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思考的再认识—— 读《给教师的建议》5——12条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8-12-19 15:49:18

《对于思考的再认识—— 读《给教师的建议》5——12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我们常说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在学习、实践、反思、总结中不断成长。其中,善于思考是教师成长的推进器,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有很多收获,蓦然发现:在教学中,我竟然忽略了“学生的思考”。

      一、 后进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一说到后进生,我们通常的想法是课堂上的内容给他们补补,增加一些习题让他们做做,找到他们的家长谈谈。效果怎么样呢?老师该补的补了,该训的训了,该生的气生了,付出了很多,却是徒劳无功,收效甚微。怎么办呢?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他的观点:“我曾经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阔大他们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的多读些书。”我突然想起我的学生小宇,刚开学时,他是个“活猴子”,坐不住不说,学习总是显得不开窍,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一名差生,经常受到语数外老师的批评。期中家长会时,小宇的爸爸专门找到我,愁眉苦脸的说:“刘老师,俺儿子就会憨皮憨玩,在家里就没有闲的时候,丢三落四,一点都不用心,我都愁死了!尤其不喜欢看书。”我就和他约好,每天督促儿子看书,每天签字。坚持了一个多月,小宇竟然进步了,能坐下来了,上课不再乱动,写了几篇好日记,字也漂亮了,几次测验成绩都很理想。两个多月过去,越来越懂事和沉稳,期末考试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章节,思考这个孩子的变化,是不是阅读产生的效果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二、 课堂上,一定要设法让学生独立思考。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有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讲了那么多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细细分析,学生读了那么多的课外书,还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为什么学生在做试卷上阅读这一项总是失分很多呢?现在看来,就是因为学生读书时不会思考,不会深入地思考,没有养成“想一想”的习惯。有句话说,读书不思考就像吃饭不消化。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是不是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呢?是不是把更多的时间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字面背后深藏的深刻含义呢”?自查我的语文教学,这种意识有一点,课堂上也渗透了一点,但是做得远远不够。我曾经上过一节区公开课,普遍评价很好,也自以为上得不错,结果教科所的专家充分肯定以后,对我说:“你还是引得太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当时的我不以为然,今天看完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回过头来看看,才发现那样的课是热热闹闹,滴水不漏,却更多地体现了老师的挖掘教材的深入,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开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的认识词义本身及其细腻的感***彩。”

      三、 在练习中检查学生的思考。

      怎样使检查作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家庭作业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当堂练习、随时检查的形式更是非常重要。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这一种方式都应该很好的运用。

      课堂上,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练习,一是为了老师检查学生的掌握,二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运用巩固。语文教学中的默字和小练笔相对比较常用,别的方面用的就比较少了。很多老师都认为在课中穿插练习会使得课堂没有连贯性。关于这个问题还要进一步思考,设置怎样的练习?目的是什么?怎么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何时设计练习最为有效?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于细微处见真情——读《心情监测站的故事》有感
    于细微处见真情——读《心情监测站的故事》有感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心情晴雨特色作业,这是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塔山小学就学生作业的一个新举措,就如《大众日报》、《中国教育报》称之:心情作业架起师生间的心桥,在每个孩子心灵里安装了一个监测器,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为童年插上翅膀,尽情翱翔。 一、 感动于细微处见真情 从常理的角度去思考:回家作业便是回家作业,往往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回家作业不外乎是为了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理解、运用的目的。然而塔山小学的老师们却让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画上今天的心情,笑脸或哭脸,老师便根据学生的图示进

    07-22
  • 鲁宾逊式的传奇——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鲁宾逊式的传奇——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作者简介】劳拉英格尔斯怀德是美国20世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生于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幼年时随全家过着移民生活,曾到过西部各州。六十五才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倾力完成小木屋系列。该系列犹如一幅长画卷,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的拓荒生活,刻画了移民勤劳、质朴、善良的品性和勇敢的精神。这些小说问世后引起了轰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和《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两部小说。 【小说简介】《草原上的小木屋》描绘了一个最像男人的父亲,带领着一家五口(爸爸查尔斯、妈妈卡罗琳、大女儿玛丽、二女儿劳拉和小女

    07-22
  • 千万不能忽视家庭教育——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千万不能忽视家庭教育——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原因有很多,最大的恐怕还是懒惰吧。这个暑假,在儿子的影响下,我终于耐心地读完了整本书,还做了两万多字的摘录。掩卷沉思,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在书中,老卡尔向我们叙述了自己是如何把一个智商平平,甚至还有些痴呆的儿子教育成一个天才的。因为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

    07-22
  • 《凤眼菩提》读后感
    《凤眼菩提》读后感

    林清玄,一个喜欢谈禅,喜欢说佛经故事的台湾文人。 他的菩提系列散文有十本,分别是《紫色菩提》、《凤眼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清凉菩提》、《宝瓶菩提》、《红尘菩提》、《随喜菩提》、《有情菩提》。这些书,清幽大气,是以一个佛教徒的眼光看待世界,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文章委婉轻柔,充满悲悯情怀。他没有简单地讲经说道,而是用一些看似浅显实则深奥的经文,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和现象说开去,让道理渗透到日常最简单最普通的生活和感受中。 我最喜欢《凤眼菩提》书中一文《重瓣水仙》里的这样

    07-22
  • 从“构建优先原则”说学生的合作学习———《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从“构建优先原则”说学生的合作学习———《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最近学习了姜大源教授的《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现就对本书第四章职业教育的教学论中第三节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结合我在教学实践应用的学生合作教学谈点浅显的体会。 当前的职业教育应该提倡构建优先原则,即基于行动、生成和构建意义的学,学生主动存在(p225页),我在教学中采取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依赖心理,有利于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一、学生分组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 可将班级按35人分成若干个小组,设立组长,有组长负责,根据组

    07-22
  • 个人阅读交流单(教师素质年读书交流会)
    个人阅读交流单(教师素质年读书交流会)

    阅读书籍题目章节《美的教育》第五章 砚池馀墨 阅读感想 当我定睛于《美的教育》封面时,那一句吾学浅才疏,愚钝慷懒的谦虚却使我顿生敬佩之感。阅读之后,颇有收获。 1、真诚地做人,真诚地对人,教师也能做成圣人。 2、教育境界不同,效果不同。 3、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变成有觉悟的人,让教育成为美的教育。 4、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小组交流的话题 教师,除了关注教育,还要关注什么?教育者,似乎都在校园之内完成一些教育工作。五彩缤纷的生活,给教育增添的是怎样的色彩?本章的二十一

    07-22
  • 暑期读书随笔《教学勇气》
    暑期读书随笔《教学勇气》

    读书随笔1:我喜欢这句:尽可能与我们的专业领域保持联系,学习足够的技术,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精神的地位。这里强调的是专业修炼,即教师应该成为所教学科的传教士。专业阅读,就是穷毕生精力,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一方面扩大阅读面,建立深厚的知识背景,一方面始终关注本学科前沿的 发展,保持足够的敏锐。 读书随笔2:是什么是学科方向问题,如何做和为什么是专业发展问题,前者侧重于方法规范,后者侧重于价值追问,类似于一个是方法论问题,一个是本体论问题。而最后一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为什么要教书的问题,是关于自我的追问,是存

    07-22
  • 引生本之泉 润自然生命——读《教育激扬生命》后感
    引生本之泉 润自然生命——读《教育激扬生命》后感

    当我们享受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之美景时,不要忘了,大自然更赋予了人类丰富而精美的生命。生命始于自然,则应以自然的方式牧养。生命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但每每说起学生的精神生命,我们总觉得很沉重。学习的重压,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被动地接收式学习,使得学习枯燥乏味。捧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则有一种智慧被点燃,生命被激扬的真切感受。 生本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在自由的国度里,急切地睁开观察真善美的眼睛,愉悦地接受知识给他们提供的欣赏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生命被唤醒,内心的小宇宙不断地膨大起来,就会成为强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