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怀源老师讲座《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感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7-07-18 15:25:44

《听李怀源老师讲座《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感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听了李怀源老师的讲座《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第二讲中提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感受颇深。

    以女儿的阅读为例来说说自己的粗浅感受。首先,阅读兴趣的培养也需要创设环境。家庭与学校的阅读环境形成了,那么孩子的阅读习惯就能相应的形成。学校积极创设阅读环境,教室、阅览室、图书馆等场所放置着学生喜欢的各种书籍,平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时间读书,同学间相互交流,一是书籍的交流,二是同学间读书感受的交流,孩子的读书兴趣会更高,从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能到质的飞跃。家庭中,父母亲等家人也在茶余饭后手捧一书,一家人围坐在灯下,静静地看书、写字,良好的氛围创设,孩子的读书习惯慢慢就养成了。亲子共读中不仅能及时了解孩子的读书情况,知道孩子的阅读口味,指导孩子的阅读方法,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更能收获共读中各自的情感体验,价值取向,有利于家庭成员间感情的融洽,体验更浓厚的亲情。

    其次,习惯的培养需要坚持。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始,如果不能坚持,最后总付于流水。读书也不例外。这就需要学校、家庭都形成一种制度,或是坚持养成一种习惯。比如,学校有了一定的读书记录卡、读书流动卡、读书登记卡等,帮助孩子做好一些记录,一学期下来,孩子自己也感到吃惊,没想到自己一个学期居然能达到这样的读书总量,这是一种鼓励;学校举行读书先进分子的评比、书香家庭的评选等活动,促进了孩子的读书积极性,带动了家庭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从开始的规定动作,到后来的自然动作、习惯动作。孩子的阅读习惯也就养成了。家庭中从一开始的读十分钟,到三十分钟,到后来家庭成员坚持每天读书,书香浸润着家庭,孩子在良好的读书氛围中养成了坚持读书的好习惯。书香弥漫着家庭,家庭成员在书香中其乐融融。

    第三、在交流中提升能力。孩子有了读书的兴趣,能自觉地读书。这时与孩子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往往良好的读书交流能帮助孩子不断地提高阅读能力。一种是方法的指导。方法的指导有关于书中工具性方面的。遣词造句、修辞方法、谋篇布局、写作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一种是情感的体验。重点关注书中人文性方面的内容。人物品质、道德情操、价值观、人生观等。在与孩子交流讨论中,产生共鸣,也存在争议,就是在这种共鸣和争议中孩子的阅读能力不断地得到了提升。

    孩子在读了《窗边的小豆豆》后,笑着说这是童话般的校园,这是孩子向往着的校园,小林校长是个超人。读《生命流泪的样子》后,流着眼泪懂得了坚强,懂得了关心身边的人,开始关注“阳光姐姐——伍美珍”更多的作品。读《米兰的秘密花园》后,孩子说,要做一个淑女,要懂得礼仪,要知道感恩。读《黑狗哈拉诺亥》后,孩子就在哈拉与诺亥不同的命运中悲伤着草原上那神奇的牧羊犬的命运,一直追问着后来呢?现在呢?这些牧羊犬是怎样生活着?读《红色精神》后,她就记住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这四个名字,对于一个10岁的女孩,我觉得也可以了。以后散步的路上我们就有了更多的话题:路边的一朵花、天空的一片云、书里的一段话……阅读使我们一起体验,阅读使我们一起成长,阅读使我们一起幸福着!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善待自己的孩子——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善待自己的孩子——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已是屡见不鲜,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读过一些,我也是。每次读这一类书籍,总是激情满怀,并不自觉地想要仿效一番,然而人总是缺乏一种持久性,久而久之,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套做法就原形毕露了,而心中也总不免会这样想:他的孩子可以这样教育,但我的孩子和他的孩子不一样,所以我还是用我自己的那一套教育理论吧。于是乎,一切又开始回到原点,对于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当我在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看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首先是书名深深吸引了我,因为我兼有妈妈和老师两职,作为妈妈,我想成

    07-22
  •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那么,写作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想其中的症结在于教师本身,在学生的写作中我们还是缺乏了一种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没有把事情做细、做精。且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一、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这是雷夫老师写作四部曲中的步骤一:写作之始语法。我们每个早晨都是从语法练习开始,学生会进行找出合适的名词或选出正确的时态等练习。[雷夫语] 另外,雷夫老师喜欢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完成作业,一般不带作业回家,因为他认为在教室写出的作业质量比在家里写的好。而且,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恐怖重写的惩罚,目的在于让孩子们

    07-22
  • 同理心,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走进学生
    同理心,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走进学生

    ---读《我的理想课堂》有感 同理心:理解他人体验的能力,恻隐之心。我们知道,作为老师,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近距离接触他们。 室友也是同事,去参加心理学的培训,回来后,她就把她上课的案例拿来考我。她说,这个案例他们在场的所有老师都没回答对,我想,是什么难题把大家都难倒了呢?便更有兴趣往下听了。 案例是这样的:一位妈妈,不允许她的孩子吃零食,便和她的丈夫商量好,控制孩子的零花钱,甚至不给他零花钱,在家明令禁止他吃零食,因为吃零食对身体很不好,之后她的孩子在他们监督下就不吃零食了。有一天,她的邻居对她说:我

    07-22
  • 让孩子心中充满阳光《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读后感
    让孩子心中充满阳光《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读后感

    早就看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本书,今天又一次仔细地阅读,品味着这句经典的话语: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那是因为,在前几天黄姑中心小学305班的家长会上,超的母亲的发言深深地感动了我。 超是我们班学习非常落后的学生,刚接到这个班的时候,只看见每次下课的时候,教室里总看不见他的影子,因为,他总是像小猴子一样一溜烟跑到楼下玩耍;每次上课铃响的时候,他的座位总是空着,大家都安安静静等待上课的时候,只看见他匆匆忙忙地从楼下跑上来,满头大汗,胆战心惊地坐到位子上。他个子不高,座位第一排,排队第一个,一旦玩起来,什

    07-22
  •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学习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学习体会

    近期,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建议》一共三十条内容,却涵盖了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作业设计与辅导、命题与学业检测四大块的内容。下面我就针对教学组织与实施中的几点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建议第12条指出: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人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反思自己的课堂,却发现自己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自己的课堂上,比较多的情况是用30至35分钟完成教学主要任务,课堂练习的时间就相对较少。直接导致学生课外作业多,离开了课堂,老师就缺乏了讲评作业的

    07-22
  • 特殊孩子——考验耐心和爱心
    特殊孩子——考验耐心和爱心

    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后感 翻开《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关爱这个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种种的压力和孩子们调皮的举止常常会惹得我发出勒令停止的命令,变成一个凶老师。 书中列举的方老师班的男孩子可真是调皮,不仅这样,他还影响了其他同伴们的生活,但是,方老师并没有发火,也没有将他隔离开其他孩子,而是耐心地观察、倾听,也承受着孩子不良情绪的宣泄,孩子渐渐回到了集体的队伍中。看了这个例子,我想,这个方老师真的让我欣赏到了一个宽容、关爱孩子的老师,她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包容之心

    07-22
  • 读《孩子为何失败》有感
    读《孩子为何失败》有感

    我们大部分教师认为:孩子的失败主要指学习成绩差,或者是这个学生行为品行差,故意在班级里捣乱。这样的学生,教师看见了都非常的头疼,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选择了放弃。学生觉得老师既然放弃了自己,他就更加放纵自己,恶性循环,导致这帮孩子无法拯救。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不能放弃这些孩子,要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家长、教师和孩子都要努力,孩子才不会失败。 一、家长的责任在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受父母的影响最大。平时多指导孩子的品行,能够正确区分好与坏。

    07-22
  • 认识自己——读《教学勇气》有感
    认识自己——读《教学勇气》有感

    拿起帕克帕尔默所著的《教学勇气》,尚未翻开扉页,内心便疑虑重重。在大作家帕克的心底,教学勇气到底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收获教学勇气,并恰到好处地将其内化为教学的动力? 在阅读中,有这样两个概念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关于自身认同,帕克如是说,自身认同是指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汇聚,进而形成神秘的自我。而对于自身完整,帕克是这样理解的,自身完整要求我识别那些能整合到我的自我个性中的东西,分辨其中哪些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我选择的赋予生命活力的方式与汇聚在我内部的各种力量有关。 细细品味这两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