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过去主动探究——《认识公顷》的一点思考

栏目: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5-07-14 07:17:06

《巧用过去主动探究——《认识公顷》的一点思考》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数学是可以被广泛应用的学科,被誉为锻炼思维的体操和人类智慧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数学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它有着自己更为丰富和具体的内容。一堂好的数学课应是关注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同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更要关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下面就结合《认识公顷》一课,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思考:
1. 关注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
《认识公顷》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对于公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得较少,而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像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一样制作教具或学具,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它的大小,因此便很难建立起正确的表象。那么该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认知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 我是从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几个面积单位入手的,首先通过让学生读一读金仓湖的面积初步感知“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然后引导回顾“什么样的图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什么样的图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什么样的图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通过观察、比较,建立起知识之间的链接点,让学生知道这些面积单位都是正方形,它们边长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进率都是10,而且都是1个面积单位等等。进而为今天这节课的内容打下扎实的基础。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复习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之后,我让学生尝试创造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并说说“你创造的面积单位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很快,学生就有了自己的答案,有创造边长10米的,有边长1000米的,也有边长10000米的等等。借此机会,老师请同学给这些新的面积单位起名字,学生兴趣比较高,而且受课前复习1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影响,学生马上想到给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取名1平方千米;给边长10米的正方形取名1平方十米;给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取名1平方百米。教师趁机介绍: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就是1平方百米,我们也叫做1公顷。但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直接地在学习中意识到1公顷有多大。我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学校、教室等场所的占地面积出发,让学生把它们的面积与1公顷比一比大小。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大约要200个教室、25个我们学校的篮球场或者2个学校的操场合起来才有1公顷。紧接着,我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具体介绍了1公顷的面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1公顷内有哪些建筑物,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1公顷的大小。通过学生主动地去想象、尝试、发现、思考和归结,比较深刻地体会了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接着,在练习中通过估算、计算校园面积,凤中雅苑的面积逐步体会2公顷、5公顷的大小,进一步理解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
3.关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公顷”是面积单位中的一员,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公顷”与已学面积单位的联系、比较,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等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在最后设计了一个知识介绍,了解我们江苏省和整个中国的面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现我们还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为后面学习平方千米打下了基础。
从整体上来看,“认识公顷”这节课的教学始终是围绕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教学的,是在被学生感受、类比,迁移中不断建构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被逐步唤醒,思维之弦被拨动,学生逐步构建和生成着自己对公顷的理解。
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 2013年小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五年级数学卷(含答案)
    2013年小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五年级数学卷(含答案)

    馆陶县2013年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模拟试卷 时间:80分钟 分值:100分 寄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心尽力,轻松面对,认真审题, 硕果 累累,相信是你拥抱成功! 一. 小小填空知识多,赶快来填一填吧!(20分) 1.零下12摄氏度记作:( ) 2. 和( )互为倒数,( )的倒数是1。 3.x的5倍加上15.8的和是30.8,求x,列方程是( )。 4.一块花布 米,用去 ,还剩( )米。 5. ,这道题在计算时运用了( )律。 6.0即不是( ),也不是( )。 7.物体所占( )的( )叫做物体的

    07-21
  •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水平测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水平测试卷

    姓名 分数 一、 填空。1、24的最大因数是( ),最小倍数是( )。6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 )个分数 就是最小的合数。 3、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没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 )。 4、一个正方体的体积216dm,它的棱长是( ),表面积是( ),棱长总和是( )。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80L=( )ml 8cm=( )m 275dm=( )L 36秒=( )分 0.25千克=( )克 2879ml

    07-21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学思考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学思考

    其实教材的编写意图简述之,就是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但对此我有几点疑问:1.书本将重点放在两位小数与三位小数的意义教学上,因为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了一位小数的意义,但对比两册的教材,不难发现在学习方法上、教材的编排上几乎是完全一样的。我认为学生学习一位小数的经验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其它小数的基础,如果学生掌握了一位小数的意义,那么对于两位、三位小数意义的掌握则变得顺理成章。再从教材分析,相隔一年的时间,一位小数的认识已经模糊,所以,一位小数意义的教学不可忽视。 2. 小数的意义简单

    01-24
  • 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
    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

    设计思考: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相隔时间较长,而且对与本课知识本身来说,抽象性就较强。分析教材,教学分数的定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是关于分数的描述式定义,单位1、平均分、表示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定义里的三个主要内涵。相对于后两个内涵,单位1较难理解,是教学分数意义的关键,是必须突破的难点。那么怎么解决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可以表示任一个可以想象到的事物?一节课的时间要解决这么多的内容,有必要将知识分段,先是单位1的认识,接着分数意义的

    01-29
  • 苏教版五下教材公因数和公倍数
    苏教版五下教材公因数和公倍数

    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内容,是苏教版五下教材的一个重要版块。这个单元的内容掌握好了,对后续的约分、通分、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将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基

    12-18
  • 质数与合数教学中的点点滴滴
    质数与合数教学中的点点滴滴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也积累了好多的经验,自以为自己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并为之沾沾自喜,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故步自封。觉得自己在教学中只要是讲的透,学生学的明白,考了100分,我就觉得非常满足。但是近期在孙校长的带领下,我第一次的接触了学习共同体这个新名词,使我自己深刻领悟到我自己的教学方法太落后了,必须的改,而且还要改好。下面就是我在我们五年五班教学过程中的亲身体验: 标题: 质数与合数 情景:出示1---100以内的百

    09-17
  • 看一课研究之《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有感
    看一课研究之《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有感

    这节课是来自宁波的王老师分享的,首先听了吴正宪、刘延革主编的《发展儿童数学关键能力》一书的发展儿童空间能力之操作与思考,结合了当代小学生年龄特征应如何传授知识,对于知识要用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讲授,对于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给我印象深刻,深刻的原因是:在一次能力测试时,让写成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以及再展示两种不同于课本的方法推导出面积公式,对于教学设计很简单,因为课本上的方法都很熟悉,但是再展示不

    05-25
  •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是在教学了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进行的新的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转化的思想能够找出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同时,突破重点的过程也是本节课的一个新的难点。尤其是对于那部分学困生来说,通过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在抽象出此时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等的这一重要环节上,肯定会出现一部

    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