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读《燃荻》第21期《培养有温度的思维》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7-08-09 07:06:56

《“有温度”的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读《燃荻》第21期《培养有温度的思维》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有人作过调查,一名大一学生,高考的数学成绩是120分,在其入学后,重新让他做6个月前的高考数学试卷,得分只有80分。尽管这只是个案,但是我们相信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什么同一份试卷,同一个人测试,成绩却如此悬殊?大多数人会说:这很正常,忘了呗!“忘了”两个字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我们是靠记忆来获取知识的。
从作者引用的这个案例来看,其实确实有代表性。追其原因,事实上就如作者说的,我们仅仅是依靠了记忆来获取知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了知识的传授,关注了学生的掌握程度,恰恰没有更好地关注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过程与方法。在偏文科的教学中,似乎强调了朗读、背诵,写了什么;在偏理科的教学中,似乎关注了答案正确与否,会不会做了。往往很多时候没有更进一步去在意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于是更多的孩子都在应付,应付了这一次的试卷,再应付下一次的试卷,缺少了知识之间的衔接,缺少了自主追求的乐趣,缺少了方法的探究与掌握,更缺少了在学习中领悟为什么学习。每次的思维是功利性的,那么,在这样的思维基础上所学习的知识都是浮在表面的,一旦达到了目的,如参加完高考,后续还能记得多少呢?
我们在教育中要追求什么呢?“立德树人”是我们的基本要求。学习为了什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这样说的: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学习不外乎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最终实现自我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无论在哪一层次,一个人的品质是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追求了知识,我们更需关注学习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知识后的德行。我们现在因高考体制等因素的局限,很关注考什么,于是就决定了我们学什么,我们的思维是冷酷的,乃至于狭隘了。种种因素,使得学习不是一种自主追求,更不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很好的基础。我国自古就有“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的说法。这与我们现在所说的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是一致的。如果没有很好的思维品质,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那么这样的追求是很渺茫的。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线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比如在教学《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时,我们很多老师关注了文本中呈现出的浓浓的师生情,学生对老师这种感恩情怀通过朗读、感悟、描写,甚至表演都能表现出来。课堂到这儿似乎也戛然而止了。但是对于真正的师恩难忘怎样在学生心里产生延续,让师生感情在每日的学习中融洽,互相鼓励,一起成长呢?也许,这就要我们教育者在文本之外对学生心灵的教育。我们的思维不局限于文本,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当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问问自己,作为老师,我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是怎样的?我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最棒的老师了吗?每年一茬茬的学生离开校园,又有多少还能记得我,在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的哪一句话或者哪一次行动给他们以终身的指导,像文中的田老师那样……此刻站在讲台上的我,当年不也是一名学生吗?那么,我又是否记得当年的那些给我以教育和帮助的老师们呢?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又是怎样感激那些求学岁月里给予了我教育的老师的呢?如今的我面对我的学生,谈起我的老师,又会怎样深情表达?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不仅仅是教某一门学科,而是通过学科来教育学生,学知识时有情感、道德相伴,那么我们的思维就有了温度。只有教师的思维够宽、够广、够深,常以道德和情感来引领,善于发现,才能指引学生的思维产生真正的温度!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引发的启迪
    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引发的启迪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中记载着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的片断:那时在1978年,魏书生任教了一个全年级最好的快班和一个全年级最差的慢班。就在这年的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领导通知他要他给全区的教师们上一节大型公开课,而且要求在慢班中开课。 下面是一段魏书生与学生的精彩对话: 魏书生与学生商量怎么办?学生喊:别在我们班上!到哪儿去上?到你那个尖子班上。在咱们班不行吗?不行,我们害怕。咱们打架,胆子大得很,什么都不怕,怎么上课反倒怕了呢?打架都好几年了,公开课咱们没上过,怕给你丢脸。老师不怕丢脸还不行吗?老师把讲的内

    07-22
  • 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
    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

    早就知道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是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可总为这事那事耽搁着一直没看。这次春节放假在家没有太多事做,我就决定买这本书,仔细品读品读。懒得上街就托弟弟去平湖时顺便帮我买一下。可没想到书买回家了,虽也是黑柳彻子编著的,可却是另一本《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有些失望,也些懊恼,谁叫自己懒呢?算了,将就着看看这本书好了 花了几个晚上零零碎碎地看完了《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却没想到是那么的震撼,太不可思议了。这本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讲述小豆豆在是日本演艺圈所经历的事情,这些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事还挺有趣的

    07-22
  • 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有梦才有理想,有梦才有追求,有梦才有希望。在人生的路途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有梦的出发点。怎样把学生引领到这个梦起飞的地方?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游荡,让我不得不思考。 领悟人生的智慧,消除教子的烦恼,走进孩子的心灵,体现成长的欢乐是周弘老师《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的核心,也是一个好老师的参照。 现在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极度溺爱下都养成了自私自利、蛮横娇惯的心理。哪对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呢?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潮下,打骂成了许多家长每天的必修课,这导致了

    07-22
  • 暑假每周摘记——做最好的自己
    暑假每周摘记——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其实是一本关于青年人成才的励志书,。李开复博士用易于理解的成功同心圆以及发生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指出成功是多元化的,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在与他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固然是成功,但有勇气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过去的人一样是成功的。 也许读这样的书有些不合事宜,人已中年,韶华难在,想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但细细品来,回味悠长,又觉感慨颇多。 做最好的自己,应该自

    07-22
  • 心灵沟通,重拾幸福——《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心灵沟通,重拾幸福——《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初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时,我是反感的,难懂的文字,哲学家一样的阐述,但当我开始深入阅读并在完成读书批注时我发现帕克老师真的是一位真正的教师,集谦虚与自信于一身,对人类的奥秘怀有深深的敬意而且热衷于冒险,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他指引我们回归人本,鼓励我们认识自己,让我们充满力量,激起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真心。从这本书中我读懂了教学,重新审视了自己和我的学生,同事,我发现我们缺乏心灵的沟通,我个人认为幸福课堂不难达到,只需要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心灵沟通。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了以下的理解。 一、加强

    07-22
  • 教和学于共同体中理解现实
    教和学于共同体中理解现实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感受颇深的是第四章:认知于共同体中为伟大事物美丽所凝聚。在这一章中,现实是共同体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教和学就是一个无法割分的共同体,我们寻求的共同体模式是一个能拥抱指引和优化教育的核心使命也是认知、教学和学系的使命。我们将从最具挑战的教学概念的核心教学就是开拓一个时间真正共同体的空间,来寻找这一概念多方面的线索。 师生共同学习,是一种氛围,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因为老师是一个引导着,教育者,很多时候,学生就是围着老师的思路来进行

    07-22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科学教师读书心得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科学教师读书心得

    暑假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教师,为自己,为工作的对象,我们教师要认清自己,善于走进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使自己健康地工作、生活。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如何鼓起教学的勇气?我想,不单是体现在平时的上课,同时也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更多的体现在自己主动地付出。如自发地、自觉自愿地开发自制实验教具 一个成功的自制实验教具,对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法学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设计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为了更有效体

    07-22
  •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在阅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时,总是非常喜欢尹老师在每一章节开头的那一段引文。在夏之篇中尹老师提到,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雷同,却对每一个人的专业发展起着积累经验、积蓄内力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付出多而收获少就放弃努力,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她用一位美国运动员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过程,所以,只要踏实地走过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我们在专业成长方面终究会有超越的那一天。翻开夏之篇,尹老师带领我们见证了她的专业提升之旅。 首先,她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她从一次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