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中品味,在背诵中积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课异构评课稿

栏目: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0-10-19 17:52:02

《在诵读中品味,在背诵中积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课异构评课稿》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文昌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黄艳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凝炼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我们今天所感受到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仙李白,展现这两首诗的,一位是咱们东郊中心小学的蔡文婕老师,另一位是文昌市第三小学的杨佳慧老师。两节课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一节是纯朴的,中规中矩的。一节是洒脱的,诗情画意的。两节课都有可圈可点,可学习可借鉴的方面。

杨佳慧老师:语文专业素养比较高,勤奋,做事比较较真的,非常有潜质,发展的前景好。

蔡文婕:初识蔡文婕老师,源自《比尾巴》的导入语,觉得蔡老师是一位很有灵气的语文老师。乡村小学,乡村老师都不容易均衡发展。——乡村老师如何发展自己的专业,保持自己对教学研究的热情?——可以借助网络,网络教研平台,电话等联系方式多方面学习和提高。

一、古诗词教学的意义课堂中的呈现

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把古诗词学好,首先自身要理解到学生学好古诗词教学的意义,才会竭尽所能地去做好这件事情。

1、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首先,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学习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者全诗并没有一字涉及不舍之情,但是就是通过这样的诗句,让人在吟读感受到依依惜别之情。正所谓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2、发展创造性思维

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再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些新的画面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可以写小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3、受到美的熏陶

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诗中有画”——美丽的景色:黄鹤楼  烟花  孤帆  碧空  长江  天际;“诗中有情”——送别之情,在品味诗句中感受依依惜别之情,感受老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这首诗既抓住“亦画、亦情”的特点,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因此,学习这首古诗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感受情的过程。

4、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另外,古诗教学可以汲取古诗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古诗学习不论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其他方面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进行古诗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领悟古诗的意境。

二、关于这首古诗的解读

古诗一般分为两大类: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以描写具体事件、人物为主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既是叙事,又写景,还隐含着抒情。它通过描写在黄鹤楼为朋友送行的情景,表达依依不舍之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这首诗既写景又写意,融情与景,情景交融,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于一个字来概括“美”:意境美、语言美、音乐美、动态美。

意境美,是故事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正如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情。”作者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烟花,孤帆,碧空,长江,天际;选择这些最有意义或最典型的场景感受来言志抒情——送别,以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会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杨佳慧老师对于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借助画面四幅图,四句古诗的对应感知,体会。

语言美,是指古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本课的另一首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另一首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诗句读来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令人感到美不胜收。                 

音乐美,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产生了音乐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动态美 黄鹤楼在江夏,与广陵(今江苏扬州)相距数百里,诗人举重若轻,将楚地吴天尽收于短短的四句诗中。首句说友人孟浩然辞别黄鹤楼开始东行,次句描写阳春三月,友人一路江行的旖旎风光。后两句写隐没于碧空尽头的孤帆和与天相接的江流,则象一条无形的纤绳,缩短了黄鹤楼与扬州在读者心中的距离,使诗作描绘和包容了广阔无垠的空间。此诗每句分别各用一个动词:“辞”、“下”、“尽”、“流”,从不同角度(行者与相送者)表现了时间上的顺承关系,呈现了事情发展的过程,给人以流动之感,给诗句带来的动势,使全诗雄浑壮阔,呈现出一种幽深高远的意境。这四个字让这首诗有了一条清晰的主线,把诗歌呈现出来的四幅画面融为一体,变静为动。

三、本首古诗教学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根据古诗基本特点,我认为可以对古诗教学进行如下教学:

1、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

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

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

三是运用直观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杨佳慧老师在这个过程就是插入四副以诗句相符的画面。

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

2、指导古诗学法,读懂诗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本首诗比较难的几个关键词:西辞  烟花三月  尽  天际流  ,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古诗学法具体概括为七个字:扩、留、补、换、调、嚼、连。  扩写  保留  补充  更换  调换  调整  品味  联接

扩:浓缩的词语要“扩”,将单音词扩成双音词,使意思明显化、具体化。如:西辞:在西边辞别   烟花三月:烟雾弥漫,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

留:古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如:黄鹤楼  扬州

补:诗句中省略的成分要补上,使之通顺。如后两句要补充的是:我伫立江边,我目送……

换: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常见的是一些通假字:

调:词语的顺序颠倒的要调整。

嚼:诗中关键、传神的、富有哲理的词句引导学生细心咀嚼、品味。

连:将各句中解释的词语连起来翻译。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另外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学生运用巩固学法。

3、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音乐美。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叙事抒情的诗,是在美景中送别,表达的是一种依依惜别之情。而看似赏景,实则表达一种惜别,但是这种惜别不是悲切的,是怀着一种向往和期待的,这样的节奏要舒缓,语调要放低一点,但不是不要让气流沉下去。我们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注意诗情诗意,读起来节奏韵律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前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有的课文两首诗,要理解其编在一起的缘由,这篇古诗课文在本单元的作用,与前后古诗课文的联系。(比如这篇课文里就安排了两首古诗,另一首《送元二使安西》,都是送别的。本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体会学生送别中的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二是可以适当补充课外古诗让学生学习。比如,我们还学过哪些关于送别的古诗?三是适当安排改写训练,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将写景诗改写成散文。这样读写结合,一举两得。四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进行画画,真正走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

根据以上的古诗教学要点,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是古诗教学发挥其特有的魅力。

四、(本首)古诗教学的大致流程:

(一)古诗词教学的一般流程:

古诗词教学的大致为有五个流程, 不过也可以根据自己教学中的侧重点有所偏颇和选定。五个流程大致为:

(一)熟读成诵,整体感知诗文大意;(二)突破疑难,理解诗文句意;

(三)寻找诗眼,探明写作思路;(四)品味欣赏,理解诗歌情感;(五)抛砖引玉,拓展延伸。

海南教育研究培训院的关心凤在十月份的海南省小学语文协同研修的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的点评中,曾用三句话来概括古诗词教学的核心:多形式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核心;多层面想象是古诗词教学的灵魂;多角度运用是古诗词教学的追求。所以,不管流程如何,我们都要记住三个关键词:诵读,想象,运用。我想,这是古诗词教学中最核心的流程,其他的流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目标的确定进行调整。

(二)这两首古诗的流程及优缺点

这两节课中共同的亮点,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对教材的解读都非常的准确到位,对诗歌表达的情感体会地比较深切。我们先来整理一下两位老师的整个教学流程,探讨一下这两节课的亮点和还需要调整的方面。

1、蔡文婕的流程:(一)古诗导入(简介诗人);(二)朗读古诗;(三) 理解诗意;(四)悟情写话;(五)背诵检查;(六)拓展积累;(七)作业延伸。

比较出彩的方面:诗人的介绍,这个送别诗的延伸,悟情写话,作业延伸的处理做得比较到位,也恰到好处。

需要注意的方面:作业拓展部分,可以相应地让学生收集关于送别之类的古诗,而不是泛泛而谈的“表现人间真情的古诗词。”给予学生充分朗读,自读自悟的时间不够。

2、杨佳慧的流程:(一)直接导入;(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三)体会意境;(四)理解诗意;(五)体会诗情;(六)拓展延伸:《送别》读唱。

比较出彩的方面:多种形式的朗读,背诵;感受古诗的意境;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语言优势,多范读,多带读,师生合作读。

需要注意的方面:抓得太紧,全节课没有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时间,没有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空间。

这两节课都借助各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朗读的做法比较可取。特别是杨佳慧老师,在进入古诗词学习之后,才有多种形式的读,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读中初步感受大致内容,在读中体会意境,在读中把握诗意,从读准确到读流利,再到读出节奏,最后读出感情来。而蔡文婕老师在学完本首古诗之后,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之间互背古诗,虽然方法没有什么创新之处,但也本本真真,实实在在,教学方法的选定立足与乡村小学生的认知基础。

古诗词教学重在朗读和背诵,形式多样的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多种形式下,巧妙地确保读书的次数,在读中正音,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品意,最后熟读才能成诵。
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文中的重点句子。 2、体会文章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小练笔:培养学生课堂上动脑、动笔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讲到我在花港认识了一位青年,这是位怎样的青年?(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2、他不仅长得秀气,还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呢,你们说是吗?为什么呢? 出示句子: 因

    07-22
  • 《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教学反思

    徒弟上《桂花雨》一课,试讲三次,加上她自己班共上了四次。其中的一个环节,让我不得其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是作者家乡的桂花。 作者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读到这里,老师问:杭州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孩子们非常肯定地回答:杭州的桂花要香。因为书上说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说明它真的是

    07-22
  •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课《草原》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课《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这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生动地描写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我在教学前进行了比较多的准备。首先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把握了课文的主题、主线。对于如何教好这课,我设计了赏图、读文、品词句、想象说话等多种形式,也想展示多幅图片。。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到有收获,更多的是遗憾。 遗憾一:指导学生学习热情远迎画面,预设过多,生成太少。 在预设中,我抓住两个比喻句和两个场面的句子,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草原因主客见面而热闹。对于远远地河!一句,虽然学生能

    03-02
  • 我从“期中质量检测”中反思
    我从“期中质量检测”中反思

    虽然期中质量检测已经结束,但是从试卷上体现出来的存在问题还真不少。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瘦小的瘦有同学错写成广字头。 第二题,按要求写成语。由公仪休想到的成语清正廉洁廉字里面的倒八字,有同学错写成两竖。 第四题,处处留心。第1小题填空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中的形势有学生误写成形式。 第五题,句子练习。这三小题都有一定难度。 第1小题改写拟人句,山泉叮咚叮咚地流向远方。要么叮咚叮咚要么流没有改成拟人写法。 第2小题,比喻句后面的具体说明,学生错误较多。 第3小题,重复啰嗦的句子要求在原句上修改,粗

    04-29
  • 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
    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

    认真研读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二教材,你会发现本课中有两个内容极具训练价值,一是引号的用法;二是用不同的语文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因为跟班的缘故,学生对于提示语在句中的三种位置以及引号的用法基本掌握,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了后者。 课上,我首先出示了处处留心中小芳夸赞磁悬浮列车速度快的句子:哇,真快呀!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下发的作业纸上写下能表达磁悬浮列车速度快的句子,并思考一下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在充分的研讨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各组答案,当堂修改讲评。修改后的答案如下: 看,磁悬浮列车像刚出膛的子弹一样飞

    03-19
  •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本课是两首描写秋夜景色的古诗,要让学生进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诗歌的特点,我们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句子重点读,仔细体会,再来交流。这样的探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进一步领会了诗歌的意境!教学中我有用课件,可能会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到诗境之美妙,但觉得减低了学生对语言文字品味。有利有避啊! 《望洞庭》和《娥眉山月歌》两首诗都描写了山、水、月,但是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我想编者将他们编在一起的意图可能就是让学生来比较体会:同样

    09-07
  • 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课文是一首诗歌,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诗共7小节,第1节为第一部分,抓住太阳和空气两方面总写了秋天的特点;第2-6节是第二部分,详细描绘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第7小节是第三部分,写作者在明丽的秋阳下,捡一片秋叶珍藏,表达作者对秋天的喜爱留恋之情。 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易于朗读和背诵。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09-08
  • 基于课程标准开展部编教科书四年级上册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的设想
    基于课程标准开展部编教科书四年级上册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的设想

    一、关于学业成就评价的标准和内容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非常强调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要基于课程标准开展,它明确指出: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因此,我们必须基于课程标准开展小学生语文学业评价。为实现基于课程标准开展小学生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