等,这使得教师安排的整个教学活动很难进行的顺利,取得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一直以来,对幼儿在幼儿园各领域的行为的研究有很多,由行为见原因、见幼儿的内心世界,只有真正地了解幼儿了,才能真的“因人施教”。
1.2 研究设计
1.2.1 研究对象
该研究抽取了某幼儿园大班幼儿在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社会这五大领域各六次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进行研究。
1.2.2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主要是观察法,辅之以访谈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该研究使用观察法是从幼儿园五大教学领域中平均各抽取六次的教学活动进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消极反馈行为的观察,在观察之前会先确定好要观察因素,在观察时及时做好相应记录。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消极反馈行为是一个既含有内因因素又含有外显因素的复杂的行为现象,该研究倾向于对消极反馈行为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双重分析,而对行为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就要求分析维度具有较强的明确性与客观性。因此,该研究笔者在设计观察表时,有意回避了行为的内因因素,而只考虑行为的外显因素作为记录的维度,内因因素作将为分析与讨论的重要依据。
表1.2.2.1 频次总体观察记录表
1 活动领域
1 反馈行为次数
1 消极反馈行为次数
1 消极反馈行为方式次数
1 备注
1 回避
1 敷衍
1 不满意
1 忽视
表1.2.2.2 典型个体消极反馈行为观察记录表
1 幼儿姓名
1 活动主题
1 背景
1 消极反馈行为次数
1 消极反馈行为方式
1 备注
访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该研究运用的是非正式的访谈,是指在观察的间隙,对观察的幼儿进行比较随机的访谈,不设时间与地点,访谈主要是围绕观察中的某一现象进行,需要且又方便的时候也可以对相应教师和家长进行比较随机的访谈,以获得更多的解释。
访谈提纲:对幼儿的访谈:刚刚在活动中为什么不回答老师的问题呢?
刚刚老师安排你/你们.......,你同意老师的安排吗?
......
对教师的访谈:该幼儿类似的行为之前有没有出现过?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该幼儿与教师、同伴的互动情况如何?
......
对家长的访谈:家庭的基本构成和家长的职业等是什么?
幼儿在家是否会对家长的指令出现不满意或回避等行为表现?......
2 概念界定
对“反馈行为”的概念界定:刘晶波在《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将反馈行为定义为是指由受动者发出,指向施动者的行为。叶立军、彭金萍在《教师课堂教学反馈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化解策略》中将课堂反馈行为定义为是教师为了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开展的对学生学习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利用活动。
对“消极行为”的概念界定:姜玉华在《浅谈怎样消除幼儿间的“消极行为"》中将消极行为定义为幼儿在集体生活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与集体规则行为相反的行为;王琳琳在《试析学前儿童良好情绪的建立》中提出情绪一般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与积极的态度联系着的情绪,比如振奋、热忱、英勇等,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使人积极地行动,起到“增力”作用;另一类是与积极的态度相反的情绪即是消极的,它削弱人的活动能力,起着“减力”作用,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该研究中的教学活动中的幼儿消极反馈行为是指幼儿对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发起的某一指令或某一活动安排(集体型和个别型)后表现出不满意、敷衍、忽视等情绪,或用拖延、回避等方式来回应的一种行为。
3 研究内容
3.1 研究结果
31.1 两类反馈行为的总体分布状况
根据对五大领域各六次不同教学活动的观察,研究者发现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出现的反馈行为分为积极反馈行为和消极反馈行为。据研究者统计: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出现的反馈行为总次数为408次,当中幼儿出现的积极反馈行为次数为263次,幼儿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次数为145次。
依据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积极反馈行为频次和消极反馈行为频次这一维度,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反馈行为的总体分布状况记录为表3.1.1:
表3.1.1 两类反馈行为的总体分布状况
1 积极反馈行为
1 消极反馈行为
1 次数
1 263
1 145
1 百分比
1 64.5
1 35.5
由表3.1.1可以看出,在408次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反馈行为中,幼儿出现的积极反馈行为次数为263次,占总量的64.5%,而幼儿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次数为145次,占总量的15.5%。
这一分布状况表明:虽然都是教师开启的教学活动,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积极反馈行为和消极反馈行为的次数之间存在差异,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积极反馈行为较多,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虽相对较少,但与我们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想达到的目的之间仍存在差距,35.5%这样的比重是不是显得太重了?
3.1.2 不同类别的消极反馈行为分布状况
根据对五大领域各六次不同教学活动的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消极反馈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体型的消极反馈,一种是个别型的消极反馈。
集体型的消极反馈——指教师面向全体幼儿所发出的某一指令或某一活动安排,全体幼儿对此所出现的一种消极反馈行为;
个别型消极反馈——指教师面向个别幼儿所发出的某一指令或某一活动安排,针对的个别幼儿对此出现的一种消极反馈行为;
依据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集体型消极反馈行为频次和个别型消极反馈行为频次这一维度,将幼儿在不同类别的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分布状况记录为表4.1.2:
表3.1.2 不同类别的消极反馈行为分布状况
1 集体型
1 个别型
1 次数
1 82
1 63
1 百分比
1 56.6
1 43.4
由表3.1.2可以看出,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出现的145次消极反馈行为中发现,幼儿出现的集体型消极反馈行为次数为82次,占总量的56.6%,而幼儿出现的个别型消极反馈行为次数为63次,占总量的43.4%。
这一分布状况表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集体型消极反馈行为和个别型消极反馈行为之间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集体型的消极反馈行为较多,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个别型的消极反馈行为较少。同时幼儿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幼儿出现的集体型消极反馈行为和个别型消极反馈行为之间存在差异,是不是说明在集体和个别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同,而幼儿有时也会出现“多面派”、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的情况呢?
3.1.3 不同领域教学活动中的消极反馈行为分布状况
根据对五大领域各六次不同教学活动的观察,幼儿在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出现消极反馈行为的频次存在差异。依据幼儿在不同领域中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频次这一维度,将幼儿在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分布状况记录为表4.1.3:
表3.1.3 不同领域教学活动中的消极反馈行为分布状况
1 健康
1 语言
1 艺术
1 科学
1 社会
1 次数
1 20
1 27
1 46
1 22
1 30
1 百分比
1 13.8
1 18.6
1 31.7
1 15.2
1 20.7
由表3.1.3可以看出:在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出现消极反馈行为的频次分布状况有差异。具体表现为幼儿在艺术领域教学活动中出现消极反馈行为的频次最高,为48次,占总量的31.7%,其次幼儿在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出现消极反馈行为的频次为30次,占总量的20.7%,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出现消极反馈行为的频次为27次,占总量的18.6%,而在健康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出现消极反馈行为的频次最低,为20次,占总量的13.8%,其次是在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出现消极反馈行为的频次为22次,占总量的15.2%。
这一分布状况表明:在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受各领域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消极反馈行为的频次之间存在差异,而幼儿在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频次最多,是不是说明艺术这一领域的教学活动中给了幼儿更多的消极因素使得幼儿出现这样更多的消极反馈行为呢?
3.1.4 消极反馈行为方式的分布状况
根据对研究对象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各六个教学活动中幼儿消极反馈行为表现方式的观察,该研究将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幼儿消极反馈行为表现方式归纳为四种:回避、敷衍、不满意、忽视。
回避——指幼儿在由教师开启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教师的某些提问或某些指令安排表现出不接受的特征倾向,具体表现为语言上的不配合和行为行动上的不配合;
敷衍——指幼儿在由教师开启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教师的某些提问或某些指令安排虽不赞同,但在行为行动上并不露出真实想法,而是按照教师期望马虎完成;
不满意——指幼儿在由教师开启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某些指令安排或活动的某些方面表现出不满意的特征倾向,具体表现为面部表情上的不高兴和行为行动上的不情愿、拖延甚至抗议;
忽视——指幼儿在由教师开启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某些提问或某些指令安排或活动的某些方面表现出忽视的特征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回应教师,不参与到活动的具体进程中来。
根据对幼儿在五大领域各六次教学活动的观察,依据幼儿在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方式的频次这一维度,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四种消极反馈行为方式的频次记录为表3.1.4.1:
表3.1.4.1消极反馈行为方式的总体分布状况
1 回避
1 敷衍
1 不满意
1 忽视
1 合计
1 次数
1 26
1 50
1 54
1 15
1 145
1 百分比
1 17.9
1 34.5
1 37.2
1 10.4
1 100
由表3.1.4.1可以看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方式的分布之间存在差异。从总体上来看,幼儿在不同类领域教学活动中出现不满意这一消极反馈行为方式最多,为54次,占总量的37.2%,其次是出现敷衍这一消极反馈行为方式,为50次,占总量的34.5%,出现回避这一消极反馈行为方式为26次,占总量的17.9%,出现忽视这一消极反馈行为最少,为15次,占总量的10.4%。
这一分布状况表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多种消极反馈行为方式,是不是存在不同幼儿表现出不同的消极反馈行为方式和同个幼儿会表现出多种消极反馈行为方式的情况呢?以及在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消极反馈行为表现方式呢?
3.1.5 消极反馈行为的个体差异
根据对五大领域各六次不同教学活动的观察,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在不同的幼儿中存在差异,根据观察发现,帆帆是一名比较外向的男孩,但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最多,为18次,占总量的12.4%;文文是一名比较外向的女孩,但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也较多,为10次,占总量的6.9%;如如是一名比较内向的女孩,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较少,为2次,占总量的1.4%;此外还有一些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并未表现出消极反馈行为。
由此可见,不同个体的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之间存在差异,这是不是与个体本身具有的独特性有关呢?
3.2 分析与讨论
3.2.1 教学活动性质与幼儿参与程度
在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每一个领域都有其自身领域特有的活动性质,这些不同的教学活动性质对幼儿的参与程度有着重要影响,且这些活动性质不同的教学活动也反应出幼儿对不同的教学活动的不同的反馈行为情况。
在研究中发现,幼儿在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出现消极反馈行为最多,其次是社会领域,接下来依次是语言领域、科学领域、健康领域。但是,虽然是一个领域,幼儿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因为单个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幼儿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是不同的。也许虽然在一个领域中幼儿的消极反馈行为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与教学活动性质有关。
3.2.2 教师的指令与幼儿参与效果
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活动具体内容会采用自己独特的指令内容,而这些指令的采用会因为教师指令内容是否清晰或教师的指令是否含有暗示等原因对幼儿参与活动的效果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反馈情况有重要影响。
在研究中发现,教师清晰的指令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更能轻松参与,教师公平的指令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更加投入,教师亲近的指令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更加积极;教师恰当、清晰的指令会使教学活动进展得更加顺利,而教师含糊、含有暗示的指令会使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活动效果不理想。
3.2.3 教师组织指导方式与幼儿反馈效果
根据对各领域各六次不同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活动组织指导方式的观察,因为教学活动内容的需要,所以教师可能在一个教学活动中采用一种或多种的教学组织方式,该研究根据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方式,将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方式分为三种:集体组织活动的方式,小组组织活动的方式,个别组织活动的方式。将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活动指导方式将其分为两种:直接指导活动的方式、间接指导活动的方式。教师所采用的主要的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指导方式对幼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反馈行为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集体组织活动的方式——指教师面向全体幼儿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小组组织活动的方式——指幼儿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提供环境和材料,发挥间接指导的作用的教学活动;
个别组织活动的方式——指由一个教师面向单个幼儿进行指导的教学活动,或者是幼儿自发、自由的活动。
直接指导活动的方式——指由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和任务,通过语言或直观,尽力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认识和掌握一些新的知识与技能;
间接指导活动的方式——指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或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
在研究中发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不同组织指导方式,会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教师采取的个别组织方式,会使幼儿的活动参与效果更好;教师采取的间接指导方式,会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的效果更优。
3.2.4 教师的回应与幼儿反馈次数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学活动全程的参与者。因此,针对幼儿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教师是否给予恰当的回应对幼儿是否会再次出现消极反馈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当幼儿出现一个消极反馈行为时,教师恰当的正强化物,比如鼓励式地提醒与帮助纠正等,会减少幼儿出现消极反馈行为的次数;反之,当幼儿出现一个消极反馈行为时,教师不恰当的负强化物,比如批评式的命令与纠正等。会增加幼儿出现消极反馈行为的次数。
在研究中发现,针对幼儿的一个消极反馈行为,教师恰当的回应,比如善意的提醒、个别的关注与纠正等,会使幼儿逐步改正自己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向积极反馈行为的方向靠拢;反之,教师不恰当的回应,比如冷漠地回应、批评式地纠正等,会使幼儿强化自己的消极反馈行为,甚至会产生抵抗的行为等;教师对幼儿出现的消极反馈行为的忽视,会让幼儿觉得自己的消极反馈行为后果并未对自己产生影响,于是会使其消极反馈行为出现的次数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恶劣。
3.2.5 幼儿自身特征与幼儿反馈状态
根据对研究对象的观察,该研究将研究中出现消极反馈行为的幼儿的个性特征主要总结为:自主性强、好奇心强、好动、注意力易转移、情感丰富等等。幼儿自身不同的个性特征对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令安排或活动性质的不同以及教师组织指导活动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使幼儿对一个教学活动的反馈行为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3.2.6 家庭环境与幼儿反馈情绪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幼儿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家庭环境来实现的,不同的家庭环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还影响着孩子的认知能力,情绪反应等各个方面,甚至影响到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反馈行为。根据对研究对象的观察,该研究将研究中出现消极反馈行为的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中的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养方式对某些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典型消极反馈行为的幼儿的影响,很明显在家庭环境欠佳的情况下成长的幼儿其消极反馈行为表现较明显。
3.2.7 造成个体消极反馈行为差异的原因
3.2.7.1 个体的自主性不同
幼儿自身独特的个性特征使得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指令、安排等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反应。在研究中发现,自主性强的幼儿,在面对教师的指令、安排时,会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会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可能是不按照教师的安排来,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这会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很难很好地把握这些幼儿,也许他们会使得教学活动更加有趣,也许他们会“破坏”教学活动的安排,使得教学活动很难进展得顺利。
3.2.7.2 个体的气质不同
幼儿自身独特的气质特征使得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指令、安排等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反应。在研究中发现,气质类型表现得比较明显的主要是多血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的幼儿,无论是哪种气质的幼儿,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都会出现不一样的反应,具体来说,多血质气质的幼儿虽然思维敏捷但注意力容易转移,抑郁质气质的幼儿虽然很听话也也比较敏感。
4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范海霞、卢清.基于师幼平等视角下的师幼互动【J】.幼儿教育,2010.
【3】马玲亚.对幼儿园师幼互动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
【4】叶子.师幼互动的内容分布及其特征【J】.幼儿教育,2003.
【5】姜玉华.浅谈怎样消除幼儿间的“消极行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6】庞丽娟、陈琴、姜勇 、叶子.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
【7】叶立军、彭金萍.教师课堂教学反馈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化解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2.
【8】王小慧在.外语课堂互动中的修正性反馈:教师行为和学生需求的对比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1.
【9】夏英.给教师有效的反馈,促教师长远的发展【J】.学前教育,2012.
【10】李桃.不同情境下成就目标定向对寻求反馈行为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1】陈柏静、杨艳.浅谈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0.
【12】王琳琳.试析学前儿童良好情绪的建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13】张帆.论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J】.管理观察,2009.
【14】刘国艳、王惠珊、张建端、连光利、黄小娜、石淑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及情绪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08.
【15】胡本迎.发挥晨间接待在新生幼儿情绪安抚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2.
【16】韩幼萍.实施亲情化服务,促进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6.
【17】刘冰.幼儿行为失范的类型及原因分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1.
【18】原晋霞.教学活动中幼儿失范行为屡禁屡为现象透视【J】.教育导刊,2010.
【19】张萌.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行为关系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
【20】双赫、谷传华、陈会昌、林思南、包晓波.父母对儿童攻击和退缩行为的归因及其与父母情绪反应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
作者姓名:朱梦 出生年月:1989.07 性别:女 籍贯:江苏淮安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09级学生 学位:教育学学士

相关内容
  • 大班社会教案我来交朋友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我来交朋友反思

    1、大班社会教案我来交朋友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和同龄人交朋友,学习和新朋友认识、相处的简单方法。  2.体验交到新朋友并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与同龄班班教师交流活动目的和内容。  2

  • 大班科学教案丰收的季节秋天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丰收的季节秋天反思

    1、大班科学教案丰收的季节秋天反思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一些农作物或果树。  2.让幼儿感受秋天的美景,体验金秋是丰收的季节,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育幼儿尊重成人的劳动,爱惜农作物。  4.对科学

  • 大班安全教案反思火的危害
    大班安全教案反思火的危害

    1、大班安全教案反思火的危害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认识火,了解火的用途及危害。  2、通过防火安全知识学习,增强幼儿防火意识。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

  • 大班美术教案我想飞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我想飞反思

    1、大班美术教案我想飞反思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方法,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的技能,激发对想象画的兴趣。  2、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

  • 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花轮胎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花轮胎反思

    1、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花轮胎反思  设计意图:  轮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和熟悉的物品,幼儿在积累了一些对轮子的相关经验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感知,轮胎的花纹既有实用作用又有装饰作用,通过创意绘画,从而获得更多的

  • 大班美术教案线―美丽的向日葵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线―美丽的向日葵反思

    1、大班美术教案线―美丽的向日葵反思一、PPT播放音频,引出主题"向日葵"。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吗?  2、请先闭上你的眼睛,(播放PPT及音频)。  师:小朋友们,我们

  • 大班社会教案心情与表情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心情与表情反思

    1、大班社会教案心情与表情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面部表情,知道人是有喜怒哀乐的,表情是多种多样的,并能用语言表达各种面部表情的不同五官表现。  2、学习从他人的表情中了解别人的心情,并产生帮

  •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打字机反思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打字机反思

    1、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打字机反思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幽默的风格以及ABA结构和特别的"叮"声出现的规律。  2、创编为打字机加油、放松的动作。  3、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

  • 大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反思
    大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反思

    1、大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心理上知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

  • 大班科学教案绳乐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绳乐反思

    1、大班科学教案绳乐反思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并围绕“有用的绳子”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2、探索绳的各种玩法,体验玩绳的乐趣。  3、提高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4、乐意与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