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慧眼赏识学生——读《韩忠玉信心教育大讲堂》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8-11-09 08:42:50

《用慧眼赏识学生——读《韩忠玉信心教育大讲堂》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宋史·欧阳修传》中曾提及到一大文人欧阳修的赏识之迹:"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意思是说,欧阳修他提携后进之士,唯恐来不及而错过了机会,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都成为了天下的名士。例如:包拯、司马光、程颢,“唐宋八大家”中的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人,都曾得到过欧阳修的赏识、提携、指引,才得以成就自己响当当的名声。赏识,是对别人的认识和欣赏。认识是其一,是认识到他表面的、众人所熟知的表面,但却更侧重于认识到他隐蔽的不为人知的内在。欣赏是其二,是基于认识,而产生的对他人的好感,这种好感迫使你想要喷薄出他所隐藏的内在,让他登上舞台,成为一位光鲜亮丽的艺术家。
作为教师,我们懂得赏识吗?懂。在学生上学伊始,有的在学习上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或者热情,老师一双“慧眼”搜索到了他们,便给予高度的鼓励和表扬,继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表现出极大的追求表扬、追求成就的自信,一路引导,一位优秀的“三好学生”就这样诞生了。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很懂得赏识,每每与同事们交流时,都会欣慰地说:“我们班xxx,这次又考了xxx分。”“他又在xxx比赛中获得了奖项。”甚至不乏同事们的称赞,“这个学生真是太优秀了……”我们能够赏识这群孩子,而且总抱以一种近乎“偏心”的欣赏,默默地给以他们一些“方便”。
而自我反思,赏识的仅仅是这部分学生吗?那群天天惹是生非,三天吵一架,五天打一架的孩子不值得赏识吗?那群对学习总也找不到方法,总也提不起兴趣的孩子不值得赏识吗?那群不是被老师批评,就是被家长训诫的孩子不值得赏识吗?这些在学习上、习惯上、生活上没有得到表扬的孩子,不一定是没有成为“三好学生”的优势,而是他们的这种“优势”隐藏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使得老师、家长,甚至他们自己都感受不到这种“优势”的存在,以致失去学习的自信,就更提不上有什么兴趣了。而这里所说的更具价值的、更有挑战性的“赏识”,应该是发掘这部分学生的隐藏之“势”。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曾经就是这样一名不被赏识的 “笨蛋”。读中学时,他的老师认为他绝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他的语言太过一板一眼,毫无生机。改学画画后,他的老师认为,他不能理解艺术的不修边际,不能灵活构图,在画画的道路上走不长远。但是当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材无望时,他的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是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素质,建议他学一学化学,这下瓦拉赫隐藏的优势被曝晒到了阳光底下,自信心瞬间提升的瓦拉赫研究的兴趣、热情被彻底地激发了,一下子成为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三好学生”。如若不是这位慧眼识才的化学老师,瓦拉赫的人生又会是什么样呢?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可实际上,我们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很难完美地做到这一点,对于那些资质平平的学生,觉得他就是如此平庸,于是,我们便在平庸的眼光中过着平庸的日子,光彩都是那些“三好学生”的。我们绝不会注意到,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学生的平庸,而是我们的平庸,我们缺少一双能够全面认识学生、欣赏学生的慧眼。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不带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不带任何偏见剖析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地认识学生,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难的。
“知人善任”是前辈们留给我们的捷径,先“知”而后“任”,认可学生的每一项才能,尊重学生的每一点变化,欣赏学生的每一份付出,发现其成为任何领域“三好学生”的可能,捕捉住其优秀的火花,带着爱,带着赞美,将那些天赋平平的孩子,拉到台前,释放他们与众不同的“优势”,改变其自我认知。虽然飞得慢一些,飞得低一些,舞姿没那么曼妙,目的地不知何时能达到,但至少他们能愉快地欣赏沿途的美景,认可自我,感恩自我,坚定自我。
最后,分享书中的一段文字,作为培养自己独特慧眼的指引: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大舞台,学生群体是一个性格迥异的大花园,‘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摇曳多姿中分辨出变幻莫测的潜质禀赋需要有一双慧眼,更需要有一种恒心与毅力,需要始终如一的把尊重、真诚、信任和赞美送给每一位学生,把爱的阳光洒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阳光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在学生成为天才之前,首先以看待天才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教师的责任和素质——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后感
    教师的责任和素质——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后感

    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摘自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读着这样的语句,确实能给人以心智的启迪,教育需要智慧与真情,也只有拥有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才能如阳光般照遍大地,使荒漠变成绿洲。读着这样的语句,也让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心中忐忑,不知自己能否胜任教育的工作? 一、教师的责任: 1、引领学生的成长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由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作为

    07-22
  •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读“让双脚落在地上”有感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读“让双脚落在地上”有感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阿荣旗王杰小学 史金凤 读让双脚落在地上有感 近日,我在工作之余,拜读了内蒙古教育新视角栏目:作者高波写的一篇文章让双脚落在地上看到这个题目,我感到很好奇,怀着好奇读了下去。原来是作者偶然翻阅入学新生的未来展望,不禁被他们的一、雄心壮志深深吸引,他们憧憬着自己能成为商界巨子、政界精英、学界翘楚,以及各个领域的接触人物。几十份展望中,作者看到了志存高远的自信,却很少看到脚踏实地的态度,看到了对成功者的仰慕,却很少看到对如何成功的思考,一些不易出彩而有为社会必需的平常职业,更是完全不

    07-22
  • 读《致史老师》后感
    读《致史老师》后感

    扳扳手指,做老师也几年了,一批批学生送走了,又迎来了一批批新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与孩子是最熟悉的,感情也最深,所以常常也不愿去写他们,因为觉得是最难下笔的,担心自己一写就停不下手了,更怕一下子太多的回忆一涌而出,怎么也收不住了! 倒是孩子们很愿意拿起笔写写我,有直接写在日记本上的,有含蓄点写信的。有写我做得好的,当然也有给我指出不足的,我都会欣然接受,说明孩子们已经把我当成是最好的朋友了,他们也越来越了解我,还记得一个孩子就曾描述说史老师的脸就是一张晴雨表。我挺喜欢这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 今天偶然看到伴

    07-22
  • 谈课堂纪律——《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谈课堂纪律——《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陈大伟教授在《建设理想课堂》第三章的第三节中讲的是纪律管理的问题与分析,课堂是否有效,纪律也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 赫尔巴特说过:如果不坚决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可见,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陈教授认为,好的课堂纪律应该是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彼此尊重,有序运行!这十六字概括了好的课堂纪律的要诀,虽是简单的十六字,但真正要做到缺没有那么简单。很多老师的课堂上不是纪律管得很严,没有了活力;就是课堂上活跃异常,混乱得不能控制了。两者不能兼顾。 怎样才能做到严而不

    07-22
  • 让孩子心中充满阳光《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读后感
    让孩子心中充满阳光《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读后感

    早就看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本书,今天又一次仔细地阅读,品味着这句经典的话语: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那是因为,在前几天黄姑中心小学305班的家长会上,超的母亲的发言深深地感动了我。 超是我们班学习非常落后的学生,刚接到这个班的时候,只看见每次下课的时候,教室里总看不见他的影子,因为,他总是像小猴子一样一溜烟跑到楼下玩耍;每次上课铃响的时候,他的座位总是空着,大家都安安静静等待上课的时候,只看见他匆匆忙忙地从楼下跑上来,满头大汗,胆战心惊地坐到位子上。他个子不高,座位第一排,排队第一个,一旦玩起来,什

    07-22
  •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读后有感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读后有感

    最近,参加学校语文教研组的活动,学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真是感触深受。语文老师,不能整天埋着头,只是沉浸在语文书本里。学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之后,我知道了,还需要抬起头,经常环顾讲台下的孩子们,特别是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里,我感受最深的是第17条。第17条是:作文批改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不可面面俱到,应对照每次习作要求,欣赏优点,指出不足,使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与规律。讲评之

    07-22
  •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学习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学习体会

    近期,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建议》一共三十条内容,却涵盖了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作业设计与辅导、命题与学业检测四大块的内容。下面我就针对教学组织与实施中的几点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建议第12条指出: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人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反思自己的课堂,却发现自己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自己的课堂上,比较多的情况是用30至35分钟完成教学主要任务,课堂练习的时间就相对较少。直接导致学生课外作业多,离开了课堂,老师就缺乏了讲评作业的

    07-22
  • 认知于共同体--读《教学勇气》有感
    认知于共同体--读《教学勇气》有感

    近来认真阅读了《教学勇气》一书,书中有关教育共同体的论述对自己启发很大。 我认为对于教育共同体的建设,首先要打破我们错误的想法,比如说:认为知识和经验是自己多年的积累,不能轻易共享。或者认为自己的知识水足够胜任学科教学了,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但是:现实是共同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个人的力量越加显得渺小,群体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我们只有结成一个团队,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实效。 要实现教育共同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