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10-29 18:08:27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文内容分析 《我的长生果》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她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象力,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题目容易让学生想起《西游记》中的片段,学生会很感兴趣,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又讲了作者小时候的事儿,学生也会感到很亲切,愿意去读。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提示基础上,了解文章内容。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读”“写”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五、教学过程

  *总体设计说明:本篇课文为略读课文,依据统编教材编写意图,略读课文主要是将精读课文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尽量避免段落的逐步分析和讲解。因此,在整篇课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单、自学单、共学单、延学单学习,力求体现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

  版块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在《西游记》中,众妖魔都惦记吃唐僧的肉,知道是为什么吗?

  谁都想长生不老,老师这里有一种长生果,吃了也可以使人长生不老。(板书课文题目)

  2.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长生果是什么吗?题目中为何加引号?

  预设:长生果指花生,还叫落花生、地果,因为有营养,延年益寿,人们称为“长生果”。在本课把书籍比喻成长生果,所以加引号。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我的“长生果”究竟是什么? 4.如果只用两个字或词来概括本文的内容,你认为是什么?(“读”和“写”)  小结:文章的题目往往体现了整篇文章的主题,对题目质疑和思考,并循着自己的疑问在文中寻找答案,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题目质疑,快速浏览解疑,是为了训练学生在短时间内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弄清文章的脉络,培养学生对文本进行综合分析的阅读思维能力。

  板块二、借助课前预习,检测字词



  板块三:借助旧知,自主阅读,归纳总结

  1.出示自学单,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读写方法。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小组展示,归纳总结。

  预设:时间推移:最早——后来——渐渐地——后来

     读书经历:津津有味——废寝忘食——囫囵吞枣——如醉如痴

  板块四:围绕提示,合作探究,梳理信息。

  教师引入:我们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了解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方法和态度,要做到“用心”“有志”“有识”“有恒 ”。同时,我们借助表格、提纲、结构图等进行归纳和整理。本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些方法自主探究学习。

  1. 出示共学单,学生围绕学习提示,合作梳理。



  2.交流展示梳理信息。

  3.小组再次合作,介绍本组成员的作品,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补充。

  4.深入探究: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

  预设: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小结:书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让我们知道很多过去发生的事,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营养,受用一生。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教学生会学比教学生学会更重要,所以联系学生的实际和以往的学习经验一起总结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习能力。本文的重点是体会“长生果”的寓意,明白读写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这一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这些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点拨下,抓住重点词句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了读写的关系,学会了一些习作方法。

  板块五:总结归纳,明确方法,拓展延伸

  教师引入: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和作者一起品尝了阅读的快乐和情趣,也懂得了重要的作文方法,还明白了读与写之间的亲密关系。

  1.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 还用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呢?

  预设:学生回顾、讨论,明确阅读方法:快速浏览法、画树状图理清脉络法、品词赏句法、交流合作法等。

  2.希望我们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和作者一样,品尝到“长生果”的美妙滋味。

  3.出示延学单,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主要理念就是学习课文和掌握读书的方法相互渗透,彼此融合,所以有必要再次明确阅读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板书设计
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 《走近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走近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走近海伦凯勒,感受海伦凯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学习海伦做个生活中的强者。 2、激发兴趣阅读书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引导孩子走进名人的生活,使孩子的情感得到升华。 3、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并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人物的精神与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兴趣走近名人,阅读名人传记。 2、想象海伦凯勒的困难、艰辛与痛苦,感受海伦凯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课前谈话: 1、喜欢看什么书,为什么? 一、制造冲突,激发兴趣。 听得出来,大家都是非常懂得读书,善于读书的人。今天,我有准备

    07-22
  • 从温情脉脉的《黄鹤楼送别》看教师文化风格的资源开发
    从温情脉脉的《黄鹤楼送别》看教师文化风格的资源开发

    暑期细读一个个案例反思,越发觉得上课就是上出教师自己的文化。在学生面前,一个语文教师就是一本厚厚的书。想起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过: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你对文本研读就有多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远,你对文本研读就有多远;你的精神倒影有多美,你对文本研读就有多美。研读文本的终极意义就是研读自己。翻阅五年级的教材,赫然映入眼帘的文包诗《黄鹤楼送别》令我回忆起一位内秀温雅的同行,有幸聆听其站在一个温馨而又有效引导的高度,引领学生走进了千古传诵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走进千年之前的动人话别场面。课堂的一幕幕细节

    12-23
  •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推敲》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推敲》教学反思

    《推敲》一文写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因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而误入韩愈的仪仗队的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一、学习概括,培养能力 本学期,学生已升入了五年级,从中年级进入了高年级,概括能力需要逐步培养起来,但这对学生而言却是一个难点。因此,我设计了几个填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这样就降低了概括的难度,学生稍作思考就能回答,而把这几句话连起来也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了。 二、读读演演,乐在其中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同学们在读读想想、说说演演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

    02-04
  • 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以及反思
    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以及反思

    课时目标:学习课文重点内容,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和变化,体会作者的写作层次和观察时的心理感受。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金蝉脱壳是分哪几个步骤来写的? 学生边读边画: 2、交流分三个层次。 头出来了 身体出来(脚出来了) 尾巴出来了。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蝉脱壳的先后顺序;也基本上是从头到尾的顺序。) 质疑。体会你觉得神奇的地方。 3、仔细体会蝉脱壳的情景,画出有关动词。 (1)蝉背怎样露出的?抽搐、裂开、露出。用手演示一下蝉露出背的过程。注意抽搐:是不由自主地收缩。 (2)蝉背上的保

    06-15
  •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2.理解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样做的理由,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2.教师制作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师:同学们,你钓过鱼吗? 生:钓过! 生:我以前跟爸爸一起去钓过鱼。(男生) 师:恩,看来你和爸

    01-03
  •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2.理解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样做的理由,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2.教师制作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师:同学们,你钓过鱼吗? 生:钓过! 生:我以前跟爸爸一起去钓过鱼。(男生) 师:恩,看来你和爸

    01-03
  •  以读为本,读有层次,感悟诗情诗境
    以读为本,读有层次,感悟诗情诗境

    《古诗两首》中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写的是夏日西湖边一场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诗人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令人叹服。本课教学,以学习这首诗为主,并拓展引入作者同题材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进行了比较阅读,学生学得主动、扎实。 1. 以读为本,读有层次,感悟诗情诗境。 特级教师孙景华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古诗的最好办法是诵读,当学生读到朗朗上口时,诗歌的外在和内在节奏就会协调一致,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诗的音乐美、结构美和意境美。 课堂

    02-11
  • 真正的快乐《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真正的快乐《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相当另类的题目,看似拗口的一句话,其实是文章的主旨所在。从内心来讲我是不太喜欢这篇文章的,因此在上课之前网上搜集了一些教学设计感觉都不咋的,太多的絮絮叨叨,把一篇很简单的文章嚼得很碎,其语言训练点又放在了写景啊,写信之类,实际上这些是偏离文章编排意图的训练。本文的教学目的极重要的一块是让学生认识一个深刻的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 一个男老师如果课上得婆婆妈妈的,那是很让人生厌的。由此我想改变一下惯有的设计路子,课需要有点开阔感。于是我将文本扔在了一边,直接出示中心句给,永远比拿愉快。设计了这样几个讨论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