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乘法》试一试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材案例分析

栏目: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8-11-28 11:18:38

《《认识乘法》试一试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材案例分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数学“试一试”环节的设计要突出数学之间的联系,要达到巩固知识、拓展思维的目的,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因此在对“试一试”环节的处理,要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提出问题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本文就几例小学二年级数学“试一试”环节的设计进行了案例分析。

案例一:《认识乘法》试一试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材20页。

在学生通过例题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对“几个几”的认识后,我做了一下设计:

准备学具:每人20根小棒,一份表格。

要求:

1、根据表格先自己摆出5个2,完成表格;

2、小组交流汇报(表达清晰、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3、小组学生合作,学生说出摆几个几,小组其他同学摆一摆、说一说,并完成表格。

4、小组交流(交流内容:摆的几个几,材料和填写的表格等。)

小组展示:(实物投影展示,边表达边操作。)(选出几种进行比较)

生1:我摆的是4个3,每堆有3根,有4堆,加法算式是:3+3+3+3=12

就是4个3相加得12。

生2:我摆的是4个2,每堆有5根,有2堆,加法算式是:2+2+2+2=8

就是4 个2相加得8。

生3:我摆的是4个6,每堆有6根,有4堆,加法算式是:6+6+6+6=24

就是4个6相加得24。

师:这三种方不同的摆法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本环节不仅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交流等过程,进一步感知“几个几”的含义,同时还组织了学生在小组之间摆一摆、说一说,最后并将几个学生的摆法进行比较,以丰富学生的对“几个几相加”的感知。

案例二:《平均分》试一试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材43页。

准备学具:每人20根小棒,一份表格。

教学过程:

1、判断是不是平均分

师:出示练习题:

仔细观察,上图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不是,怎样可以使它变成平均分?

生1:没分的个数不同样多,将第一份的5个萝卜拿走一个,两份就同样多了。

生2:将第二份的4个萝卜再填上一个,两份都是5个,就同样多了。

2、明晰分法

(1)师: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能看出怎样的结果?(学生猜一猜)

师:自己动手摆一摆,看看你的想法对吗?

(2)小组交流汇报(表达清晰、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生1:分成了6份。

生2:每2根一份,分成了6份。

师:有没有要补充的(规范表达方式)

生3: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6份。(指名说,全班齐说,同桌互相说说)

3、动手操作

师:那把12根小棒,每3根一份的分,会分吗?每4根一份的分呢?

要求:

(1)小组每位成员选择其中的一种分法,完成表格。

(2)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摆一摆填在表格中,并和小组成员分享发你的摆法。

(3)小组交流汇报(表达清晰、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小组展示:(实物投影展示,边表达边操作。)(选出几种进行比较)

4、比较总结

师:比较这几种摆法,你有什么发现,或是有没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生1:每种分法都是平均分。

生2:每次分得份数都不相同。

师:虽然每次分得的份数各不相同,但是每种分法,每份的个数都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

师:那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与分了几分有关心吗?

  生:没有,与每份的个数有关。

从上述案例就可以知道,要想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试一试”时,要精心的进行设计,提供足够的资源、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发现”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从而使数学学习变成“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做到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潜能。

美国著名数学家乔治 .波利亚说过:“掌握教学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善于解题,要想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那么 “试一试”环节的合理设计,正是巩固课堂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化的“必经之路”,为此我们要非常的重视“试一试”环节的设计。
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调查试题(青岛版附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调查试题(青岛版附答案)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二年级 数学 时间: 60分钟 共120分 等级 一、你会填吗?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万位在第( )位。 2.( )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 ),( )个一千是10000。 3.8007里面有( )个千,( )个一;1056里面有1个( ),5个( ),6个( )。 4一十一十地数,把90前面的两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写出来。 ( )、( )、90、( )、( ) 5. 4米=( )分米 50分米=( )米 7厘米=( )毫米 9

    07-21
  •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检测题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检测题

    一、 直接写得数。(每题0.5分,共6分) 287= 324= 350+870= 355+38= 243= 819= 120+390= 7(5+3)= 729= 83-34= 2100-400= 6(568)= 二、 填空。(每空1分,共31分) 1. 一个四位数,最高位上是6,十位上是1,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2. 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五位数是( ),它们的差是( )。 3. 3207是( )位数,读作( ),它的最高位是( )位,2在( )位上,表示( )个( )。

    07-21
  • 小学数学二下期中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下期中教学反思

    10月的最后两周,主要是完成表内除法的教学以及进行期中复习和***,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基础内容的掌握还不够,比如填写乘法口诀,写学生们还存在问题,主要是没有熟练掌握口诀,还有对实际问题的解决题意理解不清,按要求列式时容易理解错误等等。接下来我主要对本次期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 本次***分析分三个板块进行,由于两个班人数不相同,在实得分上有一些差距,但两个班平均分相差不多,三班为85.9分,四班为86.5分。 第一板块是口算和计算。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口算错误。同时竖式计算也有少部分学

    11-11
  • 直观教学辅助,提升教学效果
    直观教学辅助,提升教学效果

    三年级的孩子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点,抽象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离不开形象直观的支持,他们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慢慢地过渡。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直观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得有趣,从而提升学习的幸福感。 二、增加手势操作,加深认识知识 在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单元中,就有了很好的体现。如:在教学《平移、旋转》这一部分内容时,从观察动态图片后,学生直观地看到平移、旋转是怎样的一种物体运动,在这个时候,我请学生用手势分别表示平移和旋转,以此对这两种运动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此刻在请学生来

    01-05
  • 动手操作,提升数感——《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案例分析
    动手操作,提升数感——《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案例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的确,在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感。 《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是所有乘法口诀学习的最后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前面学习1~8的乘法口诀以及编口诀的经历,学习本课知识会比较容易,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前面大量的经验积累,部分学生会想当然

    12-13
  • 故事导入,有趣又激趣《9的乘法口诀》培训反思
    故事导入,有趣又激趣《9的乘法口诀》培训反思

    阿湖镇黑埠中心小学 尹璐,今天,我们培育站的王思坤、袁月阳两位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同课异构《9的乘法口诀》。程琳、郭晓媛为我们贡献了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四位教师对于教材理解深刻,对课堂把控精准,为我们呈现了四节高品质的课堂。 今天我主要想说说《9的乘法口诀》这两节课。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形成乘法基本计算能力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学习《9的乘法口诀》之前

    12-26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04-19
  • 《狐狸分奶酪》教学案例
    《狐狸分奶酪》教学案例

    李静洁,文本解读:《狐狸分奶酪》是匈牙利的民间故事,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狐狸趁它们拌嘴时提议帮它们分奶酪。在分奶酪的过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均,而小熊哥儿俩都不愿意吃亏,让狐狸一次又一次地有机会吃奶酪。最后,一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两只小熊这才恍然大悟,可狐狸还狡辩说,它分得很公平。故事中的狐狸非常狡猾,它从一开始就打着如意算盘想吃掉奶酪,而文中的小熊们却傻乎乎地不明就里,总在奶酪的大小上斤

    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