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学与问第二课时教案

栏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8-01-23 17:38:17

《六上学与问第二课时教案》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诗句和重点语句的意思。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学与问》
2.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是“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出示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的体会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二、学习2-4自然段
1.快速浏览2-4自然段,课文为了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一观点,举了哪两个事例?
2.交流:
哥白尼从小喜欢“问”,这正是他对科学奥妙不懈探求的开始。
沈括的故事,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3.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事例,认真读一读,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哥白尼的故事
(1)指名读
(2)“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问这问那、省略号”看出哥白尼爱提问
(3)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什么问题呢?
(4)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介绍哥白尼:在公元前四到三世纪,人们都认为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并且这种观点延续了1000多年,直到有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推翻了它。
(5)齐读这一段
5.哥白尼生活的世界离我们已经有400多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读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说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能者为师”的意思
6.交流沈括的故事
(1)指名读
(2)沈括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难题?
理解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问题爱思考,读好他的想法
(4)妈妈的回答解开了沈括的疑团吗?他又是怎样做的?
沈括遇到问题,从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求,所以来到深山的寺庙才能有所发现。
(5)介绍沈括:专门从事著述,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三十卷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有一年,沈括到河北去,经过太行山,看到山崖中夹有一层卵石和海生螺蚌化石。他十分诧异,经过认真研究,他认为太行山东面的陆地,就是海水夹带泥沙沉积形成的。沈括关于水侵蚀冲积作用的论述,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比西方学者早700年。在古代西方人还不知道石油是什么东西时,中国老百姓已经用这种黑色的液体烧饭点灯了,这也要归功于沈括。他曾在陕北一带,发现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他经过反复研究,弄清了这种东西的性质和用途,又动员老百姓使用。他给这种黑色的液体起了个名字叫“石油”,这个名字一直延用到今天。他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小结:看来,善于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引读,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2.齐读
 
四、总结全文
1.齐读
2.交流课前收集的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
课外,你还搜集到哪些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与同学交流交流。
(匡衡凿壁偷光;孙敬悬梁刺股;陈平忍辱苦读书;司马光警枕励志;孔子不耻下问。)
(出示名言)
 
五、小练笔。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把它写下来!
     学生交流。
[作业设计]  
1.补充习题上的作业
2.摘抄名言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问,那你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获得知识。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君子之学必好问。
学而知,问而广。
 
[板书设计]
学与问
学中问    问中学

推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升学联考检测试卷(带答案)
    六年级语文升学联考检测试卷(带答案)

    2013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检测试卷 时量:120分钟 总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枯涸(h) 踱步(d) 戛然而止(g) B.伎俩 (zhī) 要挟(xi) 不屑置辩(xi) C. 颓唐(tu) 蜷缩(juǎn) 忐忑不安(t) D.阻挠(no) 岔道(ch) 寝食难安(qǐ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脉博 静谧 唏嘘 焦躁不安 B.摩挲 璀璨 青睐 谈笑风生 C.伶俐 仓穹 慷慨 甘

    07-21
  • 冀教版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资料(练习题)
    冀教版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资料(练习题)

    一、看拼音,在写词语。 mo dn d j lng l jīng zhn jiān o ( ) ( ) ( ) ( ) ( ) 二、用画去括号内错误的字或读音。 (彻 砌)底 天(崖 涯)海角 圈(jun quān)养 勉强(qing qiǎng) (拆 折)除 完(璧 壁)归赵 景阳冈(gāng gǎng) 锲(q qi)而不舍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各( )己见 删( )就简 同心( )力 一言九( ) 波( )壮阔 风( )仆仆 抓耳( )腮 死得其( ) 四、根据情景,完成对话。 狮妈妈有两只

    07-21
  • 《姥姥的剪纸》教学后记
    《姥姥的剪纸》教学后记

    课题以《姥姥的剪纸》为题,深具含义:一是姥姥的剪纸技艺十分高超;二是这剪纸是我和姥姥深厚感情的载体。因此,在教学时以这两点作为教学的主旨与线索展开。 一找文中体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研读,课文中这些内容有许许多多,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还有具体的事例说明,可以一一找出来朗读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的意思。 二找文中体现祖孙情深的语句研读,姥姥对我的爱,课文中有三处主要的体现:1.我把姥姥的眼珠快按冒了,姥姥却只点了下我的鼻子。2.姥姥为了把我不去河里游泳给我剪了无数

    07-22
  • 听《理想的风筝》有感:极富特色地指导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
    听《理想的风筝》有感:极富特色地指导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

    今天,春光明媚,我在直塘小学参加了三校共同体研修活动。太仓实小的沈芳老师执教的《理想的风筝》一课令我受益匪浅。下面我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谈谈对沈老师的这节课的体会。 一.抓住关键词语作为情感主线,引领感悟文本 沈老师能抓住思念在教学中大做文章,她能以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作为情感的主线统领全文的教学。她以两个主要问题:1.刘老师留在作者(或你)心中的印象怎样?2.作者为什么刘老师这样一个非常平凡的残疾老师?来抓住课文重点组织阅读教学。学生就能十分顺畅地理解课文内容。沈老师善于点拨学生抓细

    03-01
  • 我来设计活动型课堂教学预案《最后一头战象》预习单
    我来设计活动型课堂教学预案《最后一头战象》预习单

    1、我认真阅读课文,至少读了三遍。2、字词大闯关(2)我觉得难读的词语并注音:我觉得难写的词语:我觉得难理解的词语并解释:我还有不理解的词语:3、按事情发展顺序完成下面的提纲,并借助提纲复述课文。 ( 英雄垂暮 )( )(依依泣别 )( )( )( 庄严辞去 ) 4、 读完课文,我还有一些疑问: 最后一头战象 第一课时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主要内容。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象鞍在嘎羧心目中的重要性。 4.体会

    05-16
  • 2016年上学期《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2016年上学期《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感情,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情感,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课前谈话: 聊聊昆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谁来读课题,请大家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一)出示预习单,小组交流 师:接下来啊,王老师要检查大家的预习有没有做到位。拿出预习单,和同桌交流。(二)根据预习

    01-03
  • 苏教版上册语文第14课《安塞腰鼓》教学得失谈
    苏教版上册语文第14课《安塞腰鼓》教学得失谈

    《安塞腰鼓》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民俗民风的选文,重点介绍了黄土高原上浓烈的民间艺术形式腰鼓。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这篇课文总有比较棘手的感觉,究其原因在于强悍有力的西北风与江南的温润风格反差很大,在教学中难以把握就属理所当然的。在研读本课时,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 在多次细读本文后,我发现既然是介绍民俗民风,那是不是可以从语言特点入手,在解构语言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领略文章语言的强大冲击力?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语言特点的品析上,设想是否通过另辟蹊径,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对照课

    08-18
  • 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作者用清新的笔触,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语言简练而生动。作者不仅将山沟里的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把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展现得清清楚楚,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农的勇

    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