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8-01-23 17:38:00

《古诗两首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首诗《观书有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说说诗人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儿子什么道理呢?
3.板书诗题《观书有感》   释题。观书:读书。
4.简介诗人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淳熙八年十二月,任直秘阁受命巡视台州时,上书弹劾前太守唐促友,宰相王淮包庇,朱熹不畏权奸,连上书十次,终于罢免了唐仲友新任江西提刑官职。朝廷识其才,多次委以重任,朱熹力辞不受,致志于理学。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和节奏。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三、理解诗意
1.对照插图再读古诗,想想你读懂了哪些意思?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同桌交流。
3.指名交流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鉴:镜子
一鉴开:古代的铜镜有镜袱盖着,用时打开。
徘徊:来回移动
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镜子似的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渠: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指方塘。
清如许:这样的清澈
为:因为
池塘怎么会这般的清澈,是也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
4.朗读诗句
5.连起来说说古诗的大意。
四、悟诗情
1.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但在诗句的字面上却没有提到读书,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也就是说,诗人看到方塘,为什么联想到读书呢?
2.交流
这首诗是以水塘的形象来作譬的。诗人在前两句中将自己的心智比作明镜般的半亩方塘,又进而以池水清澈而能反映广袤的天光云影来比喻心智容纳之广,鉴理之明。后两句诗以方塘作比喻来说明心智开豁的缘起,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那样,人心的睿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而得来的。
3.指导朗读、背诵。
五、练习
1. 《观书有感》是 宋 朝朱熹所作,诗人看到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填诗句),联想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填诗句),这首诗告诉我们:  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获取新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2. 《冬夜读书示子聿》中陆游告诉儿子的道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填诗句)
 
[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
2.补充朗读与读书有关的诗句
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陶渊明《杂诗》
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麦哨》评课稿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麦哨》评课稿

    关注语言表达,追求本色回归是本次县语文学科基地活动的主题,顾名思义,是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删繁就简,关注写法,关注语言,还语文以本色。略读课文如何教?一直是萦绕在语文教师心头的一团迷雾,教之过甚,成了精读课文;草草过场,课文成了摆设,再加上没有作业,略读课文便像是走过场一般。王老师呈现给我们的《麦哨》给我们做了非常切实的引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一、以生为本,精心设计课前谈话,扫除学习障碍 公开课注重课前谈话的设计,一是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所以每个老师都会绞尽脑计,尽可能地使课前谈话变

    07-22
  • 横看成岭侧成峰——四年级《题西林壁》古诗教学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四年级《题西林壁》古诗教学课

    近日,听了一堂四年级《题西林壁》的古诗教学课,获得了颇深的感受。这是一节常态教学课,少却了许多漂亮烦琐的环节,平凡却真实,朴实但有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年,诗人苏轼游览庐山的真实场景后人永远无可再现,但从千古流传的诗句中,我想象着诗人游览庐山时的情景:诗人来到庐山,横看再侧看,远看又近看,上看再下看。诗人是游了又游,看了又看:或惊!或喜!亦赞!亦叹!惊喜的是庐山的景色秀美,赞叹的是庐山的雄伟壮丽。惊喜赞叹之余,又产生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无限感慨

    08-26
  • 单元提示中的启示——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单元提示中的启示——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中这样写道:阅读本组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思考一下课文中讲述的这些故事,对我们做人处事有什么启示。仔细品读这单元中的四篇课文,都表达了该如何为人的道理。如何能让学生深切体会这些道理,明白如何为人,做一个怎样的人,在这个单元的教学关键点,在理解重点的语句和段落,从反复地品读中去感悟人物的品质。 说说简单,做做可真不容易。就拿《尊严》一课来说,学生经过几次的感悟,仍只能停留在这个年轻人有尊严这一层面,那么尊严是什么?其实是一个人的一种品质,一种高尚的人格体现,一种高贵的精神。可是,孩子们却

    04-02
  • 大班语言活动:小猪变形记
    大班语言活动:小猪变形记

    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 张丹 设计意图 《小猪变形记》是一本充满趣味又隐含哲理的图画书,故事中的小猪聪明、富有想象力、极具孩子的特点。小猪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其实就是孩子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一段思想历程,这个历程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这一选材的内涵价值,结合此次展评活动变这一主题,我重点挖掘故事中的两条变化线索,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 线索一:变形的变。抓住变形这一主线,借助连续图片的呈现等,帮助幼儿了解小猪每次变形的过程、小猪变形的顺序与不断变形的完整过程,并在阅读、讲述小猪不断变形的过程

    06-23
  • 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公仪休拒收礼物》
    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公仪休拒收礼物》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课文以公仪休拒收礼物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剧情虽然简单,但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 1. 抓文本中的舞台提示来品读人物鲜明的个性 本课文本既剧本,剧本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性格,表达思想感情。因此,抓文本中的舞台提示来品读人物性格不失为一个号的办法。在文本中小括号内往往交代了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这些词语的品读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体

    11-03
  • 《詹天佑》师徒结对,教学相长
    《詹天佑》师徒结对,教学相长

    《詹天佑》一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者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变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杨亮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紧扣杰出爱国这两个中心词,贯穿全文的教学,起到了统领的作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会抠中心词来领会文章的中心是基本功,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长期坚持练习,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掌握这一技能。这样,才能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杨亮老师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帝国主义者是如何阻挠、要挟、嘲

    07-22
  • (公开课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公开课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及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和多音字埋,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4、初

    09-08
  • 我听安娜老师的《巨人的花园》
    我听安娜老师的《巨人的花园》

    今天听了安娜老师讲的《巨人的花园》一课,觉得不错,有必要简单地写点感想。 上课前二十分钟左右,我来到教室对安娜说,想听你一节课,就是师徒间的家常课,她爽快的答应了。 我提前几分钟走进教室。安老师在和学生点评课间做操的事。上课音乐响了,安老师今天的讲的是《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总体上来说,这节课有如下亮点: 第一,让学生板书课题,先概括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再强调写作业时的课题书写。(我是课后与安老师交流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