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焦玫)

栏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12-29 18:17:04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焦玫)》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文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由四篇阅读材料组成,属于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一选自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课文按照游览路线由南到北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第二篇材料是一个关于太和门的故事,赞美了扎彩棚的能工巧匠;第三篇材料截取了一张图片,是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出示的对故宫博物院的简单介绍和参观路线引导;第四则材料是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区分了故宫开放与未开放地区。学习这篇课文不但从中获得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可以增强我们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本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前面通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这两篇课文,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的策略。本课给了四则形式多样的材料,课文前的导读部分提出了两个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在根据阅读任务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阅读策略进行有效阅读,完成阅读任务。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说明文、阅读非连续文本的能力,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通过多篇文本,进行筛选,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进而完成任务,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尤其是组合资料,进行讲解这个任务,完成起来尤为困难。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学生应该久闻其名,并对其有所了解。但从没到过故宫博物院的学生,对这个六百年的建筑还是存在陌生感,因此要结合书上图片并补充一些图片来引导学生体会故宫是宏伟的建筑群,拥有和谐统一的布局,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筛选阅读材料。
  2.从各种相关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完成故宫参观路线图设计。
  3.对材料中重要信息进行组合,并搜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各种相关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完成故宫参观路线图设计。
  难点:从各种相关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并对材料中重要信息进行组合。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熟悉任务,筛选材料
  (一)情境导入,认识故宫
  同学们,在中国有一所宫殿,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这所宫殿就是“故宫博物院”,(出示规模宏大的故宫图片,板书标题“故宫博物院”。)
  (二)读取任务,浏览全文
  1.打开课本,同学们会发现文章前的导读提示有两项任务,请同学们来读一读。
  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和同学交流,你会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以下材料:
  ☆为家人设计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2.同学们做出判断之前请先读一读材料,看看这材料分别讲述了什么?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把你的发现与同学分享?
  预设:同学们发现这篇课文是四篇材料组成的,类型不同,有文字,有图片;出处也不同,材料一是选自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材料二选自姜舜源的《故宫史话》,材料三、材料四都选自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2)概括阅读材料的关键信息。
  同学们通过浏览发现,感悟到这一次将会有四篇材料帮助我们完成任务,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这一次试着概括四则材料分别讲了什么?
  预设:材料一:故宫布局和主体建筑(根据学生板书)
  材料二:太和门的故事
  材料三:故宫参观提示
  材料四:故宫平面图
  3.根据任务,选择材料。
  根据我们了解的任务,你会分别从四则材料中选择来完成任务呢?
  预设:材料一、材料三四,完成任务一;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任务二;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带着任务去阅读,初步理解四篇材料的内容,根据任务做出选择。为后面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做好铺垫。)
  二、筛选信息,完成任务一
  1.回顾方法。
  同学们已经明确了帮助你们完成任务的阅读材料,下面开始完成任务一。任务一需要阅读三个材料,想一想在此之前我们归纳过“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有哪些?
  预设:
  (1)浏览内容法
  (2)勾画中心句
  (3)概括段意法
  (4)提取关键信息法
  (5)对比筛选法
  (6)查找资料法
  (7)根据方法,自主阅读
  2.自学提示。
  请在阅读课文时,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思考哪些是参观路线的关键信息呢?提取关键信息,并做出批注。
  3.分享信息,梳理信息。
  请同学根据你的阅读批注,讲述你选择的阅读方法,分享你的发现。
  预设:
  4.浏览全文,发现结构。
  第一二段是整体介绍故宫,从第三段开始是按游览顺序,这是完成路线图的重点。
  关注游览顺序,提取关键信息。
  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对照材料,把握信息。
  材料三:有两个出口,但不可逆行
  材料四:阴影部分不能参观
  5.统整信息,完成任务。
  根据学生发现的关键词,请他们在自己的学习单上,用彩笔(颜色清晰)勾画出路线。
 
  6.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请同学分享,并进行评价。
  主要路线:(由南向北)
  路线一: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补充路线二:进神武门,上燕翅楼,下来后去武英殿,再奔文华殿最后出东华门(参观特展,半日游览)
  老师点拨:同学们设计的路线大同小异,这是同学们认真阅读材料的收获。同时还要根据家人的时间,家人的身体状况,以及故宫博物院的特点来安排。近些年,故宫每年都在午门东西燕翅楼进行特展,展品都是几十年才展出一次的。因此在参观之前,查找资料合理安排路线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对自己设计的路线图进行调整。
  (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最后一课略读文,复习了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并运用到本课两个任务中,教师借助方法,联系生活帮助学生突破重点。)
  三、组合信息,完成任务二
  1.回顾任务,挑选景点。
  同学们完成第二个任务,你们需要选择一到两个景点进行讲解,你们会选择哪个景点?
  预设:太和殿;三大殿;内廷。
  过渡:大多数同学选择一个景点的时候都首选了太和殿,让我们再一起走进文本,发现太和殿的特点。
  2.聚焦太和殿,提取关键信息。
  介绍太和殿,你会选择哪些内容来讲解?小组合作进行选择,并进行分享。
  预设:
  整体样貌
  太和殿的龙
  太和殿的位置
  太和殿的作用
  老师点拨:同学们能抓住关键信息,介绍时还要有顺序,比如先说位置——样貌——特点——作用,还可以补充故事,突出特点时用上数字和举出例子来。
  3.小组合作,展示讲解。
  小组合作介绍选中的景点,面向全班进行讲解。听众可以进行互动:补充、评价、提问。
  教师按照学生需求,出示相关图片,并点拨:注意讲解时的语气,表达流畅,内容有趣、吸引人。
  小结:同学们精彩的讲解令人意犹未尽,尤其是介绍三大殿的同学引用了“太和门”的故事,让讲解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有同学提出了一些疑问,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故宫,才能挖掘故宫博物院多年历史中的故事,让讲解更引人入胜。
  (设计意图:先关注文本中描写最详细的太和殿,以理解太和殿的描写为台阶,帮助学生把提取的信息进行合理安排,完成讲解的任务,突破了本课难点。)
  四、总结全文,任务延伸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它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今天我们只能从课文中窥其一斑,但我们的任务还会继续,大家可以阅读《故宫100》,浏览故宫官网,统整搜集来的信息,完善路线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家人一起走进故宫,在这样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中感受它的魅力吧!
  (设计意图:本课学习以任务驱动,文本是完成任务的资料,学生通过选择阅读方式提取关键信息,进行信息组合完成任务。并延伸到课外,链接生活,感悟故宫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
         画路线图       介绍景点          阅读方法
  故宫建筑特点   游览顺序 方位   三大殿 内廷     提取关键信息法
  对比筛选法
  太和门的故事              前朝补充故事    浏览内容法
  故宫参观提示   由南向北 单向               提取关键信息法
  故宫平面图    阴影部分未开放              提取关键信息法
推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 2013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学月考试题试卷(含答案)
    2013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学月考试题试卷(含答案)

    二0一三年春小学六年级第三学月质量监测 语文 试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一、基础知识(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正确,写端正。(8分) Xiōng p kū tng Mi guī tng kuī Ku w m wǎng jiān ch chuǎi c (二)我会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打 (3分) 脸 颊 (ji xi) 猝然 (c z) 稚嫩(ln nn) 乘胜追击 (chg chng) 两鬓(bn bng) 载人(zi zǎi) (三)用查字典的知识填空(5分) 虚用

    07-21
  • 开展阅读活动《书香伴我成长》主题队会
    开展阅读活动《书香伴我成长》主题队会

    活动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给学生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

    07-22
  •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上)《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上)《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最后的姿势》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它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时发生的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所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真实事件所写的。谭千秋老师在灾难来临之际张开双臂,将四个孩子守护在身下,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为了更为立体地表现人物品质,作者还引用了最具说服性的三位人物的话语,侧面烘托谭千秋老师的英雄壮举,这样的描写使得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形象定格在我们心中,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瞬间。 教学目标: 1.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的人物形

    07-22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

    《荷塘旧事》主备人 何雪红 审核人 张自强 使用教师 张自强年 级 六年级 科 目 语文 单 元 第五单元课 型 展示解决课 计划课时 2课时 上课日期 2013.10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之情。 能力目标: 2. 领会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

    07-22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钱学森》教案第二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钱学森》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钱学森的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 通过上节课的自读课文,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1955年9月,在美国留学的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乡的旅程,此时,他的心中是怎样的激动与急切呀!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这一点? 2、 交流 多么希望不是而是 (早日回到祖国,参与祖国的发展建设) 劈波斩浪、

    02-01
  •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王艳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王艳

    一、课文内容分析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文章既表现出了谨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有一些生动的描写,让学生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自然段,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并从理论上提出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第二部分

    12-29
  • 在相同的题材“秋”中感受不同的“秋”的韵味
    在相同的题材“秋”中感受不同的“秋”的韵味

    为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水准,更深入、更细腻、更精准地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品悟诗人的心境,我在班级开了一节组诗课在相同的题材秋中感受不同的秋的韵味。 笔者以为,在组诗教学的课堂中,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在组诗主题明确的情况下,要做到一课一得,就要有所取舍。如学与春天相关的诗歌时,一堂课就聚焦在节奏主要教节奏,带着学生读诗涵咏,读出诗韵味。古诗讲究韵律、节奏,深究其

    03-23
  • 《老人与海鸥》课文六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课文六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琼中县第一小学 王梅莲,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组人与动物单元中的首篇课文。文章结构清晰,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老人喂鸥、唤鸥、谈鸥等场景,表现了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的情感;第二部分通过海鸥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表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从文章表达的情感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人与动物之间浓浓亲情绘成的动人画面。老人的过世固然让人感伤,但作者想留给我们的并非是悲凉,文章

    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