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0-12-14 16:20:33

《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材简说】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它是一篇伦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三十四年前的一天晚上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因为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分为钓鱼、放鱼、启示三部分,重难点是“启示”部分说教味比较浓,稍有不慎很可能上成品德课。

【学情分析】

 本文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十一岁的钓鱼一事讲到三十四年后的启示,时间跨度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存在距离;尤其是作为课文的重难点“启示”部分,三十四年后作者才慢慢悟出的人生哲理,要让小学生去理解,缺少生活的积淀,难度很大。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让“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通过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

3、透过三十四年后作者的感慨,领悟抵御诱惑、坚守道德准则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领悟抵御诱惑、坚守道德准则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

1、有一种方法可以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它就是——找中心段法,谁能用这种方法说说《钓鱼的启示》的主要内容?(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2、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永久的回忆”部分,谁来说说这部分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它放回湖里)

二、              默读1——9自然段,了解“父亲为什么坚持要我放了这条鱼?”“我为什么不愿意放回这条鲈鱼?”

1、孩子们,“学贵有疑,疑则进也”,有疑问就会有进步,读了这件事,你有什么疑问吗?(父亲为什么坚持要我放了这条鱼……)

2、学习就需要在读中产生疑问,带着疑问细细品读。现在请默读1—9自然段,思考:1)父亲为什么坚持要我放了这条鱼?2)我为什么不愿意放回这条鲈鱼?

3、  说说父亲为什么坚持要我放了这条鱼。(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还有两小时意味着什么?(还不能捕鲈鱼,否则是违反规定的,违规的,不道德的。)

4、  说说为什么我不愿意放回这条鲈鱼。(过了好长时间……溅把它拉上岸来。——钓之不易   啊,这样大的鱼……轻轻翕动着。——又大又美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没人发现)

相机指导朗读:

1)“过了好长时间……小心翼翼……筋疲力尽了……”抓关键词“好长时间”“ 小心翼翼”“ 筋疲力尽”体会并通过朗读感受钓到鱼的艰难。

2)“啊,这样大的鱼……轻轻翕动着。”抓关键词句“啊,这样大的鱼”“ 得意”体会并通过朗读感受鲈鱼的大和美,还有我们的惊喜得意。

三、再读全文,在“放”与“不放”的辩论和朗读中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领悟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一)分组辩论:假如你就是作者詹姆斯,你会怎么做,放还是不放?会放的坐在左边,不会放的坐在右边。

1、提出要求:1)浏览全文,划出对你方有帮助的句子,反复读读。2)借助原文的语句,采用以下句式或你喜欢的表达方式进行辩论:

反方:“我不会放回这条鲈鱼,从课文第   自然段的内容‘                    ’ 中,我觉得                     。”

正方:“我会放回这条鲈鱼,从课文第   自然段的内容‘                    ’ 中,我觉得                     。”

2、喊喊口号:正方“辩辩辩,辩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反方“辩辩辩,辩个面红耳赤,口吐白沫”

正反双方学生进行辩论,教师当裁判,并相机引导理解:

1)爸爸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2)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3)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的“诱惑人的‘鱼’”)

4)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3、对比朗读,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感悟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4、考考你在辩论中对对方观点的关注程度:听了对方的辩论,你知道了什么?(正方:这条大鲈鱼对儿子的诱惑力实在很大。反方:放了鲈鱼,遵守道德准则对我今后的成长有重要作用)

5、教师小结:鲈鱼诱惑力实在太大,道德准则显得多么重要。

二)通过第4——9自然段的朗读,体会我放回鲈鱼复杂的心情变化,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的含义。

1、过渡:孩子们,你们辩论的就是詹姆斯必须面对的一个抉择,放还是不放?这是多么简单的问题呀!可是,你们激烈辩论的过程也就是詹姆斯的父亲思想斗争的过程,放还是不放?这是个道德问题,面对道德问题,父亲是毫不含糊的,我们再读读父亲的这句话“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在爸爸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终于放回了这条鲈鱼,可却放得十分艰难,你从哪里感受到“放”的艰难?(“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2、根据学生找到的语句提炼我经历的心情变化这艰难过程:得意—急切—争辩—乞求—依依不舍

3、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体会我放鱼前痛苦的内心。

4、比较:1)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2)我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5、通过“慢慢地”“依依不舍”想象我当时的心理活动,体会其艰难过程。

三)理解“终生的启示”。

1、朗读“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说说“终生的启示”指什么?

2、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理解“是”与“非”的意思。

3、根据你的理解,把“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用你自己的话简单说出来。(抵御诱惑,坚守美德  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面对诱惑不忘美德)
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试题资料)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试题资料)

    一、关于命题情况分析 本次学习目标检测卷共有十个大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总分100分。积累与应用部分:一至八题,有看拼音写词语、选正确的读音、给字选择正确的解析释、修改错别字;补充词语、缩句和用关联词写一句话、成语积累;有修改病句、对对子、排列错乱的句子及课文内容掌握情况的测查。阅读部分:第九题,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考查,考查内容涉及解释词语、标点符号和短文内容的概括、写标题、回答问题及写广告用语。习作部分:第十题,要求学生选择生活中经历的一次尝试,写一篇记叙文,自拟题目,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字数不

    07-21
  • 小学语文课教案:圆明园的控诉(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课教案:圆明园的控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知道火烧圆明园表现了外国侵略者的残暴和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知道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3、知道近代一些爱国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奋斗的史实,激发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4、学习用对比材料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本课时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查找交流信息的方法,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运用对比材料思考问题的方法,感受外国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残暴,以及火烧圆明园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3、知道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导致圆明园毁灭的

    07-22
  •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5梦圆飞天(第二课时)教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5梦圆飞天(第二课时)教

    教材简析: 《梦园飞天》与《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奇妙的克

    07-22
  • 基于学科特性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活动设计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  26.水(第二课时)
    基于学科特性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活动设计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  26.水(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和角色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第五段诗意表达。2.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从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体会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体会课文采用的反衬法,读懂村里人和母亲说的话画龙点睛之妙。 3.机动目标:通感的认识,作家文学作品的根,中国文化中水之魂对文人影响。. 4.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汇报交流的公平、合作、价值判断、学习方式选择。 活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板书: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作者马朝虎写本文想要说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唤起典型场

    12-21
  •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反思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反思

    再上五年级,教材倍感亲切,眼前还能浮现自己所教过的上两届孩子上课时的样子,心中无比欣慰。今天上《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眼前出现的是孩子们精彩的解说。 对于这样一篇科普的说明文,文章浅显易懂。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呢?教学的时候,并没有做过多的探究火星和地球的奥秘,而是在学生弄明白几个问题之后进行了解说。我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①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②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③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上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文中都能找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因此我让他们内化为自

    03-20
  • 示范课《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示范课《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上课前再看教案时,脑中闪现了一个想法:本课能不能上得实惠点。严格来讲,本文的写作有点不足,仅以几个成语(或者是短语)词串,加上不怎么到位的想象,勾画出松树的特点。这对于从未见过黄山松,也未曾去真正领略自然风光之美妙的小学生来说,凭着如此简单的语言文字是很难建构起黄山松那独有的美。 语文课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本课的目标能否简单点,让学生学一点真正的有语文味的东西。看来有必要改变教参及网上的固有的模式。于是,我就设想让学生来发现本课中细节描写的不足,然而这种相当另类的教学手段是要冒比较大的风险的,首先学生的水平

    08-12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听《草原》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听《草原》评课稿

    2018年11月2日,有幸在解放路小学听了刘成军老师执教的《草原》。《草原》一文选自老舍的《内蒙风光》。这篇课文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课堂上,刘老师并不像传统的教学那样,教学目标繁多,教学过程凌乱冗杂,把一篇写景的文章教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恰恰相反,在刘老师的课堂上,教学目标简明扼要:一是欣赏大草原的美,二是用还原的手法写一

    11-09
  •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本学期,学校邀请市教研员刘春老师来我校听课,由我执教一节阅读课《爱如茉莉》。在钻研课标、文本、学情后,我以这也叫爱这句话为线索,串起全文,通过对6-17自然段细节的分析,三品这也叫爱,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这句话产生的情感变化,从刚开始的不解,到发出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的感慨。升华拓展部分,爱是一道多解的题目,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心目中对爱的理解。至此,学生从刚开始的羞于谈爱,到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后来在《最美

    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