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滚得远》苏教版四年级年级上册案例分析

栏目: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9-01-16 14:39:51

《《怎样滚得远》苏教版四年级年级上册案例分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使学生能根据研究的问题,用实验的方法收集数据、计算平均数,,能根据所得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问题结论;初步了解用实验和数据分析问题、获得相应的结论的过程。

2,.使学生经历围绕问题收集、分析数据,获得结论的实践研究过程,体会用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体验利用操作、实验可以获得数学结论的活动经验,并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

3.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体

验验实验研究的价值和乐趣;,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测量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用的小木板和圆柱形物体,学生分好小组(每组10-15人),

学生每小组准备1 块木板、1个合适的圆柱物体、卷尺、大三角尺、较厚书籍若干本。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确定方法

1. 情境思考。

出示小兔子运南瓜的图

问题:假若你是小兔子,怎样才能把南瓜运回家呢?想想办法吧。

生答:把南瓜滚回家。

2. 提出问题

问题: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能利用“滚”的办法呢?看到过这些情景吗 ?为什么这样做?

生答1:伐木工人滚木头,从山上滚下来更快一些。

生答2:把油桶从车上滚下来,更省力气。

提问:观察书上图,木头、铁通如何滚下来的呢?

生答:有一个斜坡,木头、铁桶从斜坡上滚下来的。

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物体在斜坡上会快向下滚动。人们经常利用这个原理来很搬运货物,这样既省力又方便。 大家想过没有,斜坡上的物体滚得近还是远,与山坡有没有关系?(地面光滑程度、斜坡角度)

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物体才能滚的远一些呢?大家先猜测一下,并说说你的理由(板书猜测的角度)

问题:大家猜测出了很多角度,到底哪种角度可以使物体滚得更远呢?

生自由回答,引发讨论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怎样滚得远?(板书怎样滚得远)

问题:如何研究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呢?

生答:做实验

引导:可以用不同角度的斜坡做实验,就是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滚一滚,量一量,比较物体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哪个滚得更远一些,这就是实验研究的方法。
二、小组实验,探究结论,1.    指导操作明确注意事项,引导:怎样搭建斜坡呢?角度怎么定?要实验几次呢?根据课本上图示步骤说一说。

交流讨论:实验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明确实验要点:1要把斜坡搭牢、搭正不能搭歪。

              2圆柱形物体要放正,自由往下落,不能用手推。

              3测量时,要使卷尺和斜坡的底边垂直。

2.    动手实验

指导学生在场地上搭建斜坡,明确要求

(1)    以小组为单位搭建斜坡,明确分工(搭建、测量、操作、数据记录)

(2)    先搭建出与地面30o角的斜坡,反复做3次实验,并记录每次的数据。

(3)    将每次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    按照以上程序分别做与地面成45o 、60o的斜坡实验,并记录数据

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总数据

三、分析数据,讨论交流

问题1:观察第一个实验的结果,我们做了三次,发现每次数据都不一样,那么把哪个数据作为在30度斜坡上滚动的长度比较合适?

生答:可以用这三次的结果计算出平均数

追问: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

生答:为了让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问题2:请各小组总结三次实验数据,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交流讨论发现了什么?

讨论后汇报交流

生1:随着角度的增加,物体滚的越来越远,到一定角度时滚的最远,角度再增加,发现滚的反而近了。

生2:发现夹角成45度时滚的最远。 

问题3:能不能说斜面与地面成45度角时滚得最远?为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杨设计下一个实验呢?请各小组讨论并动手实验

小组汇报各组实验结果

小组1汇报:实验角度在30o—45o间,三次实验数据

小组2汇报:实验角度在45o—60o间,三次实验数据

小组3汇报:实验角度在60o以上,三次实验数据

分析讨论这三组数据,能否断定斜面与地面成()度时物体滚的最远呢?

我们只能得出大概在45o左右物体滚得更远

四、回顾反思

问题:各小组讨论一下,我们今天用什么办法解决的问题?怎样解决的?结论如何呢?

交流汇报:通过实验活动我们解决了了物体在哪种斜坡上滚的更远的问题,我们得出了大概结论在45度左右物体滚得更远。

总结:今天我们用了实验的方法解决了我们课前的猜想,实验过程中大家认真仔细求证,亲自动手来实践自己地猜想,并且掌握了利用平均数来增强实验数据精准度地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注意要用数学地眼光去观察就能发现数学所蕴藏地数学现象,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其中原理、方法。
推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 201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3单元测试卷
    201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3单元测试卷

    四年级数学1-3单元测试试题【卷】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204030006读作( ),最高位是( ),其中4表示( )个( )。 2、经过一点可以画( )直线。 3、9997800000( )亿。 4、最小的自然数是( )。 5、十万有( )个万,一千万是( )个一百万,( )个一百亿是一千万。 6、在○填上<、>或=。 23561890 2456189 4509 ○ 459 1080000 ○ 108万 2030 ○ 500 7、一周角=( )平角=( )直角 二、判断题(在括号

    07-21
  • 2014年3月四年级数下册学第三单元练习卷
    2014年3月四年级数下册学第三单元练习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填空。(26分)1、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108,这是个( )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7cm、8cm、7cm,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锐角,至少有( )个锐角。 3、木头椅子摇晃,常常在椅子下面钉两根木条,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 )性。 4、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相加的和是( )。 5、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23cm,腰32cm,周长是( )cm;另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68,一个底角是( )度;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68,顶角

    07-21
  • 北京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垂直与平行》教学内容
    北京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垂直与平行》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垂直与平行》是北京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学情分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行与相交的现象无处不在,但由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少,学生只对与本节有密切关系的角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熟练的掌握,但对平行与相交的现象还只是有初步模糊的认识,尤其是对于

    10-16
  •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成绩___________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每空1分,共19分) 1、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直线( )端点。 2、在○里填上〉、〈或=。 ① 352070 ○ 35+2070 ② 81027 ○ 81093 ③ 45095 ○ 450(95) ④ 365(65+38)○3656538 3、在下面每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①67-25=42 ②58-37=21 ③832=166 4214=3 90-21=69 200-166=34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02-19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2012.1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2012.11)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20分) 1.要使5□256的商是一位数,□可以填( )。 2.□26=16□这个式子中,余数最大是( ),此时被除数为( )。 3.( )时和( )时分针和时针所成的角是直角。 4.在 里填上﹥、﹤或=。 308+2 30(8+2) 96024 96083 93-273 (93-27)3 150-(95-5) 150-(95+5) 5.丁丁在计算300-□3时先算了减法,结果得出660。那么这道题的正确结果应该是( )。 6.四(1)班有40人,平均排成两路纵队参加广播

    02-19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8~69页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第7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能整理相遇求路程实际问题的条件和问题,掌握求路程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用不同方法正确解答相遇问题中求路程的时间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整理条件、问题的价值,了解并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联系,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发展几何直观,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

    06-16
  • 四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度量 》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度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通过探索、交流、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3、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 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正确读出量角器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角的哪些知识呢?请在练习本上随意画出一个角,写出

    02-28
  • 走进数学,经历知识
    走进数学,经历知识

    自从踏上教师的岗位,在三四年级的时间最长,因此对今天的教材解读深有感悟。 在讲到三年级上册,123圈点子图的时候我印象特别深。在教学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圈法,平时教学中会强调把12分成10和2,与后面的竖式学习对应起来。教材解读时给出的课例是把学生不同的圈法分成平均分和不平均分两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没有给学生强调哪一种是应该选择的。这一点也是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经过专家的讲解和解读,让我对这一部

    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