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人格结构与教师角色的思考《教师文化的课堂透视》读后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9-01-18 16:29:06

《PAC人格结构与教师角色的思考《教师文化的课堂透视》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阅读《教师文化的课堂透视》,谈到了教师“幻变的角色”,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教师进行着各种角色的客串:替代父母,同伴,热心友善的成人。加拿大的库恩博士提出的人格结构的PAC理论,引起我对教师不同角色的思考。
    库恩提出的PAC理论把人格结构主导态分为三类:父母态(P)人格结构、成人态(A)人格结构、儿童态(C)人格结构。“父母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 你必须……”。“成人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儿童态”象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喜爱,一会儿乱发脾气。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不加考虑。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 ,“我不知道……”。
    PAC人格结构理论的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交互存在,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分。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在面对儿童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角色呢?
    假如教师总是呈现“父母态”,难免会因为过于强势地凌驾于学生之上,将学生限制在指令与权威之中,没有协商、没有讨论,更没有教师“蹲下来”的姿态,学生在教师一连串的指令中没有反问和质疑的机会,渐渐形成顺从的习惯从而失去了自己的发言权。
    假如教师总是呈现是“成人态”,算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了,客观、理智、尊重、谦逊,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提醒、扶持和提携,有助于培养学生与成人的平等意识,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假如教师总是呈现是“儿童态”,面对学生的时候,经常表现出任性、冲动和无拘的一面,或信口开河,或自卑怯懦,或优柔寡断,或缺乏自信,学生们就会缺乏安全感,对老师的行为没有把握。
    让我们再次思考:我是哪一种“态”?是不是要始终保持“成人态”?哪一种“态”最适合学生?
    答案是“交替呈现、恰当使用”,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角色。例如教师借着“父母态”的人格结构用于维持班级管理的规范有序,但是在课堂上和学生的交流时,摘下“父母”的面具,不强调权威,避免气氛变得严肃、压抑、低沉。例如多使用“成人态”,适当引领可以协调和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儿童态”人格结构要多用于低中年级,其最大的优势是使教师模仿儿童、接近儿童,更有益于和学生沟通,使学生感到亲近和信赖,但是,呈现“儿童态”时,老师要多表现可爱率真的一面,避免自卑、胆小、怯懦的儿童态特征,以保证控制局面,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可能有的老师又会思考了:我到底什么时候呈现“成人态”、“父母态”、“儿童态”?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不同的角色要求教师不同的言语行为,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合适的场合呈现不同的人格结构,这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眼里有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具有儿童的立场,思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学生的需要,老师来适时地转变教师角色,选择职业面具,既拥有权威,让学生敬畏;又拥有理性,让学生信赖;还拥有童趣,让学生亲近。交互使用的人格结构,体现的是教师的智慧和对学生生命的深切关怀。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那么,写作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想其中的症结在于教师本身,在学生的写作中我们还是缺乏了一种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没有把事情做细、做精。且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一、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这是雷夫老师写作四部曲中的步骤一:写作之始语法。我们每个早晨都是从语法练习开始,学生会进行找出合适的名词或选出正确的时态等练习。[雷夫语] 另外,雷夫老师喜欢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完成作业,一般不带作业回家,因为他认为在教室写出的作业质量比在家里写的好。而且,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恐怖重写的惩罚,目的在于让孩子们

    07-22
  • 不容忽视的小小细节——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不容忽视的小小细节——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前言】我曾经阅读过《窗边的小豆豆》、《海伦娜的奇迹》、《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等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的书籍,并写下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让阅读进驻孩子的心灵》(读《海伦娜的奇迹》有感)、《改变一下视角吧》(读《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有感)等读书笔记,感受了期间的真情、真爱,也常常因书中人物的睿智、豁达感动不已。 现在握在我手中的是一本影响力极大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说真的,在拿到书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然而看着封面上分享全美最佳教师的爱心和智慧、让孩子变成

    07-22
  • 读《小河与小桥》有感
    读《小河与小桥》有感

    《小河与小桥》是《小学语文教师》2011年2月刊上的一篇文章,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的 刘洁老师在《新经典日日诵》中记录的一次晨诵过程。孩子们晨诵的内容是: 《小河与小桥》 高帆 草地是一块 漂亮的绿绸缎 可惜被小河 剪成两半 小桥 紧扯住两半绸缎 要把它们 重新缝在一起 便让小鱼儿 做它的银针 一闪一闪 从这岸连到那岸 我以为这首儿童诗让孩子们读了就行了,但刘洁老师除了让孩子们充分地读,还对他们进行了充分的指导。首先,理解词语。问孩子们绸缎是什么意思?孩子各自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回答。 是一种衣服的面料。古代

    07-22
  • 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读《幸福地做老师》之感
    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读《幸福地做老师》之感

    阅读荆志强老师《幸福地做老师》一书,对我感触颇深。其中感触和振动较大的是书中第3页荆志强老师对于备课的理解备课不是教师知道要讲什么,而是要知道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 事实上,此段论述揭示了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我们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只是从教师、教材的角度去把握备课的重难点,注重的是怎样在课堂里把知识点讲透、讲清,完成备课所要求的教材上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点所需要教师的帮助或搀扶。 特别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教师的备课已经从用钢笔书写发展到在电

    07-22
  • 同理心,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走进学生
    同理心,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走进学生

    ---读《我的理想课堂》有感 同理心:理解他人体验的能力,恻隐之心。我们知道,作为老师,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近距离接触他们。 室友也是同事,去参加心理学的培训,回来后,她就把她上课的案例拿来考我。她说,这个案例他们在场的所有老师都没回答对,我想,是什么难题把大家都难倒了呢?便更有兴趣往下听了。 案例是这样的:一位妈妈,不允许她的孩子吃零食,便和她的丈夫商量好,控制孩子的零花钱,甚至不给他零花钱,在家明令禁止他吃零食,因为吃零食对身体很不好,之后她的孩子在他们监督下就不吃零食了。有一天,她的邻居对她说:我

    07-22
  •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

    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价值追求。追求教学效率是各国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各种教学流派不断探索和倡导的理念和策略。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是注重外在形式的课堂,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还是朴实无华的课堂,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思。看似平淡,但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了。我想应该是后者吧!那如何在平淡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我们的课堂高效呢? 一、正视学生的数学现实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学习智能都是不尽相

    07-22
  • 这本书有点难——读《教学勇气》有感
    这本书有点难——读《教学勇气》有感

    这个暑假学校推荐阅读是美国同行帕克.帕尔默的著作《教学勇气》,英文名是The Courage ToTeach。网上这样介绍本书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对教师生涯进行探索的书。作者以轻松的文笔,探讨教师的内心世界。观念发人深省,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启发。本书英文版是亚马逊网站五星级畅销书之一。也许是因为语言翻译的缘故,或者是大师的思维方式和我这个平凡的小老师之间的差别,我感到读本书还是有点吃力的,书中许多段落都是长句子,破折号满天飞。这是本读起来比较拗口的典型的引进书,在这里我要泼点凉水,我想它的中文版一定

    07-22
  •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寒来暑往,老师的疲惫和迷茫会悄悄浮上心头,我们不知道下一个学期是否还有站上三尺讲台的勇气。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里谈到的很多观点都给予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体会。 我在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章停留驻足,细细品读了一番。作者在着手写此书时,已走上了第三十年的教师岗位了。在这期间,作者有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感激有一个教书的机会 的时候,也有既恼怒于某些学生,有维自己束手无策而尴尬的时候。但是,作

    07-22