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数学三下《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栏目: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5-06-25 10:16:06

《人教新课标数学三下《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学习内容:书第60、61页  学习目标:1.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估算、口算—笔算”的计算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并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2.学生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能力。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乘法,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口算本领。
(课件出示)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 看,有3位小朋友在开心地画画呢,他们每个人身边有一盒彩笔,看一看,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学生说算式,问:你是在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三盒水彩笔一共有多少支?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三、探索新知
预设:1.如果学生连答案一起说出来:列式正确,结果是不是你说的这个答案,同学们一起动笔来算一算。等会儿请你第一个说说理由。)
预设2.如果学生只列出算式,就照下面的步骤教学)
1.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支?你是怎么想的?
   (把12看成10,10乘3等于30,所以12乘3约等于30。)
2.到底有多少支呢?请同学们动笔算一算。
3.巡视,抽取下列算法的学生写在黑板上。
(1)12×3=36        你是怎么算的?
(2)10×3=30     2×3=6    30+6=36  (没有出现,教师引导得出,板书)
(3)竖式计算。
        1 2
      ×  3
        3 6
(4)9×3=27      3×3=9     27+9=36
(5)……
4.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得到结果,在这些方法中,今天我们要重点学习用竖式计算,也称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5.先指名学生上来边板书边复述乘法竖式的列法,教师作适当的补充和小结:先写一个因数12,第二个因数3写在12的下面,3要与12中个位上的2对齐,乘号写在第二个因数的前面。
6.怎样计算呢?
(1)请做对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生自由谈)
(2)思考:6为什么写在个位上?3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3)一个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我们一般是这样算的。看竖式过程演示: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6加30等于36。
     和口算对比,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2都乘了两次。口算从高位乘起,笔算一般从个位乘起。)
一个数乘一位数,这两步合并成一步写,得数直接写在竖式的横线下。
拿出手指,跟着老师一起书空一遍。 
7.想挑战吗?
出示“做一做”两题。师巡视、指导。并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
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次出现:提问百位上的数怎么来的?
四、练习
1.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本领后,我们来当一回啄木鸟小医生,看谁的本领强?
   (出示判断题)手势表示对与错,并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
2.做完题目后,我们还要进行检查,这样就能提高自己计算的准确率。
312×3     221×4   同桌间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思考:8表示什么?为什么写在百位上?这两个8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2.(第65页练习十三12题):用学习的本领帮小玲算一算她家到学校的路程:
小玲上初中了,每天上学要骑7分钟,她平均每分钟骑185米,小玲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少米?
独立完成。有什么困难吗?谁来帮助他们?
解答。
3.老师这里有一题猜数题,要考考你们!
   为什么不选133?你是怎么想的?
4.(机动)顺利地完成了刚才的练习,让我们一起来挑战最后一道习题:框内该填多少?
   笔算乘法还有很多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
五、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课堂上,你学会了什么?你能说说怎样笔算乘法吗?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是将来进一步学习两、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充分利用培养学生在口算乘法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探索笔算乘法的竖式的写法。要让学生明确笔算和口算的算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正确理解并掌握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运算能力,也能为学生继续练习两、三位数乘两位数打好基础。
推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1)—(4)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1)—(4)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1)(20121009)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竖式计算:(打*的验算) 689+2349= *5002-1879= 6209= 89007= 4077= 二、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688+145+255 719+542+181 574+496 8403-250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2)(20121009) 一、竖式计算:(打*的验算) 4032-1039= *6000-4218= 4087= 9145= 20704= 二、列综合算式解答: 1

    07-21
  •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今天张老师来我们班上63页的解决问题,因为上个星期进行了1、2单元的检测,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之前教的乘法倒是忘记了,上午第一节课给孩子们教了如何用图画表示句子的意思,所以在下午的课堂上,孩子们基本也能用图表示出题目的意思,在这点上我发现孩子们还是孺子可教的,不尽如人意的就是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好,说话不够完整,看来平时还要勤加练习。 下午第二节给田华分析这节课的时候,我表达了自己理解,我觉得这节课主要的目标,是要让孩子们理解,在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时候可以用乘法来计算,求不同加数的和的时候,我们只能用

    12-21
  • 《恐龙》中“食肉”与“肉食”
    《恐龙》中“食肉”与“肉食”

    苏教版三年级的语文书中有一篇介绍《恐龙》的课文,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写的: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霸王龙就是非常凶猛的肉食恐龙。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在这两句话中,第一句中用了食肉一词,第二句话中用了肉食一词。也许你会问,这两个词有什么异同呢?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细细的辨析一下。 从构词方式上来看,食肉和肉食两个字正好颠倒了一下,但意思却没有什么变化,都是吃肉的意思。也许有的同学会追问,既然意思一样,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互换一下位置行吗?当然,互换一下是没有什么错误的,但这 样的表

    07-21
  • 乘法口诀表教学反思《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乘法口诀表教学反思《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前两天教学了《9的乘法口诀》,由于这部分内容的特殊性,所以在课堂上我选择让学生自己来学习,我尽量做到少说一些,让学生多说一些。出示主题图后,我让学生自己根据题目中告诉我们1行有9颗五角星,来完成2行一直到9行各有多少颗五角星?通过交流,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采用我们以前填表中用到的前一个结果加9这样的方法,个别早已经掌握9的乘法口诀的孩子则直接根据口诀填写。编口诀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可能已不成什么问题,难点是如何来更好的记忆9的乘法口诀。为了让孩子们在这堂课都有所收获,我给孩子们提出了开展一个小小比赛的要求:你

    01-05
  • 在解读中理解  在实践中提升  ——“小数加减法”“同课异构”教学评析
    在解读中理解 在实践中提升 ——“小数加减法”“同课异构”教学评析

    八一中心小学 王秀花,2015年5月18-20日,八一中心校开展的教学能手同课异构评比活动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P71-72《小数加减法》及相关练习

    12-19
  • 加强对比练习,突破小数加减法难点
    加强对比练习,突破小数加减法难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是《小数的初步认识》,在这一单元里有一位小数的认识和意义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因为是小数的初步认识,在认识里我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一位小数,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然后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教学时,我首先复习了整数加减法的练习,使学生明白了进行计算时必须相同数位对齐。 课本中的例题都是一位小数加减一位小数。对于一位小数加减整数,整数加减一位小数,这一教学

    05-28
  • 一道错题的精彩
    一道错题的精彩

    今天,在三(8)班上课时,我讲错了一道题。 题目是:有两个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金属球,先把甲球放入盛有热水杯中,甲球与水温度相同时,水温降低了△T,把甲取出,再把乙球放入杯中,乙球与水温度相同时,水温又下降了△T,则两球的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 ) A.C甲﹥C乙 , B. C甲﹥C乙 , C.C甲﹥C乙D.无法判断. 由于这题学生错的非常多,所以我在黑板上写出了分析过程,设球的初温为t,谁的初温为T,则甲球的末温度为T-△T,乙球的末温度为T-2△T,接下来我犯了一

    05-21
  • 教学《口算乘法》有感
    教学《口算乘法》有感

    今天上午第二节我讲了《口算乘法》。这节课的内容不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口算的两种方法。我觉得这节课的不同之处在质疑和激励语的运用上。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学探究。自学的环节里,有的小组讨论的很激烈,组长的带领作用发挥的很好。没过几分钟就找出了2-3种方法。可有的小组讨论了半天还没有找出3种方法。(如1603就有三种方法)这个环节我发现了问题:组长之间确实存在差异。以后我要和语文老师商量一下孩子们的座位问题。最后的

    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