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五次设计)

栏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0-12-15 16:09:25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五次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三、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一、通过创情景朗读,感受西蒙悲惨命运以及她关爱孩子的善良品质。

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揣摩桑娜的内心矛盾,体会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说明要考考大家的记忆力)

在一个季度干旱的季节,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为缺水而困扰着。小熊猫为了给大病缠身的叔叔找水喝,已经走了三天三夜。第四天清晨,当它睁开眼时,他发现一只乌龟正用乞求的眼神望着它,说:“熊猫弟弟,求求你救救我的儿子吧!它的病需要你头上的几根毛发做药引子才能治好。”小熊猫想起了母亲对他说过的话:“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这是善良。”于是它毫不犹豫地拔下了自己头上的几根毛发交给乌龟。这时候,乌龟不见了,它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大碗,碗里装满了清澈的泉水。小熊猫高兴的捧起水,这时它才感觉原来自己也渴得快不行了,它多想痛痛快快喝下这碗水,可它又想起了母亲对它说过的另一句话:“在自己也迫切需要帮助时,还主动帮助别人,更是善良。”于是它打消了喝水的念头,小心的端着水向叔叔家走去,刚跨进门口,突然,这碗水不见了,它的面前出现了一口井,井里喷出甘甜的清泉……

提问:谁记得小熊猫的妈妈对它说过的话?

出示: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善良。

      在自己也迫切需要帮助时,还主动帮助别人——善良。

学生齐读

(设计理念:故事导入,既减少公开课中孩子们的紧张,又能很快拉近师生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为课文的学习穿针引线。)

二、          快速阅读课文,找最能体现穷人善良的句段,由重点句段切入课文。

1、提示学习长文的方法:抓重点句,把长文读短。

2、找出最能体现穷人善良的一句话:“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3、引导理解:“这样做”指什么?分别是哪些段落写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和为什么“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提示学法:联系上下文。

(设计理念:由重点句段入手,把长文读成短文,引领全文内容的学习。)

三、          精读课文,感受桑娜的善良。

(一)学习第七小节,感受“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的善良。

1、默读第七小节,思考: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说话练习:如果不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

                      因为             ,所以桑拿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3、导问:此时西蒙丢下的两个孤儿,最需要什么?(帮助)假如你就在当场,你会怎么做?桑娜又是怎么做的,齐读“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由此看出,桑拿是怎样的一个人?(善良)

4、再次出示故事中的句子: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善良。

学生齐读这句话。

(二)学习第一二小节,感受桑娜“在自己也迫切需要帮助时,主动帮助别人”的善良。

1、轻声朗读第一二小节,思考:为什么桑拿的心跳得很厉害?

2、突出关键词“勉强”“填饱”,通过“理解——朗读——谈感受”的学习步骤,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桑娜一家的艰难穷苦。

说话练习:因为           ,所以桑拿的心跳得很厉害?

3、启发思考:桑拿的心跳得厉害,除了因为家庭的困难,还有别的原因吗?引导学生体会此时的“心惊肉跳”,为丈夫担忧的心情。

4、引导用“因为……更因为……所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进行说话练习。

5、导问:此时的桑拿需要别人的帮助吗?不但需要,而且……?在自己迫切需要帮助时,仍主动帮助别人,可见桑拿是个怎样的人?(善良)

6、出示句子:在自己迫切需要帮助时,主动帮助别人——善良。

导读:

师:当她想到,自己的五个孩子今后将会更苦,碗里的黑面包将会更小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师:当她想到,自己的丈夫今后将会更加艰难,起得更早,回得更晚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师:当她想到,万一今晚丈夫再也回不来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师:当她想到,如果丈夫今晚再也回不来,她的命运将会像西蒙一样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7、让学生观察两个“善良”的大小,说说为什么第二个更大些?从而体会此时更深层次的善良。

(设计理念:这两个环节的学习,是按照“善良——更加善良”的层递式设计,逐层推进,培养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主题思想的阅读习惯。同时,通过师生配合朗读,重复重点语句,更有利于渲染气氛,感染学生,加深体会。)

(三)学习第九小节,感受“桑拿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

1、导读:“但是,当看到自己的床上多了两个脑袋,当想到孩子们饭碗里的黑面包将会更小,想到自己冒着寒冷和风暴出海打鱼的丈夫,想到自己的丈夫万一今晚再也回不来时……桑娜脸色苍白——齐读此段”

2、师追问:“桑那为什么会如此忐忑不安,难道她做错了吗?”

“难道桑娜该挨揍吗?她是活该吗?是自作自受吗?”

“既然不该挨揍,桑那为什么说“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体现出桑娜的什么品质?(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3、出示句子:“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善良”让学生边读边体会,这种善良与前两个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从而体会其更加高尚。

4、学法指导,朗读指导,加深体会。

提示:桑娜这种逐层加深的善良我们是通过什么感受到的?(心理活动描写)请找找文中还有那些心理活动描写,并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

分角色朗读:每一个省略号换一个角色,最后一句“嗯,揍我一顿也好!”全班齐读,通过朗读表现出此时桑娜的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四)重温善良。

1、齐读三句善良短语。

2、再读板书的三个“善良”,要求不断提升,越来越强。

(五)再读课文,感受西蒙还有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

1、启发思考:课文中具有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的穷人,只是桑娜一个人吗?(还有西蒙、渔夫)

2、回读第三到七小节,体会西蒙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1)介绍一种读书方法——回读法

(2)回读第三到七小节,谈谈回读的收获。

预设:突出重点句“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理解重病缠身的西蒙宁可自己受冻,也要把温暖让给孩子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朗读“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读出西蒙伟大的母爱。

3、朗读体会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1)说说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体现在哪儿?

预设:“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重点理解“熬”所体现的渔夫准备过更艰苦、更辛劳的日子。

(2)有感情朗读“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读出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朴品质。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说话练习:

桑娜宁可           ,也             。

西蒙宁可           ,也             。

渔夫宁可           ,也             。

2、回归整体,深化主题。

导问:桑娜、西蒙、渔夫在课文里都是——穷人!

这样的穷人,你们觉得他们穷吗?(不穷)

3、深情地朗读课题,反复三遍,逐遍加深。

(设计理念:前三个环节的设计,突出一个点——桑拿的善良,体现了把短文读细读透的过程,是文章主题不断升华的过程,三个善良的逐层递进,使课堂教学的主线更加突出,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并细致感受、品味作家语言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同时渗透学法指导以及说话训练,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第四、五个环节,把点串成线,主要是回归主题,深化主题。第六个环节,把线铺成面。并且通过语言训练,加深对善良的同情、呵护。)

四、重温善良名言,写写善良名言。(音乐)

1、回忆课堂中的善良名言并再读一读。

出示: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善良。

      在自己也迫切需要帮助时,主动帮助别人——善良。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善良

2、写一写善良名言。

每人发一张爱心卡,写下自己积累的或独创善良名言。

3、分享善良名言。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实现语文学习由“感悟文本——积累语言——应用语言”的过程,通过赠送善良名言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有让学生完成了由学习善良到行动善良的应用过程)

板书设计:

                        9  穷人

                            善良

                     善良

             善良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12月12日日上午第三节我在我校多功能厅上的展示课,由于我校的六年级早已学过这篇文章,所以我只能借班上课,借我校五(3)班上。

这是我第五次修改后的《穷人》,第五次修改的地方不多,只是做了一些细节的修改,增加了一些铺垫式的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弥补了第四回体现不够充分的“工具性”,自我感觉这样处理更细腻些。

今天整个课堂的推进比较轻松。我原来很担心五年级的学生学六年级的课文,尤其像这样的长文会很困难,想不到五(3)班的同学竟然学得这么轻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论是朗读还是发言,学生大都表现出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激情,可惜也有一部分学生不太能跟上,整体感觉比较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课后钟主任对我说хх教研员认为这课上得很好,应该刻录个光盘给大家。淑美老师笑着迎上来说“第五次修改的就是不一样,很顺畅,看着舒服。看来好课就需要这样不断打磨。”走出多媒体厅,邢校长也跟我们聊开了:“这三节课跟以前比,又上了一个台阶……尤雄这节上了第五次了吧?就应该这样反复磨练,上过十次后,你就可以拉出文昌了。……文昌这些老师的课真不简单,改天拉出去一定会让人眼前一亮的!”后来,还有好多熟人和同事笑着鼓励我,其中湖山教研员明哥就向我竖起大拇指:“很不错!你这种课是精心备出来的,高年级的长文就应该像你这样教!可惜今天是‘回锅肉’”我不明白:“什么‘回锅肉’”因为我们在上次南京一行中已经是哥们儿了,所以说活没顾忌。明哥压低声音说:“哎,你这是六年级第9课,学生早学过了嘛!”这可把我逗乐了:“你知道我用什么年级学生上课吗?五年级的,这是五(3)班的学生!”明哥更乐了,嘴巴努得圆圆的,眼睛也瞪得圆圆的……我感觉这样的团队真的能带给人力量,带个人乐趣,起码今天。

中午吃饭时,林道宏老师十分肯定这种长文短教的方法,并说找重点句对于学生是一个难点,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这正是我之前一直担心的地方,在景山的四次课堂,只有第二次学生能很快找到重点句,其它三次都是我逐步引导后学生才找到的。也正是出于这份担心,所以当学生一下便找到后我便得意忘形:“哇,真厉害!一下子就找到了”,破坏了整堂课静穆、凄美的调子。备邢校长逮了个正着:“就想唱歌走调,破坏了整堂课创设的氛围。”另外邢校长还提出两个对比句的出现顺序:“1、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还只能填饱肚子。2、勉强填饱肚子。勉强吃饱。”如果调换过来效果将更好:先体会“填”的简单无味,再体会“勉强”的不充分,更能体会其贫穷。当时林道宏老师也很赞同邢校长的意见。我觉得邢校长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很敏锐,的确应该调换过来。我还体会到了什么叫反复“打磨”,这就是打磨。
推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模拟考试题(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模拟考试题(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期语文模拟检测(一)班级: 姓名: 积累运用(24分) 一、默写《矛与盾》全文。(2分) 二、看拼音写词语。(4分) pn shān wǔ mi piē jin s n ( ) ( ) ( ) ( ) chn xī jiǎo xi jǐng t miǎo sh ( ) ( ) ( ) ( ) 三、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1、竣工 面面相觑 悬崖峭壁 攀山越岭 2、要挟 岌岌可危 忧心忡忡 万籁俱寂 3、缅怀 溘然长逝 奄奄一息 鱼贯而出 4、伫立 突兀而来 若无其是 愚不可及 四

    07-21
  •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社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条理清晰,说服力强。由于是说明文,文中用了不少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地球资源的缺乏和不能移居的事实。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这些数字的庞大、例子的遥远,仍然感觉很抽象。这时,我就采取列举实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如,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来说明地球的渺小: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粲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

    07-22
  • 苏教版上册语文第14课《安塞腰鼓》教学得失谈
    苏教版上册语文第14课《安塞腰鼓》教学得失谈

    《安塞腰鼓》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民俗民风的选文,重点介绍了黄土高原上浓烈的民间艺术形式腰鼓。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这篇课文总有比较棘手的感觉,究其原因在于强悍有力的西北风与江南的温润风格反差很大,在教学中难以把握就属理所当然的。在研读本课时,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 在多次细读本文后,我发现既然是介绍民俗民风,那是不是可以从语言特点入手,在解构语言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领略文章语言的强大冲击力?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语言特点的品析上,设想是否通过另辟蹊径,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对照课

    08-18
  • 《鲁滨逊漂流记》课文阅读交流教后反思
    《鲁滨逊漂流记》课文阅读交流教后反思

    每次磨课,总能带来一些收获。不管是从学生、老师们身上,还是从课的设计和落实上都能得到一些启发,让我对课堂教学产生新的想法。这次《鲁滨逊漂流记》的教学带给学生最大的养分应当是从故事本身得到的人生启示,而精彩语句的积累也能为学生的知识层做些添补。 这课最遗憾的还是把自己太当老师了,冲淡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我自己读书很深入,包括精彩语句找得也比较精到。可是我只顾自己找来给学生分享,却忘记了这块地是学生的了。因此,这课的第一个要改进的地方就是要把读书的主动全还给学生。 我所要做的是教给学生提炼读书的方法,具体就是教

    09-13
  • 六上学与问第一课时教案(公开课)
    六上学与问第一课时教案(公开课)

    [教材简析]《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勤学好问,先讲为什么要问,再通过哥白尼的具体事例来证实这一小观点,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然后又讲有了问题要请教别人和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两个小观点,这里面有个递进关系,教育学生要善于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全文,发出从小要养成勤学好问习惯的号召。 这样的说理性文章虽然以前学过几篇,但毕竟接触较少,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如作者的观点、例证所说明的问题,作者的结论等学生一般能通过阅读了解,但是对于说理性文章严密的逻辑层次,语言表达的准确科学性,说理文的特

    01-23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详细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详细教学设计

    乐东思源实验学校陈康,教学目标:1、 会读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五壮士壮的具体表现。 3、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并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句子,培养学生多元感悟。 教学重难点: 1、会读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 1、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电影片段,说感受。 2、抗日战争期间,易水之畔,狼牙山巅,传诵着一个

    09-27
  •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薛晨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薛晨

    一、课文(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的题目是______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一篇半命题习作,与以往全命题记事习作不同的是,本次习作给予学生补充题目的自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链接生活中的

    12-28
  • 《老人与海鸥》课文六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课文六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琼中县第一小学 王梅莲,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组人与动物单元中的首篇课文。文章结构清晰,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老人喂鸥、唤鸥、谈鸥等场景,表现了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的情感;第二部分通过海鸥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表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从文章表达的情感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人与动物之间浓浓亲情绘成的动人画面。老人的过世固然让人感伤,但作者想留给我们的并非是悲凉,文章

    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