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是《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栏目: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8-09-15 09:51:07

《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是《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24时记时法的有关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认识24时记时法,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这一单元的内容不管是教学中,还是教学后,都让我感触很深,原本打算最多用4课时教完的内容,居然上了5课时,但是教学效果却还是不理想,从直观地看钟面认时间到抽象地进行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转换,以及经过时间的计算,对于孩子来说,这一程度的提高,不但让孩子学起来很辛苦,也让老师教起来很吃力,而且还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可以说孩子每天都在接触着时间,时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为什么孩子们对这部分内容会如此困惑呢?在二年级孩子们学过了看钟面上的时间,看钟面上的时间也是需要学会简单的计算的,不象看电子钟上的时间显示那样的容易,如07:30,只要直接读就可以了,而且像这样的时间表示方法在生活中也是比较多见的,如手机,电视屏幕上,电脑上……慢慢地孩子在如何看时间这一方法上,相对地也喜欢上了他们所认为较简单和方便的表示方法上,班内有些孩子在买手表时,也以买电子表的人数居多,对于那些本来就对看钟面时间掌握不好的孩子来说,慢慢地开始遗忘了,直观看钟面已经是一个薄弱环节,对于这部分抽象内容的学习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教学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内容时,例题中让学生计算“金色童年的播放时间有多久?”教材分析上说:只要求学生借助简单的推理获得答案,而不要求列式计算,但是对于那部分搞不清楚思考过程的孩子来说,为了让他们理解如何计算经过时间,老师也是想了很多的方法,根据“六一剧场播放时间有多久?”16-14=2,这种方法,得出了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的一般方法,但是这样的总结,对于部分孩子来说还是有难度的,比如结束时间是什么,算式写出来后,怎么计算,一个个问题还是摆在了孩子的面前,特别是对于跨天这样的时间问题,部分孩子往往会钻进了死胡同,错误常常较多,如书本上的想想做做第4题:“小星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起床,她睡了几小时?”个别孩子也会习惯性地去找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但是这样做同时也让孩子无从下手,所以导致了孩子用20-6=14(小时)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而没有分段进行考虑这样的意识。就因为在课堂上这样的总结,大部分的孩子基本上都偏向于这种计算方法了,但这样做也让有些可能有其他想法的孩子,也不愿再去动脑筋了!
对于这一单元的教学,和同年级的老师讨论的是比较多的,书本上没有特定的算式来计算这一类题目,怎样来进行教学,怎样让大部分孩子会解决这类问题,选用了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这种方法,但是利多弊也多,让一些孩子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但另一个侧面也束缚了很多孩子的思维,让他们原本可能有的很多想法都被扼杀了。
对于三年级的教学,我还是个新手,我和孩子一起学习着!
推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 2013年春季数学科三年级错题收集
    2013年春季数学科三年级错题收集

    时间 错题所属内容 错题原型 拟采取的解决办法 完成情况 备注 5月 《面积》 测量或计算面积是要用(平方)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20)平方厘米。 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平方分米)。 游泳池的面积约是1200(平方分米)。 黑板的长是3(平方米)。 4米与4平方米比较(②)。 ①一样大②4平方米大③无法比较 用4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③)。 ①4厘米②8厘米③8平方厘米 面积计算 一块正方形果园的四周围上了长68米的篱笆,这块正方形果

    07-21
  • 认识周长一课反思——如何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认识周长一课反思——如何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在一次市级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两位教师用不同的设计执教了认识周长一课。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特别是最后练习设计上的呈现和处理方式,给我们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启发。 【片段一】 在学生测量和计算了图形的周长后,出示正方形。 师:能算周长吗? 生:不能。 出示方格纸上的正方形。 学生计算周长。 师:怎么知道边长是4厘米的? 学生:数格子知道的,一个格子的边长是1厘米。 出示方格纸上的长方形。 师:要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哪两个信息? 生: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怎样计算周长? 生1:5+2=7(cm)

    11-21
  • 重点题需要小题大做(三上数学书第12页第6题)
    重点题需要小题大做(三上数学书第12页第6题)

    三上数学书第12页第6题,属于单元复习中的一道小题目,很不显眼,但有经验的老师知道,这是一个重要考点?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属于逢考必争的题。为什么成为重要考点?因为这其中蕴含着重要的数学规律,谁能舍下最数学的内容呢?看似其貌不扬的一道题因规律而需要小题大做一翻。 发现规律 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8422= 7832= 9624= 844= 786= 968=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组题结果是相等的。 师:猜猜可能的原因? 生:22=4 、32=6 、24=8 一般老师会在这个环节解释规律,而我在

    02-11
  • 乘法口诀表教学反思《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乘法口诀表教学反思《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前两天教学了《9的乘法口诀》,由于这部分内容的特殊性,所以在课堂上我选择让学生自己来学习,我尽量做到少说一些,让学生多说一些。出示主题图后,我让学生自己根据题目中告诉我们1行有9颗五角星,来完成2行一直到9行各有多少颗五角星?通过交流,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采用我们以前填表中用到的前一个结果加9这样的方法,个别早已经掌握9的乘法口诀的孩子则直接根据口诀填写。编口诀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可能已不成什么问题,难点是如何来更好的记忆9的乘法口诀。为了让孩子们在这堂课都有所收获,我给孩子们提出了开展一个小小比赛的要求:你

    01-05
  • 算理、算法比翼齐飞、有效融合  —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算理、算法比翼齐飞、有效融合 —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卢晶晶, 一、竖式计算教学与算理有效融合。算理与算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算理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主要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两者在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孙老师在这节课中为促使算理与算法的有效融合,采取的几下几个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激活经验,奠定基础。孙老师通过创设分羽毛球的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再让学生用小棒操作解决验证问题,再让学生看图解决问题

    03-17
  • 在解读中理解  在实践中提升  ——“小数加减法”“同课异构”教学评析
    在解读中理解 在实践中提升 ——“小数加减法”“同课异构”教学评析

    八一中心小学 王秀花,2015年5月18-20日,八一中心校开展的教学能手同课异构评比活动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P71-72《小数加减法》及相关练习

    12-19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乘法》听课记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乘法》听课记录

    (有事来晚,前半部分没听) 1、编成口诀:一乘二数三加零 出示:30010=3000 你能明白这口诀的意思吗? 2、练习题: 我平均每天送60封信 ,邮递员工作50天,要送多少封信?你每天要送多少封信? 每天要送这么多,你想多邮递员说什么?*您真辛苦啊! 3、奥比岛邮递员招聘考试: 出示实习邮递员:8010= 6020= 5040= 40080= 70020= 2050= 2410= 12200= 请你们填写手上的答题卡 *填写答题卡 教师巡视提醒(累了可以趴下来休息) 还没完的举手老师看一下 *少部分

    11-04
  •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记录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记录

    课前交流:坐得很棒,手都放得很整齐 一、比较,认识面积 1、比较:这两把尺子有什么不同?*一把长 一把短 还有什么不同,它的面?* 我们这节课学习关于面的知识,好不好?*好 2、板书: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