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素质教育论文 > 

对于分享行为的日常教育——结合实际,分类诱导

栏目:幼儿园素质教育论文
时间:2019-04-09 11:34:20

《对于分享行为的日常教育——结合实际,分类诱导》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素质教育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案例背景】分享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是一种对别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有助于幼儿个体社会性的发展。特别是大班幼儿,分享行为成为了他们社会性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游戏活动中教师更是通过各种故事,人物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熏陶,力求让幼儿能在与同伴交往游戏的过程中,养成爱分享的好习惯。可事实上大部分幼儿并没有真正理解分享的含义和意义,而部分老师也在实际情景中只是简单粗暴的告知幼儿——分享是好行为,不分享不好。这些导致了幼儿分享行为的畸形。

  【案例陈述】

  一、爱“霸占”玩具的“分享家”

  在每天的晨间区域活动中,旭旭总是很早就来到幼儿园,放下个人物品后,就快速来到玩具架,抱上一大筐的玩具倒在桌子上。可是,他并没有自己自顾自的玩起来,而是不停地往门口张望。每当进来一个小朋友,他就快速地招呼别人到自己身边来,从一大堆玩具中抱一大捧摆到别人面前,且脸上带着满意的微笑。整个区域活动中,他几乎花费将近一半的时间用来分玩具,且每天如此,乐此不疲。

  二、强制别人分享的“理论家”

  无论是在室内区域活动中,还是在户外活动中,但凡涉及到公用玩具和器材的,必然少不了幼儿们此起彼伏的“告状声”。域活动中,还是在户外活动中,但凡涉及到公用玩具和器材的,必然少不了幼儿们此起彼伏的“告状声”。   一次晨间阅读活动中,在阅读中又出现了“告状声”——“老师,我要看那本书,可他却光自己看,不给我分享。老师您不是说过要学会分享吗?”我一看是梦梦在埋怨坤坤不让她看自己喜欢的书。我开始没有说什么,因为我知道坤坤不和她分享的原因:一是平时梦梦就比较霸道,很少有分享行为,导致和自己要好的朋友没有几个。二是:今天梦梦来得比较晚,坤坤来得早,所以梦梦选不到自己喜欢的书也情有可原。三是:坤坤目前看的这本书是《黑猫警长》,这是他最喜欢的动画人,且只有一本。过了一会,我观察了他们两个一会儿,梦梦刚开始还在坤坤身边不走,一会儿发现了自己喜欢的《巴拉拉小魔仙》就自己过去看了。

  【案例分析】根据学前教育心理学分析,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原因有如下几个:

  (一)所需分享物品的数量。如果同类物品数量足够,幼儿更容易出现分享行为;若数量较少,幼儿出现分享行为的几率会大大降低。比如案例中坤坤不愿意分享的原因之一,就是分享物品数量的唯一。
(二)所需分享对象。往往幼儿喜欢把物品自觉地分享给弱者和急需这件物品的人。案例中的梦梦显然不是坤坤印象中的弱者。        (三)孩子正在处于的年龄,会直接影响分享行为的出现。幼儿3—5岁也就是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物权敏感期”,在意识中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或者正在玩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到7—8岁才自觉性的分享行为才普遍出现。这的年龄,会直接影响分享行为的出现。幼儿3—5岁也就是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物权敏感期”,在意识中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或者正在玩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到7—8岁才自觉性的分享行为才普遍出现。这也是老师在案例中没有进行说教和强制分享的原因。

  (四)相对于玩具的分享,幼儿更可看重的食物的分享。也就是玩具比食物更容易出现分享行为(这也是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

  二、分享行为的意义何在?为什么在幼儿个体社会化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一)分享行为可以获得快乐的满足感。在案例《爱“霸占”玩具的‘分享者’》里面的旭旭,他的大量“霸占”是为了给自己接下来顺畅的分享做准备的。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带给他的快乐远远的超过了玩玩具本身,他享受这个过程中伙伴们对他的微笑和互动。

  (二)分享行为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好朋友,加快其社会化进程。幼儿个体社会化包含较为广泛,其中就有培养社会角色和逐步适应社会规范。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获得同伴认可和积极的反馈,会强化他的亲社会行为,增加其分享行为出现的概率。这就是案例中旭旭,每天都要坚持先“霸占”玩具再进行分享的原因。

  (三)学习经验的分享益处惠及双方。会让分享者学地更快更扎实,也可以让被分享者少走一些弯路。

  【案例反思】

  (一)对于分享行为的日常教育——结合实际,分类诱导。

  由于幼儿阶段思维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讲述分享行为的时候应当少理论,多实例。让幼儿在具体的情景感受到分享行为的含义和意义,并且讲述完毕后,多让幼儿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情景模拟,讲述自己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讲述分享行为的时候应当少理论,多实例。让幼儿在具体的情景感受到分享行为的含义和意义,并且讲述完毕后,多让幼儿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情景模拟,讲述自己在具体情况下,如何进行。对于幼儿的不分享行为,一定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不可简单粗暴地强制分享。幼儿能自觉主动的分享是好事情,不分享定有原因,了解到原因后再因势利导。强制分享不但不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还会阻碍其发展。

  (二)在情感上,让幼儿学会“共情”,换位思考中学会分享。

  幼儿阶段多是的自我中心意识占主导地位,要引导幼儿在情境中从“自我”到“他我”过度。只有达到“共情”,才能自觉出现分享行为。

  (三)适当强化,增加幼儿分享行为的出现概率。

  对于幼儿偶尔出现的分享行为,教师应当及时强化。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既会增加此幼儿下次分享行为出现的概率,又给其他幼儿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四)家园共育,事半功倍。

  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良好教育熏陶,会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出现。在家长会和与家长的日常交流中要经常渗透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以及在家如何让幼儿去自我中心,学会关心他人,分享物品的具体方法。      分享行为,虽然只是幼儿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小表现,但是却关乎着幼儿以后社会中人格是否完善,能否得到社会规则认可,以及能否顺利融入社会团体。

  所以,我们作为幼儿老师,一定要秉承“小分享,大学问”的原则,不怕麻烦,深入具体情境分析幼儿具体行为,力求我们可以在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中做一名合格的领航者,培育出更多有亲社会行为的“善良之花”。
推荐幼儿园素质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传承感恩——让生活充满爱
    德育论文:传承感恩——让生活充满爱

    传承感恩让生活充满爱 寿光市侯镇中心幼儿园 郭玉玲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社会生活的恩赐: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师长的谆谆教诲、他人无私的服务和帮助、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每个人都应该感谢生活,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孩子们大多对这样的恩赐表现得非常漠然,甚至觉得理所应当。无论是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一般家庭以孩子为中心,从来没有想过得到孩子的回报,时间长了,很多孩子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他们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施恩。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当前社会感恩教育方

    06-22
  • 怎样对小班孩子进行文明礼貌的培养
    怎样对小班孩子进行文明礼貌的培养

    侯镇侯四幼儿园 方青玲 小班孩子离开自己的家人进入幼儿园,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变成了陌生的环境,熟悉的人变成了陌生的人。孩子们表现出了任性、自私等不好的现象,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日益增大,许多孩子造成了唯我独尊、依赖性强等现象,特别是小班孩子刚入园,根本不懂礼貌。如:见了老师不主动问好,玩玩具总是争抢,不爱护公物,总是欺负小朋友等不文明习惯。小班孩子离开自己的家人进入幼儿园,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变成了陌生的环境,熟悉的人变成了陌生的人。孩子们表现出了任性、自私等不好的现象,要教育好孩子

    06-22
  • 幼师感悟体会:听《漫话学校管理》有感
    幼师感悟体会:听《漫话学校管理》有感

    放寒假之际,我们第二期幼教管理干部培训班的成员有幸聆听了全国名校长李汉云老师的讲座《漫话学校管理》。整个过程,李校长以漫的形式生动、有趣的将学校管理这一严肃话题讲解的淋漓尽致,使得会议不断发出阵阵掌声与融融笑声。 李老师整个讲座的内容分为四点:学校的功能、领导的内涵、管理的活力、干部的修养。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领头羊带领一群狮子可以战胜领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的故事即管理者的艺术。参与培训班的人员多数都是身为教研组长的教师,虽受幼儿园领导的管理,但是也有着自己的管理权限,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我虽担

    06-22
  • 学习《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体会
    学习《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体会

    本周二中午,我们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了学习,感触颇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一批幼教专家经历四年多时间,对全国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后,吸取国内外先进理念,依据我国幼儿特点起草拟定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

    06-22
  • 游戏的意义
    游戏的意义

    两岁的孩子每天从醒来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游戏了。游戏对孩子而言,也是一项工作,他们的专注态度有时也说明了对游戏的努力程度。 当两岁的孩子游戏时,他们也在区别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别;了解世界上人民的行为方式及各种事物的运转方式;他们也试着扮演不同的角色并练习技能。孩子游戏也为了发泄自己强烈的情感,如爱与恨,他们经常把这些感情投注于自己喜欢的玩具熊或布娃娃上。 最主要的是,玩游戏也是一种乐趣。在游戏中,孩子能够学会如何有创造性地克服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而且玩游戏的能力也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孩提时

    07-20
  • 孝敬教育从娃娃抓起
    孝敬教育从娃娃抓起

    今天下午,教育局关工委许宗熙主任和原二幼的老园长陈娴到我园检查孝敬教育工作,首先他们听取了幼儿园新一轮开展孝敬工作的汇报,随后又查看了有关材料的同时,接着又对家长撰写的感恩家书、孝敬日记、小故事等文章进行了细细品读,临走时还提出了将这些资料带回便于以后仔细学习、翻阅的要求。老同志们在了解了我园开展新一轮孝敬教育工作情况后,对幼儿园扎实开展孝敬教育工作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我园今后在如何进一步加强培养幼儿孝敬行为习惯,创新形式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是我园围绕局关工委就学校开展第五轮孝敬教育的点滴工作小结

    07-20
  • 中班幼儿以攻击性行为解决冲突的相关调查研究
    中班幼儿以攻击性行为解决冲突的相关调查研究

    内容摘要: 由于幼儿以攻击性行为来解决同伴间矛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通过对幼儿自己解决同伴间冲突的方法与其个性及教育的相关调查、分析,寻找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让幼儿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一、 问题的提出: 所谓攻击性行为,有称侵犯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指个体采取的使他人受损害或不舒服的行为,包括殴打、侮辱和抢夺和损坏他人财务等霸道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其人际关系的还没有行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时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他的出现表明

    07-20
  • 关于幼儿气质的培养——读《与幼儿教师对话》有感
    关于幼儿气质的培养——读《与幼儿教师对话》有感

    在《与幼儿教师对话》中有关学习的气质这一章给读者提出了两个问题即幼儿要学什么、气质的定义是怎样的?我觉得这两个问题提的真好,为了弄明白这两个问题,我把这一章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才稍稍明白其中的道理。 首先,该书的作者认为,幼儿教育课程至少要包含四个学习目标:知识、技巧、气质、情绪,知识和技巧的学习不单单在学校里,也可以在其他场所有意识无意识的发生,而气质往往需通过学校来培养,其中最重要的气质是继续学习的气质。 其次,关于气质的概念,该书的作者认为,气质是一种不经强迫而时常出现的行为模式,形成一种可受个人意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