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郭学萍老师(导师)介绍工作室活动《依托名师工作室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栏目: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发展
时间:2020-10-18 16:53:10

《听郭学萍老师(导师)介绍工作室活动《依托名师工作室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听报告记录:

以“博爱做人 博学成才”为培养目标的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是南京市首批“金陵书香校园”。学校追求“博求教育”,追求“学校处处有景点、处处有经典,校园时时有书声、处处有书影”。

读书是一条一天也不能断流的长长小溪,她成就着孩子一生的成长。

“铿锵六人行”

一、依托名师工作室,让教师在“科研氛围+体验”中成长

1、有声有色的“博求讲坛”

请进来讲坛(请杂志编辑),

2、形式多样的“博求沙龙”

3、不拘一格的“博求课堂”

4、为教学服务的“课题研究”

形式多样的博求沙龙、在线研讨,不拘一格的博求课堂,为教学服务的课题研究(发博客有时候是一种虚荣心推进上进心,孩子的写作是需要发表的,国外的教室完全是孩子作品展示的舞台),利用微博开展教研活动

二、依托名师工作室,让教师在“科研实践+反思”中提高

反思之一:反思教学细节,寻找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

反思之二: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差距,促使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转变;

反思之三:反思有争议的教学案例,对教学行为进行追问,不断促进自我行为的改进和重塑。

微课堂、微课题研究,新学期搞一个识字量的调查给老师提供分层教学的依据,当时南京上童谣课“夏天的童谣”……

三、依托名师工作室,让教师在“科学研究+转型”中收获

1.提升自己

2.培养他人

喜欢读书,喜欢读儿童文学,这样就跟儿童贴近,暑假七月头十天读了高晓松的《如丧》,南派三叔的《凶宅笔记》,郭敬明的《小时代1.0》,辛夷坞的《致青春》,尼采的《我妹妹与我》,顾城的《像青草一样自由呼吸》。

第二个十天,读《童年与解放》黄武雄著,我就天天要写,一有空闲时间就想把东西写下来,一定要表达,有一种一定要释放的感觉。

四、依托名师工作室,让教师在“科研行动+展示”中发展

1、在名师工作室的牵头下,开展名师“示范课”行动。

2、骨干教师领域“展示课”行动

3、青年教师“打磨课”行动

4、工作室之间专题“辩课”



我的思考:

1.“依托名师工作室,让教师在“科研氛围+体验”中成长;依托名师工作室,让教师在“科研实践+反思”中提高;依托名师工作室,让教师在“科学研究+转型”中收获;依托名师工作室,让教师在“科研行动+展示”中发展。”从郭老师搭建的整个工作室培养框架看,“氛围—实践—研究—行动”和“体验—反思—转型—展示”的梯度设计体现了由外到内、由浅入深、从低到高的螺旋上升的过程,符合成长规律。另外设计紧扣“体验”、“反思”、“展示”三条教师成长的主线来开展,不难想象,这样的设计一定能让教师顺利成长起来。不过,这样的设计侧重于人的共性特点,而对于教师个体的成长个性关注比较少。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材施教”是教育界被公认的教育真理,既适用于培养学生,也适用于培养教师,“因材”既可以因学者之“材”,又可以因教者之“材”。比如郭老师的风格是诗意语文,喜欢诗词,善于创设富有诗情画意的语文学习课堂,善于培养学生的雅致、浪漫情怀,那么郭老师可以有选择性地招收志同道合的、喜欢诗词的年轻老师作为培养对象,并将诗情画意作为有个性的长期跟踪培养的特色项目。同时如果关注到培养对象的个性特点,结合个人的长短项,设计一个因人而异的、为徒弟量身定做的个性化发展的培养版块,或许更具有针对性和“学生”主体性。

2.透过每个版块里面安排的内容,感觉郭老师想得很周到,工作室的活动能够从时间空间等方面,全面而广泛地利用学校、社会等身边一切可利用资源。比如在“让教师在‘科研氛围+体验’中成长”中,郭老师不仅利用校内外的教师资源,还要请下关区的教研员参与活动,甚至跨学科邀请杂志社编辑做讲座,培养教师的教育大视野,也为教师学习理论和提升业绩铺设道路,可谓服务周到。特别是“让教师在‘科研行动+展示’中发展”这一项,科研行动多样化,有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域“展示课”、青年教师“打磨课”和工作室之间专题“辩课”,可谓各种层次的课样样俱全。不过,我依然觉得要是这些活动在进行过程中能往某个方面的目标推进,比如就围绕着古诗词教学,设计好活动周期和具体行动计划,从低到高逐层推进、逐步落实古诗词教学的培养目标,或许这样做教师的成长来得更实在、更高效。
推荐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发展
  • 二年规划(2012-2014年)品德与社会学科工作室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二年规划(2012-2014年)品德与社会学科工作室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从学习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师生交往能力等分析,指出优势与不足) 我于1994年毕业于上海浦明师范后一直承担着语文、品社和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自知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重要,在职期间我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大学本科的学习。除了自身学历学习以外,我参加了区品社中心组活动,在听评课的过程中吸取经验。在学校内我承担着品社大组长的工作,尽力提升我校品社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抱以平等的原则,尊重他们,成为受学生们喜爱的老师,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融洽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但是,我自感自

    07-22
  • 这样的学习就是幸福的
    这样的学习就是幸福的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教研活动,又可以听到两位老师的精彩课了。一看听课表没有三年级的,有点遗憾,再一看,有四年级杨老师的课,没关系,教学本来就是相通的。 杨老师选的《小珊迪》是篇选读课文,自己对于这类的课文真得是力不从心,要么感到没什么可讲,要么是这也得抓,那也得抓,非得二堂课才能解决。今天借此机会就好好学习吧。课一开始课件出示现代孩子幸福生活的照片,和课文中小珊迪的悲惨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小珊迪的可怜。自己平时的语言太平淡了,杨老师的每一处过渡都值得我学习,比如:小珊迪只是想要件能御寒

    07-22
  • 新课程教学中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要把握“度”
    新课程教学中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要把握“度”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不能一味迁就、迎合、讨好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依体育为例:学生喜欢的球类等项目会学得很认真,而往往是学生不喜欢的内容如长跑、队列等,恰恰是学生普遍学得不太好,而又对提高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奇效的。体育必须要有刻苦锻炼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以及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尤其在我们目前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指标如:耐力、肺活量等急剧下降的今天和学生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普遍薄弱的今天,更加必须运用强制的手段,当然得注意

    07-22
  • 多研究能多接近一点智慧型老师
    多研究能多接近一点智慧型老师

    今天我们召开了全体教师大会,会上有关领导祝暑假在休息好的同时也要完成好一定的作业,确实,平时比较忙,身体上小毛小病趁放假给自己修补修补,思想上那平时来不及看的书,思考的东西,在暑假其实也可以充电研究研究,我想研究是教师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有研究才可能成为智慧型的教师,没有研究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教师只有在不断的研究中才能成长起来。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的生成,具有教书与育人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研究和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

    07-22
  • 心理暗示效应——听网络讲座反思
    心理暗示效应——听网络讲座反思

    作为老师的我们经常感叹:为什么捣蛋的总是那几个孩子?我也不例外的深有感触,因为我班也有几个这样的孩子。自控力差,在椅子上坐不住,不管你规则不规则,随意的在教室里闲逛的;不管什么时间想讲就讲声音很大影响他人,奖励、批评、暗示皆无效的;整天晕乎乎,我行我素管你老师说什么,有什么要求搞得我焦头烂耳有时是束手无策,而这些孩子自然而然就被列入表现不好的行列。尽管在教育中,我们也会尽量的坚持正面教育,然而当我们的耐性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挑战时,那么心理暗示效应就会被我们抛到脑后,取而代之的是训斥。孩子常常是虚心接受,

    07-22
  • 在学习中华丽转身
    在学习中华丽转身

    在今天的教研组活动上,我们中高段语文教研组学习了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一文。学习了这篇有针对性的、实用的、前瞻性的文章,我感觉我们的教学又将迎来一次新的革命,作为教师的我也将迎来自己教学上的重大改变。 这篇讲话稿重点传达了这样一种精神: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一些话语给极为深刻的印象: ※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

    07-22
  • 新教师一年培训体会
    新教师一年培训体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我们新教师一年的实习快接近尾声了。回想起那些培训的日子,往事一幕幕,让我这个对教育教学只有模糊概念的毕业生,到今天站在课台上完整的上完每一节课的教师。这期间了转变多亏了每一次的培训和自己的不断追求。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明白教学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与他们交流。 还记得第一次暑假师德培训,我们坐在那宽敞的市政府的报告厅内,聆听来自上海的王晓岚教授的德育报告。她娓娓动听地道来,讲述着她与学生的每一次谈话,每一次交流,酸甜苦辣就是王教授教育生涯的全部。发生在王教授与她学生身上

    07-22
  • 把握好“教什么”真的很重要——两次亲历公开课有感
    把握好“教什么”真的很重要——两次亲历公开课有感

    活动回顾:在2009的最后几天,我接连2次在县级层面执教了公开课。回想从教十几年来,在这样的平台上历练这还是首次。12月22日,县首届语文青年教师研修班在六里小学举行活动,我有幸执教《军神》一课,徐老师真诚地指出了问题,高屋建瓴且不失具体操作地对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指导。12月29日,我又在向阳学科基地上了此课。由于基地活动有主题,因此,虽然所上内容不变,但具体的理念、操作等都有了明显的改变。 点滴感想: 如果用几个词来概括此次执教县级公开课的感受,那就是:憧憬、忐忑、迷茫、喜悦、深思、感谢。 憧憬:开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