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P82~83《认识11-20》教学反思

栏目: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4-11-16 15:17:09
文章:心若在梦就在 分享

《教科书P82~83《认识11-20》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上好这节课有三大难点需要突破:1. 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如何关注。现在的孩子其实大多都会数、会写11—20各数,也了解这些数有关的知识,那我们怎样在课堂上去关注孩子的现有学习基础呢?
2.“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3. 学生数感的培养。
针对以上三点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11-20各数的数数,我没有花时间教学生,而是通过看直尺读数及对数字娃娃提问题、比较数的大小、前面后面等一系列教学的活动,将认识1-10中的认知经验迁移到11-20各数的认识中来、渗透数轴的思想,培养数感。这些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领悟知识。
第二、“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围绕“怎样表示让别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只”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通过教师介绍古人石子记数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到:满了10颗小石子就可以换成一颗大石子。那么小棒满了10根就可以捆成一捆,这样表示更方便,体会“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的。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估一估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对此我安排了相应的活动,通过“估一估”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无依据和有依据的估算过程中,教给学生估的基本方法,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不足之处:
在估一估环节中虽然我意识到要指导学生数10个圈的过程,但只是口头说了一下效果不好。可以在估伞这里,提问学生圈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从而指导边数边做记号,满了10个再圈起来。请学生打开书和老师一起来做,之后再学生独立练习《补充习题》上的估一估。
教学“我比18小,猜猜我是谁?”这里,有学生说到7比8小,所以17比18小。这里我就简单评价了一句。其实教师可以说:这两个数中都是1个十,那我们就可以比几个一。这样可能更灵动,更严谨。
当然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生活中感受知识,巩固数感。但由于最后时间不够,没有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11-20各数,可以课后自己去找一找,说给小伙伴听。
相关内容
  • 教科书中部分插图所暴露的负面因素
    教科书中部分插图所暴露的负面因素

    孙宗昌 ]插图的问题,在现行的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出现了大量的课文插图,它们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引出一些负面效应。 先来考察插图。插图,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分科学性的与艺术性的。(《现代汉语词典》)插图,据其所处环境位置,可以将其功用锁定在两点:其一,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性;其二,帮助读者深一层理解作品内容,同时拓展审美视野。 课文教科书中的插图,兼有科学性与艺术性两类,当

  • 教科书P29~305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科书P29~305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学目标】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进行计算。2.在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得来的,并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学重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编口诀。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由于5的乘法口诀记忆,学生在学习了1~4的乘法口诀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已经初步知道了乘法口诀的来源、含义和用途,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会感到有太多困难。 【核心问题】5的乘法口诀有哪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和

  • 教科书P82~83《认识11-20》教学反思
    教科书P82~83《认识11-20》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上好这节课有三大难点需要突破:1. 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如何关注。现在的孩子其实大多都会数、会写1120各数,也了解这些数有关的知识,那我们怎样在课堂上去关注孩子的现有学习基础呢? 2.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3. 学生数感的培养。 针对以上三点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11-20各数的数数,我没有花时间教学生,而是通过看直尺读数及对数字娃娃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