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0-03-26 16:54:3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本课以探索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倍数关系为重点,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可以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应用求圆的周长的问题,还为以后学习求圆柱的侧面积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喜欢自己动手实践,教学时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学生已经有了圆的周长的一般性概念,只是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所以,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圆周率的值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做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

师生齐准备:

教师:4个直径分别是4厘米、6厘米、8厘米、10厘米的硬纸圆片。

学生:自作硬纸圆片、直尺、小剪刀、细绳、计算器。

设计思路: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课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并在小组合作下动手实践,成功地测量出圆的周长。又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通过计算、观察、分析发现规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利用规律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激发兴趣

1、亲自体验

大家都知道我们校园大道两旁的草坪上有两个花坛,左边一个是正方形、右边一个是圆形。请同学们分别沿着边沿走一圈,看看哪边的路长。

2、全班交流

要想知道哪边的路长,只要比较什么就可以了?怎样比较?全班交流一下,下节课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来。

【设计意图:让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空间,回归学生的身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二、解决悬念,导入新课

1、解决悬念

师:同学们,要想知道哪边的路长,只要比较什么就可以了?怎样比较?

通过课前的交流得出:要想知道哪边的路长,只要比较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就可以了。

2、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有办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吗?(生回答)圆的周长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解决课前悬念,又让学生带着新的悬念进入学习,再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三、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学过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师拿着这两种图形边演示边说)那么你们知道圆的周长在哪里吗?现在拿出课前准备的圆片,同桌互说并且用手演示给你的同桌看看。

(1)演示时应注意什么?(起点和终点)

(2)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3)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并充分交流。

(4)师生共同概括总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充分交流得来的结果,学生对知识的得来更深刻。】

2、谈话激趣

师:我们要想知道圆形花坛的周长和手中圆片的周长,应该怎么做?(生:量)

师:如果这个圆很大很大怎么办?像我们的学校、甚至我们整个村委会、整个地球这么大,我们小学生还能量吗?(生:计算)

师:怎么计算呢?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在千百次的实验中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是不是也来做个实验,看看圆的周长与直径究竟有什么关系?

3、学生自主寻找测量圆的周长

师:把准备好的4个不同直径的圆片发给每个小组,并把下表格贴在黑板上

研究对象

直径

(厘米)

周长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提问:圆的周长用直尺测量方便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化曲为直,量出圆的周长呢?

(2)小组合作,寻找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教师巡视,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中去。

(3)组织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绕绳法和滚动法。

(4)寻找不同方法的学生分别上台演示,并说说测量方法的过程。

(5)不同小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把结果填入相应的表格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体交流探索测量一般圆形周长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养成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4、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学生计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与该圆直径的倍数关系,教师根据学生计算结果填入相应的表格里。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通过我们的实验和计算,再观察黑板的表格,请分析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3)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全班交流。

    (4)交流发现:圆的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设计意图:在学生较好的获取了圆的周长的意义后,又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地和极高的兴趣在实验结果中观察、分析圆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达到了感知和理解的目的。】

5、介绍圆周率

师指出:经过实验证明,圆周长确实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5…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取它的近似值3.14。其实很早以前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这个规律,下面就请大家翻开课本第63页学习“你知道吗?”通过学习老师也希望大家像数学家祖冲之一样,在学习上有不断的探索精神,将来我们也能成为数学家。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圆周率的来历,让学生为我国古老而悠久的文化与祖先的聪明才智所折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学习的积极性。】

6、推导圆周长的公式

师:根据圆周率的含义,你想说什么?

(1)引导学生说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2)引导学生归纳:圆的周长=直径×∏。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字母公式你会表示吗?板书c=∏d。

如果知道半径r呢?板书c=2∏r。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了圆的周长的公式,要求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直径或半径)

齐读公式

【设计意图:知识到这里已是水到渠成,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充分相信学生,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四、教学例题1.

    (1)出示例1,学生读题,并说说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个别学生上黑板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组织全体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刚刚总结出来的公式,放手让学生试着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五、巩固运用

1、填表

半径r(m)

直径d(m)

周长c(m)

2、老师已经量过我们草坪上圆形花坛的半径是4米,请同学们算一算,沿着它的边沿走一圈是多少米?

课后回去再想办法求出正方形的花坛的周长,再比较一下圆形花坛的周长大,还是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大。

3、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4、一个呼啦圈的直径是0.95米,它的周长约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5、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30分钟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既注意公式的简单应用,又注重使学生能熟练应用公式解决不同情况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在生活的价值。】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圆的周长。请你告诉大家你学会了关于圆的周长的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加深记忆和理解。】

七、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绕绳法和滚动法

圆的周长=直径×∏

                        c=∏d  或   c=2∏r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更明了、清楚,一目了然。】

自我评析:

1、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本节课选取实际生活周边的场景,让学生课前亲身体验,充分交流等学习方法进入新课学习,真真正正地把数学融入生活。

2、在亲自实验中实现新知识的生成

在学习探究圆周率这个环节中,我充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以及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为一体的活动中学习,一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二是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破了难点,水到渠成地实现新知识的生成。

3、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应用意识

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知识是有用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本节课的练习设计既注意公式的简单运用,又注重应用公式解决不同情况的实际问题。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观念。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测量圆的周长、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等活动,让学生是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并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推荐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 六年级下册数学小升初冲刺模拟试题(期末试卷)
    六年级下册数学小升初冲刺模拟试题(期末试卷)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期末试卷(一)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1.四十五万六千零九十写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万。 2.3.07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4小时12分=( )小时 3.2.5∶ 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4.18和24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约数是( )。 5.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5厘米,,实际距离是( )千米。 6. 的分数单位是( ),增加(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后,结果是1。 7.在0.43、0.43、43%和 这

    07-21
  • 2013年小学升初中数学复习必考试题汇总
    2013年小学升初中数学复习必考试题汇总

    一、填空:(基础训练) 1、3.85立方米=( )立方分米 4升40毫升=( )升 2、用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焊成一个正方体框架(接头处不计)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8( ) 一个教室大约占地48( ) 一辆小汽车油箱容积是30( ) 小明每步的长度约是60( ) 4、20以内的自然数中(包括20),奇数有( )偶数有( ) 5、在14、6、15、24中( )能整除( ),( )和( )是互质数 6、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两

    07-21
  • 青岛版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升级模拟试题
    青岛版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升级模拟试题

    2012-2013学年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快乐填空。 1.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剪成8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全长的( )。 2.4.78公顷=( )公顷( )平方米。 3. (小数)=( )% 4.把0.142 8、0.142、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 5.某班今天到校36人,有4人缺席,则该班今天的出勤率为( )。 6.在一幅比例尺为 千米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8.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7.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这三个量

    07-21
  • 六年级数学上册利润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利润练习题

    1. 妈妈打算花掉500元钱购物,甲商店以打八折的措施优惠,乙商场满100元送20元购物券。你认为妈妈在哪个商场购物合算?2. 李老师为学校购买足球,甲商店的这种足球买四送一,乙商场的这种足球是八折出售。李老师要买30只足球,去哪家商场合算呢? 3. 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仍能获得20%的利润,定价期望的利润百分之几是多少? 4. 一种商品,进价是200元,售价为240元,这种商品卖出后所获得的利润占成本的百分之几? 5. 一种商品,先提价二成出售。因畅销不畅,又降价二成。这种商品现在的价格是原价的几折

    07-21
  • 六上《圆的认识》听课反思
    六上《圆的认识》听课反思

    今天听了沈老师的《圆的认识》,这是一堂扎扎实实的课,我感觉仿佛我也是学生置身于课堂中,不敢开小差,认真的倾听每一个环节。下面从几个方面说说我的感受: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圆的美 课的一开始让孩子说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接着让孩子们欣赏了大自然中的圆,建筑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标志设计中的圆......让学生感受生活美的同时,从中发现有关数学的成分----几何图形,这样让学生从已有认识圆的经验到认识生活中的物体到认识数学上的几何图形,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从生活中

    05-11
  • 观察图形中的隐含关系来解题
    观察图形中的隐含关系来解题

    六年级下册我们接触到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数学报上的挑战自我中有这样一道题:图中蓝色阴影部分可以做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 首先看到这题的时候会感觉到条件非常少,似乎只有一个条件,即大长方形的长度是24.84cm。请你仔细观察这个图形,回忆求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你能发现什么? 我想到了圆柱底面周长就是展开后长方形的长,C=d,显然这幅图中长方形的宽是2d,不可能是底面周长,即长方形的长才是围成圆柱的底面周长。发现了这个小秘密后一切迎刃而解,假设圆形的直径是d,则d+d=24.84cm

    01-10
  • 好玩的数学----小学数学乡村骨干教师培训站第13次教学观摩活动心得
    好玩的数学----小学数学乡村骨干教师培训站第13次教学观摩活动心得

    徐州市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名师展示课,一学期一次,这是非常难得的与全国名师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活动第一天请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可惜因工作原因没有去,第二天我听了两位年轻特级教师的课以及专题讲座,收获感受很多,最深的是来自厦门的李培芳老师的生本数学。 李培芳老师,非常年轻,也就是三十多岁的样子,上课之前看到他,如此年轻的特级教师,从内心来讲没有对他报有多高的期望值。主持人张兴朝校长做了一

    03-12
  • 培智学校校本教材《平均分》教学设计
    培智学校校本教材《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培智学校校本教材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和重要性。教材中设计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和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为认识除法打好

    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