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读后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8-03-15 08:54:19

《用好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2018寒假,花了两个星期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大脑和学习方面的世界超级作家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一书。开始部分关于脑神经、思维线条等内容,略显抽象。之后的部分,因为作者运用了许多手绘图画,帮助读者寻着直观的图画理解十分抽象的思维模型,故读来还是比较轻松、有趣。
本书是作者介绍思维导图的核心著作,从大脑的结构、神经元的工作方式引申到人类的思维方式,进而引出本书的核心方法思维导图,然后重点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制作方法、注意细节,以及在工作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因为作者认为“大脑进行思考的语言是图形和联想”,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技术,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每个词或者图象自身都可以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它综合地运用了大脑的各项功能,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思维过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思维导图对数学老师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推理、梳理、总结知识之间关系的时候,思维导图的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学生也有所了解。像我们三年级的寒假数学导学单中,就有一项作业是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当然,数学中的思维导图,可能更多侧重于“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我想,在其他学科中,比如语文、艺术教学中,“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可能会更多一些。
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既具备学习工具的强大优势,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和认知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更愿意通过推理、思辨等方式,用概念图、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方法,把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简明扼要地呈现概念和原理的地位和相关性,明确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领悟与记忆。同时,在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
这种偏向理解与结构化的学科思维导图,帮助我们在分析问题时,面对大量看到和想到的信息时,能迅速厘清重点、明确层次。在整理复习阶段,它的作用尤为明显。如,在绘制下图中,孩子们会遇到问题: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是什么关系。通过思辨,孩子们明确了两者的包含关系,也明确了两者的基本特征。

思维导图,使得学生在脑海中对学过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体系。借助思维导图,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习效率。可见,思维导图确实是孩子们提高学习效率、快速解决具体问题的好工具,作为老师,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思维方式,大步提升大脑综合竞争力”。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有梦想的教育《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有梦想的教育《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一看到这书名,我就猜想那应该是理想上精神上要站直、思想上更要站直。应该是堂堂正正地教书吧。当我翻开书本看了没几页后,发觉自己先前的想法有点偏差。本书的作者吴菲是中学高级的教师,他在书中所述的许多例子都是反面教材性的。应该说吴老师想通过某些不好的现象来折射现代教育应该有的本质。其中有写家长对子女过多的拘束,使得学生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我,没有了生活的主见。吴老师提到的很多都是高中学生的家长,这些学生家长的眼中只有高考,其他一切都可以往后推。吴老师通过他的笔墨说出了学生的心声,同时也代表他对现代

    07-22
  • 我看《沉思录》后感
    我看《沉思录》后感

    想说的第一句话:入社真好,梁先生送书来了;于是,案头有了《沉思录》;随时翻翻,偶有所得;牵强为句,缀连成文;以书名为线,串联了三篇;聊以自嘲,敷衍塞责。 开首之篇:沉 马可奥勒留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年代,以其坚定的精神和超人的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在沉思中感悟人生。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笔、简洁的表述,历练成动荡砥砺沉思、苦难造就伟大的杰作一本智慧之书,一本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何怀宏教授,以他洞察的眼光、睿智的思维、深邃的理性,悟其真谛,得其精髓,权威译作,把《沉思

    07-22
  •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读《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读《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结束天长地久,我的离去若让你拥有所有,让真爱带我走,说分手。爱人情侣间的一次放手,能被看成是成全了一次爱,见证了一次爱,那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次放手,会是怎样?作为老师的我们,或许曾无数次的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也或许曾无数次的否定这个想法。但是,荆志强老师就很自信地告诉了我们: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在生本教学中老师们要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能行,相信学生潜能无限,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分析、总结。一个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更不是千手观音,而班上有四五十个学生,如过想办法把他们很好地组织起来,把他

    07-22
  •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学生读后感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学生读后感

    五一长假期间,女儿看了《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后,感慨万千,随手写下了读后感,女儿在结尾时这样写道:我十分感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给了我许多的启示,不但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北斗星。当我阅读完后,被女儿的那段话深深感动,是呀,无论是哪种年龄段,都应该找准自己人生的北斗星,才能使自己活得充实、快乐。以下是女儿的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读后感 书是我们的朋友,能告诉我们许多知识,它仿佛象一座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让我们尽情地遨游;它又是一座无穷大的知识宝库,让我们在这宝库里

    07-22
  • 暑期读书随笔《教学勇气》
    暑期读书随笔《教学勇气》

    读书随笔1:我喜欢这句:尽可能与我们的专业领域保持联系,学习足够的技术,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精神的地位。这里强调的是专业修炼,即教师应该成为所教学科的传教士。专业阅读,就是穷毕生精力,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一方面扩大阅读面,建立深厚的知识背景,一方面始终关注本学科前沿的 发展,保持足够的敏锐。 读书随笔2:是什么是学科方向问题,如何做和为什么是专业发展问题,前者侧重于方法规范,后者侧重于价值追问,类似于一个是方法论问题,一个是本体论问题。而最后一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为什么要教书的问题,是关于自我的追问,是存

    07-22
  • 《学习动机》学习笔记
    《学习动机》学习笔记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动机有三种作用:激发行为 行为定向 维持行为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内驱力和需要的关系呈正比。 诱因指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凡驱使个体趋向或接近目标者为正诱因。如奖品。反之为负诱因

    07-22
  • 教和学于共同体中理解现实
    教和学于共同体中理解现实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感受颇深的是第四章:认知于共同体中为伟大事物美丽所凝聚。在这一章中,现实是共同体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教和学就是一个无法割分的共同体,我们寻求的共同体模式是一个能拥抱指引和优化教育的核心使命也是认知、教学和学系的使命。我们将从最具挑战的教学概念的核心教学就是开拓一个时间真正共同体的空间,来寻找这一概念多方面的线索。 师生共同学习,是一种氛围,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因为老师是一个引导着,教育者,很多时候,学生就是围着老师的思路来进行

    07-22
  • 努力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到底——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
    努力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到底——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

    写在前面的话: 暑期全员师德教育的一个内容是: 分享阅读,好书推荐 。学校要求每个教师用5分钟的时间,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与大家分享。不限形式和方法。今天上午如期举行了,大家都认真地介绍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论着点滴体会和感悟。可谓是大饱一顿精神美餐。我为此也作了认真的准备。昨晚用了一个多小时,把今天要说的内容整理成了文稿,现向大家作一交流。 努力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到底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悟(一)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的一本重要遗著。是他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