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教学设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赵丽娜)

栏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12-30 13:57:51

《《竹节人》教学设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赵丽娜)》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文内容分析
  第三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带着目的阅读,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文处于本单元第一课。通过本文的阅读,学生要学习:1.根据目的对阅读材料进行取舍,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的干扰。2.确定内容后,还要运用以前掌握的阅读策略,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达到阅读目的。
  本文以回忆性的文笔描写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也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学生在完成这三个任务时,可以主要聚焦于文章的部分内容进行阅读,是学习聚焦阅读重点的良好范本。同时,三个任务又是相互联系的。学生要关注文章的整体性,前后关联,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从生活体验角度来看,《竹节人》这篇课文是作者对儿时的一个游戏的回忆,不但有对游戏工具的制作过程,还介绍了游戏的玩法,同时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这种游戏的喜爱之情,更传达着他对童年生活的眷恋。生活在都市的00后的孩子们阅读本文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虽然他们的玩具更新颖,更丰富,却很难产生这种淳朴的感受。对妙趣纵横、诙谐幽默的文本语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学生对传统玩具有一定认知,对玩具说明书比较了解,这些生活经验为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从阅读策略角度来看,学生通过前几册阅读策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等阅读策略,并在长期的语文阅读实践中学会了批注、想象等多种阅读方法,这些都会成为本文阅读的基础,支撑学生选择运用不同策略进行阅读。但是,如何选择阅读策略,选择哪些阅读策略,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
  (1)从小到大,你都玩过哪些玩具?最喜欢什么玩具?
  (2)老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和你们的不太一样,我们一般都会自创玩具,简单的材料,就可以制作乐趣无穷的玩具。一起来看看吧。(师出示玩具图片)最后定格在“竹节人”。
  (3)有同学玩过吗?一位叫范锡林的作家,对这个玩具是情有独钟。这里面到底有着怎样的趣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师板书课题:竹节人
  生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
  范锡林:笔名雪凌,江苏靖江人。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作者的武侠小说独树一帜,独创一格,十分有新意。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少年传奇小说和童话作品的创作,并有“范锡林少年大传奇系列”出版。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打开话匣子,用教师童年的玩具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渗透文化传承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玩具的兴趣,以及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字词的预学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1)读准字音,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风靡 俨然 一绺 悻悻然 窦尔敦 偃月刀
  叱咤风云 弄巧成拙 虎视眈眈 鏖战犹酣 赫赫伟绩
  (2)强调字形,听写重点词语后对照修改。
  豁 凛 疙瘩 磕 颓
  (3)理解词语,放入语境朗读。
  悻悻然:形容怨恨失意的样子。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鏖战犹酣:战斗正在进行,场面十分激烈。
  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尝试概括各部分内容。
  2.学生默读,小组交流,教师引导梳理。
  第一部分(1—2):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都是自己做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了斗竹节人。
  第二部分(3—17):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以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第三部分(18—29):写“我”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下课后,“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竟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3.运用串联段意的方法,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竹节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迷上了斗竹节人的游戏,作者既写了做竹节人的方法,又介绍了斗竹节人的玩法,尤其回忆了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对文本建立整体感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适时点拨与练习,夯实基础。此外,引导学生在读后梳理内容,关注篇章,学习概括。
  (四)聚焦任务,引发质疑
  1.聚焦课文前的三项任务,你在阅读时分别需要关注哪些内容?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小组交流,补充完善。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3—7自然段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8—19段;20—23自然段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0—29自然段
  3. 针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教师引导梳理。
  预设:(1)为什么要写教师玩竹节人的故事?
  (2)关注了这些内容后,怎么完成这几项任务?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结合三项任务进行简单批注。
  第二课时
  (一)回顾任务,明确分工
  1.上节课,我们结合课文前的三项任务,分别关注了不同的课文内容。(出示任务表格,请同学回顾)
  2.出示上节课梳理的质疑,这节课,我们结合这些疑问,继续聚焦这三项任务展开阅读。
  3.梳理方法,明确分工
  (1)之前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浏览全文,筛选提取,展开想象,复述……)
  (2)在完成每一项任务的时候,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完成任务时进行实践检验。
  (3)小组成员可以怎么分工?
  小组长:组织讨论
  记录员:结合记录单,记录组内实施过程中的方法。
  观察及汇报员:观察组内是怎么完成任务的? 哪些方法有效,还有其他方法吗?汇总组员的信息,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有目的阅读、解决阅读任务的基本方法,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激发学生思考并独立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为有效合作提供支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聚焦任务,展开阅读
  1.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小组汇报时说清楚关注的内容,以及过程中的步骤和方法。
竹节人制作指南
准备工作 材  料:毛笔杆1-2支
工  具:
制作过程 第一步: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做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第二步:
第三步:
基本玩法    
  预设:重点关注以下问题的及时点拨
  (1)筛选了哪些信息,提取了哪些信息?
  (2)文本的语言怎样转化成制作指南的语言?
  (3)准备哪些材料,分为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需要做什么?
  (4)还有哪些细节没有介绍清楚?如:线头打结等。
  (5)联系下文,怎样说清楚玩法?
  ……
  (2)思考:哪些阅读方法用在这一任务中特别有效?
  教师结合任务一进行小结:板书有效的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真实情境,真实阅读任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此环节以指南为例,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转化,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筛选有效信息,提炼统整信息,转化加工信息等语文综合能力。
  3.小组从任务二和任务三里面任选一项任务,运用刚才的方法合作完成。
  4.小组汇报任务二,教师适时引导体会。
  (1)斗竹节人的“古战场”有趣。
  斗竹节人的“古战场”就是这些破旧的课桌,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
  出示: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这句带有夸张色彩的句子写出了课桌的破旧,正是这样的课桌反而成了我们玩竹节人的好场所。)
  (2)竹节人的样子有趣。
  玩游戏时的竹节人是怎样的呢?
  出示: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被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圈画出描写竹节人样子的词句,指导朗读。
  (静立不动的样子: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呆头呆脑的傻样子;动起来的样子: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从作者对竹节人的描述中可见竹节人的有趣。
  (3)竹节人的装饰有趣。
  竹节人有哪些装饰特别有趣?
  (4)思考:斗竹节人真是趣味盎然!你们在完成任务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小结并板书)
  这样的乐趣,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别人体会到呢?(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由扶到放,学生结合任务一的完成进行自主地选择任务,运用有效阅读方法完成任务,并用不同方式来进行呈现,进一步培养了自主阅读的能力。
  5.学生汇报任务三,教师适时引导。
  (1)学生汇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2)追问:你们能够把故事讲生动有趣的秘诀是什么?
  预设: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关联前文,进行合理的想象。
  (3)引导关注老师和“我”的变化,融入讲解之中。
  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情变得怎样?(小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设计意图】后两个任务的完成,方式不同,但与第一个任务彼此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了有一定逻辑关系的活动链,在言语转换与实践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三)归纳总结,迁移运用
  1.回顾板书:有什么发现?
  预设:(1)阅读时明确阅读目的。
  (2)根据不同的阅读日的要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2.出示单元学习要素和文章前的一 段导读,现在你又有了哪些理解?
  3.迁移运用,课后实践。
  结合今天的阅读收获,阅读冯骥才的《花脸》,结合以下任务,聚焦阅读内容,选择阅读方法。
  (1)向别人介绍花脸的样子。
  (2)讲述“我”闯祸受罚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推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 2013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学月考试题试卷(含答案)
    2013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学月考试题试卷(含答案)

    二0一三年春小学六年级第三学月质量监测 语文 试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一、基础知识(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正确,写端正。(8分) Xiōng p kū tng Mi guī tng kuī Ku w m wǎng jiān ch chuǎi c (二)我会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打 (3分) 脸 颊 (ji xi) 猝然 (c z) 稚嫩(ln nn) 乘胜追击 (chg chng) 两鬓(bn bng) 载人(zi zǎi) (三)用查字典的知识填空(5分) 虚用

    07-21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分类复习填空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分类复习填空题

    一、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1.应怜________印________,________久不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 叶绍翁 《游园不值》() 2、千里莺啼________,________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唐 杜牧《江南春》() 3、________一树高,万条垂下________。() 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唐 贺知章《咏柳》() 4、_____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

    07-21
  • 小学六年制第十二册《詹天佑》教学目标设定
    小学六年制第十二册《詹天佑》教学目标设定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第十二册的精读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 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我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第二教时,重点研读的是课文重点段落2、3段。我将目标定为:

    07-22
  • 自读感悟,品读人物——《詹天佑》教学反思
    自读感悟,品读人物——《詹天佑》教学反思

    《詹天佑》讲述的是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的要挟嘲笑,克服重重困难设计建造了京张铁路,给帝国主义者以有力的回击这一故事。课文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引出文章,通过详细介绍詹天佑克服困难建造铁路来反应人物的圈圈爱国之心。教学中,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以小组合作,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建造铁路的困难在勘测路线、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这三个环节中处处有体现。教学中,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组内研读,要求通过阅读,找到詹天佑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他如何去克服的?(可以用图示表示)

    07-22
  • 《穷人》教学案例设计
    《穷人》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他人的美德。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板书穷,同学们,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穷人》,它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

    01-03
  • 何丹红老师评杨亮老师执教《山谷中的谜底》一课
    何丹红老师评杨亮老师执教《山谷中的谜底》一课

    《山谷中的谜底》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启发人们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因此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我们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杨亮老师在教学本课时,用了六个词语铁骨铮铮、不屈不挠、宁折不弯、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导入课文,一开始的教学基调是直面人生,铁骨铮铮的。 利用文本教学时,从面对现象探究谜底得到启示生发人生感悟这样的思路展开教学。紧扣文本的关键词句,一波三折,逐层探究。精彩点在于教师抛出观点:

    07-26
  •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12册《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12册《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课文,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

    03-28
  • 让花朵在寻梦中绽放——《一棵小桃树》教学简案
    让花朵在寻梦中绽放——《一棵小桃树》教学简案

    唐小平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理解小桃树历经的磨难和我成长过程的关系,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3、初步体会明暗线并行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学习小桃树为梦想而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初步具备直面风雨的勇气和正视生命挫折的认识。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理解小桃树历经的磨难和我成长过程的关系,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明暗线并行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

    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