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活的质量——《遇见未知的自己》寒假读后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7-01-31 15:57:51

《提高生活的质量——《遇见未知的自己》寒假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今年寒假,学校博客组发给我们青年教师一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希望我们认真阅读、学习。其实,张德芬的这一套身心灵经典作品,我在工作的第二年暑假就一口气把它看完了,这的确是一套值得阅读的好书。本来想着,既然看过了,也没有再看的必要。却未料到,我的手机在寒假中出现了故障,手机维修店过年又休息了。没了手机,这生活的确有点无聊。好吧,那就静下心来看会儿书。因为在工作中,我也意识到:学生在学习、成长,老师也必须和他们一起学习、成长。

撕开塑料包装,发现学校发的和自己以前买的还是略微有点区别的,比如标注出了“修订版”这三个字样。

张德芬是怎样一个人物呢?曾当过风光的台视新闻主播,又到美国深造,担任某知名公司营销经理,却以忧郁症收场,最终,张德芬搬到北京郊区做了四年的家庭主妇。“四年的村妇生活,所有的外在光芒淡去,内心却感觉在充电。感觉把自己拉到最低,没有企图心。”2002年,全家搬回北京,从那个时候,她决定全力追求内在心灵的世界。生命的困顿转折,在张德芬看来更是建立内在力量的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 张德芬说。因此,她的这一套书不仅语言、故事读来饶有趣味,而且是有很高的实践价值的。因为,作者本身就是通过书中介绍的经验一步步走出了抑郁症的阴霾,爬出了人生的低谷,迎来了生命中的又一个春天,解放了自己的身心灵,获得了人生中的幸福。

作者在序中对本书这样概况到:“以一位都市白领女性为主角,借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在世界,进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中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所以,难怪我们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由此,我猜测博客组的负责老师为什么选择这本书送给我们作为寒假的阅读书目。她大概觉得这本书值得一读的价值有以下几点:一,书中女主人公的工作环境、生活经历等与博客教师所处的成长阶段相似;二,此书其实是一堂都市身心灵修身课,它能帮助博客教师处理好家庭、工作、生活的关系,以最好的状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良性循环,提高生活的整体质量。

本书看似是由女主人公生活中的一件一件小事串联起来的,其实内在却在向读者阐述一套找寻真我的身心灵修行理论。它是以同心圆式的真实自我为基本框架的:核心是真我与爱、喜悦、和平,外一圈是身体,再外一圈是情绪,再外一圈是思想,最外圈是角色扮演、身份认同。为什么人们无法获得真正的愉悦,因为身体、情绪、思想、角色扮演、身份认同把我们和真我、爱、喜悦、和平阻隔了。所以要想获得内心真正的愉悦,首先,我们要找回和身体的联结,比如瑜伽和呼吸,饮食和健康,健走;然后臣服于自己的负面情绪,接受事实,不与它抗争。它像黑暗,我们只有找到让你感到喜悦的事情,像光一样照进黑暗;接着,我们要学会定静、观照自己的思想,要知道我们深信不疑的思想大部分都不是正确的,因为它们很多都是来自于内在的投射,选择性看到的影像而已。

   看着,看着,它使我联想到了很多。比如联想到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怎样与学生相处会比较好。

文中有这样三个小实验,实验一:让两位教学成果差不多的老师分别去教“放牛班”和“资优班”,实验条件是这样的设置的,跟教“放牛班”的老师交代他带的是资优班,要认真地带领他们;跟教“资优班”的老师交代你带的是普通班随随便便交就可以了,不必太费心。结果一个学期下来,原来普通班的学生成绩竟然比资优班的学生成绩要来得好,证明了“观察者影响被观察者”的实验结论。这使我联想到了教师的教学心态、对学生的期望和与学生的相处模式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以及教学效果。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工作和家庭,使之不发生负面影响;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给予积极方向的正面引导和合理的期望;再者,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模式要增加艺术性,切不可两极化,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角色转换要适当且游刃有余。

实验二:一个日本小学生做了一个米饭实验。在教室中放三碗米饭,每天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对第一碗米饭说:“我爱你,你好好吃哦!”第二碗米饭完全没有得到任何关注。第三碗米饭得到的话语是:“你丑死了,没人要理你!一个月后,第一碗米饭变成黄色,发出酒香味儿;第二碗米饭变黑发臭,还长出霉菌,见证了无人理睬的悲哀;第三碗米饭稍好一点儿,变黑发臭,但是因为至少还有人理睬,所以情况不如第二碗那么糟。这使我联想到了,教师对于班级中隐化的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因材施教。作为教师,我们对于班级中的这三类学生应尽力做到同等量的关注度,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给予合理的学习和成长期待。也许,这才是最优的方法。

   看着,看着,它还使我联想到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书中这样界定到:“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喜悦是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可以这样理解喜悦更稳定与持久。老人再一次澄清:“而这里说的爱,也不是你们一般的男欢女爱,而是真正的爱,是无条件、不求回报的……”

若菱想到了她的父母——他们自顾不暇,没有多余的爱给她。老人会意似地补充道:“是的,有些父母的确可以表现出真爱的特质,但很多父母却是以爱为名,让孩子为他们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看到这儿,我想到了我的母亲,她毫无保留地爱我,养育我、照顾我,既是我的妈妈,又是我的朋友,任何时候都包容我、理解我、鼓励我,从不把她的意志强加于我的身上,任何时候都让我自己对人生做出选择。谢谢你,我的妈妈。我也要学会爱你。因为我有意识到,作为独生子女,我是一个比较自我、自私的人。很多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感受,而很少第一时间想到妈妈的需要或感受,虽然现在有时候也会改变了。简言之,我缺乏爱一个人的能力。

“若菱低下了头,红了眼。她自己的父母好像视她为无物,她倒宁愿父母把自己视为财产,横加干预,严厉管教,而不是不闻不问。”老人宽慰道:“但是你要相信,在过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经 尽他们所能地在扮演好他们的角色。他们也许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们所知有限,资源也有限。在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经是他们尽力之后的结果了吧。”是啊!听着老人对若菱的安慰,我想到了我的父亲,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个不够称职的父亲,甚至有时候一点都不负责任。现在想来,也许在他的人生中也有难以攻克的功课与难以逾越的困境吧。他在家里一向很少与我们袒露心扉,有愁苦与难过的时候,只会通过喝酒等一些娱乐活动来麻痹,获得一时的安慰,治标不治本,所以看着有点浑浑噩噩。如果不是身处其境,通常外人是很难感同身受的,比如对于那些年纪轻轻就轻身的人,我想其实每个人都想好好地活着,只是生命中会有这样无比黑暗、无助、绝望的洞口,一旦掉进去,就如坠入深渊,难以回头,他们也不想这样啊。同样,我的父亲肯定也是不想这样的,只不过由于自身的局限,外界境遇与限制,才使他努力抗争,却无法找到自我实现的出口吧!一开始,他也不是这样的啊。记得小时候,父亲虽然是个大大咧咧的大男子,但是对我还是比较关心,还是爱我的吧,比如会给我买好吃的,买衣服。放学晚回家,也会很担心,跑出来找我。也许我俩的性格比较相似,有点像刺猬,内心脆弱,外表强硬。好吧,爸爸,我理解你。只要你健健康康的,就是我的心愿。

当我们处理好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处理好了自己与工作的关系,处理好了自己与家庭的关系,生活质量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不是吗?

当然,要想书中作者介绍你的方法真正有利于你,还得以最大的诚心去相信它,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然后必须得身体力行,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也看《小学生世界》感悟
    也看《小学生世界》感悟

    冬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晒在身上,真是舒服极了。新一期的《小学生世界》又来了,不知怎么回事,这一期多了一本。看到孩子们拿到书时的喜悦心情,想一气呵成的可爱样子,我也忍不住拿起多的那本书看了起来。 捧起书时正好是书的背面,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小小书画廊,五幅小朋友的画意趣十足,画得太好啦。有那些创意我未曾想到过,难怪会说一个学生,一个世界了。这本低段小朋友的书拼音文字相结合,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带来了方便,也为二年级有孩子们带来了挑战。书中发表的小朋友们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我想班中的小朋友看这样的小文章看多了大概就

    07-22
  • 读余映潮——课型设计的艺术
    读余映潮——课型设计的艺术

    课型,按余映潮老师的看法,就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它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一般地,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什么课型。 余映潮在《阅读教学艺术50讲》第3章《课型设计的艺术》中,本着活动充分的原则,从常规的与创新的、常见的与新颖的角度选说如下几组有代表性的课型及其设计: 第一组:教读课、自读课 第二组:朗读课、说读课 第三组:语言学用课、文学欣赏课 第四组:学法指导课、探究性学习课 本章共分这样八讲,这里重点介绍学法指导课。 在读《听余映潮讲课时》时,我就有一种

    07-22
  • 那一面旗帜在飘扬——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那一面旗帜在飘扬——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窗外,喧嚣的都市正经受着夏日高温的炙烤;窗内的我轻轻合上《致青年教师》一书的扉页,阵阵墨香犹如清风吹进我的心田。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爱自己的学生,教会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心他人,培养仁爱之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这就是理想 吴非用朴素与平实的语言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教育哲理,它们不高深却因为作者对学生的满腔热爱,对教育事业拳拳赤子之心显得那么的隽永与深远。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参加工作至今也有十几个年头,

    07-22
  •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学生读后感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学生读后感

    五一长假期间,女儿看了《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后,感慨万千,随手写下了读后感,女儿在结尾时这样写道:我十分感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给了我许多的启示,不但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北斗星。当我阅读完后,被女儿的那段话深深感动,是呀,无论是哪种年龄段,都应该找准自己人生的北斗星,才能使自己活得充实、快乐。以下是女儿的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读后感 书是我们的朋友,能告诉我们许多知识,它仿佛象一座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让我们尽情地遨游;它又是一座无穷大的知识宝库,让我们在这宝库里

    07-22
  • 暑期读书随笔《教学勇气》
    暑期读书随笔《教学勇气》

    读书随笔1:我喜欢这句:尽可能与我们的专业领域保持联系,学习足够的技术,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精神的地位。这里强调的是专业修炼,即教师应该成为所教学科的传教士。专业阅读,就是穷毕生精力,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一方面扩大阅读面,建立深厚的知识背景,一方面始终关注本学科前沿的 发展,保持足够的敏锐。 读书随笔2:是什么是学科方向问题,如何做和为什么是专业发展问题,前者侧重于方法规范,后者侧重于价值追问,类似于一个是方法论问题,一个是本体论问题。而最后一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为什么要教书的问题,是关于自我的追问,是存

    07-22
  •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寒来暑往,老师的疲惫和迷茫会悄悄浮上心头,我们不知道下一个学期是否还有站上三尺讲台的勇气。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里谈到的很多观点都给予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体会。 我在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章停留驻足,细细品读了一番。作者在着手写此书时,已走上了第三十年的教师岗位了。在这期间,作者有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感激有一个教书的机会 的时候,也有既恼怒于某些学生,有维自己束手无策而尴尬的时候。但是,作

    07-22
  • 守住心灵,将真心献给学生
    守住心灵,将真心献给学生

    《教学勇气》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中的许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爱自己的工作,热于帮助人们学习等愿望的激励而成为教师的。但年复一年,随着教学生涯的延续,我们中的很多人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有解体的痛苦。这种痛苦来源于切断了于自身真实的联系,切断了与我们投身教学的热情的联系,也切断了与心灵的联系,而最终我们会发现心灵才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回望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的确经常与困难相佐,与遗憾相伴,充满迷茫。我们需要找回改变工作和生活内部力量的信念。只有当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洞察力与围绕我们的外

    07-22
  • 认识自己——读《教学勇气》有感
    认识自己——读《教学勇气》有感

    拿起帕克帕尔默所著的《教学勇气》,尚未翻开扉页,内心便疑虑重重。在大作家帕克的心底,教学勇气到底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收获教学勇气,并恰到好处地将其内化为教学的动力? 在阅读中,有这样两个概念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关于自身认同,帕克如是说,自身认同是指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汇聚,进而形成神秘的自我。而对于自身完整,帕克是这样理解的,自身完整要求我识别那些能整合到我的自我个性中的东西,分辨其中哪些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我选择的赋予生命活力的方式与汇聚在我内部的各种力量有关。 细细品味这两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