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滕伯格教育心理学》后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6-08-13 16:27:40

《读《滕伯格教育心理学》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很长时间没有阅读教育心理学的书籍,致使写课题的时候,常常在理论方面找不到依据,课题实践中出现的现象不能用科学的视角分析,显得苍白无力。那天正好参加平湖市评价课题群组活动,当我交流了阅读存折课题之后,研训中心的李强老师拍手称赞,这个课题很有操作性。继而又说:“不过,课题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我送你一本书《斯滕伯格教育心理学》,希望你能够找到课题措施背后的理论支撑。”我欣喜若狂,自从不再分管教科研之后,科研书籍,尤其是教育心理学书籍,看得明显少了。以前对世界上的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如数家珍,而如今,总是觉得很遥远。而李老师说的斯滕伯格,我更是第一次听到。罗伯特·斯腾伯格,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他是当今研究创造力的权威,在国际学术界上享有盛名。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于是在这个暑假,仔细地阅读了这本厚厚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收获真不少。

【智力增长观】

 本书中,我首次看到了智力增长观。根据以往教育学心理学书籍,都认为智力是有基因决定的,是一成不变的。而非智力因素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此书中讲到,对智力的观点,心理学家有两种,一种认为是智力实体观,也就是固定不变的;一种是智力增长观,认为智力是可以训练的,是一种能够培养的潜力。心理学家德韦克提出,通过改变个体对智力所持有的理论观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机和成就。同时,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期望的影响,因此教师与父母的期望,会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持有智力增长观的学生,会有更多的正向思维:“犯错误是学习的一部分。”“我努力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我要积极地改正错误。”……而相对来说,他们的学业成绩也会随着时间而提高。

智力增长观让我对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从原来的城市学校到农村学校,发现学生差异很大,从而认为农村的孩子就这点水平,再努力也收获甚微。但是,智力增长观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如果我们教师不断地暗示学生,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的智力有所提升,长持以往,或许学生到了六年级或更高的年级,他们的智力真的会有质的飞跃。我觉得完全有可能的!所以,对于自己的孩子,我们也要转变观念,如果孩子在先前你认为智力普通,或许在你的期望中,鼓励中,以及他自身的努力,智力潜能得到激发,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激励孩子持有智力增长观,强调只要努力就会进步,相信这一点:一个人可以通过努力、反省和监控自己的行为来提高自己的智力。斯滕伯格把成功定义为提高和进步,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与自己的过去相比。带着这样的理念引导孩子,相信孩子的智力必定会有所增长。

【内部动机】

书中对动机,尤其是内部动机阐述得非常详细。动机是唤起、引导和维持行为的一种内部状态。我们可以把动机看作能够帮助一个人达到某个目标的内部精神能量或心理力量。动机明确的学生在学校会有更多的收获,他们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更长,学习得更多,而且在考试中的成绩也更好。每个人也都认识一些看似能力平平的人,却因为就有较高的动机水平而极大地推动了自己,并且影响和感染了周围的人。动机水平高的人,无论他们是否聪明,都能创造出卓越的成绩,而动机水平低的人,则往往一事无成。动机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人只有在内部动机的激励下,才可能做出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斯滕伯格认为: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方面多花点心思,多花点时间。因为内部动机强调对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为的内在控制性,以及强调学习和掌握的快乐。内部动机对行为的改变是缓慢的,但是这种改变却是持久的。具有强烈内部动机的学生往往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我们需要一些比基于奖励的方法更适合于教育领域的方法,这些方法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思想、自尊、自我效能感以及胜任感。

这与我之前看到的“内力觉醒”概念,有相似之处。中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著名人生激励导师、成功学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提出了“内力觉醒”这个概念,他认为 “心理力量是上帝公平地安插在每个人身体里的一股无比巨大的力量,它就像一块无比巨大的核电池一样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中。但上帝和每个人都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即没有告诉人们这个巨大电池的存在,只让少数人通过受教育来激活和唤醒这个电池。人所受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激活和唤醒人体内的这个巨大电池。“我想,这个‘心理力量’就是内力觉醒,内部动机。唤醒孩子的心理力量,增强孩子的内部动机,需要教育者细心、耐心、用心地发现孩子,激励孩子,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优势,从而自信地追求内心的目标,也即产生了自我效能感,一个人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和信念。

  本书叙述的方式很特别,有时候向读者提出问题,有时候呈现一段教学专家访谈,这些对阅读者都很有启发。寻找现象背后的理论依据,及时选择解决计划,就是我从专家型教师受到的启发。书中讲到:专家型教师在遇到问题时,不急于立刻着手解决问题,而先要对现象进行思考:她们可能考虑选用哪一种计划或行动更有效,或者把头脑中的一个计划与以往失败的计划进行分析比较。真正的大专家会勇敢地面对复杂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视做挑战,需要她们用自己的前沿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

还有,专家们对问题分析的非常透彻,她们获得洞察力的途径有:阅读与课程不直接相关的书籍,看电影,与其它教师、朋友或家人等交流。人和事让你置身于新环境的互动,都能激发人产生有洞察力的点子。专家型教师总是能够从生活中的一项事物勾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

一本经典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总是给人以很多的启迪。边学习,边运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提升一点理论水平吧!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一次心灵的旅行——《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交流
    一次心灵的旅行——《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交流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感动一词萦绕耳际,挥之不去,因雷夫老师的执着追求而感动,因孩子们的杰出表现而感动,更因这普通而又充满奇迹的教室而感动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读懂了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阵地。 1、【关于阅读】雷夫老师说: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啊,我们都明白阅读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何引导孩子喜欢上阅读,甚至善于阅读,一直是令我们大伤脑筋的事,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另一种焦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阅读,从而爱上阅读;大人的指导

    07-22
  •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那么,写作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想其中的症结在于教师本身,在学生的写作中我们还是缺乏了一种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没有把事情做细、做精。且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一、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这是雷夫老师写作四部曲中的步骤一:写作之始语法。我们每个早晨都是从语法练习开始,学生会进行找出合适的名词或选出正确的时态等练习。[雷夫语] 另外,雷夫老师喜欢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完成作业,一般不带作业回家,因为他认为在教室写出的作业质量比在家里写的好。而且,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恐怖重写的惩罚,目的在于让孩子们

    07-22
  • 读《小河与小桥》有感
    读《小河与小桥》有感

    《小河与小桥》是《小学语文教师》2011年2月刊上的一篇文章,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的 刘洁老师在《新经典日日诵》中记录的一次晨诵过程。孩子们晨诵的内容是: 《小河与小桥》 高帆 草地是一块 漂亮的绿绸缎 可惜被小河 剪成两半 小桥 紧扯住两半绸缎 要把它们 重新缝在一起 便让小鱼儿 做它的银针 一闪一闪 从这岸连到那岸 我以为这首儿童诗让孩子们读了就行了,但刘洁老师除了让孩子们充分地读,还对他们进行了充分的指导。首先,理解词语。问孩子们绸缎是什么意思?孩子各自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回答。 是一种衣服的面料。古代

    07-22
  • 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在我的记忆里,从小,父母总会苦口婆心的让我长大了要好好学习。现在终于了解到他们口中所说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我并没有像文人异士那样的文学修养,也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本质,但是,对文学与读书,我倒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首先,读书是一件快乐而孤单的事。所谓快乐,那是你沉醉在文学中,享受着文学带给你的快乐与忧愁;而孤单,那其实是另一中境界。人因文学而孤单,那就是将你和文学容为一体。人在文海里享受快乐与孤独,听起来就像是一件可以震动人心的事,事实证明,我国的很多抛头颅,撒热血的文学家已经到达了这一种思想

    07-22
  • 孩子的阅读,需要一盏灯
    孩子的阅读,需要一盏灯

    昨天的午自修很安静,我在安静地看书,学生也在安静地看书。十天前,我为他们选择了许多书籍,想营造一下班级的书香氛围。然而,我的好意并没有被他们接受,我行我素依旧是他们的风格。习惯了聊天,习惯了下棋,却不习惯阅读,我为这些孩子们感到悲哀。哀声过后,我又有几许庆幸,因为在不远的角落里,有几个学生沉默不语,低着头,手中都拿着不同的童话故事。 这无疑是对我这项活动的最大鼓励,我看到一缕曙光正渐渐从地平线上升起,我仿佛已经闻到了来自书本的清香,那味道如痴如醉,飘飘若仙。到底是什么阻挠了我的行为呢?我无数次反思。答案终

    07-22
  • 我看《沉思录》后感
    我看《沉思录》后感

    想说的第一句话:入社真好,梁先生送书来了;于是,案头有了《沉思录》;随时翻翻,偶有所得;牵强为句,缀连成文;以书名为线,串联了三篇;聊以自嘲,敷衍塞责。 开首之篇:沉 马可奥勒留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年代,以其坚定的精神和超人的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在沉思中感悟人生。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笔、简洁的表述,历练成动荡砥砺沉思、苦难造就伟大的杰作一本智慧之书,一本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何怀宏教授,以他洞察的眼光、睿智的思维、深邃的理性,悟其真谛,得其精髓,权威译作,把《沉思

    07-22
  •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学习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学习体会

    近期,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建议》一共三十条内容,却涵盖了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作业设计与辅导、命题与学业检测四大块的内容。下面我就针对教学组织与实施中的几点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建议第12条指出: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人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反思自己的课堂,却发现自己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自己的课堂上,比较多的情况是用30至35分钟完成教学主要任务,课堂练习的时间就相对较少。直接导致学生课外作业多,离开了课堂,老师就缺乏了讲评作业的

    07-22
  • 提高自身的素质——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提高自身的素质——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我特地从书店买回了一本由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写的《做最好的老师》。有句很好的美言南有魏书生,北有李镇西。 魏书生老师便是陆校长经常称赞的一位名教育家,而李镇西老师也便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做最好的老师》此书全面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他使用了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发人深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