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对话充盈智慧——《走向对话》读后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6-03-02 11:17:08

《让对话充盈智慧——《走向对话》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假期中,品读了余颖校长的《走向对话》一书,感受颇深,但带给自己更多的是思考。余颖校长对班里48个学生的了解足以让人心生敬佩,每个孩子在她眼里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着异于他人的本领。正是因为她尊重了解孩子,期盼每日的行动都能滋养孩子们的一生,才让她的对话教学迎刃有余。书中列举的对话教学片段生动有趣,诸多想法能让我产生共鸣,甚至类似的对话同样也出现在自己的课堂上,只不过当时没能像余校长一般极好的处理,于是迫不及待地看完了整本书。细读书中的七大章节:对话主角、对话之初、对话之场、对话之道、对话之策、对话之蕴、对话之美,每个章节中的每个教学案例无不蕴含着余校长对孩子深深的爱,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有人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对话”。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学的本质就是学生和教师沟通的活动,是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方式进行的“对话活动”。在《走向对话》一书中,余颖校长笔下的对话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多向的、多方式的语言交流。自称大鱼老师的她带着48条小鱼在对话课堂的知识海洋中快乐遨游,并记录下了一次次精彩的“对话”,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正是需要借助这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让学生亲身经历有意义的对话交流过程,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技能与思维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形象直观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创设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既生动形象、又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吸引孩子参与学习。图文结合,富有情趣,才能让对话充满智慧。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对话教学的些许心得。
1.情境导入
师:小白兔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好,正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出示第一幅图)谁能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2+1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算一算啊?
生:小兔有两个蘑菇,又采了一个蘑菇,现在一共有3个蘑菇。2+1=3,2个蘑菇和1个蘑菇合起来就是3个蘑菇了。
师: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上,又是讲得小兔怎样采蘑菇的,请你和同桌说一说,列出算式。2.集体交流:师:说说每张图的意思,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的?你能将3幅图连接起来,编一个数学故事,看看还能发现什么?
生1:每次小兔都是再采1个蘑菇,所以每次都是加上1。
生2:小兔采得蘑菇越来越多。
生3:每次都比前一次多采了一个,从3个到4个再到5个,得数越来越大。
师追问: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1:哦,每次加了1,前面的数是2、3、4,后面的得数就是3、4、5了。
生2:都是加1,前面的数越来越大,得数也越来越大。
生3:我发现1加上一个数,加的越大,结果也越大。
生4:不一定都加1的,加上一样的数都是这样的。
师:怎样的?你们听懂了吗?
生5:他的意思就是说,两边加上的数一样,另一个数大的话加出来的得数也大。
师:真棒!这个规律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
3.挑战难题:
(1)不计算,比一比: 2+3○2+1 (会有学生计算出得数后比较)
                      33+11○33+66(不会算,只能运用上述的发现解题)
(2)想一想,填一填:4+□>4+□(大多学生自发的运用规律来填)
在对话教学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对传统课堂的话语策略进行重新调整与组合。为了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就要从问题开始,因为教师的提问也是一种引导,有时正是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中,学生思考的火花才能被点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计算问题,核心目标是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教师结合图片,从语言上做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让师生、生生间的对话充满智慧。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善待自己的孩子——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善待自己的孩子——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已是屡见不鲜,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读过一些,我也是。每次读这一类书籍,总是激情满怀,并不自觉地想要仿效一番,然而人总是缺乏一种持久性,久而久之,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套做法就原形毕露了,而心中也总不免会这样想:他的孩子可以这样教育,但我的孩子和他的孩子不一样,所以我还是用我自己的那一套教育理论吧。于是乎,一切又开始回到原点,对于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当我在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看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首先是书名深深吸引了我,因为我兼有妈妈和老师两职,作为妈妈,我想成

    07-22
  • 爱的基石——读《感悟父爱  感悟母爱》后感
    爱的基石——读《感悟父爱  感悟母爱》后感

    父亲、母亲爸爸、妈妈,简简单单的两个名词却道出了儿女几多依恋,几多牵挂。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念我者还是父母。父爱是人世间最具力量的爱,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的爱,父爱同母爱一起构筑了人类社会爱的基石。 一、《感悟父爱》 父爱是理性的、内敛的,是智慧之爱、责任之爱。达芬奇曾说过:父爱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当我看完《感悟父爱》后,被文中那一位位伟大的父亲震撼了,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血债》中的父亲为了给上大学的儿子生活费,竟然去卖血,可儿子请同学去卡拉OK厅唱一次歌就花了346元,这让父亲哑口无言;《爱

    07-22
  • 孩子的阅读,需要一盏灯
    孩子的阅读,需要一盏灯

    昨天的午自修很安静,我在安静地看书,学生也在安静地看书。十天前,我为他们选择了许多书籍,想营造一下班级的书香氛围。然而,我的好意并没有被他们接受,我行我素依旧是他们的风格。习惯了聊天,习惯了下棋,却不习惯阅读,我为这些孩子们感到悲哀。哀声过后,我又有几许庆幸,因为在不远的角落里,有几个学生沉默不语,低着头,手中都拿着不同的童话故事。 这无疑是对我这项活动的最大鼓励,我看到一缕曙光正渐渐从地平线上升起,我仿佛已经闻到了来自书本的清香,那味道如痴如醉,飘飘若仙。到底是什么阻挠了我的行为呢?我无数次反思。答案终

    07-22
  • 做一个怎样的老师——观《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感
    做一个怎样的老师——观《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感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国引进了不少印度电影,我也看了不少,现在说起印度电影,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大段大段的曼妙歌舞场景以及那固有的拍摄手法,以至于在看《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最后那段像宝莱坞致敬的歌舞时,哑然失笑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很久没有碰触印度的影片,也差点让我错失了这部优秀的作品。影片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的故事。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

    07-22
  • 小组阅读交流单(教师素质年读书交流会)
    小组阅读交流单(教师素质年读书交流会)

    阅读书籍 题目章节 《美的教育》 第五章砚池馀墨 小组交流的话题 教师,还要关注什么 主要内容记录 今天非常荣幸地得到这份珍贵的礼物!同样爱读书的我们带着虔诚的心拜读了谷定珍老师的《美的教育》第五章砚池馀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感触。 1、阅读《满街都是圣人》,感受到平凡之人的真实、真诚、真挚,待人处事,以诚相待。同样道理,教师做人、教育也要如此,真诚对待学生,教师也会是圣人。 2、阅读《半屏山下的谈话》、《等待是福》、《佛.人》等文章,我们领悟到了教师的视野不应当只停留在教室、教科书等这些有限的范围内。作

    07-22
  • 激发想象,培养创造能力——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激发想象,培养创造能力——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一书中,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策略方法一章中,提出诱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创造能力。我深受启发。 黑格尔就曾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和可挖掘的空间。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的任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歌德母亲教育孩子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她讲故事的方法很独特,总是讲到一半的时候就停下来,余下的故

    07-22
  • 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有感
    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有感

    阅读了本书中的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这一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贯穿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主动性,最终使学生依据自身的差异,实现阅读有效教学的最优化。 第一,根据个体水平,确定层次差异。实现阅读的有效教学,首先要确定差异层次。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因反映主体的不同而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解读同样存在主体解读的差异。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一锅煮的现象

    07-22
  • 齐抓课堂管理的缰绳——《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齐抓课堂管理的缰绳——《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纪律是什么?纪律的三种基本含义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纪律是手段也是目的。纪律是惩罚;是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 纪律本身也是目的。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就像我一如既往的班风八自之一:自律。良好的纪律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一直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的教育不行,中国的孩子不行。这不行并不仅仅是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上,同样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自身素质的修为上。作为一名中国人,同时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对此也很诧异。 小学生在上学之前,因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