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燃荻》读书心得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7-06-02 10:26:27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燃荻》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今年寒假我认真地阅读了《燃荻》的内容,其中黄庭键写的《反思“热闹”式课堂构建思维型课堂》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在文章中讲到:目前,某些课堂形似热闹,而内涵不足,甚至出现了因教师引导不够有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偏离文本主旨思想的现象。面对这种只追求课堂表面热闹,学生没有理解蕴含在文本中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认识偏离文本本身所要体现的价值取向甚至与文本所表达的价值观完全相反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反思。一堂课的核心是什么?应该构建什么样的课堂?毋庸置疑,课堂的核心是思维,课堂应该是思维型的,应该构建思维型课堂。他从思维课堂及其外显特征和构建思维课堂的基本做法两大部分进行了阐述。
单靠学生的感知觉或悟性难以发现文本中的内在价值。脑的活动不可外知,但可以从许多外显行为中表现出来。正面积极的思维型课堂有以下外显行为特征。学习行为参与度:学习行为参与度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表现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程度上。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多属被动的行为,学生是在教师的意志控制下按照教师的预设行为进行的,课堂上学生没有自主,没有参与教学活动的自主权利。新课程理念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民主的课堂,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学习体会、思想认识的平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得以充分的外显。一是学习行为上的参与。如参与实验、课堂讨论、习题演示等。二是语言交流上的参与。马克思曾经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巾〕。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是其对所学习材料认识上的反映,是其思维结果的直接表达。三是学习情绪上的参与。课堂上学生积极快乐的情绪非常有助于促进学习思维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对于他的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之前我听了其他学校的徐老师执教的《游戏快乐多》一课,听完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徐老师设计了“创意园”,她结合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让孩子们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如废纸、包装线等让班上的孩子们设计出一些大课间的室内游戏。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各个开动小脑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通过各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孩子们设计出了很多好玩的游戏,如:投篮、翻线绳、打保龄球、算二十四点、晒豆子等,在设计的同时还制定好各项规则。等每组设计结束后孩子们就开始玩游戏,每组学生还当场邀请了后面的听课老师一起参与游戏,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游戏的规则。此项活动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玩的很尽兴,参与的听课老师也同样玩的很开心,仿佛把我们每个听课老师都带回了童年,那感觉真好!真想永远定格在那个画面!就这样孩子们带着甜甜的微笑结束了本堂课。坐在台下听课的我顿时心情激动起来,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吗?
针对目前某些课堂形似热闹,而内涵不足,甚至出现了有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偏文本主旨思想的现象。作者提出课堂应该是思维型课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积极活动的有机统一构成思维型课堂。思维型课堂具有学习行为参与度、学习方式灵活度、认知过程思考度和课堂情感丰富度四个外置特征。在教学中,构建思维型课堂需要做到: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注重启发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非智力因索的培养;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今天,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徐老师学习,在平时的课堂中多渗透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在我以后的课堂中能让孩子们真正参与进来,真正的动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孩子们的自学能力,从而让孩子们真正地学会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读后感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读后感

    在读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前,我就听说这本书内容比较深奥,理论知识很多,很难读懂。因此,我对这本书产生了畏读心理。但是当我读的时候,发现这本书写得真的很棒,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 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这一段话: 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如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

    07-22
  • 献给母亲节的礼物——读孩子们《给妈妈的一封信》有感
    献给母亲节的礼物——读孩子们《给妈妈的一封信》有感

    在母亲节前夕,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母亲节,你想送给自己的妈妈什么呢?有的说:对妈妈说母亲节快乐!有的说:亲手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有的说:买一朵或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有的说:给妈妈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真是五花八门,都各尽所能地想着为自己妈妈的节日增添一份欣喜和快乐。当我微笑着说:你们的提议有些缺乏新意,有些可能还不能做好或做到,所以我有个提议,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问:什么提议啊?快说说!那就是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写信?怎么写啊?我们又不会写。马上有孩子反驳道。但大部分孩子却脸露喜色,说:

    07-22
  • 天上不会掉馅饼——观《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天上不会掉馅饼——观《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宝葫芦的秘密》对儿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众多的影片中他独独选中了这一部,所以,我也就当仁不让,没顾得上头顶那火辣辣的太阳,带着儿子一起去揭开这宝葫芦的秘密。 买票、就坐,儿子顾不上擦擦满脸的汗水,就迫不及待地说:妈妈,什么时候才开始放呀?我笑着说:这么心急呀,还有十分钟就开始了,你要用心看啊,看看这宝葫芦里到底有什么秘密? 当1小时20分钟的电影放完时,儿子显然意犹未尽,说:这么快就放完了,我觉得王葆不应该把宝葫芦扔了,他可以带在身边,也能随时提醒自己呀。当我问他喜不喜欢王葆时,他说喜欢,但也不喜欢,喜

    07-22
  • 从《豪猪的哲学》想到的
    从《豪猪的哲学》想到的

    最近在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看到她引用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了尖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但总不知道保持怎样的距离才最好,太远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于是又开始疏离;但又觉得冷了终于豪猪们保持了最适当的距离,又得到了群体的温暖。于是我也想到我们师生之间也可以保持适当的距离,也能产生最大的教育作用。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希望走进学生的心灵,这当然是最高的境界。其实对学生一种有距离的教育也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对成熟的肯定。在学生的成长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

    07-22
  •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托尔斯泰的目光如一把剑,说母亲的眼神里透出的是慈爱,可见一个人眼神里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眼神里是什么内容,我想最多的是严肃吧。我喜欢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在配上我严肃的表情,怪不得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应该多笑笑,你笑起来比较好看。其实我是爱笑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吗?是让学生见我怕吗?其实我不喜欢学生怕我,为什么要怕我呢,我也喜欢和学生聊天,但是,那严肃的眼神好象成了我的保护色。 这几天,我总是试着换一种眼

    07-22
  • 读<中国教师缺什么>有感----平等
    读<中国教师缺什么>有感----平等

    闲暇时分,我又翻开了中国教师缺什么这本书,这是一本对教育充满着现实关怀的书,作为一线教师,在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足之处,今日看了一篇关于师生平等的文章,感触很深! 在过去传统式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的眼中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两者很少沟通,交流,以致出现了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将后进生视为最差的学生等等,这是老师的不足,也是教育的黑点.爱好学生容易,爱坏学生难,这是大多数老师的感触,当然,老师有限的精力不可能非常平均的分布到每个学生身上去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所谓差生的待遇似乎与好学

    07-22
  •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这个假期读了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一书,结合班级中的学情,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认为要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全权负责,注重效果 霍特先生在《修订版序》中提到:研究人员在美国东北部只找到了55所好学校,即在这些学校真正做到了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任何年级都能和来自中产或富有家庭的孩子一样,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并顺利升级。 那么好学校有何共同的关键点呢,霍特先生在序言中提到了好学校的两条共同标准:1.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老师教的知识,学校不会责备他们,也不会归因于他们的家庭、背景、

    07-22
  • 给孩子以自由《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给孩子以自由《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一书是约翰霍特根据他的教学日记写出的一本书,这本书记录了约翰霍特再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可是现在这些问题正在我们周围发生着。这本书虽然在讲孩子为何失败,其实本质上不正是在探讨老师为何失败或教育为何失败吗?正如书中所说的我们不应该认为学校是强迫学生听话做事的地方。如果学校只是教导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那我们实在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我们的教育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觉得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学生无奈的被教师牵着鼻子一路前行,不是他们没有想法,是教师不给他们有想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