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编写说明

栏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09-04 16:45:15

《统编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编写说明》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是现代社会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学生进入高年级,课内外阅读量逐渐增加,阅读材料的种类不断丰富,掌握并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对于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尤为重要。安排本单元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题材各不相同。《搭石》描写了一幅幅与搭石有关的乡村画面,呈现出淳朴美好的乡情和民风;《将相和》讲述战国时期廉颇、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由“不和”到“和”的过程;《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通过比较等方法介绍了多种事物的运动速度;《冀中的地道战》介绍冀中军民如何利用地道战粉碎敌人的“扫荡”。

  围绕“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教材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 介绍相应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落实教学目标。每篇课文均编排学习提示,与课后练习相照应,介绍提高阅读速度的具体方法。在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的基础上,《搭石》作为本单元开篇,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时“集中注意力”的阅读习惯,学习不回读的阅读方法,这是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和起点;《将相和》学习扩大视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尽可能连词成句地读文章;《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段落特点,抓住关键语句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冀中的地道战》主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做积极的阅读者,并且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本单元学习的相关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词句段运用”还提示学生在阅读时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整个单元为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导和实践运用的机会。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中年级写人的习作重在引导学生抓住特征把人物的某一方面写清楚。在此基础上,本次习作重在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提高阅读速度”不等同于“快速阅读”。本单元重在关注和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强化学生阅读时的“速度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提升阅读速度的一般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要避免把本单元理解为“快速阅读方法训练”单元,更不能把阅读课上成“速读方法”的机械训练课。

  第二,要把握好“提高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提高阅读速度”不是一味地求快,它与阅读理解的要求是同步的。没有同步的理解,再快的阅读速度都没有意义。本单元编选的课文都要求精读,既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也要达成理解内容的目标。“提高阅读速度”的意识要贯穿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还是深入研读课文,阅读都要讲求速度。

  第三,要不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快有慢,理解能力有高有低,要注意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相互分享阅读经验。一方面有助于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检测自己的阅读效果,找出不足,进而有意识地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本单元课文不建议安排预习,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与之前的阅读速度进行对照,体验阅读速度提升的成就感。第四,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加强提高阅读速度方法的运用。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有了方法、策略就能运用自如,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不断练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不仅要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落实,也要在以后的课内外阅读中不断实践。可以使用与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进行阅读拓展,也可以使用“快乐读书吧”中推荐书籍进行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阅读中,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 人教课标版第九册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习题
    人教课标版第九册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习题

    读--悟--写 三级联动理念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 1《窃读记》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chǎo ci jǐn ln jī j p ( ) ( ) ( ) ( ) chōng z wū yn zhī chēng shū gu ( ) ( ) ( ) ( )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请在拼音下面画 目的地(de d) 踮起脚尖(din diǎn) 暂 时 (zn zhn) 贪 婪 (ln nn) 【设计理念】为了使学生学习课文之后及时巩固复习。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专门设计了拼音写

    07-21
  • 五年级语文《唯一的听众》课例研究
    五年级语文《唯一的听众》课例研究

    一、研究背景: 文本细读是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流派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后被借来用于语文教材中文本的解读和教学。教师应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文本,因为教材文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直接体现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文本细读是提升课堂品质的必由之路,是一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工程。 可是部分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进行文本细读,敷衍了事的阅读使得解读文本视野狭窄,方法单一,程度肤浅,致使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肢解文本、窄化文本、冷落文本现象。文本细读的缺失也使部分教师解读教材能力下降,公开教学过度依赖教研组,独立备课

    07-22
  • 古韵今风,诗文与科技的融合——评何老师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古韵今风,诗文与科技的融合——评何老师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港城小学 顾君津 虽然何老师上的是古诗,但是在这么高科技的未来教师展示,真是古韵今风,诗文与科技的巧妙融合呀。课堂上,老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引导生感悟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现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进行点评。 一、小组合作,有序有效 新课标要求我们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何老师在课上两次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教学,第一次,让学生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的字词句的意思。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展示。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古诗的意思已经十分

    05-26
  • 多角度评价人物形象——第五单元反思
    多角度评价人物形象——第五单元反思

    评价人物是对文本的理解,也是锻炼学生说的一种能力,加上园地的交流平台里有评价人物的专项教学,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就把它作为重点。 在《将相和》中,在课文讲授的结尾,我问道: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能以不同的身份来评价一下将相二人吗?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延伸,进行创造性的想象说话训练,使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通过评价人物这一环节加深了对人物及课文的理解,把握了课文的深层内涵。 在《草船借箭》时,结合课文内容,及时评价人物,如:通过语言来评价周瑜,通过两个人的语言交锋,感受两个人物鲜明的形象。通过鲁肃做的事情来

    06-17
  • 家长开放日——“感恩节”争章展示暨颁章中队活动反思
    家长开放日——“感恩节”争章展示暨颁章中队活动反思

    任教至今,第一次承担中队活动课的展示任务,在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就非常忐忑,不知从何下手。幸亏有大队辅导员谢老师、我们503班的全体孩子和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才让我在家长开放日那天能够顺利地把课上下来。 我们本次中队活动课的主题是校园节日之感恩节争章展示暨颁章中队活动,因此在此之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根据学校的感恩节活动方案,通过定章课制定出了符合自己中队的争章活动单,然后在一个月中,队员们根据自己的争章活动单,完成各项必做和选做的任务,最后在中队活动课上进行展示。下面是我们活动课的几个亮点: 1.队

    04-15
  • 苏教版五下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下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学反思

    课文围绕了:为什么说火星和地球是一对孪生兄弟?火星上的水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地球上有水并且能够孕育生命,而火星上不能?三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抓住了排比句让学生明确排比句的造句方法,让学生明白写排比句的好处。第三自然段中我也让学生对火星、地球的同样情况运用排比句的形式说一句话。训练学生改写排比句的能力。 《梦圆飞天》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的时候我常常围绕课后练习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这课教学的时候我围绕了发射过程中,哪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交流。学生找出了书

    05-09
  • 苏教版五下册《爱如茉莉》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苏教版五下册《爱如茉莉》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三段,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什么是真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教学过程: 一、默写词语导入学习。 1.听写字词: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一本正经 清醒含笑 揉揉胳膊 睡眼蒙眬 蹑手蹑脚 布满血丝 投影出示,对照批改,订正。(板书:平淡

    06-20
  • 《习作:缩写故事》教学设计李健睿
    《习作:缩写故事》教学设计李健睿

    一、课文(教学)内容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习作,本次习作的话题是缩写故事,要求学生把较长的故事缩写成简短的故事,掌握缩写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本次习作包含三部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