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面积说课稿

栏目: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5-10-08 13:59:29

《人教版小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面积说课稿》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题目是《认识面积》。一、 说教材:   《认识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三个层次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2、结合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活动,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3、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相同方格数的不同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但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并根据教学内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 本节课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结合具体实例和涂色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关键是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连贯情境,并在课一开始,创设“涂色”比赛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习新知作了较好的铺垫。

(2)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实物、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学习新知。

(3)认知冲突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低中年级操作随意性大,对学生的操作必须适当指导启发,另外根据认知冲突论,教学中我不断设置矛盾冲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4)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采用探究、合作、操作学习法:  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理解概念充分调动学生手、口、眼等多种器官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在课前准备了卡片、格子纸等工具。四、下面我就详细地说一说第四个环节——说教学流程  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手段,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安排以下五个步骤完成: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通过涂色活动帮助学生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创设喜羊羊和沸羊羊打扫青青草原的情境,让两位学生代表上台来用粉笔进行涂色比赛代替打扫情景,学生开始比赛,师生讨论比赛的公平性。引出课题:什么才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在这个环节里,由学生感兴趣的比赛活动情景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很自然地引入新知。

二、操作实践,感知面积含义。

    第一个环节,通过物体认识面积。让学生看一看黑板表面、桌面、书本的各封面,体会物体有面。比一比黑板表面和课本、桌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并在这里和周长做一个区分,体会面有确定的大小,而不是讲长短的。摸一摸课桌面和课本封面,体会这些面的客观存在,感受这些面各自面积的大小。最后说一说身边周围物体的面积,并比一比它们的大小,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第二个环节,通过平面图形认识面积。先给学生四个基本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认一认,他们是什么图形。涂一涂它们的表面在哪里。比一比它们的大小,说一说每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各自的面积。然后再给出两个不封闭图形,让学生涂一涂,造成认知冲突,通过操作实践,学生可以总结出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阐述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面是什么,教师可以告诉你,但是让学生摸一模、比一比、指一指,涂一涂,学生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的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面是什么。

三、小组合作,比较大小。

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第一个环节比较大小。我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引导,刚才学生已经对图形面积的含义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会比较简单的物体或图形面积的大小,接下来,我会出示一组不容易比较并且争议较大的图形。此时学生会再次质疑:利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较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呢?引导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出示活动要求:1、独立思考,想想可以采用哪些方法?2、动手实践,看看自己的办法能不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3、小组交流,听听同伴还有哪些方法?那么孩子们进行比较活动,通过比较他们会判断出长方形比正方形面积大。对于学生的逐一汇报,演示,我有如下预设:在学生汇报其使用方法时我采用了追问引导、演示、比较的方法突出难点所在。①在剪拼法中,我会适时引导学生每次剪拼时都要注意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两条边对齐,然后再剪去多余的部分进行比较。②在摆实物中:学生会出现用大小不同的图形或物体去比较的情况,那么我会引导孩子们摆的图形或物体要大小一致。③明确画格子法的画法,引导学生画出的格子要大小统一。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比较策略的多样性,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从而培养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广度和深度。最后引导小结 :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用多种方法,但剪拼的方法有局限性,如果两个图形都要求不能移动和破坏,那么摆小方块的方法最合理、最具普遍性。第二个环节,创意比拼,理解面积含义。首先明确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作品展示,交流评价。)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再选一个图形,用画笔把图形美化一下,描出图形的边线,用红色涂出它们的面积。展示学生作品。进一步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体会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与图形边界的形状无关也与图形边界的长度无关。

四、分层练习,综合运用。

    我主要采取阶梯式练习。首先:喜羊羊带领大家闯第一关,基础练习,加深理解。指一指下面图形哪个有面积?它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这一练习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巩固面积含义,判断哪些图形有面积,并指一指他的面积。

第二关:深化练习,灵活方法。在掌握了基本数格子的方法后,我精心设计了第二个习题。这一练习是有数半格图形的面积,学生利用格子纸比较上面两个图形的面积?我会追问:这一组图形和上一组有什么不同?出现半个格子的时候该怎  

样数? 

第三关综合应用,提升能力。

喜羊羊也用一堆小正方形摆出了两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利用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引导说出:(课件)在面积相等,形状不同时,周长也不同。鉴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分层,有明显的梯度,在质和量上有着不同的要求,使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得到发展。

    最后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借助板书巩固新知,学生说一说所得收获。

五、说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推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 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例1的课堂口算设计
    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例1的课堂口算设计

    口算乘法例1的课堂口算设计 班级: 姓名: 课堂小测(每题10分,共100分。) 20002= 910= 802= 70004= 3400= 503= 5005= 604= 1008= 2005= 多位数乘一位数(例1的笔算乘法)练习设计(1) 东升镇太平小学数学科组 一、课前练习 1、口算。 23= 203= 2003= 31= 301= 3001= 42= 402= 4002= 52= 502= 5002= 二、课堂练习 1、课本74页做一做。 3 2 3 1 2 3 2 2 2 ( ) ( ) (

    07-21
  • 重点题需要小题大做(三上数学书第12页第6题)
    重点题需要小题大做(三上数学书第12页第6题)

    三上数学书第12页第6题,属于单元复习中的一道小题目,很不显眼,但有经验的老师知道,这是一个重要考点?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属于逢考必争的题。为什么成为重要考点?因为这其中蕴含着重要的数学规律,谁能舍下最数学的内容呢?看似其貌不扬的一道题因规律而需要小题大做一翻。 发现规律 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8422= 7832= 9624= 844= 786= 968=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组题结果是相等的。 师:猜猜可能的原因? 生:22=4 、32=6 、24=8 一般老师会在这个环节解释规律,而我在

    02-11
  • 给学生搭设探究的坡度案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给学生搭设探究的坡度案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 王文英(一)探究需要坡度 案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师出示教室平面图(见下图),提问:在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 学生回答:门的面、凳子的面、天花板的面 教师再出示下面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长方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图形(1)、(2)、(4)、(5)都是长方形,那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长方形的特征,并提供一张表格让学生填写。(表格如下) 形 状 边的特征 角的特征 长方形 数分钟后,教师组织反馈,有的学生未填一字,有的学生在边的特征一栏

    06-24
  • 让学生在练习课中既能巩固学过的知识,又能感到快乐
    让学生在练习课中既能巩固学过的知识,又能感到快乐

    最近看了一些有关数学练习课的文章,有了一些感触,练习课总感觉是枯燥乏味的,因为练习课为了达到巩固已经学的新知识,会设计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做,只要学生把题目都做出来了那就说明这些知识他们已经掌握了,否则就没有掌握还要继续练习。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上好练习课十分重要。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练习课中既能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又能感到快乐,这就显得十分困难。下面是我的几点思考: 1. 要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愉快和轻松的氛围下进行练习,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练习当中,全身心的投入到练习当中,这样才能达到练习的目

    07-30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教学反思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除法竖式中的第2个知识难点,吸取了首位能整除一节课中的一些教训,本节课教学中脚步有所放慢,还是坚持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理解算理: 首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先让学生同桌合作,说说用怎样用学具操作表示分的过程,韩畅的方法是先拿出4筒平均分给2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得2筒,然后把1筒拆开平均分给2个班级,最后再分剩下的2个。说完后,大多数同学表示同意,也有几个孩子表示分的太多太麻烦,这真是一个很好地生成性资源,好好抓住它,嵇施媛这样说:同意先拿出4筒平均分给2个班级,还剩下1整筒可以和零散的2个

    01-24
  •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教学反思优化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教学反思优化

    摘要:每位教师在教学时都会优选最佳方法,希望取得最好的效果。方法无优劣之分,只是看哪种更适合学生的发展。为优化《时、分、秒》的教学,我采取通览教材,提前布局;调查了解,定

    12-12
  • 新审定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教学设计
    新审定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教学设计

    三亚市崖州区中心学校 陈传英 【教学内容】第36、37页。【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过程,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用竖式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渗透类比思想。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上

    01-24
  • 听《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有感
    听《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有感

    今天下午,在学校里聆听了张磊老师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整堂课下来,感触颇多! 首先是老师的教材解读,一个词儿:到位!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可以借画图理解:先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先取多少份,再取多少份,一共多少份。也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去理解:几个几分之几加几个几分之几,一共多少个几分之几。老师至始至终都是引导孩子这么理解的。有个细节让我特别欣赏,即为什么分母不变。老师注意到了,

    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