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兴趣培养:兴趣缺失的原因

栏目: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6-02-24 21:32:10

《解决问题兴趣培养:兴趣缺失的原因》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中,不少老师对解决问题感到无力。孩子们对解决问题存在茫然的心理,不喜欢解决问题,甚至对解决问题是抵触的。这主要是由解决问题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也跟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有关。

3.1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解决问题作为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具有鲜明的特点。

3.1.1问题情景性

为了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现在小学的解决问题大都创设了一定的情景。情景的创立能够更好的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现在解决问题情景创设比较单一。情景的创设也不是很贴合孩子的口味,导致孩子们觉得这样的情景创设是无趣的,创设这样过的情景其实就是为了让我做题。

二年级下册课本上出现了这样的题目:

   此题给孩子们创设了篮球比赛的场景,但是对孩子尤其是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情景很难理解。首先还是不知道二(1)班下面的42代表的意思,其次很多孩子不知道篮球比赛是分上下2场的。这个情景的创设没有增加趣味反而增加孩子的理解难度。

3.1.2目标指向性

    解决问题是有明确目标指向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寻找和达到目标的过程。明确的目的让学生更多的是感受到压力。做这类题目,就是为了达成目标,往往忽视了解决中的探索性。

3.1.3操作序列性

    解决问题包含了一定的心理上的操作,这样的操作是系统的。一般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流程化的操作方便了学生,然而流程化让学生感到疲惫。就像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旦说到比一比的题目,学生的第一反应是:1算、2比、3作答。学生们把做题的流程记得清清楚楚,一遇到这样的题目就想流程,使得学生对这样的题目完全没兴趣,不少学生记住了流程但是并未真正理解,算到底是算什么。
推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 三年级数学第一~三单元试题
    三年级数学第一~三单元试题

    三年级数学第一~三单元 班级 姓名 一、计算:26% 1. 口算:8% 602= 245= 328= 60= 884= 98-89= 73-35+15= 323+2= 8400-8000= 10000-7000= 786= 9622= 10千克-3千克=( )克 3千克-2500克=( )克 2. 列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18% *643= 486= *793= 844= 525= 805= 二、填空:34%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头猪大约重100( ) 一个苹果大约重200( ) 三只鸭子的重

    07-21
  •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

    一、 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计算60-604=( ) 2、妈妈下班买菜花了15.8元,还剩24.2元,妈妈带了( )元钱。 3、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上最多可以剪( )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4、计算25040可以先算254,再在末尾添上( )个0。 5、笑笑有3张5元的和5个2分的,淘气有5张2元的和4张5角的,他们俩 ( )的钱多,多( )元。 6、一个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将这个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后(如图),得到的小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7、你在学校用的课桌面的面积大

    07-21
  • 将“吨”这个抽象的单位,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将“吨”这个抽象的单位,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吨是个较大的质量单位,三年级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又无法体验,这使得吨的认识成为质量单位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单位,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呢?书中10袋100千克的大米,只能从数字上来说明1吨有多重,学生无法体验,就连我也搬不起100千克的大米,也没办法准备这样的教具。于是我就地取材,没办法的办法,把学生(约25千克)、我(约50千克)、纯净水(约20千克)都活用为教具,没想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活动: 1.抱一抱你的好朋友,问问他有多重?

    02-17
  • 给学生搭设探究的坡度案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给学生搭设探究的坡度案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 王文英(一)探究需要坡度 案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师出示教室平面图(见下图),提问:在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 学生回答:门的面、凳子的面、天花板的面 教师再出示下面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长方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图形(1)、(2)、(4)、(5)都是长方形,那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长方形的特征,并提供一张表格让学生填写。(表格如下) 形 状 边的特征 角的特征 长方形 数分钟后,教师组织反馈,有的学生未填一字,有的学生在边的特征一栏

    06-24
  • 2018年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2018年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56页例题,试一试 及想想做做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试一试中的四个图形彩纸、剪刀、例题中的3张图片。字母C、N [教学过程] 一、 试一试眼力,

    04-09
  • 如何进行练习题的设计,对书本上练习题的利用与设计
    如何进行练习题的设计,对书本上练习题的利用与设计

    (1)加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数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数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传统的数学往往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对数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重视不够,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地解答数学课本上的习题,而面对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可以适当为练习题添置现实背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练习八第10题:24人要过河,每只大船可

    09-15
  • 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城西小学“同课异构”有感
    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城西小学“同课异构”有感

    (时集小学:郭晓媛)今天听了五位老师的数学课,收获满满。到了下午,组织进行了精彩的评课活动,我们这组轮到我上台评课,着实让我紧张,再加上中午没对所听的课进行整理,说话语无伦次了都。大概我就是相特所说的那种台下活灵活现,台上双腿打颤的一类人,缺乏锻炼。晚上回来又对今天所上的课------《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了回顾以弥补白天的不足。 在这几节课中,李先尚老师的导入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他几位老师的课都是按

    12-12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李允允 】 一、案例背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册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知道把长方形某个面的形状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