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0-11-15 17:02:3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课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数

两课时

(斜体加下划线部分为第二课时,其它为第一课时)

教材解读

    思想内容: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表达形式:微型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故事情节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独句成段,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势不可当”等词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共产党员的沉着、果决和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领会题目的含义。

4.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短句短段、环境描写、设置悬念、前后呼应等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在语言实践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第一课时

教学版块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

学生实践要求



导入新课

走近学生,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赢得孩子的心,就是教育成功的一半。

1、师生对话,暗示“桥”意义;

2、板书课题。

调整状态,热情参与对话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朗读的障碍;书写“瞪”、“祭”。

课标第三部分教学建议: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1、交流预习收获,初步把握主要内容;

2、检查读“咆哮”等20个生字词;

3、比较字形“挽、搀、馋”“祭、蔡”,指导书写“瞪”、“祭”。

初知大意,读准生字词;认清“瞪”、“祭”的字形并能够正确书写。





课文第1—6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洪水中万分危急的场面;体会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

1、引词入句,引句入段,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符合儿童认知心理学规律;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读的形式丰富多样、读得有技巧;

3、“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是课标对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

1、引词入句,体会“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中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

2、迁移学习第一段话中其它写洪水的三句话,体会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以及洪水的迅猛;

3、引句入段,体会人们越来越惊慌以及“只有木桥”是惟一生路的危机场面。

1、关注大屏幕语句;

2、朗读,读出迅猛;

3、比较读,能体会比喻、拟人能更加生动、形象地体现洪水凶猛肆虐的表达效果;

4、接读,读出村民的惊慌失措,体会形势的危急;

谈体会,体会形势的危急。



课文第7—27自然段

感受老汉的沉着、果决、无私与慈爱;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1、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只要读的形式够多、够有技巧,不仅丰富语言积累,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而且文本的一些深刻含义也将迎刃而解。

一)感悟老汉沉着应对的高大形象:

1、指名朗读第7、8自然段;

2、突出“他像一座山”的神态描写交流体会;

3、对比、合作朗读,体会老汉的沉着,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征,并学习反衬的写法;

4、学法小结:突出神态描写,体现了老汉的沉着镇定。

二)感悟老汉的果决指挥和尽职尽责:

1、自由朗读第10-12自然段,运用上一部分的学法,自主感悟老汉的形象和写法特点;

2、交流体会,突出老汉的语言,体会老汉的形象;

3、伴乐朗读入党宣誓,感受老汉的高尚品格;

4、小结:、语言描写、,体现了老汉的尽责与果决。

三)感悟老汉的无私与慈爱:

1、默读第15-22自然段,看看发生了怎样的意外;

2、交流,引导关注小伙子和老汉的前后矛盾动作;

3、伴乐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谈体会;

4、再次关注老汉的两个矛盾动作“揪”和“推”,启发理解老汉的无私与慈爱。

1、合作读,自由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2、能运用学习第一板块的学法自主学习第二第三板块内容,抓住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3、能主动参与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



表心声,悟课题

语言训练;进一步感受老汉崇高的人格魅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1、出示填空题:“突然,那木桥轰地……也吞没了他。老汉想喊:                       。”提示学生多角度写话;

2、交流老汉想喊的话,体会老汉的既自豪又悲痛的复杂心理,感受老汉的高尚情怀;

3、谈对课题的理解。

1、能结合课文想象老汉复杂的内心活动,完成填空;

2、充分交流,进一步感受老汉的高尚情怀,

3、谈理解,悟课题。
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 结合文本 感悟英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结合文本 感悟英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课文学到最后几篇,其中有一篇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这篇课文就是22课《狼牙山五壮士》。尽管在这个小皇帝小公主的时代里,但只要踏进校园,走进教室,孩子们骨子里那种崇拜英雄,学习英雄的那种劲头与兴趣还是存在的。因此,当他们翻开语文书第22课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对阅读的渴望,教室里也显得比平时更为安静。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

    07-22
  • 《挑山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挑山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欣赏生疑(1)学生欣赏风景,幻灯出示。(2)能谈一谈你现在的感受吗?(3)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从泰山回来,你会画什么?这幅画是作者上泰山写生,回来后画的,谁能描述一下这幅画?1、出示课文插图。2、作者是怎样介绍这幅画的内容的?出示: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一步一步在向上登攀。(指生读)3、教师介绍故事背景:(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这幅画在唐山大地震中不幸被毁。之后,他又重新画了一幅。这幅佳作曾多次在画展上亮相,很多收藏家都想得到它,更

    07-22
  • 苏教国标版第九册第3课《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苏教国标版第九册第3课《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苏教国标版第九册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作品。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此诗描述了寻访者拜访隐者不遇,却与童子互问答。全诗仅四句,20个字,笔墨虽不多,但曲折有致,各具神韵。 一、以读促悟,注重整体感悟。 本诗字词教学不是难点,关键是要结合作者贾岛的为人、个性,学习本诗、理解本诗。学习作者为什么要到深山寻找隐者,他找隐者干什么?其实结合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作者的性格,作为苦吟诗人,他有着怎样的追求?这些需要学生抓住本诗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

    07-22
  • 小学语文课教案:圆明园的控诉(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课教案:圆明园的控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知道火烧圆明园表现了外国侵略者的残暴和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知道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3、知道近代一些爱国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奋斗的史实,激发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4、学习用对比材料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本课时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查找交流信息的方法,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运用对比材料思考问题的方法,感受外国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残暴,以及火烧圆明园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3、知道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导致圆明园毁灭的

    07-22
  •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5梦圆飞天(第二课时)教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5梦圆飞天(第二课时)教

    教材简析: 《梦园飞天》与《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奇妙的克

    07-22
  • 最新人教版五上《桂花雨》案例分析
    最新人教版五上《桂花雨》案例分析

    导入之后开始学文,我以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为抓手,引出桂花的香。在体会桂花香时,我抓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句话中的香飘十里和浸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和朗读。 香飘十里这个词语直接表现桂花香气飘得甚远。我先指出十里是虚指且带夸张,请学生想一想,这样写是为表明什么?学生稍作思考便可得知是为表明桂花香气飘得很远。接着,我指名学生读词,指导学生也如作者一样略带夸张,读出桂花香飘得远。在思与读的结合下,学生感受到了桂花的香。 浸这

    08-13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

    《司马迁发奋写史记》这是一篇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课文主要写汉代史官司马迁在受到酷刑的情况下,不忘父亲的嘱托,耗费13年的时间,完成了52万字的历史巨著《史记》。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阅读教学时,我主要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司马迁小时候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3、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4、《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阅读目标明确之后,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地

    04-21
  •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2019五年级上册)《无名岛》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2019五年级上册)《无名岛》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视察时发生的故事,将军意外发现守岛战士在寸草难生的小岛上种了菜地,菜地呈中国地图的形状。晚饭时,战士们特意为将军准备了一盘小白菜,将军倒进汤里和战士们一起分享。故事反映了无名岛战士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具有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表现了将军关心战士疾苦,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本课从将军的视角,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驻守在小岛的战士们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