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行的必由之路——阅读杂记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6-08-13 16:43:48

《阅读,前行的必由之路——阅读杂记》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的教科室主任刘波,是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名师成长”导师库首批导师、《浙江教育报》年度书香人物和《中国教师报》全国十大爱读人物。他撰写的《教师的阅读力》一书中谈到:从自己的阅读历程来说,我经历了“改进工作”、“迷恋教育”、“完善自我”这样三个阶段。可见教师的阅读非常重要。 

特级教师闫学曾经说:“每个进入高原起的教师,大多数因为阅读的缺乏!”我深有同感。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每次提笔捉禁见肘,才思枯竭的时候,往往是由于阅读匮乏。在忙碌中,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就是阅读,而这恰恰让我们走向了贫乏。教师的阅读,就是教师的发展力。刘波在书中谈到,很多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现象,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是因为缺乏科学的解读和理论的支撑,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阅读教育心理学著作,增强专业修养,提升教育效果。缺失如此,上学期碰到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生,我就不明白他心里在到底想什么。从教25年来,我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学生。假期求助于《斯滕伯格教育心理学》让我知道了这是一位特殊的学生,敏感、脆弱、偏执,又有读写障碍。这是非同一般的孩子,我们就不能用常规的教育方法教育他。另外,在经典传统文学方面,我总是颤颤巍巍,原因是自己阅读太少。素以假期里,背诵孔子100句,阅读了《大学》、《中庸》《孟子》等,我想,利用最近几年时间,把四书五经读读透。要蜕变,唯有大量的阅读!教师的阅读就像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一样,一天也不能少,否则,教师就会产生“本领恐慌”,教师的职业生命将会枯竭。苏霍姆林斯基说,当教师的的只是事业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写作是最好的思考,教育写作,就是一个促进我们教师不断思考,帮助我们不断向事物本质靠近的过程。一位老师曾经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写与不写,实际上是思考型与非思考性的人的区别。思考型的人其主要特点是 “想了再做”,非思考型的人则是“不想就做,做完了也不想。”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我也不是一个很勤快的人,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把笔搁置起来了。一段时间过后,又觉得后悔,因为教育教学的灵感越来越少了。于漪老师指出,教师要努力做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一个喜欢阅读与写作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一定喜欢阅读与写作,言传身教,耳闻目染。 美国教育家韦斯特说:“写作,包围你!”

我想,当阅读与写作成为一种需要,不读不快,不写不快时,我们教师便获得了教育生命的又一次成长!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用爱去教育——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用爱去教育——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名字:李镇西老师,我就去网上查了一下。原来他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1999年他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获得多项大奖。在师范时我也看过这本书。 看了以后,李老师的还债说让我印象很深刻。长久以来,教师总把自己的地位抬高,认为学生必须听教师的话,教师除了给学生上课,就与学生没有太多的情感纠缠,在当下的教育大背景下其实不然。李老师在书中这样说:我其实是很不适宜当老师的,因为我性子太急了。同时他又说自己具有独特的优势拥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促使李老师在用心爱着学生的时候,更是用心去感受学生的

    07-22
  • 后进生与潜能生
    后进生与潜能生

    下午上网时看一篇教育文章,说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称为后进生是不合理的,这种称谓极大地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和自信,为了孩子们的发展计,改称他们为潜能生会比较好。 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对这类学生的称呼比较直接,就叫差生,甚至对某些孩子称之为双差生品学皆差的意思。差这个字眼确实刺眼,所以后来改称后进生了,表示这些孩子们并不是很差,他们只是进步得比较慢而已,终究还是会进步的,只是那要等到很久以后。于是很多班主任写论文,将题目也由《师爱无敌浅谈差生的转化》改为《师爱无敌浅谈后进生的转化》了。现在大约觉得后进还是会伤害到

    07-22
  •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

    近日翻阅了《反思性教学》一书,这是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撰写的教育学理论著作。他在论著中提到: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主张在教学完成过程中,培植教师反思的意识,使其不断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这种教学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的反思性教学模式正日益成为当前教学的一种主流。它带来了浓厚的反思气息,进一步激活了当代教学领域,给操作性(常规性)教学注入了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树

    07-22
  • 认清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学生的恐惧
    认清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学生的恐惧

    工作多年的我还常常陷于内心的彷徨之中,有时很自信,有时又用怀疑的眼光来打量自己。有时反复研究,精心设计好了一份教案,自我感觉颇好,对课堂教学信心满满。可是在课堂上却觉得学生根本不配合我,预期的目标不尽达成,心失望得沉入谷底,甚至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找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味地埋怨学生。现在我懂得了我应该首先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进而逐渐完成自我完整,汇聚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使我的自身完整协调,用我的生机勃勃激发学生的生机勃勃,从而创造我和学生共同的理想的课堂新境界。 《教学勇气》还让我明白了

    07-22
  • 请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请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陈大伟老师在《建设理想课堂》一书中提到:一位家长的信《重提鲁迅的救救孩子》引发了我的思考。信中提到了他三年级女儿的遭遇,孩子不愿意去考试,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每天面对的不是快乐成长,而是陷入题海之中。孩子没有了童年的快乐,一天中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她又怎么愿意去学校呢?难怪有学生会把歌词改成:我去上学校,拿了炸药包,隆隆一声学校没有了。 暑期期间青少年活动中心那繁荣的景象是不是也说明一些问题,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经过孩子的同意更不要说和孩子商量了。课家长问什么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呢?还不是现

    07-22
  • 教与学中的探索——读《教学勇气》有感
    教与学中的探索——读《教学勇气》有感

    认真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书中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从精神情感层面诠释了教学是一种人生中的心灵工作。生动鲜明、充满感情,令我想起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充满感悟。 我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是这样处理教学环节的: 案例: 1.出示:例题图 2.组织小组交流,明确要求:(1)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2) 互相交流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并将这个面的形状比划给同桌的小朋友看。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指出这种图形是三角形,并让每一位学生这样对折一下

    07-22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科学教师读书心得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科学教师读书心得

    暑假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教师,为自己,为工作的对象,我们教师要认清自己,善于走进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使自己健康地工作、生活。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如何鼓起教学的勇气?我想,不单是体现在平时的上课,同时也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更多的体现在自己主动地付出。如自发地、自觉自愿地开发自制实验教具 一个成功的自制实验教具,对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法学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设计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为了更有效体

    07-22
  •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帕尔默:我,曾历经沧海桑田,戴着别人的面具,不断迷失,失去我自己如今,我终于变回我自己!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在帕尔默的文字里,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弦,交织出了一种感悟,激发了我对教学勇气的认识。 审视认识自我 帕尔默在书中提到: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优秀教师需要自我的知识,这是隐蔽在朴实见解中的奥秘。认识自我要客观、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对比,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