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倡导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8-11-17 10:48:06

《《正面管教》倡导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徐州市云兴小学  黄洁, 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正面管教》倡导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在文中呈现了不同方式的养育案例,我在阅读时会不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学习正面的教育方法。当一个学生行为不当时,我们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从内心不断地问自己:“他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面对一个失去自信、被大家责备、羞辱的、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否可以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亲一亲”,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教育案例:
数学课上的“吃瓜群众”
     数学课后,小青悄悄地告诉我:“同桌小晗数学课偷吃了一保鲜盒西瓜。”光天化日,我的课堂上,就在我的眼皮底下,成绩不好的小晗如此“嚣张”!但是再想想我又忍俊不禁:小晗坐在第一排靠窗户处,正是我视线的“盲区”,他一定是趁我不注意,侧着身子,低下头,借故拾东西偷吃的西瓜,想想他一边吃着甜西瓜一边提心吊胆的样子,我是又好气又好笑。
我不动声色地把小晗喊来,先提问了刚才课堂上讲过的一道简单的题目,他顺利地答了出来,又问了一道有难度的题目,他自然张口结舌。我微笑着说:“如果不是因为吃西瓜影响了听讲,第二题也能会做。”小晗快速地眨巴着眼睛,这是他表达紧张心情的一种方式,摸摸头不好意思地小声说:“我以后再也不吃西瓜了。”“怎么能不吃西瓜呢?”听了我的话小晗愣了一下,我顿了顿,接着说,“只是别在课堂上吃就行。”小晗松了口气,咧开嘴笑了,从那以后,我发现他在数学课上比以往专注多了。
  《正面管教》倡导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在文中呈现了不同方式的养育案例,我在阅读时会不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学习正面的教育方法。当一个学生行为不当时,我们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从内心不断地问自己:“他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面对一个失去自信、被大家责备、羞辱的、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否可以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亲一亲”,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当一个学生行为不当时,我们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从内心不断地问自己:“他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面对一个失去自信、被大家责备、羞辱的、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否可以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亲一亲”,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心理学家盖耶指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允许差错存在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的自然展开,是给予学生自主解决新问题,学会在复杂情境中进行观察、辨析、判断、推理的机会。如果教师能运用教育机智,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育过程中,艺术地处理课堂上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地彰显差错的宝贵价值,化“错误”为“领悟”,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才能把真正富有价值的内涵植入学生的生命活动中。
     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相信我的坚持与改变,一定能让正面管教在以后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让教育真正达到“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美好境界!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再谈阅读——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再谈阅读——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记得读完《海伦娜的奇迹》之后,我在激动之余写下了读后感《让阅读进驻孩子的心灵》,感叹老师们为了吸引孩子进行阅读煞费苦心,尤其是阅读之夜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同样注重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立志培养终生阅读的孩子,并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雷夫艾斯奎斯] 是啊,我们都明白阅读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或自己的孩子)喜欢上阅读,甚至善于阅读,一直是令我们大伤脑筋的事,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07-22
  • 深深的无奈——看《非常公民》有感
    深深的无奈——看《非常公民》有感

    爱新觉罗溥仪,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也就是所谓的末代皇帝。他曾享受过宫廷的奢华和安逸,却也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和艰辛,从一个高高在上、万人景仰的皇帝,演变成一个新中国的普通公民,这期间的风风雨雨是我们常人所不能想像的。 当我看完《非常公民》(溥仪和他的五个女人)这本书时,思绪便被他那种深深的无奈所牵引着,虽没有感同身受,但却能理解他的这种无奈的心情。也许用了不起来形容他不太合适,可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与众不同

    07-22
  • 我与《三个儿子》的邂逅
    我与《三个儿子》的邂逅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往往呵护有加,关怀备至,深怕自己的孩子遭受一丝丝的委屈,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点的伤害,还常常以孩子为荣,向人诉说孩子的种种优点和长处。于是乎,孩子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于置自己的父母不顾,只顾念自己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满足,自己的生活是否过得舒服,哪还记得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艰辛? 正因为这势头愈显强势,我们的课文在编排中经常会有一些有关孝敬教育的文章,旨在老师的传授中让孩子们明白: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等,而《三个儿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典

    07-22
  •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最近拜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一书,又一次重温阅读教学的理念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阅读时每一个人学会求知、达到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手段,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达到和谐相处的基本渠道,是人们搜集、处理与传递信息而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人类激活思维进行创新而能够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基本途径。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形成阅读的自觉意识与自觉行为,也是阅读

    07-22
  • 课堂提问 奏响美的旋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读
    课堂提问 奏响美的旋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有人曾说,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是一曲动听的交响曲,那: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是交响乐中最美的旋律。的确,教师科学地设置问题,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注意力,引起学习的动机,激发好奇心,避免单一的注入式,满堂灌,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教师应如何更好地运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提问效率的策略和方法又有哪些呢?读了《

    07-22
  • 心得:怎样建设理想的课堂教学
    心得:怎样建设理想的课堂教学

    《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的作者是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曾担任过中学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校长,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副处长。科研处长陈大伟。它共分四章:第一章课堂教学的理想、第二章课堂教学设计、第三章课堂教学的实施、第四章课堂教学的改进。其中第一章的第二节是学习幸福生活,这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生存和学习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的过程是生命流淌的过程;同时,教育又必须面向未来,为了学生生活。阅读完这章节,让我充分明白了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什么,应该是

    07-22
  • 唤醒教师自身的内心认同——《教学勇气》读后感
    唤醒教师自身的内心认同——《教学勇气》读后感

    《教学勇气》书中指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直指我们教师的内心精神世界,可谓一针见血。我国的古典文化中有着对教师精辟的论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谓之师道,并非拿到教师证就是教师了,我们如果不是从内心认同于自己是一名教师,那么您即使是站在讲台上也不一定是一名真正的教师。古代圣贤把教师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排在最前面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传道,那么对于教师而言这个道,也即师道,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对教师这一内涵的真正认同,从而达到以师道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

    07-22
  • 给孩子以自由《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给孩子以自由《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一书是约翰霍特根据他的教学日记写出的一本书,这本书记录了约翰霍特再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可是现在这些问题正在我们周围发生着。这本书虽然在讲孩子为何失败,其实本质上不正是在探讨老师为何失败或教育为何失败吗?正如书中所说的我们不应该认为学校是强迫学生听话做事的地方。如果学校只是教导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那我们实在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我们的教育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觉得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学生无奈的被教师牵着鼻子一路前行,不是他们没有想法,是教师不给他们有想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