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栏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07-05 08:41:52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词作,作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师:这首词在形式上和诗有哪些不同?

生:词有八句,诗一般有四句。

生:诗每行的字数相同,都是五个字的,或者都是七个字的。但词每行的字数是不同的。

师:词每行的字数不一样,所以又叫“长短句”。但不是每个句子随意地长随意地短,它也是有规定的。每一首词都有固定的调子,每一个调子都有固定的句子,每一个句子都有固定的字数,每一个字都有固定的声韵。读读上面部分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的音?

出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生:小、草、好、媪。

师:它们的韵母都是——ǎo。

指名读。

师:下半部分呢?

出示: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生:东、笼、蓬。

师:韵母是——ong和eng。

指名读。

相同的韵母,读起来才朗朗上口,和谐动听。学生自由练读体会。

二、学习“莲蓬”

1. 出示“莲蓬”,指导学生分成两个部件写。

师:“蓬”在古时念“pong”。 现在读“peng”,“莲蓬”读“lián peng”。

师:“莲蓬”的上面都是“草字头”,与什么有关?

生:“草字头”与草、与植物有关。(师随手画出“莲蓬”的简笔画)

师: 你们见过“莲蓬”吗?“莲蓬”里面有什么?

生:有“莲子”。

师指着“莲”,你看“莲”的下面就是一个“连”,“莲子”寓意为“连生贵子”。师范写“莲”。你再看,莲蓬装着许多的莲子,像不像一个房子?所以“莲蓬”又叫“莲房”,显得很大很鼓,就是“蓬大”的意思。师范写“蓬”。现在你知道“莲蓬”的意思了吗?(指名交流)

2. 师:“莲蓬”是由什么变成的?

生:荷花变成的,荷花的花瓣渐渐脱落,便会变成一只只碧绿的莲蓬。

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歌颂了莲花洁身自好、不甘屈服于世俗的高尚情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意思就是说“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3. 师:它的叶子叫什么?

生:荷叶。

师:古人笔下的荷花荷叶又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太阳映照着荷花特别的红。)

《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荷叶层层叠叠)

《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叶刚刚长出小芽芽)

4. 师:这种植物长在水里,叶子叫“荷叶”,花叫“荷花”,果实叫“莲蓬”,根叫“莲藕”。它的全身都是宝。(出示藕)

师:南宋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出示古汉字图片:

“藕”的本义为莲的地下根状块茎,它是一个形声字。在小篆文中,“”看上去像草,说明藕与草本植物有关。下面为“耦”,这个字有相对的意思,这里是说藕是一节一叶一花,即花叶成对,耦合成双。

师范写“藕”字,学生练写。

藕有塘藕与田藕之分,塘藕也叫池藕,因种在池塘中,质地白嫩汁多,品质较好,身长,孔小,上市时间稍晚;田藕质不如池藕,身短,孔多,上市时间早。两者的区别是:田藕身短,有11个孔,上市较早;池藕上市迟,身长,有9个孔。

教学反思:这堂课我在教学“莲蓬”这个生词时,采用了“一字开花”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莲的叶子、花朵、果实,引生出一连串与“莲”有关的词语:莲藕、莲蓬、莲子、莲花(荷花)。尝试把“词”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紧紧抓住“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观察字形、联系字理,再加上字与图的匹配,多种形式相结合、相比较,逐步引导学生从字到画,由抽象到形象,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栩栩如生地感受到字词的特点,理解了词义,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了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我提出的“一字开花”是由一个点生发出多条知识点,各个知识点互为关联,富有层次,再把与之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提炼出一个“知识链”。在这个有趣的尝试中,我带着学生从无知到想知,从字到词,从词到诗,从诗到生活,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自主地去学习发现,惊叹于原来诗词当中的生字可以这样学,这样好玩。不知不觉学生一步步从《清平乐》走向唐诗宋词,从杜甫到杨万里,学得更远。

此次教学时,我感到最有价值的就是在教学中,我能恰当地引导学生应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学生表现出乐学。培养了学生观察、理解、想象的能力。不仅使语文课的语文味更浓,还使母语教学特点更为突出,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真正的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  朱擎
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 随文练笔好处多——《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后记
    随文练笔好处多——《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后记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五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生动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变化,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诗作内容浅显,语言凝练,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没有多大的阅读障碍。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定位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领会诗句内容,体会少先队员绿化祖国、美化自然的豪情上;而把借鉴文中词句描写山岭变化作为教学的难点。课堂上,我压缩讲读内容,挤出时间让学生随文练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随文练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07-22
  •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反思

    短短的一个星期,在紧锣密鼓的期中检测中结束了。半个学期的学习虽然不能完全展现,却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情况远没有我想的那么乐观。 期中检测中的字词部分,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但依然有个别同学出现了错误。比如:总是把延和廷搞错,拨和拔也区分不开。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课文填空部分:《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中,学生对静得、清得、绿得的得还是区分不明。在平时的习作当中,也经常会看见的、地、得三者乱用的情况。虽然一次又一次地讲,但学生在使用时依然不会多加关注,错误依旧。但是,相比之前,这部分还是有进步的。反而是我们认

    04-30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本课讲述的是98年长江沿岸遭遇洪水侵袭,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和几百万人民群众抗洪抢险的事。表现了人民子弟兵英勇无畏的精神。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的好教材。课文在写法上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既写了子弟兵全体,也抓住了黄晓文这个典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而展示了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着想的英雄气概。 保卫大堤与勇救灾民是本文两大动人的场景,其中第2自然段是场面描写,第4自然段是典型事例描写。在教学这两部分时,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较强的学

    07-01
  • 最新人教版五上《桂花雨》案例分析
    最新人教版五上《桂花雨》案例分析

    导入之后开始学文,我以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为抓手,引出桂花的香。在体会桂花香时,我抓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句话中的香飘十里和浸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和朗读。 香飘十里这个词语直接表现桂花香气飘得甚远。我先指出十里是虚指且带夸张,请学生想一想,这样写是为表明什么?学生稍作思考便可得知是为表明桂花香气飘得很远。接着,我指名学生读词,指导学生也如作者一样略带夸张,读出桂花香飘得远。在思与读的结合下,学生感受到了桂花的香。 浸这

    08-13
  • 公开课评析:让“花儿”在期待中绽放
    公开课评析:让“花儿”在期待中绽放

    师:孩子们,在席慕荣的眼中,山茶花的性格是什么? 生:(没有举手,王老师将话筒递给了他,学生没有发言) 师:我来帮你,我在帮你。愿意起立吗? 生:(摇头) 师:哦,那就坐着,没关系。愿意拿话筒吗? 生:(摇头)师:孩子,你几年级?他都不好意思跟我说。(师转头问其他孩子)他是你们班同学吗?(生:是)他平时从来不发言吗?(生:从不发言) 师:那咱就创造一次奇迹,就请他发一次言,好吗?来,我们给他鼓鼓掌,好不好?

    11-16
  •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武恒言,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一句俗语,六月天,娃娃脸,你知道什么意思吗?2、指生说说。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六月天的古诗,齐读诗题。4、从题目中你能得到那些信息?连起来说一说。 5、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古诗, 二、读好诗 1、出示学习单: 读好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尝试读出古诗的韵味; 结合工具书和已学知识,组内交流理解:先说说红色字词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2、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02-23
  • 苏教版五下《望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苏教版五下《望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执教人:李梅,教学内容: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2、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教学准备:音乐、《月颂》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随意在黑板上板画0 ,问:你们看老师画的是什么? (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师: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看来,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刚才有同学说这像一轮圆月,下面就让我们继续学习2

    03-10
  • 揣摩文章表达顺序——我教《二泉映月》反思
    揣摩文章表达顺序——我教《二泉映月》反思

    今天,我和我那班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二泉映月》一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同时,我们从文章及这首乐曲中感受到了它的丰富内涵,认识了阿炳为追求美好理想而矢志不渝的精神。 教学本课,我除引导学生们探究阿炳的整个创作基础和创作背景外,重点带领他们通过品读第五节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这一部分时,我首先请学生们认真阅读本段文字,说说其主要内容。继而,我又请

    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