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程序

栏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0-12-11 15:59:32

《《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程序》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因为是代表海南省特级教师上课,而且又在新疆,所以我觉得虽然这堂课原来已经是精心设计了,但还是应该多一些请教海南的名师,尤其是身边的特级教师们。

早在到教培院集中的那一天,我就把自己教学设计和PPT给徐慧老师看并向她请教了,她说设计思路很清晰,层次感很明显,但还是对开头播放日本大地震视频这一环节感到不太成熟。

来新疆的这几天,我正好跟邢校长睡一个房间,于是,我一到有闲暇的时间,便打开电脑请邢校长指导我修订教学设计。想不到邢校长也刚刚上过这一课,为了指导参加今年全国阅读教学观摩大赛的海南代表崔传统,他和毛立业、崔传统进行了同课异构。邢校长还上网把他的教案下载给我看:

《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程序

理解村支部书记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理解文章题目的深刻含义。

一、课前准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遍,初步理解词语意思。

2完成填空题目:

本文写(     )在山洪暴发的夜晚,指挥一百多村民通过小桥撤退,最后和儿子(        )的事。

二、授课程序

1指导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①齐读: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②师生合作读:

老师读环境描写,学生读人物描写。(突出短句,重复最后两句。)

2理解关于桥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②提出问题,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问题:“跌跌撞撞”什么意思?(惊慌失措)

问题:人们跌跌撞撞的原因有三个以上,请读出相关的句子。(洪水、天黑、跑错路)

问题:“跌跌撞撞”的样子,文中还怎么说?(疯了似的)

问题:“那座窄窄的木桥”在大家的眼里,变成什么?(救星、希望、生命)

③师生再次朗读最后两句:(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生)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3指导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①齐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②师生合作朗读:

教师读写人们的句子,学生读老汉的句子。

4理解关于桥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②提出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问题:“依次”什么意思?(有先有后,排队,有顺序)

问题:人们一开始就“依次”上桥吗?(乱哄哄)

问题:老汉如何让“乱哄哄”变成“依次”的?(两小组朗读后四句:老汉——人们)

问题:老汉有机会先过桥吗?(读相关句子回答)不先过桥意味着什么后果?

问题:老汉有机会先过桥,但他不过。这样的行动叫什么?(板书:先人后己)

③老汉自己不先过桥,还要求全体党员后过桥,因为他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他是怎样要求全体党员的?(师生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④一百多人是这样依次奔上木桥的:群众——党员,这样的“依次”说明了什么?(共产党员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5指导朗读课文第三部分

①齐读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②师生合作朗读(师朗读人物,生朗读洪水)

6理解关于桥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②提出问题,根据课文回答

问题:木桥塌了的原因是什么?(朗读相关句子)

问题:木桥塌之前,还发生一件事情,我们来角色朗读。

问题:过桥的“依次”从原先的“群众——党员”变成了怎样?(板书)

群众——党员

群众——党员——小伙子——老汉

7指导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①齐读(背诵)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②提出问题

问题:原先的“依次”真相是怎样的?(板书)

群众——党员                        (先人后己)

群众——党员——小伙子——老汉     

群众——党员——儿子——老汉        (舍己为人)

问题:如果老汉没有这样做,后果如何?

问题:老汉这么做,他想到这个后果吗?

问题:木桥塌了,老汉和儿子被洪水吞没了,村民们会怎样说呢,那个说“党员也是人”的,他会怎样想呢?

我们给老汉和他亲爱的儿子,写一句话的碑文吧。





我看后,不禁拍案叫绝:“高手出手,果然不同!抓‘依次’一词,结合‘群众—党员’和‘群众—党员—儿子—老汉’的板书,老汉的高大形象跃然呈现。

我把我对《桥》的设计跟邢校长说了,邢校长说思路还是比较清晰,有些特点,但是还有显得杂乱,没有做到点对点,简约清晰。有几点非常明显,一是开头的视频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感受灾难的可怕以及人类的渺小,与了解老汉的高大形象这一目标不是点对点的作用,只是一种辅助。二是字词的教学做得太细太杂,低估了学生的水平,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没必要出示字音;同时第三第四组词语的出现没有明确用意。三是对于第一组词语所在的描写洪水的句子,初步朗读句子的时候,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较浅,并不了解写作目的,此时学习写作方法为时过早,效果差。四是结尾拓展中《一座山》朗读,喧宾夺主,一切课堂活动都应该以文本为主,何况本文的语言十分精炼,富有感染力。

根据邢校长的意见,我一直在想方设法整理自己的设计。每天晚上一回到宾馆,我便主动向邢校长请教。两天后,我新的教学设计形成了:

《桥》的第三次设计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按要求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句子、大意)

1、出示词语课件,问题:能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带读词语。

2、出示两个字(   ),问题:有什么区别,谁来说说?

写这两个字。

(教师语言:说得好不如写得好,写出来了,才算真正掌握。)

3、问题:课文主要写了谁?哪些语句直接介绍老汉?

(教师语言:字音没问题了,不知道文章内容了解得怎样。)

三、再读课文,

一)默读全文,划出写老汉的句子,试着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老汉的特点。

(教师语言:好的文章不会直接告诉你人物的特点,而是巧妙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只有用心读书的人才能体会到。)

回答问题: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二)问题:那一句话写了老汉的沉着?

1、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老汉的沉着?

(教师语言:孩子,你真了不起!前面这几段话没有半个字提到“老汉”,你却能够读懂他就是为老汉而写的。为了奖励你,你来跟大家合作朗读这段话,把                     老汉的沉着表现出来。)

2、问题:老汉在什么情况下“像一座山”?(死亡在洪水的宁笑声中逼近。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问题:从哪里看出“死亡在洪水的宁笑声中逼近”?

问题:多少人“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那是一座怎样的木桥?

3、来,我和大家合作朗读这几句话,用我们的朗读表达老汉的沉着镇静。

三)问题:老汉的尽职又怎么看出来呢?

(教师语言:刚才,通过不是写老汉的语言,我们感受到了老汉的沉着,像一座山。)

1、我来和你合作朗读这三句对话,看看你这位老汉是怎么个尽职尽责的。(合作朗读)

2、来,男女合作朗读这三句对话,把老汉的尽职用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四)问题:你能发现这几段话中的一些矛盾点吗?

(教师语言:尽管老汉是那么沉着冷静,尽职尽责,他的指挥是多么英明,意外还是发生了。请大家看看这几个自然段,善于读书的孩子善于发现问题。)

1、指名朗读结尾的部分,连续三位,伴乐。

(教师语言:老汉为什么“揪”了又“推”,我想读了课文的结尾,大家就会明白一切的。)

2、问题:读了这几段话,你明白了什么?

3、问题:你能说说老汉的无私体现在哪儿?有情体现在哪儿?

(教师语言:原来,被老汉揪出的小伙子就是他的儿子,原来,为了救村民,老汉不仅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把儿子的命给搭上了。原来,这场洪水中,老汉的妻子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儿子……)

四、写话练习。

(教师语言:当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以后,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可是,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你知道老汉想喊什么吗?把它写下来。)
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 《埃及金字塔》课堂教学片段观察与诊断
    《埃及金字塔》课堂教学片段观察与诊断

    课堂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赖教和学的合理安排。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精心安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如今,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以帮助学生掌握表达的规律,学会阅读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呢?笔者以高跃永老师执教的《埃及金字塔》一课中第4节的教学片段为载体,从教和学的两个维度进行观察、分析。其中教师的教,重在观察教师的提问和小结指导,学生的学重在观察学生的言语活动(特指需要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活动),以期探讨引导

    07-22
  • 《看图说话:美丽的秋天》教学设计
    《看图说话:美丽的秋天》教学设计

    一、忆秋 1、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 2、谁能背背有关秋天的成语、儿歌或者课文吗?交流 3、看来小朋友知识记得很牢,为了奖励大家,王老师今天再教小朋友们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出示《山行》,师领读、齐读。 二、赏秋 1、观看视频,感受秋天的美丽。 2、交流:你觉得秋天是个怎样的季节? 过渡:是啊,我们的秋天这么美丽!可是秋天很快就要过去了,你们想留住秋姑娘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笔把美丽的秋天写下来。 三、品秋 1、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到了?(按顺序观察) ①大

    07-22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课文语言比较平实,但平实的语言背后人物的精神却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人生奋斗的方向。 文本是抽象的语言,要将它转化成具体的形象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表情达意、披文入境,让学生与文本碰撞,与人物碰撞,从而形成共鸣,去学习语言,去品味语言,去探究语言,实现自主有效的学习。 一、以词入手,整体感知。 词语是文章的血脉,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学好这些词

    12-19
  • 2017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课后反思
    2017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课后反思

    水,最本真的自然元素。但在这个社会,它的作用已经不满足于口渴供给,不满足于沐

    06-05
  • 真正的快乐《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真正的快乐《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相当另类的题目,看似拗口的一句话,其实是文章的主旨所在。从内心来讲我是不太喜欢这篇文章的,因此在上课之前网上搜集了一些教学设计感觉都不咋的,太多的絮絮叨叨,把一篇很简单的文章嚼得很碎,其语言训练点又放在了写景啊,写信之类,实际上这些是偏离文章编排意图的训练。本文的教学目的极重要的一块是让学生认识一个深刻的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 一个男老师如果课上得婆婆妈妈的,那是很让人生厌的。由此我想改变一下惯有的设计路子,课需要有点开阔感。于是我将文本扔在了一边,直接出示中心句给,永远比拿愉快。设计了这样几个讨论

    08-12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梦想的力量》课文朗读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梦想的力量》课文朗读反思

    以前上课的时候,总会告诉学生一堆大道理,例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类的,提预习要求的时候也总会让学生多读几遍,但往往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对课文并不熟悉。 本周读《梦想的力量》,对于学生为什么在预习的时候不认真读课文算是有了一定的理解吧。越到高年级,课文越长,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在读书的方面往往会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小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缺乏耐心,因此对于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比如把课文认

    04-08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

    《司马迁发奋写史记》这是一篇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课文主要写汉代史官司马迁在受到酷刑的情况下,不忘父亲的嘱托,耗费13年的时间,完成了52万字的历史巨著《史记》。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阅读教学时,我主要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司马迁小时候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3、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4、《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阅读目标明确之后,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地

    04-21
  • 统编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
    统编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

    (说明:1.根据课程标准目标与内容的规定,粗知课文大意,梳理课文条理把握主要内容(把握内容要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等目标,课文的阅读教学一般都需要进行学习训练的。但是根据编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