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有感——点燃创造力的开放性问题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7-02-17 20:15:10

《读《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有感——点燃创造力的开放性问题》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传统的教育中,问题常被归结为方法,答案被归结为内容。而开放性问题改变了这个局面:问题也可以是内容,并且具有独特的生活价值。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伊西多﹒拉比说,大部分的母亲在孩子放学回家后都会问一句:“你今天学到什么了吗?”但他的妈妈当年问的却是:“拉比,你今天有没有提出一个好问题?”可见,学会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正如歌德所说:“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

例如:一条花边长14厘米。(1)把花边平均剪成两段,每段长多少厘米?14&bide;2=7(厘米)(2)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而学生往往只会模仿刚才的提问:把花边平均剪成7段,每段长多少厘米?  14&bide;7=2(厘米)。这两种问题都属于同一种平均分的方法,那能不能用另一种平均分的方法来提问呢?于是学生就想到了每2厘米剪成一段,可以剪几段?和每7厘米剪成一段,可以剪几段?这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联想到我们平时说的锯木头的问题。如:一根木料长12米,每2米锯一段,可以锯成几段?需要锯几次?如果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锯完这根木料需多少分钟?然后让学生同桌合作,互相讨论,完成下面的整理:

每几米一段    1米   2米   3米  4米  6米

锯成了几段    12段  6段   4段  3段  2段

锯了几次      11次  5次   3次  2次  1次

写完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每几米锯一段和锯成的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有的学生说:上下两个数乘起来都等于12,可以运用12的乘法口诀来算;还有的学生说:每一段越来越长,锯成的段数就越来越少。

你发现锯成的段数和锯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通过表格对比之后很容易就发现了:段数比次数多1,反之次数比段数少1。为什么会相差1的呢?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画图来说明:原来到最后只要锯一次就把木头锯成2段了。

其实在上课的时候,我们老师只要在备课的时候多花一些时间,设计的问题开放一些,这样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开阔些,所学的知识也就更多了。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用爱去教育——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用爱去教育——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名字:李镇西老师,我就去网上查了一下。原来他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1999年他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获得多项大奖。在师范时我也看过这本书。 看了以后,李老师的还债说让我印象很深刻。长久以来,教师总把自己的地位抬高,认为学生必须听教师的话,教师除了给学生上课,就与学生没有太多的情感纠缠,在当下的教育大背景下其实不然。李老师在书中这样说:我其实是很不适宜当老师的,因为我性子太急了。同时他又说自己具有独特的优势拥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促使李老师在用心爱着学生的时候,更是用心去感受学生的

    07-22
  • 我们也做“E学生”——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感
    我们也做“E学生”——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感

    新学期伊始,校长又为大家送上了美味的精神大餐凌志军的著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对于书,我总是来者不拒,并在第一时间加以认真阅读,同时把一些与学生的学习或成长有关的读后感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在我的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 在初次阅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时,E学生这一新名词立刻吸引了我,何为E学生呢?作者是这样进行定义的:拥有强烈自主意识和很高的情商,因而是更快乐、更杰出的学生。主要有三个特征:EQ情商;Enjoy快乐、享受(学习);Excellence优秀、杰出、卓越,所以也可以叫做3E。 同时,作者根据学生的学

    07-22
  • 读《教育在十字路口》后感
    读《教育在十字路口》后感

    1943年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里坦用他的如椽之笔,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正如在著作《教育在十字路口》的封面上所写教育的目的应在于:借助知识、智慧和爱,使个体获得精神解放,并以此唤醒和释放学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学生的心灵层次。因为唯有当教育成为精神自由的主人、背离技术至上的奴隶之时,其才能真正地摆脱徘徊,走出十字路口,这段话对我的启示尤其深刻。阅读着他的真知灼见,既佩服又羡慕,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就在于耕耘,哪怕孤独地艰难行走,也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也在于探索,

    07-22
  • 小组阅读交流单(教师素质年读书交流会)
    小组阅读交流单(教师素质年读书交流会)

    阅读书籍 题目章节 《美的教育》 第五章砚池馀墨 小组交流的话题 教师,还要关注什么 主要内容记录 今天非常荣幸地得到这份珍贵的礼物!同样爱读书的我们带着虔诚的心拜读了谷定珍老师的《美的教育》第五章砚池馀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感触。 1、阅读《满街都是圣人》,感受到平凡之人的真实、真诚、真挚,待人处事,以诚相待。同样道理,教师做人、教育也要如此,真诚对待学生,教师也会是圣人。 2、阅读《半屏山下的谈话》、《等待是福》、《佛.人》等文章,我们领悟到了教师的视野不应当只停留在教室、教科书等这些有限的范围内。作

    07-22
  •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托尔斯泰的目光如一把剑,说母亲的眼神里透出的是慈爱,可见一个人眼神里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眼神里是什么内容,我想最多的是严肃吧。我喜欢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在配上我严肃的表情,怪不得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应该多笑笑,你笑起来比较好看。其实我是爱笑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吗?是让学生见我怕吗?其实我不喜欢学生怕我,为什么要怕我呢,我也喜欢和学生聊天,但是,那严肃的眼神好象成了我的保护色。 这几天,我总是试着换一种眼

    07-22
  • 教育的终点——听唐江澎讲座有感
    教育的终点——听唐江澎讲座有感

    听了唐江澎的讲座,感动,崇拜。而后热血澎湃。 我从来没有认真而理性地思考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也只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或者片段中经过着,将我学来的零乱理念拼凑着指导着我的工作,在这个功利而纷乱的社会中,我以为我坚守了教育的底线,但是和唐校长相比,我很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对我以及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是一句口号,耳熟能详,确从来没有去追究它真正的意义。而唐校长对它的诠释是:一种谋划教育的眼量、一种思考教育的角度、一种认识教育价值的历史尺度、一种判断教育功效的时间和标准。如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真正地理

    07-22
  •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

    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价值追求。追求教学效率是各国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各种教学流派不断探索和倡导的理念和策略。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是注重外在形式的课堂,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还是朴实无华的课堂,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思。看似平淡,但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了。我想应该是后者吧!那如何在平淡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我们的课堂高效呢? 一、正视学生的数学现实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学习智能都是不尽相

    07-22
  •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在阅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时,总是非常喜欢尹老师在每一章节开头的那一段引文。在夏之篇中尹老师提到,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雷同,却对每一个人的专业发展起着积累经验、积蓄内力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付出多而收获少就放弃努力,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她用一位美国运动员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过程,所以,只要踏实地走过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我们在专业成长方面终究会有超越的那一天。翻开夏之篇,尹老师带领我们见证了她的专业提升之旅。 首先,她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她从一次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