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传统节日》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

栏目: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04-08 16:00:17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传统节日》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识字教学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一个个学生喜欢的传统节日,创设了本课识字的情境。轻快有节奏的句子,课中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就包含其中。一个个佳节纷至沓来,让学生得以在喜庆、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识字。

  (1)字音归类识字

  初读课文,在语境中学生尝试读准字音。让学生先感知、先体验。老师检查自学情况,将本课15个生字归类呈现。

  第一组:传、舟

  第二组:堂、统、郎、饼、赏、巷

  第三组:贴、宵、祭、乞、巧、菊、艾

  第一组都是翘舌音节。

  第二组韵母都是后鼻音。

  音节分类,便于学生准确发音,进一步巩固发音要领,便于记忆。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归类”也是一种有效的识字方法。

  (2)随文多元识字

  充分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识字方法: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借助动作演示识字、看花灯猜字谜识字、字理识字、看字面扩词识字、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经验识字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体验识字的快乐。

  10

  ①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

  “传统节日”:“传”,左边是“单立人”,右边是“专”字。

  这些传统节日就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一代代传下来的。

  从几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

  ② 借助动作演示识字

  “贴窗花”:什么花?窗花。

  贴什么?贴窗花。

  贴在哪儿?贴在窗户上。

  要“贴”得小心翼翼,平平整整,稳稳当当。边读边做动作,感受“贴”的严丝合缝。

  ③ 看花灯,猜字谜识字

  元宵节,看花灯,猜字谜。在花灯下出示谜面:

  “是船少半边”

  “口中吐真才”

  “肖先生在家里”

  学生在绚丽多姿的花灯中猜着、想着,兴趣盎然中揭示谜底,不知不觉中熟记生字。

  ④ 字理识字

  清明节,要祭扫。甲骨文的“祭”,下半部分(示)就像一张桌子,也就是祭台;左上部分( )表示肉, 也就是供品;右上部分“ ”就像一个人的双手。“祭”表示用双手恭恭敬敬地将供品放在祭台上,这就是祭扫。

  ⑤ 看字面,扩词识字 七月七,来乞巧。乞巧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是姑娘们最为重视的一个节日。

  出示词卡“乞巧”,看字面意思,猜词意。“乞巧”是什么意思?乞就是乞求,巧就是巧艺。想一想,姑娘们乞求什么?原来,姑娘们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⑥ 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经验识字。

  端午节,粽子艾香满堂飘。

  学生对于艾叶非常陌生,出示艾叶的图片,增加学生对这个陌生植物的感性认识。

  重阳节,踏秋赏菊。

  “菊”,学生非常熟悉,可出示形态各异,颜色不一的“菊花”图片,营造重阳节全家老老少少“赏”菊氛围,细细品味菊的千姿百态。

  中秋节,吃月饼。

  出示“月饼”图片,让学生欣赏月饼的形状,和八月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因此得名“月饼”。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出示“巷”的图片,告知学生,“巷”就是窄窄的街,走进去,弯弯曲曲,像进了谜宫一样。大为街,小为巷,直为街,曲为巷。

  2.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时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我们所书写的汉字与传统节日一样,陪伴了我们有几千年,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又一个传统文化。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书法家,但一定要把字写规范、写端正。

  教师在写字前要引导学生先观察: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1)看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字的结构。

  “舟”是独体字、“贴、街、敬、转”是左右结构、 “闹”是半包围结构、“团”是全包围结构、“艾、热”2个字是上下结构。

  (2)看比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比例,发现:“贴、敬、转”这3个左右结构的字,左右比较均匀;“街”由三部分组成,三部分都相对均匀;“团”的国字框和“闹”的门字框要写得大而方正;“艾”上窄下宽,“热”上宽下窄。

  (3)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街、舟、热、闹”这4个字,教师要重点指导,加强示范。

  “街”字“彳”的第二撇在第一撇中间下面起笔,中间部分“圭”第三横,穿插到“彳”第二撇里,三横一提间距相等。右边部分“亍”第一横与中间部分“圭”第一横等高,第二横穿插到中间部分“圭”里。
 “舟”的笔顺:撇、撇、横折钩、点、横、点。第一撇从竖中线起笔,横落笔在横中线上,两点与横保持一致的距离。 “热”字中“丸”的笔顺为撇、横斜钩、点,撇与提手旁等高,撇穿插到提手旁的下边。四点底与上部同宽。

  “闹”,门字框的竖和横折钩的折段,要写得直直的,保持平行,里面“市”的点、竖落笔在竖中线上。

  学生书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养成提笔即练字的好习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更应该用自己认真、漂亮地范写,感染学生,把自己当作学生的表率。

  3.情境朗读中,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本课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表达简朴、直白,节奏轻快,学生在自主朗读过程中,就能做到朗朗上口。这节课朗读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力,在情境朗读中了解传统节日丰富的习俗、传说、相关诗句等,感受中国人心怀敬意所赋予传统节日的浓浓仪式感,这份仪式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隆重、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许多习俗相传至今,课文中“贴窗花”“放鞭炮”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

  (1)用图画再现情境指导朗读

  一张普通的红纸,经过一双巧手,可以剪出各种图案。教师营造过年贴窗花的情境:学生欣赏着窗花,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窗花,在教师引导下感受每一种窗花图案的美好寓意,并亲手贴上去(指名读)。在情境朗读中学生折服于窗花传递的美好愿望,和一剪一贴中展示的中国人的智慧。

  (2)用表演模拟情境指导朗读

  春节又叫过年,关于“年”有一个传说。朗读“放鞭炮”一词时,教师营造怪兽“年”要来了的情境:“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却最怕鞭炮声,于是人们纷纷放起鞭炮(指名读),“年”吓得瑟瑟发抖(小组读),最后在人们一串串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开火车读)逃之夭夭。学生在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中演绎着“年”的传说。

  (3)用视频渲染情境指导朗读

  元宵节中的“宵”,是夜晚的意思。“元宵”是一年当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元宵节的夜晚最为热闹,和学生一起欣赏天南海北的人们闹元宵节的视频:那火树银花不夜天,那一盏盏绚丽花灯,点亮了元宵节的夜空,难怪“大街小巷人如潮”,热闹的元宵节为人们念念不忘的春节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4)用语言描绘情境指导朗读 清明节,在学生印象里是一个烟雨蒙蒙的节日,其时不尽然,“清明节”的名称得名于“清明”这个节气,这一天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洁净而清明。教师用语言向学生描绘“清明”的意境:天清清,地明明;山清清,水明明;风清清,雨明明。在这一天,人们会去祭扫,会去踏青,有人说“最美人间四月天”,美在这清明的天,更美在我们陪伴亲人,不忘故人的那份真情。

  (5)用想象营造情境指导朗读

  中秋节,仰头望明月,低头品月饼,想象一下,你吃出了什么味道?有甜蜜的味道,有幸福的味道,有团圆的味道。真是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呀!

  (6)用诗句浸润情境指导朗读

  历代文人墨客为传统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词名篇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好一派热闹的春节景象,爆竹声声、畅饮屠苏、更换桃符,都是春节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思绪绵绵,情谊悠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良辰,思念倍增。

  一个个传统佳节,一首首经典诗词,几千年来相生相伴,是中国人永远的精神家园。

  学生在情境朗读中感受着传统节日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有滋有味的传统文化吟诵在学生口中,更镌刻在学生心中。

  (7)联系生活回味情境指导朗读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传统节日里的一些习俗,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了解。课堂中引导他们联系生活,想一想,说一说,会让他们更亲近传统节日,拉近彼此的距离。

  教学“贴窗花”时,引导学生想想:过年时,我们还会贴什么?学生情不自禁会想到:贴春联,贴福字,贴门神。

  除了“贴窗花”“放鞭炮”,春节时,我们和家人还会做什么?学生兴奋不已,争相回答:吃年夜饭,看春晚,得压岁钱,吃饺子等等。

  重阳节,你和家人是怎样过的?那一天,爸爸妈妈会带上爷爷奶奶还有我,一起出去游玩……节日的记忆被唤醒,学生兴趣盎然,争相分享那些美好的画面。

  这些传统节日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日历上的一个日期,伴随着这些习俗、传说、诗句,传统节日带着祝福,带着智慧,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里。这些传承了几千年的习俗没有被遗忘,我们的学生正经历着,也必将传承着。
推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 教《邮票齿孔的故事》有感
    教《邮票齿孔的故事》有感

    【案例】:今天,本想拿几张邮票给学生看看的,但走得匆忙,忘了。于是便开始照自己预设的方案开始了我的滔滔不绝。一翻正常的激趣,导入之后。我和学生们便扯到了课文的那张插图。在其中,我突发灵感问学生:你们猜哪个是阿切尔?虽然这相当明了,但我却还是顾弄玄虚。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从位子上站起来,喏,喏,喏,那个站着的就是阿切儿。我调侃道:要说出理由来的,不然太没有水准了。 学生们抓耳挠腮,随后他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那个站着的是阿切尔,因为书上说阿切尔旁边有一位先生,那位先生手里拿着一整张大的邮票,坐着的那个人拿着一整

    07-22
  • 二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科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一眼望不到边、 黄澄澄等,了解金子、运动

    07-22
  • 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四册《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四册《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蜗牛的奖杯》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告诉孩子不要把荣誉看的太重,束缚了自己,骄傲只会让人退步的道理,下面我谈谈我的感受。 一、体悟课文学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管是什么课文,都依赖老师讲课,孩子动脑思考的机会不多,往往是老师再上面讲,孩子在下面静静得听,孩子知道如何去学习,在这篇课文中,我扮演一个授人以渔的角色,先引导孩子看看我找的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再带着孩子一起找找,最后放手由孩子自己找,呈现一种梯度教学,激发孩

    04-07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学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学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认读、书写本课三个生字 棋、致、能、鹅,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朗读体会、初步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书写生字,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有同学爱下棋吗?爱下棋的小朋友来做做小老师,教大家写棋字。 2.今天,老师带大家学习13课,《学棋》(板书,把课题补充完整)请人读课题,齐读。 3.师: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课文里讲的是学什么棋?哪个小朋友为大家补充下围棋的小知识?(师相机补充有关

    04-13
  •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夕阳西下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生书空课题,读课题。 有感情地读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带读第一小节 1.师读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 小组合作:比较:日落和落日 落日指夕阳。 日落指太阳落山的过程。 2.学生试读、试背。 3.个别背评议:跟爷爷奶奶一起去看落日,高兴吗? 过渡:让我们也高高兴兴地跟爷爷奶奶一起去看看美丽

    01-09
  • 部编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设计
    部编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鼹鼠先生本想向松鼠太太请教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小颗粒是什么,可是却不小心将它们漏在了路上。春天,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

    02-20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

    03-12
  • 2019二年级下册语文《“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2019二年级下册语文《“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贝的故事》是识字单元的第三课,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共有两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贝字的由来。先介绍了水里的一些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再说明甲

    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