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

栏目: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8-12-01 10:41:39

《解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知,是教师对文本教学价值的挖掘和选择,因此文本的解读,决定了教师如何搭建起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决定了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例子去教语文,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构思,决定了教师如何利用40分钟的时间去建构自己的语文理念,因此解读教材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教学《在牛肚子旅行》一课时,在对教材反复研读的基础上,我把目光聚焦于课后三个教学目标上: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默读全文,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

3.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个目标都可以成为本课教学的主问题,该如何选择呢?在几位导师的指点下,我决定以第二条为主问题,设计本课的教学预案。确定了这一教学目标,我对文本的解读也就从文章的几处体现“友情的”片断入手:

(一)课文的8-12自然段

这部分是红头被牛卷入嘴里的经历。以青头的着急和担心及青头和红头的对话展开情节。我以逐句指导朗读来体会红头与青头的友情,每出示一句,联系提示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当时那紧张的情境中,让学生读出当时说话者的语气。如读“救命啊!救命啊!”一句,就创设情境“红头正藏得聚精会神,忽然被牛连草一起卷到嘴里,他被吓到了,本能地大喊”、“眼前是牛的森的牙齿,随时都会把它磨碎,他害怕极了大喊”、“再不求救有可能就被吞下去了,他更加大声喊”,一点一点,把学生的情感唤醒、带入当时的情境中。再如“你在哪儿?”一句。先抛出问题“青头,你听到红头的喊声了吗?此时什么心情?”然后出示青头的话“你在哪儿?”接着创设情境“你们正在捉迷藏,突然听到红头在呼救,你多着急呀,多担心呀!”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品读中,学生的情感越来越投入,他们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情感是充沛,有了一定的角色感。然后把对话的句子出示出来,指名分角色读,再次把情感推向新的高度。
(二)课文的13-15自然段,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就问:“青头跳到牛背上有什么危险?怕吗?为什么还这样做?”通过系列的追问把故事推向高潮,学生的情感也推向了高潮。然后出示两只蟋蟀的对话,让学生分角色读,边读边评,边评边指导。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红头害怕到悲哀到绝望,而青头一直在鼓励、安慰和帮助。
(三)课文的16-20自然段

这里重点理解“蹭”,并拓展红头”谢谢你……”这句话中省略号所包含的千言万语,从而使学生对青头和红头的友谊认知更有了深度。

(四)分角色朗读8-20自然段的对话

最后同位读对话,探究:这是一次什么样的旅行。由旅行的惊险了延伸到友情的力量,爱的力量,从而把教学目标落到实点上。

这样的解读,实际上是把读作为了落脚点,让学生通过读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友情”这一主题。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没达到预想的效果。

首先在推进学生情感的融入上,教师对情境渲染的力度和层次上,还没有做到再向前一步,使部分地方情感的爆发有点如哽在咽的感觉。

其次对主线的把握上,有一种放出去没收回来的感觉,没有把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再纵深处推进。如第一处片断学生读后如果教师能进行一个总结提炼,当朋友身处危险的时候,青头不顾自身的危险,去想办法帮助红头,这就是真正的友情,发自内心的担心着急,这就是真正的好朋友,文本的情感线会更实在,更深刻的。

如何利用好教材教好语文,对我来说,还是“漫漫而修远兮”,因此“吾将继续求索!”
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第11课《赶海》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第11课《赶海》教学反思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状态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让课堂与儿童生活紧密相连,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生活中的的一部分。 《赶海》这篇课文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全文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趣字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浪花、捉大虾、抓螃蟹、抓海星等场景来展开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紧紧抓住这个趣字,让学生感受到赶海的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当然,在教学时,最好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

    07-22
  • 小学语文第六册《太阳》教后感
    小学语文第六册《太阳》教后感

    今天中段语文教研组抽到我上课,尽管我们已经多次磨课,但上课过程中有了许多新的发现。1.过渡句并不好找。课文写了太阳的特点和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两部分内容,文中有一个句子把这两部分内容巧妙地连接起来了,请学生找出这句话。一直以为,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找出这个过渡句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是我在巡视的时候却发现并不是老师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找到,偶尔有个别发现了。 原因有二: 一是三年级的学生对过渡句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尽管上学期《赵州桥》一课中出现过,平时的课堂中也会提及。 二是课堂上的时

    07-22
  • 三年级上学期《风筝》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学期《风筝》教学反思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本文叙述层次清晰。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道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我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 。当时,孩子们的兴趣一下自就被调动起来了。孩子们的生活真是太丰富了,孩子们的思维太广阔了。夏天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游泳、打水仗。冬天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

    07-22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有篇课文,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小作者巴迪写了一首诗,母亲读完觉得精彩极了,父亲的态度却截然相反,认为这首诗糟糕透了,而作者就是在这两个极端的断言中努力前行着。 当我和孩子们一起学完《小摄影师》一文,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时,突然就有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念头。纵观整节课的习得,孩子们的表现真的精彩极了,再细看每个孩子,有近一半孩子的表现糟糕透了。 《小摄影师》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在学习中,我先和孩子们

    07-22
  • 在阅卷过程中由“猜测”引起的小插曲
    在阅卷过程中由“猜测”引起的小插曲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教学调研阅卷工作早已结束,但在阅卷过程中由猜测引起的一个小插曲却一直萦绕在心头,久久不曾消散。6月25日上午是小学期末语文考试的时间。上午下班前,忽然接到一位老师打来的电话,说市小语试卷评分参考已经挂在网上了,其中三年级试卷第七大题按课文内容填空及理解一题中应悔给出的是猜测的意思(选自李商隐诗《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对此,老师提出了不同看法。她说在古诗教学时,大家对教学参考书上应悔是猜测的意思一句就存有异议,并进行了讨论,觉得应悔应该

    08-11
  •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人教版三下《燕子》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人教版三下《燕子》教学反思

    《燕子》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 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燕子,一说起来,学生就兴致勃勃,都非常喜欢。因此课前,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插图再现课文里的春光美,增强教

    04-03
  • 突出语用,聚焦仿写——《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突出语用,聚焦仿写——《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活动】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1、齐读课题,2、检查预习汇报预习单上提取的文章主要信息,读好阿尔及利亚【活动】二、直面悲惨,了解处境 1、说起地震,大家都知道,我国的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地震给人带来的摧残是惨重的。你们知道阿尔及利亚发生的里氏6.2级地震有多大的威力吗?它相当于16枚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威力。 2、出示一组地震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3、出示句子: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 (1)自由读 (2)此时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描述

    05-28
  • 苏教版三年级的课文《恐龙》听课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的课文《恐龙》听课反思

    近日,我听了一位骨干教师执教的苏教版三年级的课文《恐龙》,在课上出现的一个教学细节,真的很值得反思。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写的: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霸王龙就是非常凶猛的肉食恐龙。教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该段时,学生将肉食恐龙读作了食肉恐龙,被老师指出了其中的错误,并通过重读此句以示纠正。听课后,我仔细读了读这个自然段,总觉得学生误读背后还有更值得辨析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仅仅通过让学生重读改正是不够的。 首先,从学生误读原因来看,主要是受了第一个句子的影响。学生朗读第一句话后,食肉一词已经在他的头

    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