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公开课《在柏林》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11-25 15:56:45

《五上公开课《在柏林》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文内容分析
  本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构思精巧,没有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截取战争后方列车上的一个生活小镜头,平实而缓慢地切入,寥寥数语引出了故事的开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侧面描绘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对于小说这种文体,学生已初步了解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而本课重点引导学生从思考战争灾难这一主题人手,反思结尾环境描写的深意。
  处于和平年代的孩子们,对战争没有多少认知,需要补充一些资料来加深他们对战争环境的认识,对战争带来灾难的了解。以此来感受本篇小说中描写的战争带来的悲痛,以及塑造的人物形象。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梳理情节,留心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努力还原真实、自然的阅读状态,珍视学生阅读中的多元感受,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在阅读中不断发现,为阅读整本小说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体会战争给普通民主造成的深重苦难以及人物的悲剧形象。
  2.关注情节和人物,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感受小说结局构思的巧妙。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关注情节和人物,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感受小说结局构思的巧妙。
  难点:
  学习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致。
  五、教学过程
  总体设计说明:本篇课文为略读课文,依据统编教材编写意图,略读课文主要是学生运用精读课文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尽量避免逐句逐段的细品分析。因此,在整篇课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教师在学生需要处适时点拨与启发。
  板块一、回顾学法,导入新课
  1.回顾小说《桥》和《穷人》,并结合交流平台的提示,举例说说读小说时,我们应该关注些什么?
  预设1:关注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情节、环境及小说中的人物。
  预设2:通过情节发展、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预设3: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来深入感受人物形象。
  2.引出新课:这两篇课文都刻画的是人物在面临困境或存亡做抉择时闪现出人性的光辉,战争中普通人物又会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小小说《在柏林》,作者是美国的奥莱尔,看看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反三性”课文,是“知”向“行”转化的工具,要顺利实现“行”,就得先了解“知”的程度,这就需要学生回顾本单元的阅读方法、小说的文本特点,这样使精读与略读课文混为一体,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
  板块二、明确目标,自主阅读
  1. 自读提示,圈出要求。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导语提示,用笔圈画出学习要求:
  (1)这篇小说是如何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
  (2)文章结尾出人意料,你怎样理解?
  2.围绕问题,学生自学。
  提示:借助前面所学的阅读方法,梳理《在柏林》的情节,填写学习单。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
  学生围绕导学中的问题,展开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组内交流,并准备进行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略读课文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运用精读时所学的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交流,感知文本。
  板块三、紧扣问题,体会表达
  紧扣问题:这篇小说是如何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 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
  结合前两篇精读课文对于小说文体的学习,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作深入的交流与感悟。
  1.关注情节,抓住语言、神态等描写,感悟主题表现方法。
  (1)当学生找到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谈体会时,适时引导:
   
  
  预设1:老妇人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老妇人柔弱的声音,却盖过了响亮的车轮声,两处声音的对比,凸显了老妇人失去三个儿子的悲痛——这是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预设2:战争给老人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妻“疯"子“亡”,自己年事已高,本应安享晚年,但却不得不奔赴前线。
   
  
  追问:老人是后备役士兵,三个儿子都在战争中死去,妻子“虚弱多病”“神志不清”,他为什么还要“上前线”?他能不去吗?
  学生们讨论:不能,年轻力壮的男子已经战死沙场,只能他们去了。如果他们不去,只剩下了妇孺……这一切都是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
  (2)当学生找到情节冲突的描写谈体会时,适时引导:
  妻子被小姑娘嘲笑,老人第一次没有吱声,为什么第二次却“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预设1:抓住内容谈体会
  面对两个小姑娘的无知,第二次老人才“挺了挺身板”开口,仿佛在叙述着一件“很平常”的事:三个儿子战死,自己还得上战场,相依为命的妻子在疯人院度过残生。老兵那份“平静”,却在众人心中掀起狂澜——这样的悲剧,不正是战争带来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悲剧吗?
  预设2:关注写法谈体会
  小说的情节冲突,陡然从平静的叙述发生波折,老兵忍不住道出了让人意外的答案,前面常规情节的叙述和铺垫在这里显示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这样的悲剧,不正是战争带来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悲剧吗?
  2.关注环境,尤其是结尾的巧妙构思,体会表达效果。
  出示小说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
   
  
  (1)引导学生思考:“健壮的男子”都哪里去了?这样的场景是偶然现象吗?
  寥寥数语,简短的一句环境描写引出了故事的开始,又从侧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健壮男子都上战场打仗去了。
   
  
  (2)引发思考:这里的“静”仅仅是环境安静吗?与前面“随即车厢里平静了”的“静”有什么不同?
  自主阅读两个部分的情节,进行自我思考,内容补白,小组交流。
  预设1:前面的“静”是人们看到老人的威严,受到了震慑,从而不敢出声音。
  预设2:结尾处的“静”,是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深深的反思——是战争导致家庭失去了儿子,急疯了亲人,还要继续赶赴战场。反思战争的罪恶,反思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可怕灾难。
  【设计意图】学生读小说时,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通过对一个独特文本“例子”的剖析,走进小说所呈现的世界里去,感悟人物形象,理解表达效果,突出学习重点。
  板块四、关注标题,感悟主旨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此时,补充资料,加深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料,引导学生从文章背景去理解作品的主旨:作者将小说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普通民众家庭的缩影。
  板书设计
  
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 新开始新打算——小班第二学期个人成长计划
    新开始新打算——小班第二学期个人成长计划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是小班的第二个学期了。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荣幸,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教师队伍,我感到了身上的压力,所以我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为了使自己能不断地成长,让自己的业务水平日渐成熟,学到更多的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教学研究的经验和方法,结合学校的理念,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努力提高。 一、基本情况: 对于这份工作,我充满热情,我爱孩子,从孩子们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息,那是在其他任何地方所感受不到的。我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也

    06-22
  • 201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达标测试题(S版带答案)
    201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达标测试题(S版带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zu mo gōng tng shāng bā xī gi bǎ w ( ) ( ) ( ) ( ) ( ) to c zhē yǎn lng chn jiāo juǎn dǎi t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3分) 燥( ) 娇( ) 踢( ) 躁( ) 矫( ) 赐( ) 三、用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过来。(6分) 绿茵如盖( ) 不知所错( ) 费寝忘食( ) 坐无虚席( ) 粗荼淡饭( ) 柳暗花名(

    07-21
  • 《走近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走近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走近海伦凯勒,感受海伦凯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学习海伦做个生活中的强者。 2、激发兴趣阅读书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引导孩子走进名人的生活,使孩子的情感得到升华。 3、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并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人物的精神与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兴趣走近名人,阅读名人传记。 2、想象海伦凯勒的困难、艰辛与痛苦,感受海伦凯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课前谈话: 1、喜欢看什么书,为什么? 一、制造冲突,激发兴趣。 听得出来,大家都是非常懂得读书,善于读书的人。今天,我有准备

    07-22
  • 小学五年级评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评课稿
    小学五年级评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评课稿

    今天,我校潘勤红老师执教了教研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从总体来说潘老师执教的这堂很成功,亮点颇多。 一、精彩之处如下 1、整节课条理清晰。先让学生复习导入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爱,学生能轻松找出体现这份爱的词句,充分品读。 接着出示小组自学要求,彭德怀分别下了哪三次命令?每次下命令的背景怎样?圈画彭德怀的语言、动作、神态,用心体会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再把全班的感受交流和指导朗读,充分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总结全文,大黑骡虽然牺牲了,但是激励红军战士同甘共苦与奋勇前行。 2、能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地品

    02-25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预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预案

    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片段。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辛劳、善良和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辛劳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

    05-20
  • 五年级《爱如茉莉》评杨亮老师的课
    五年级《爱如茉莉》评杨亮老师的课

    今天听了杨亮老师的五年级《爱如茉莉》一课,感觉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有不断提升的空间。 一、阅读教学环节精简,课堂顺畅自然,取舍得当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扣住人物动作、语言,如:直奔、虚弱的声音说、半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我她一动我就惊醒了、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手脚都麻木了等让学生细细品读体会,感受爸爸妈妈之间那如茉莉般的爱。 关注文本细节,课文第9自然段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教师通过深情过渡:一天清晨,我剪了一大把

    07-19
  • 苏教版五下册《爱如茉莉》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苏教版五下册《爱如茉莉》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三段,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什么是真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教学过程: 一、默写词语导入学习。 1.听写字词: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一本正经 清醒含笑 揉揉胳膊 睡眼蒙眬 蹑手蹑脚 布满血丝 投影出示,对照批改,订正。(板书:平淡

    06-20
  • 《习作:缩写故事》教学设计李健睿
    《习作:缩写故事》教学设计李健睿

    一、课文(教学)内容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习作,本次习作的话题是缩写故事,要求学生把较长的故事缩写成简短的故事,掌握缩写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本次习作包含三部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