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公开课优秀教案《太阳》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11-21 17:01:21

《人教部编版公开课优秀教案《太阳》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文内容分析,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4-8自然段),讲太阳与动植物生长、能源形成、自然气候变化、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关系。可以概括成: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体积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其中,“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句承上启下,将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课文结尾所说“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文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如“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数字具体说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十分遥远。“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运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太阳的体积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也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人更容易感受太阳距离地球的遥远。可见,说明方法的使用可以让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自然知识,感知说明文的表达特点和语言风格,学习课文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此阶段的小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对这类常识性的文章非常感兴趣,并且能够轻松地理解文意。所以老师们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拓展相关内容,或者准备一些课外资料来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们在之前已经接触过说明文,了解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本节课旨在复习说明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及其好处。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9个生字。理解并掌握

  “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

  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及好处。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太阳的特点,掌握有关太阳的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体会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运用列数字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

  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2.提问:“它是谁呀?”——太阳

  3.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可以说说与太阳有关的故事和知识。

  4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太阳)

  【设计意图:通过畅谈和太阳有关的故事和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进一步认识太阳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学生放声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

  (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 蔬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太阳都写了哪些内容呢?

  预设:太阳很远、太阳很大,太阳很热,太阳与动植物生长关系密切、煤炭形成与太阳有关、气候变化与太阳有关、太阳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

  2.你能按照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吗?

  第一部分(1—3):太阳远、大、热的特点。(板书:远 大 热)

  第二部分(4—8):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板书:关系密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合概括能力】

  3.作者是如何把这两部分连在一起的呢?

  预设: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出示: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4.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5.还有哪句话也表达了这个意思呢?

  预设: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6.你又发现了什么?

  第二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先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紧接着就分段具体介绍太阳和我们有哪些关系。最后用“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来结束。前后呼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文章结构,在自己习作的时候适当运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哪些特点?(远、大、热)

  二、深入文本,了解太阳

  (一)学习1-3自然段,体会太阳特点

  1.自学提示:

  课文是用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呢?请同学们默读1-3段,画出相关语句。

  2.生交流、汇报“远”的句子。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1)思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板书:列数字)

  (2)运用换一换的方式体会列数字的作用。

  出示句子: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很多很多年。

  预设:还是之前的效果好,因为数字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具体地感受到“远”。

  (3)师总结:是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突出了“远”的特点。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句子,读出“远”,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够准确、具体地写出太阳与地球距离遥远的特点】

  3.生交流、汇报“大”的句子。

  出示句子: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1)思考用什么说明方法。(板书:作比较)

  (2)运用图片,视频资料体会作比较的作用。

  预设:老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所以对它的大小更有感触。但是太阳离我们太遥远了,这样与比较熟悉的事物对比,我对太阳的大小有了更清晰的概念。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和视频的帮助,让书中抽象的文字变成更容易感知的画面,既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又提高学生兴趣。】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读出感情。

  4.生交流、汇报“热”的句子。

  出示句子: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思考用什么说明方法。

  (2)运用减一减的方式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出示句子:太阳的温度很高。

  预设:这样写,内容就不具体了。我们不知道太阳到底有多热。

  (1)补充开水的温度,钢铁熔点的温度(一千五百摄氏度左右)

  【设计意图: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在比较中具体直观感知太阳很热的特点】

  5.小结说明方法。

  在介绍太阳的特点的时候,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二)学习4—8自然段,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出示自学提示:默读4—7自然段,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在哪里。

  1.太阳和动植物、资源的关系密切。(板书:动植物、资源)

  (1)引导学抓住“动物”、“植物”、“吃的”、“穿的”等关键词把握段落内容。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书本上的文字变成实实在在的事例,能真切地体会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太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密切。(板书:气候变化)

  (1)还记得《我是什么》这篇课文吗?你能结合文中的内容说说太阳对雨雪形成的影响吗?

  (2)风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设计意图:把已学内容与新学内容相联系,做到温故而知新,利用已学知识体系建构相似的新知识,既做到了复习,又降低了新授内容的难度。】

  3.太阳能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板书:杀菌、治病)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具体事例来初步体会太阳杀菌,治病的作用。(晒被子、补钙)

  4.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并做出评价。

  三、反向思考,揭示中心

  1.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2.是啊,没有太阳,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想象。

  3.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太阳作用之大。标出中心句。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想象没有太阳的后果,从而体会太阳的重要性。】

  四、板书设计 16 太阳
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短文阅读复习试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短文阅读复习试题

    专项复习卷(四)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1.解释文中带点词语。 素: 著称: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方正( ) 严厉( ) 3.从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

    07-21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课文语言比较平实,但平实的语言背后人物的精神却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人生奋斗的方向。 文本是抽象的语言,要将它转化成具体的形象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表情达意、披文入境,让学生与文本碰撞,与人物碰撞,从而形成共鸣,去学习语言,去品味语言,去探究语言,实现自主有效的学习。 一、以词入手,整体感知。 词语是文章的血脉,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学好这些词

    12-19
  • 观《鞋匠的儿子》,议语用的形式
    观《鞋匠的儿子》,议语用的形式

    2016年12月16日,小学语文培育站的成员集中经贸小学报告厅活动。杨亮老师和陈麟燕老师同课异构,执教苏教案六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一文。杨亮老师的课,由两个林肯的故事引入,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了解林肯的兴趣。课堂中,杨老师用一个照理说( )应该( ),而林肯( )。的句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片段,练说表示出乎意料的句子,让课文内容融会贯通。 最后,杨老师归纳出林肯演讲成功的三个秘诀:沉着顺接、巧妙扭转和借题发挥,并且创设平时生活中被人诘难的情景,进行写话练习,效果显著。陈麟燕老师的课堂,由词语导入,开门见山

    12-19
  • 善于抓点,巧妙设问——教《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有感
    善于抓点,巧妙设问——教《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有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抓点,巧妙设问,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的事物、生活的经验,由浅入深地来理解、感悟、品味、欣赏语言文字,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全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来安排材料,共8个自然段。 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问题直指课文中心,统领全篇,我按以下步骤进行:(1)什么是孪生兄弟?孪生兄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这一问题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让学生对孪生兄弟这一词语有个

    07-05
  •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王秀小学 何丹红,课时目标: 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挖掘课文的空白点(第19段),联系课文展开想象,练习描写彭德怀心理活动的片段。 4.在阅读过程中,感悟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外表反映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感悟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外表反映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征故事。

    07-13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五年

    07-31
  • 人教版五下《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下《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孩子们对这篇故事很感兴趣,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我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课文。主要是以下几点: 初读课文,让学生来概括文章讲了哪几个故事,理清课文的线索。这样一来,不管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是否有深刻的理

    03-28
  • 五上公开课《在柏林》教学设计
    五上公开课《在柏林》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本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构思精巧,没有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截取战争后方列车上的一个生活小镜头,平实而缓慢地切入,寥寥数语引出了故事的开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侧面描绘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