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六课教学反思

栏目: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8-01-20 13:59:36

一年级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六课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4次的试教中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直至大奖赛下课前的一分钟仍然是我最难预想的问题。由此出发,为了能有效的控制课堂纪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主动性并且对学生的科学课堂习惯和科学素养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设定了一个“小小科学家”的评比活动,评比的规则是要想成为“小小科学家”必须具有“最安静”、“敢挑战”、“会思考”、“能实践”这四个特点,每一个特点有对应颜色的点赞卡,集齐四种颜色的点赞卡才能获得最终小小科学家的称号并且获得大奖,但是我也想到课堂上的机会是有限的,因此小朋友们有一种颜色的点赞卡也可以获得对应的奖品。由于这个奖励机制,小朋友们在课堂上的纪律以及课堂的参与度都表现的相当不错。但是,也因此出现了一个学生假性思考的现象,那个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点赞卡积极的举手但是当我请到他时他却不能够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对此我在想不是长期性的习惯的培养和奖励机制也会有可能影响某些学生。
二:合理分配时间,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体会到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难点是孩子们在制作纸带时黏贴和数值的标注。因此在时间分配上我听取了周老师的指导,将三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为15分钟、10分钟和10分钟。第一个环节在预想的时间内完成。第二个环节是学生的制作,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快慢有很大的差距,快的学生在几分钟
推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 2013年一年级下册数学六一竞赛试题
    2013年一年级下册数学六一竞赛试题

    2013年一年级数学六一竞赛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评分: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6分) 1、有5个一盒3个十组成的数是( )。 2、78后面的第三个数是( ),39前面的第三个数是( )。 3、比57多20的数是( ),36比( )多10。 4、妈妈买回一些苹果小明吃了一半,还剩下5个,妈妈买回( )个苹果。 5、去年爸爸比妈妈大2岁,5年后爸爸比妈妈大( )岁。 6、一本书,小华从第16页看到35页,他看了( )页。 7、小明和小军钓了同样多的鱼,送给奶奶一些后小明还剩3条,小军

    07-21
  • 201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总复习测试题
    201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总复习测试题

    一、我会计算。 38+2= 65-30= 45+7= 64-40= 53-6= 43-8= 13-8= 12-7= 37+50= 15-9= 53+20+3= 81-7-30= 54+9-2= 20+15+5= 76-30+4= 45+7+40= 82-6-60= 60+14+9= 二、选择。 1、下列数中,( )比76大,比79

    07-21
  • 抓住本质,关注学生——对《圆的认识》的思考
    抓住本质,关注学生——对《圆的认识》的思考

    我们分析教材,发现,教材是按照认识圆画圆认识圆的特征这三个环节设计的,我们也不难发现画圆贯穿在整个课堂的始终,其实画圆的过程就是对圆本质认识的过程。这节课与传统课堂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将圆的特征结构全部融合在画圆的过程中,我在追求一种以生为本的课堂,在平时的课堂上,尽量做到让学生多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通过小组合作的力量去获得知识,这是我努力想实现的目标。今天这堂课就是我想超越自己的一个尝试。 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每次时间总是不够用,我想主要还是自己对这样开放模式的不熟悉,不能够及时抓住重点,很好地

    01-23
  • 公开课--认识图形
    公开课--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形状的物品,

    10-26
  •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6、5、4、3、2 1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6、5、4、3、2 1 教学反思

    本课学习的十几减6、5、4、3、2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的,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与前面的十几减9、8、7相比,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绝大多数学生能将想加算减、破十法等方法自主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教学中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时,让平时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回答,虽然在回答中还有些不自信,但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一组一组的练习,让孩子们在正确口算的基础上观察题目中的规律,这帮小不点的发现让我心生喜悦。第2题

    03-13
  • 黄老师《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听课随感
    黄老师《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听课随感

    听了黄老师上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这一课后,在学生思维训练这方面有些环节我觉得是很值得我学习的,比如:在找出的2、3的公倍数后,教师并没有对6、12、18、24等这些公倍数之间,其实都是最小公倍数6的倍数,这一点并没有具体说,我觉得这样处理很好,但是个别孩子在这里已经有一点悟出来了,所以在后面探索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时,学生在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也呈现出了很多的方法,特别赞赏的是有一个孩子,能够根据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关系来很快地找出其他的公倍数有哪些,通过这个孩子方法的介绍,让很多孩子认可了这种方法

    07-23
  • 一节数学开放课反思
    一节数学开放课反思

    在我们的数学课本中,有好多游戏和练习设计是比较开放的,可以让学生在玩的时候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的练习题中我们也经常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加以练习,例如,有一次遇见的一道题: 画一幅你喜欢的画,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并讲给同学听。 刚看到这样的题目,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这样的题目小朋友可以完成吗?带着这个疑问,我在下午放学前对学生布置了这道题目,要求学

    03-07
  •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6、5、4、3、2加几”教学设计反思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6、5、4、3、2加几”教学设计反思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通过前面9、8、7加几的学习,学生已经对20以内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基本掌握,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自己探索来掌握。本课的加法基本上都是较小数加较大数,例题促进学生探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特别是除了用凑十法外,还可以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推算出得数,鼓励算法多样化。这样也兼顾了不同发展水平学生

    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