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老师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案例分析

栏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5-06-27 12:53:48

《于永正老师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案例分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于永正老师一直强调:“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它重视语言课中的语言文字和运用,并强调实践性和综合性。这也是于老师对语文的本质在语文课堂中得以实现的一种坚守。也正因此,于老师的课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接下来,就结合于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从生成性的细节着手,体会于老师课堂的教学风格。

一、 注重语言规范,学会表达——说话细节的训练

    于老师的这节课中,有一个细节,即老师提问:祖父的园子里,你学看了什么?学生将一个“我”(其实是代表作者)写到黑板时,学生没有加标点。而于老师随即提醒学生:“写‘我’的时候要加引号”。这样,既能提醒学生标点使用的规范, 而且能明确这样做的理由,做到了复习和巩固。同时,祖父的园子里面有很多东西,单个列出来是数也数不清的,为此,于老师又顺势说道:聪明的你们可以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出祖父的园子里最多的东西。这样一来,学生便学会了“祖父的园子里有很多植物,有黄瓜、韭菜和狗尾巴草等”这样的句式。语言表达的细节一时得到了训练,也得表达的细节得以规范。也可见于老师的课堂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规范的严谨态度的追求。

二、 注重结合生活,学会书写——写话细节的训练

这节课中,于老师设置了一个练笔,即让同学们也学着萧红写祖父铲地的对话描写方法描写一段自己童年的趣事。其中有一个孩子模仿了课文中小时候的萧红将狗尾巴草误认为是谷穗的段落,写他将禾苗误认为是蒜的片段。小孩子根据自身的经验将禾苗和蒜的区别说得有点复杂,于老师就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孩子区分了禾苗和蒜的标志,即“是不是蒜,看它有没有蒜头,有蒜头就是蒜,没蒜头就是苗。” 于老师的这一细节不仅帮助学生简单地解决了禾苗与蒜头的区别,而且在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结合生活进行习作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展示作用。于老师的这种教学风格于无形中产生,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般。

    于老师的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细节还不止这些,但是总的来说,于老师的语文课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是他对“语文是一门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本质的坚守。
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 随文练笔好处多——《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后记
    随文练笔好处多——《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后记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五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生动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变化,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诗作内容浅显,语言凝练,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没有多大的阅读障碍。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定位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领会诗句内容,体会少先队员绿化祖国、美化自然的豪情上;而把借鉴文中词句描写山岭变化作为教学的难点。课堂上,我压缩讲读内容,挤出时间让学生随文练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随文练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07-22
  • 巧设“冲突”  心灵扣问——《诺曼底号遇难记》听课有感
    巧设“冲突” 心灵扣问——《诺曼底号遇难记》听课有感

    一个晴朗的星期六,我有幸在天妃小学听到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的《诺曼底号遇难记》80分钟的课,听他和孩子们演奏了一首悲壮感人的英雄交响曲,至今让人回味无穷! 虞老师执教的是《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主要讲述了在诺曼底号遇险的时候,船长哈尔威镇定自若、舍己为人,充分发挥了绅士风度,解救60人于危难之中,自己却如一尊黑色雕像与诺曼底号徐徐沉入水底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这是一位可敬的船长! 虞老师在课堂中展现的值得我学习与品味的东西很多很多,而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 一、巧设冲突,牵住孩子的心灵去阅读 虞大

    07-22
  •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内复习纲要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内复习纲要

    第一单元复习梳理 一、 基础知识:多音字及易错读音:蒙古包(měng)好客(ho)同行(xng)似乎(s) 二. 文本解析1.草原 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4草原的景:辽阔、碧绿;

    07-22
  •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反思

    短短的一个星期,在紧锣密鼓的期中检测中结束了。半个学期的学习虽然不能完全展现,却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情况远没有我想的那么乐观。 期中检测中的字词部分,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但依然有个别同学出现了错误。比如:总是把延和廷搞错,拨和拔也区分不开。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课文填空部分:《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中,学生对静得、清得、绿得的得还是区分不明。在平时的习作当中,也经常会看见的、地、得三者乱用的情况。虽然一次又一次地讲,但学生在使用时依然不会多加关注,错误依旧。但是,相比之前,这部分还是有进步的。反而是我们认

    04-30
  • 不要窄化了练习的目的——以《天火之谜》的课后练习为例
    不要窄化了练习的目的——以《天火之谜》的课后练习为例

    练习的目的是什么?是完成练习而已吗?我试图从《天火之谜》这一课加以阐述我的理解。《天火之谜》的有一个能力目标,那就是课后的练习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这样的练习,意义何在?我想,教师教学时,首先要厘清楚概括的种类。从内容来看,概括有两类,一类是全文的概括,一类是段落的概括;从概括方法来看,常用的有三种:一种是直接运用文本的语句进行概括,而第二种是运用文中的关键词组织语言概括,第三种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对这些有基本的整体了解,然后再完成练习。 其次,学习概括,其目的何在

    05-15
  • 善于抓点,巧妙设问——教《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有感
    善于抓点,巧妙设问——教《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有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抓点,巧妙设问,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的事物、生活的经验,由浅入深地来理解、感悟、品味、欣赏语言文字,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全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来安排材料,共8个自然段。 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问题直指课文中心,统领全篇,我按以下步骤进行:(1)什么是孪生兄弟?孪生兄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这一问题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让学生对孪生兄弟这一词语有个

    07-05
  •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讲叙了善良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的故事。课文语言平实浅白、通俗易懂。课文围绕

    10-21
  •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制定班级公约》教学设计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制定班级公约》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制定班级公约,引导学生关注班级中当下存在的突出问题,表达个人观点,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在交际过程中达成共识,形成大家共同认可和遵守的班级公约。 教材第一部分引出交际话题,简要说明什么是班级公约及制定班级公约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建设美好班级的向往,激发学生制定公约的兴趣。第二部分用三个清晰的步骤提示本次口语交际的思路: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